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市政道路的制作方法

2021-11-22 22: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申请涉及一种市政道路。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常见的道路中,路面上会设置标示线划出车道,以提示司机或行人,保证道路的正常通行。
3.而在车辆在路面上通行时,经常会在多个车道之间来回切换,从而完成超车或并线操作,此时车辆会穿过标示线。但是当车辆在经过标示线时,司机仅仅依靠自身经验来判断车辆是否完全跨过标示线,对于经验不足的司机,就会容易造成车辆横跨在标示线上,使车辆的一半在一个车道上,而另一半位于另一个车道上,从而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
4.同时,道路的路边通常会设置绿化带,当车辆需要停放在路边时,车辆会接近绿化带,而此时,同样仅仅靠司机的驾驶经验来判断车辆与绿化带之间的距离,因此,对于经验不足的司机,会出现车辆直接撞在绿化带的情况,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司机驾驶车辆在路面上行驶,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道路。
6.本申请提供的市政道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市政道路,包括路面以及设置在路面一侧的绿化带;所述路面上设置有车道标记线,所述车道标记线一侧设置有第一提示带;所述第一提示带沿车道标记线长度方向设置;
8.所述路面靠近绿化带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提示带,所述第二提示带沿绿化带长度方向分布;
9.所述第一提示带和第二提示带的上端均突出至路面的上方。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并跨越车道标记线时,轮胎会压在第一提示带上,由于第一提示带突出至路面上侧,因此车辆会产生轻微震动,从而达到提示驾驶员的目的。而车辆在靠近绿化带时,第二提示带同样能够对驾驶员起到提示作用,从而便于驾驶员判断车辆与绿化带之间的距离。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提示带包括若干个第一凸块,若干个所述第一凸块沿车道标记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轮胎经过第一凸块时,车辆能够产生震动,震动传递给驾驶员,以便于驾驶员判断车轮所在的位置。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块边缘处与路面之间设置为平滑过渡。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凸块边缘处与路面之间设置为平滑过渡,能够降低第一凸块对车辆轮胎的损伤,保证行车安全。
15.优选的,所述第一提示带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提示带对称分布在车道标记线长度方向两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在跨越车道标记线时,两组第一提示带使车辆先后
产生两次震动,从而便于驾驶员判断车轮和车道标记线的相对位置。
17.优选的,所述第二提示带包括若干个第二凸块,若干个所述第二凸块沿绿化带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轮胎经过第二凸块时,车辆能够产生震动,震动传递给驾驶员,以便于驾驶员判断车辆和绿化带之间的相对位置。
19.优选的,所述第二凸块与绿化带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挡块,若干个所述挡块沿绿化带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并且所述挡块的高度大于第二凸块的高度。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块高度大于第二凸块的高度,因此当车轮压在挡块上时,车辆产生的震动强度会高于车轮压在第二凸块上时车辆产生的震动,从而提示驾驶员车辆与绿化带之间的距离。
21.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挡块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个第一凸块之间的距离。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个挡块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个第一凸块之间的距离,能够进一步强化车辆压在挡块上时产生的震动。
23.优选的,所述第二提示带和绿化带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提示带,所述第三提示带包括多干个沿绿化带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的高度大于第二提示带的高度。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轮压在第一提示带上时产生的震动强度会高于车轮压在第二提示带上时车辆产生的震动,从而提示驾驶员车辆与绿化带之间的距离,从而起到预警的功能和效果。
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并跨越车道标记线时,轮胎会压在第一提示带上,由于第一提示带突出至路面上侧,因此车辆会产生轻微震动,从而达到提示驾驶员的目的。而车辆在靠近绿化带时,第二提示带同样能够对驾驶员起到提示作用,从而便于驾驶员判断车辆与绿化带之间的距离;
27.2.第一提示带设置有两组并且对称分布在车道标记线长度方向两侧,因此,车辆在跨越车道标记线时,两组第一提示带使车辆先后产生两次震动,从而便于驾驶员判断车轮和车道标记线的相对位置;
28.3.第二凸块、挡块和第三凸块的高度依次增高,并且第二凸块和挡块密集度依次降低,从而强化对车辆的提示效果,便于驾驶员对车辆与绿化带之间的距离进行判断。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市政道路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附图中标记:1、路面;11、车道标记线;2、第一提示带;3、绿化带;4、第二提示带;41、第二凸块;42、挡块;5、第三提示带。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道路。参照图1和图2,以单行道为示例,市政道路包括路面1,路面1上设置有车道标记线11。车道标记线11长度方向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提示带2。第一提示带2包括若干个沿车道标记线1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凸块,第一凸块突出至路面1的上侧,从而能够起到提示车辆的作用。
35.参照图2,第一凸块边缘处与路面1之间设置为平滑过渡,从而能够降低第一凸块对车辆轮胎的损伤。
36.参照图1和图3,路面1长度方向两侧均设置有绿化带3,绿化带3朝向路面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提示带4。第二提示带4包括若干个沿车道标记线1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二凸块41,多个第二凸块41呈阵列分布并且设置为圆弧状的凸点。
37.参照图1和图3,第二凸块41朝向绿化带3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挡块42,若干个挡块42沿绿化带3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挡块42的高度大于第二凸块41的高度。挡块42与绿化带3之间设置有第三提示带5。第三提示带5包括多干个沿绿化带3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三凸块,第三凸块的高度大于挡块42的高度。
38.因此,第二凸块41、挡块42和第三凸块的高度依次增高,并且第二凸块41、挡块42和第三凸块的密集度依次降低,以便于提升对车辆的提示效果。
39.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路面(1)以及设置在路面(1)一侧的绿化带(3);所述路面(1)上设置有车道标记线(11),所述车道标记线(11)一侧设置有第一提示带(2);所述第一提示带(2)沿车道标记线(11)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路面(1)靠近绿化带(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提示带(4),所述第二提示带(4)沿绿化带(3)长度方向分布;所述第一提示带(2)和第二提示带(4)的上端均突出至路面(1)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示带(2)包括若干个第一凸块,若干个所述第一凸块沿车道标记线(1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边缘处与路面(1)之间设置为平滑过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提示带(2)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提示带(2)对称分布在车道标记线(11)长度方向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提示带(4)包括若干个第二凸块(41),若干个所述第二凸块(41)沿绿化带(3)长度方向均匀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块(41)与绿化带(3)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挡块(42),若干个所述挡块(42)沿绿化带(3)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并且所述挡块(42)的高度大于第二凸块(41)的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挡块(42)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两个第一凸块之间的距离。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提示带(4)和绿化带(3)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提示带(5),所述第三提示带(5)包括多干个沿绿化带(3)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的高度大于第二提示带(4)的高度。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市政道路,包括路面以及设置在路面一侧的绿化带;路面上设置有车道标记线,车道标记线一侧设置有第一提示带;第一提示带沿车道标记线长度方向设置;路面靠近绿化带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提示带,第二提示带沿绿化带长度方向分布;第一提示带和第二提示带的上端均突出至路面的上方。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并跨越车道标记线时,轮胎会压在第一提示带上,车辆产生震动,从而提示驾驶员;车辆在靠近绿化带时,第二提示带同样能够对驾驶员起到提示作用,从而便于驾驶员判断车辆与绿化带之间的距离。离。离。


技术研发人员:陆娟 杜鑫裕 闻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港保税区金运通市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3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