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模块化涵道和涵道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2021-08-17 13: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飞行器 模块化 飞机 公开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化涵道,包括涵道圈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圈本体包括筒状的上楔形体(1)和筒状的下楔形体(2),上楔形体(1)的下端面和下楔形体(2)的上端面贴合连接,所述上楔形体(1)上端面和外侧壁交接处形成上楔形角,下楔形体(2)下端面和外侧壁交接处形成下楔形角,涵道圈本体的外侧形成梭形轮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涵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楔形体(1)的内侧壁和下楔形体(2)的内侧壁均呈向内凹陷的弧形,或者所述上楔形体(1)的内侧壁和下楔形体(2)的内侧壁呈斜面,使所述涵道圈本体的内腔成中间截面面积比两端截面面积大的梭形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涵道,其特征在于,上楔形体(1)的外侧壁从上端面向下端面扩展延伸;下楔形体(2)的外侧壁从上端面向下端面收缩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涵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楔形体(1)和下楔形体(2)为上下对称设置的相同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涵道,其特征在于,在上楔形体(1)的下端面和下楔形体(2)的上端面之间设置增强板(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涵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板(3)的截面形状与上楔形体(1)下端面和下楔形体(2)上端面完全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涵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板(3)上间隔设置多个定位孔(4),上楔形体(1)和下楔形体(2)贴合的端面上分别交错设置与定位孔(4)的位置和形状相匹配的定位凸起(5),上楔形体(1)和下楔形体(2)贴合安装后,定位凸起(5)和定位孔(4)相互卡接成密封整体。

8.一种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飞行器包括机身、至少两个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涵道、电机和螺旋桨,其中,各模块化涵道相互间隔设置,电机和螺旋桨置于模块化涵道的涵道圈本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涵道还包括置于涵道圈本体内的电机支架(6),所述电机和螺旋桨连接在电机支架(6)上,所述电机支架(6)呈v形,所述v形两端连接在上楔形体(1)的内侧壁上或下楔形体(2)的内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涵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6)的v形两端分别朝向相邻的模块化涵道的电机支架(6)的v形端部,在机身上相邻模块化涵道的v形电机支架(6)相对的端部分别设置加强杆(7),所述电机支架(6)和加强杆(7)围合形成封闭的加强框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涵道和涵道飞行器,涉及无人飞机技术领域。包括涵道圈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圈本体包括筒状的上楔形体和筒状的下楔形体,上楔形体的下端面和下楔形体的上端面贴合连接,所述上楔形体上端面和外侧壁交接处形成上楔形角,下楔形体下端面和外侧壁交接处形成下楔形角,涵道圈本体的外侧形成梭形轮廓。本实用新型不仅是模块化的涵道单体结构,而且梭形外表面飞行性能好,涵道圈本体通过增强板设计整体强度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甄鹏飞;徐彬;樊伟;刘春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北京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12.10
技术公布日:2021.08.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