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纺织品用抗菌抗病毒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2021-11-17 23: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纺织染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纺织品用抗菌抗病毒助 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针对新冠病毒流行的表面清洁和消毒的临时指 导文件的说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

19)是由sars

cov

2(covid

19病 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covid

19病毒主要通过密切的身体接触和呼吸道飞 沫传播,而在产生气溶胶的医疗程序中也可能通过空气传播。与其它冠状病 毒一样,sars

cov

2是一种包膜病毒,具有脆弱的外部脂质包膜,与轮状病 毒、诺如病毒和脊灰病毒等非包膜病毒相比,它更容易受到消毒剂的危害。 若干研究评估了covid

19病毒在不同表面上的持久性。一项研究发现, covid

19病毒在布和木料上可存活1天,在玻璃上可存活2天,在不锈钢和 塑料上可存活4天,在医用口罩的外层可存活7天。另一项研究发现,covid

19 病毒在铜质物体上可存活4小时,在纸板上可存活24小时,在塑料和不锈钢 上可存活72小时。covid

19病毒还可以在范围广泛的ph值和环境温度下存 活,但不能耐受高温和标准消毒方法。
3.基于上述说明,在对应冠状病毒病(covid

19)时,隔绝传染途径,降 低环境中的病毒量成为一种有效的降低传染风险的解决方案。特别是生活中 最经常接触到的衣物,鞋帽等纤维制品,除了保暖等基本功能之外,亦是人 体与外部环境的隔离屏障。因此在全民抗疫的大环境下,赋予纤维制品抗病 毒功能可有效的减少感染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4.对织物的抗病毒加工的研究由来已久。新型流感病毒大流行后,很多科 研单位及企业通过对流感病毒流行的反思,加大了对抗菌抗病毒织物处理剂 以及织物处理方法的研究。灭活此类流感病毒的药剂被揭示于日本特开 2006

328039号公报。此流感灭活剂是一种包含碘及环糊精的溶液。日本特开 平3

264530号公报中揭示金属苯二甲蓝聚磺酸对逆转录病毒有效。并且,日 本特开2005

9065号公报中揭示苯二甲蓝(铜苯二甲蓝)对冠状病毒,sars, 疱疹病毒,艾滋病病毒,腺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 有效。
5.但是由于上述研究中的抗病毒剂中使用的碘、金属苯二甲蓝聚磺酸、苯 二甲蓝(铜苯二甲蓝)等本身是有颜色的物质。只用上述物质对织物进行处理 时,会造成织物颜色的变化。因此,上述技术仅应用于一些对颜色要求不高 的医疗用途,无法广泛普及。
6.针对此弱点,本发明的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研究,通过研究对新冠病毒有 杀灭效果的季铵盐类杀菌剂,双胍类杀菌剂的效果并结合该类杀菌剂的特性 选择纳米纤维素作为载体。开创性的发明此纺织品用抗菌抗病毒处理剂。经 此处理剂后处理的纺织品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效果。季铵盐本身具有强阳 离子性,其对很多有包膜构造的病毒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都有很强的杀 灭效果。卫健委颁布的公共场所防护指南中,也明确把季铵盐作为防疫可用 的消毒剂。而胍类消毒剂,亦对有包膜构造的病毒有杀灭效果。而且胍类
消 毒剂多数为聚合物,其对人体皮肤的安全性较高,更适合用于跟人体皮肤有 是直接接触的用途。
7.但是如果将上述抗菌剂直接涂布在纺织品表面时,在洗涤之前,该纺织 品会具有抗病毒的效果。但是经过洗涤后,纺织品表面的药剂成分会溶解于 水中并脱落。洗涤后,纺织品的抗病毒效果会大幅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纺织品用抗菌抗病毒助剂,通过引入载体,使 载体与季铵盐、胍类形成螯合体,使得织物表面获得具有耐洗效果的抗病毒 功能。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纺织品用抗菌抗病毒助剂,包括a 物质、b物质、c物质和d物质,其中a物质:b物质:c物质的比率为 1

10:1

20:1

20。
10.优选的,所述a物质为苯扎氯铵、苯扎溴铵、苄索氯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的混合物。
11.优选的,所述b物质为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盐酸聚六亚甲基胍中的 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12.优选的,所述c物质为纳米纤维素。
13.优选的,所述a物质的浓度为0.5

5%。
14.优选的,所述b物质的浓度为0.5

10%。
15.优选的,所述c物质的浓度为0.5

10%。
16.一种纺织品用抗菌抗病毒助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物质a、物 质b和物质c和物质d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得到成品。
17.优选的,一种纺织品用抗菌抗病毒助剂作为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的应用。
18.优选的,一种纺织品用抗菌抗病毒助剂作为治疗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和 新冠病毒的应用。
19.本发明中的纳米纤维素作为载体,选取长径比100以上、20000以下;优 选为150以上、10000以下;更优选为200以上、4000以下。纳米纤维素为 纳米结构,具有很大的比表面,且表面分布有大量羟基、羧基,在水溶液中 显示阴离子性,所以很容易与季铵盐阳离子形成螯合物,另外纳米纤维素存 在角质化特性,将其加工在植物表面后,纳米纤维素之间会形成较强的氢键 结构,使其不会二次溶解。从而使得织物表面获得了具有耐洗效果的抗病毒 功能。
20.因此,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纺织品用抗菌抗病毒助剂,通过引入载体, 使载体与季铵盐、胍类形成螯合体,使得织物表面获得具有耐洗效果的抗病 毒功能。
21.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纺织品用抗菌抗病毒助剂,包括a物质、b物质、c物 质和d物质,其中a物质:b物质:c物质的比率为1

10:1

20:1

20,a物质 的浓度为0.5

5%,b物质的浓度为0.5

10%,c物质的浓度为0.5

10%。
23.进一步的,所述a物质为苯扎氯铵、苯扎溴铵、苄索氯铵中的一种或几 种的混合物。所述b物质为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盐酸聚六亚甲基胍中的 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所
述c物质为纳米纤维素。
24.一种纺织品用抗菌抗病毒助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物质a、物 质b和物质c和物质d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得到成品助剂。
25.纺织品是由纤维构成的,根据其原材的不同可分为很多类别。本发明的 纺织品可使用如纤维素类纤维(木棉,麻,人造丝,纸浆等),蛋白质类纤维(羊 毛,絹等)等天然纤维或半天然纤维,也可使用聚酰胺类纤维,聚酯类纤维, 聚丙烯类纤维,聚乙烯醇类纤维,聚氯乙烯类纤维,聚偏二氯乙烯类纤维, 聚烯烃类纤维,聚氨酯类纤维等人工合成纤维。
26.选取150d*150d斜纹织造全涤面料作为基布,将基布在上述助剂中含浸 并过小轧车去除多余助剂。助剂带液率在40

60%之间,过小轧车后90摄氏度 干燥2分钟,140摄氏度烘培2分钟即得到成品。
27.得到成品后取一半做洗涤,洗涤方法参照gb/t 8629

2017c4m条件。洗 涤次数10次。将洗涤前的基布和洗涤后的基布作为样品,做抗菌,抗病毒实 验。
28.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29.实施例1
30.一种纺织品用抗菌抗病毒助剂,包括a物质、b物质、c物质和d物质, 其中a物质为苯扎氯铵5%,b物质为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5%,c物质为纳 米纤维素10%,d物质为水80%,经过混合得到成品助剂,按照上述方法制备 织物,然后按照上述洗涤方法进行洗涤。
31.实施例2
32.一种纺织品用抗菌抗病毒助剂,包括a物质、b物质、c物质和d物质, 其中a物质为苯扎氯铵2%、苯扎溴铵1%、苄索氯铵2%,b物质为聚六亚甲基 双胍盐酸盐5%、盐酸聚六亚甲基胍5%,c物质为纳米纤维素10%,d物质为水 75%,经过混合得到成品助剂,按照上述方法制备织物,然后按照上述洗涤方 法进行洗涤。
33.实施例3
34.一种纺织品用抗菌抗病毒助剂,包括a物质、b物质、c物质和d物质, 其中a物质为苯扎氯铵5%,b物质为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5%、盐酸聚六亚 甲基胍5%,c物质为纳米纤维素10%,d物质为水75%,经过混合得到成品助 剂,按照上述方法制备织物,然后按照上述洗涤方法进行洗涤。
35.实施例4
36.一种纺织品用抗菌抗病毒助剂,包括a物质、b物质、c物质和d物质, 其中a物质为苯扎氯铵5%,b物质为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5%,c物质为纳 米纤维素5%,d物质为水85%,经过混合得到成品助剂,按照上述方法制备织 物,然后按照上述洗涤方法进行洗涤。
37.对比例1
38.将10%的苯扎氯铵在90%的水中进行稀释,按照上述方法制备织物,然后 按照上述洗涤方法进行洗涤。
39.对比例2
40.将10%的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在90%的水中进行稀释,按照上述方法制 备织物,然后按照上述洗涤方法进行洗涤。
41.将上述实施例1

4和对比例1

2进行抗菌实验方法:采用国家标准 gb/t20944.2

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底3部分:吸收法》进行抗菌性 定量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
42.表1抗菌性定量测试结果
[0043][0044]
从上述表1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

4洗涤10次后的织物抗菌率(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大于99%,抗菌率(大肠杆菌)大于99%。而对比例1和对比例2洗涤10次后抗菌率均下降了很多。
[0045]
对上述实施例1

4和对比例1

2进行抗病毒实验方法:采用国际标准iso18184

2019textiles-determinationofantiviralactivityoftextileproducts进行抗病毒性定量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
[0046]
表2抗病毒性测试结果
[0047]
[0048]
从上述表2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

4洗涤10次后的织物抗病毒活性值(流 感病毒h1n1)均大于3.7,与未洗涤之前的抗病毒活性值一致,抗病毒活性 值(人冠病毒、229e atcc)大于3.3,与未洗涤之前的抗病毒活性值一致, 并未减弱。而对比例1和对比例2洗涤10次后抗病毒活性值均下降了很多。
[0049]
因此,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纺织品用抗菌抗病毒助剂,通过引入载体, 使载体与季铵盐、胍类形成螯合体,使得织物表面获得具有耐洗效果的抗病 毒功能。
[005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 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 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