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锚式悬索桥施工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00: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桥梁建设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锚式悬索桥施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自锚式悬索桥或斜拉桥等桥梁修建施工过程中,对应索塔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索塔的高度普遍比较高,在此类施工条件下,想要安全,快速的施工,必然会使用到电动升降设备来进行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及保证后序的桥梁施工,并且在过程中存在减少安全隐患,给项目进度保证速度,因此需要此类设备来辅助项目施工,确保其项目施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自锚式悬索桥施工辅助装置,以提高悬索桥施工中索塔用电梯运行稳定性,进而加快施工进度及保证后序的桥梁施工,并提高施工过程安全性,提高悬索桥桥梁建设中此类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自锚式悬索桥施工辅助装置,自锚式悬索桥对应的索塔为变截面索塔,包括下塔柱和上塔柱,该索塔在上、下塔柱连接处截面积最大,索塔左、右侧各自设置的一施工升降机,索塔对应的承台在施工升降机和索塔之间位置处设有钢立柱,钢立柱小于索塔高度,所述施工升降机在和钢立柱对应部分通过由上至下顺次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件和钢立柱固定连接,该施工升降机高出钢立柱部分通过由上至下顺次设置的多个第三连接件和索塔固定连接;
6.所述第一连接件为ii型附墙架,该ii型附墙架为热浸锌制件,所述钢立柱和施工升降机对应的一侧对称凸出有两个侧翼,ii型附墙架固定连接在两个侧翼上。
7.进一步的,所述钢立柱通过多个第二连接件和索塔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无缝钢管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成对设置,该成对的两个第二连接件对称设置在钢立柱两侧,且第二连接件沿钢立柱切线方向布置,成对的两个第二连接件呈开口朝向索塔的v型连接结构。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连接件为ii型附墙架
11.进一步的,所述索塔包括下塔柱和上塔柱,下塔柱截面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上塔柱截面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钢立柱高度和下塔柱高度对应。
12.进一步的,所述施工升降机与水平面呈85
°‑
87
°
角向索塔方向倾斜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施工升降机为单笼施工升降机。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锚式悬索桥施工辅助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15.(1)本设计中,承台在施工升降机和悬索桥索塔之间设置了钢立柱,施工升降机下部通过多个第一连接件和钢立柱固定连接,上部通过第三连接件和索塔固定连接,对于施
工升降机而言,钢立柱起到桩基作用,保证施工升降机底部固定强度,该结构相较于施工升降机下部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变截面索塔上截面上大下小的下塔体部分而言,本设计保证索塔底部固定稳定性,同时提高施工升降机安装强度,保证施工升降机上爬行轨道位置精准性及吊笼运行时稳定性。
16.(2)本设计中,钢立柱通过第二连接件和索塔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对钢立柱起到辅助固定作用,提高钢立柱支撑强度及稳定性,进而提高施工电梯安装及运行稳定性,提高其运行安全性,保证悬索桥施工安全性。
17.(3)本设计中,第二连接件为无缝钢管结构,且第二连接件成对设置,两个第二连接件形成v型连接结构,提高钢立柱桩基作用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悬索桥施工安全性。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自锚式悬索桥施工辅助装置主视图;
20.图2为本实施例一种自锚式悬索桥施工辅助装置左视图;
21.图3为本实施例中施工升降电梯布置平面图;
22.图4为本实施例中钢立柱主视图;
23.图5为本实施例中钢立柱、索塔及施工升降机连接关系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
钢立柱;11

侧翼;2

施工升降机;3

索塔;31

下塔柱;32

上塔柱;4

第一连接件;5

第二连接件;6

第三连接件;7

承台;8

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9]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30]
如图1、2及3所示,一种自锚式悬索桥施工辅助装置,该悬索桥的索塔3设置在承台7上,索塔3的左及右侧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施工升降机2,施工升降机2对应有底座8,底座8布置在承台7旁栈桥的辅助平台上,施工升降机2为单笼施工升降机,例如采用型号为sc200g的升降机,该施工升降机标准节规格为650
×
650
×
1508mm,带操作室,该施工升降机对应吊笼尺寸为3.2m
×
1.5m
×
2.5m,施工升降机及吊笼结构为常见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承台7在施工升降机2和索塔3之间位置处设有钢立柱1,钢立柱1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承台7上,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索塔3为变截面索塔,其包括下塔柱31及其上面设置的上塔柱32,上塔柱32截面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下塔柱31截面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也就是下塔柱31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上塔柱32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下塔柱31和上塔柱32连接位置为索塔3截面面积最大位置。钢立柱1高度和下索塔31高度对应。所述施工升降机2在和钢立柱1对应部分通过由上至下顺次且等距离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件4和钢立柱1固定连接,例如每相邻两个第一连接件4间距6米设置。该施工升降机2高出钢立柱1部分通过由上至下顺次且等距离设置的多个第三连接件6和索塔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三连接件6分别为ii型附墙架。
[0031]
为便于施工,施工升降机2与水平面呈85
°‑
87
°
角向索塔3方向倾斜设置。对于本实施例中悬索桥的变截面索塔而言,如果按照常规固定方式,即施工升降机2下部和下塔柱31通过附墙架直接连接固定,对下塔柱31而言,施工升降机2对其左、右侧壁分别施加一向外的作用力,由于下塔柱3左、右侧壁向外倾斜(下塔柱截面上大下小),一方面会影响索塔底部固定稳定性,并影响自身强度,导致索塔下塔柱31侧壁产生形变,进而导致施工升降机工作状态不稳定,给悬索桥后续施工带来安全隐患。本设计中,施工升降机和下塔柱31对应部分固定在钢立柱1上,钢立柱1起到桩基作用,其和底座8共同作用下保证了施工升降机2底部固定稳定性,同时保证索塔3底部固定性和支撑强度。
[0032]
本实施例中,钢立柱1和施工升降机2连接结构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件4为ii型附墙架,ii型附墙架水平直线方向伸缩长度能够调整,ii型附墙结构为升降机常见附墙结构,在此不作赘述。ii型附墙架为热浸锌制件,提高其耐腐蚀性。钢立柱1和施工升降机2对应的一侧对称凸出有两个侧翼11,侧翼11为竖直设置的条形板结构,钢立柱1设有和侧翼11对应的加强筋,ii型附墙架固定连接在两个侧翼11上。
[0033]
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钢立柱1支撑稳定性和强度,钢立柱1通过由上至下顺次且等距离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件5和索塔3固定连接,如图1和3所示。第二连接件5优选为无缝钢管结构。第二连接件5对钢立柱1起到辅助支撑作用,提高钢立柱1支撑强度。施工升降机底部和钢立柱1连接固定,较施工升降机直接和下塔柱31连接固定而言,下塔柱31侧壁受到的作用力减小,保证索塔3底部稳定性。此时相对于施工升降机2而言,钢立柱1起到桩基作用,保证施工升降机安装稳定性,进而保证吊笼运行稳定性,提高悬索桥施工安全性。
[0034]
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钢立柱1支撑稳定性,第二连接件5成对设置,该成对的两个第二连接件5对称设置在钢立柱1两侧,第二连接件5沿钢立柱1切线方向布置,成对的两个第二连接件5呈开口朝向索塔3的v型连接结构,见图5。具体连接为:第二连接件5一端和钢立柱1焊接连接,第二连接件5另一端设有法兰连接部,通过螺钉将该法兰连接部和索塔3固定连接,由此实现钢立柱1和索塔3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5成对且设置成v型结构,也就是成对的两个第二连接件5形成等腰三角形支撑连接结构,提高钢立柱1支撑稳定性,既
提高施工升降机2运行稳定性,保证了悬索桥安全施工。
[00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