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的制作方法

2021-11-25 21: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


背景技术:

2.在探测、通讯、气象等特种车辆领域,各型车载式测控天线和探测仪器均需要满足出舱使用,入舱运输的装载条件。测控天线和探测仪器一般具有体积大,重量重等特点,快速出舱工作、入舱运输成为相应的机动式车载平台建设的必要条件。
3.为解决特种车辆舱内专用设备快速出舱工作与入舱运输问题,车辆顶部设置一套大开口电动顶盖。同时随着特种车辆领域的快速发展,对车载式电动顶盖的安全性、可靠性、通用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
4.对照检索专利,现在的电动顶盖具有如下问题:
5.1)电动顶盖的电机及传动部件安装在舱外,对电机及传动部件防水、防腐和防尘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具有手动操作不便且效率低、维护性能差、漏电风险高和故障率高等特点。
6.2)推杆平移式电动顶盖,推杆和电机占用安装空间较大。推杆平移式电动顶盖不适合大开口以及安装空间较小和整车高度有限制等场合。同时,车外环境使用电动推杆,推杆易被风尘污染,使用寿命较短。
7.3)其它机构电动项盖,具有结构复杂,噪音大等缺点,同时传动链路复杂,安装在车外,易受风尘污染,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顶盖安装空间小、顶盖高度低、舱内操作手动模式且效率高、安全性能高、检修方便、防水、防尘及保温性能优良等特点的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10.一种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包括车顶、顶盖和动力传动机构;所述车顶上方为舱外,所述车顶下方为舱内,所述车顶表面设有第一开口,为将特种设备从舱内升出舱外的通过孔,所述第一开口后侧设有第二开口,为安装动力传动机构的通过孔;所述顶盖通过动力传动机构在车顶表面运行,用于遮挡或暴露所述第一开口。
11.进一步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左右两侧的车顶表面分别安装有c型导轨,所述c型导轨的开口方向对中设置;所述c型导轨前后端部导槽内侧分别设置有限位传感器。
12.进一步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c型导轨前部设置有连接第一开口左右两侧c型导轨的前档板;所述前档板的高度大于或等于顶盖的高度;所述前档板上方嵌入安装有密封条。
13.进一步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顶盖所在的平台包括顶板框架,所述顶板框架
为框架结构,所述顶板框架上方用于固定安装顶盖板;
14.所述顶板框架左右两侧下表面分别嵌入安装有齿条,用于配合所述动力传动机构为顶盖提供在车顶表面运行的动力来源;
15.所述顶盖板后侧设置有后挡板,所述后挡板包括由顶盖板后侧向下延伸的边缘,用于遮挡所述顶盖板与第一开口之间的缝隙;
16.所述顶板框架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多套滑轮组,所述滑轮组用于在c型导轨中滑动,实现所述顶盖在车顶表面运行,遮挡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或者暴露所述第一开口。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滑轮组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可取3组、4组、5组、6组等。
17.进一步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直线丝杠滑台,所述直线丝杠滑台通过滑台安装支架设置于靠近第二开口的舱内吊顶上;
18.所述直线丝杠滑台包括滑块、底座和丝杠螺母机构;所述丝杠螺母机构带动滑块在底座的燕尾槽内上下移动;
19.所述滑块上安装直流涡轮蜗杆减速电机,所述直流涡轮蜗杆减速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
20.所述直流涡轮蜗杆减速电机的传动轴两端分别安装有惰轮,所述惰轮通过支承轴承座安装至第二开口内侧切口处;
21.所述惰轮下方与主动齿轮啮合,将电机动力传递至惰轮;所述惰轮上方与顶板框架上安装的齿条啮合,将动力传递至所述顶盖,使所述顶盖在车顶表面前后滑动。
22.进一步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直线丝杠滑台下部配手轮,用于调节所述直线丝杠滑台的滑块的上下位置,所述手轮与直线丝杠连接,转动所述手轮使得直线丝杠旋转,带动所述滑块在燕尾槽内上下移动;
23.所述直线丝杠滑台设有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具有自锁性,避免所述直线丝杠滑台在调节位置后上下窜动;
24.在所述滑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自锁插销,所述直线丝杠滑台在调节位置后,通过所述自锁插销伸出柱状销子嵌入直线丝杠滑台的运动部分实现锁止。
25.进一步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顶盖板由铝骨架、聚氨酯泡沫、内蒙皮板、外蒙皮板、角铝和木板真空导入导流高温压制而成;将所述铝骨架通过焊接拼至顶盖板形状,并在焊接的连接点位置铆接埋铁;所述木板铺至铝骨架上表面,并通过缺口形式避让铝骨架上的埋铁,使所述铝骨架上下两面平整;在所述铝骨架空档处填入聚氨酯泡沫块,并结合内蒙皮板、外蒙皮板和角铝密封,所述铝骨架内部为真空导入的树脂;待所述铝骨架内部充分填充树脂后,所述铝骨架通过专用设备高温压制成型。
26.进一步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滑轮组包括纵向滑轮、侧向滑轮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螺纹连接在顶板框架上;通过螺钉在所述安装板上平行安装纵向滑轮,在所述纵向滑轮中间嵌入安装侧向滑轮;所述纵向滑轮与c型导轨下底部接触,保证顶盖前后滑动运行;所述侧向滑轮与所述的c型导轨侧面接触,防止所述顶盖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左右偏转现象。
27.进一步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上方安装有第一围框,所述第二开口上方安装有第二围框,所述第一围框大小与第一开口的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二围框的第二
开口相匹配;所述第一围框和第二围框的边缘设有向上的凸起,所述第一围框带胶铆接至第一开口上方,所述第二围框带胶铆接至第二开口上方。
2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
29.1)本实用新型电动顶盖的电机及传动部件安装在舱内,提高了电机和传动机构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电动顶盖的故障率,整体维护性能较好。且顶盖的手动操作在舱内进行,大大提高了人员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30.2)对比其它形式电动顶盖,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顶盖净通过尺寸大、安装空间较小以及总高度较低。
31.3)本实用新型电动顶盖结构简单、传动链路短、运行平稳以及工作噪音低。
32.4)本实用新型电动顶盖的顶盖板由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保温性能优良。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部分提供的一种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部分提供的一种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36.图3a是本技术实施例部分提供的一种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的后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37.图3b是本技术实施例部分提供的一种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的a细节结构示意图;
38.图3c是本技术实施例部分提供的一种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的b细节结构示意图;
3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部分提供的一种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4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部分提供的一种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中顶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4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部分提供的一种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中滑轮组的三视结构示意图。
42.其中:10

车顶,101

第一开口,1011

c型导轨,1012

限位传感器,1013

前档板,1014

密封条,1015

第一围框,102

第二开口,1021

第二围框,20

顶盖,201

顶板框架,202

顶盖板,2021

铝骨架,2022

聚氨酯泡沫,2023

内蒙皮板,2024

外蒙皮板,2025

角铝,2026

木板,203

齿条,204

后挡板,205

滑轮组,2051

纵向滑轮,2052

侧向滑轮,2053

安装板,301

直线丝杠滑台,3011

滑台安装支架,3012

滑块,3013

底座,3014

丝杠螺母机构,3015

手轮,3016

自锁插销,302

直流涡轮蜗杆减速电机,3021

电机轴,30211

主动齿轮,3022

传动轴,30221

惰轮,30222

支承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4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应用于各类探测、通讯、气象等特种车辆,所述特种车辆的应用环境较恶劣,对车顶盖的密闭、保温要求较高。
45.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包括车顶10、顶盖20和动力传动机构30;所述车顶10上方为舱外,所述车顶10下方为舱内,所述车顶10表面设有第一开口101,为将特种设备从舱内升出舱外的通过孔,所述第一开口101后侧设有第二开口102,为安装动力传动机构30的通过孔;所述顶盖20通过动力传动机构30在车顶10表面运行,用于遮挡或暴露所述第一开口101。
46.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中,所述第一开口101左右两侧的车顶10表面分别安装有c型导轨1011,所述c型导轨1011的开口方向对中设置;所述c型导轨1011前后端部导槽内侧分别设置有限位传感器1012。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c型导轨1011的开口方向对中设置,能够有效防止异物进入c型导轨1011内,影响顶盖20使用。
47.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中,所述c型导轨1011前部设置有连接第一开口101左右两侧c型导轨1011的前档板1013;所述前档板1013的高度大于或等于顶盖20的高度;所述前档板1013上方嵌入安装有密封条1014。本实施例中,当控制所述顶盖20运行,并遮挡住第一开口101时,所述顶盖20与前档板1013上的密封条1014接触;所述前档板1013起到了遮雨的作用,所述密封条1014起到了缓冲、避震的作用。
48.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中,所述顶盖20所在的平台包括顶板框架201,所述顶板框架201为框架结构,所述顶板框架201上方用于固定安装顶盖板202;
49.所述顶板框架201左右两侧下表面分别嵌入安装有齿条203,用于配合所述动力传动机构30为顶盖20提供在车顶10表面运行的动力来源;
50.所述顶盖板202后侧设置有后挡板204,所述后挡板204包括由顶盖板202后侧向下延伸的边缘,用于遮挡所述顶盖板202与第一开口101之间的缝隙;
51.所述顶板框架201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多套滑轮组205,所述滑轮组205用于在c型导轨1011中滑动,实现所述顶盖20在车顶10表面运行,遮挡所述第一开口101和第二开口102,或者暴露所述第一开口101。
52.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中,所述动力传动机构30包括直线丝杠滑台301,所述直线丝杠滑台301通过滑台安装支架3011设置于靠近第二开口102的舱内吊顶上;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直线丝杠滑台301的移动距离可转换顶盖20的电动模式与手动模式。
53.所述直线丝杠滑台301包括滑块3012、底座3013和丝杠螺母机构3014;所述丝杠螺母机构3014带动滑块3012在底座3013的燕尾槽内上下移动;
54.所述滑块3012上安装直流涡轮蜗杆减速电机302,所述直流涡轮蜗杆减速电机302的电机轴3021上安装有主动齿轮30211;
55.所述直流涡轮蜗杆减速电机302的传动轴3022两端分别安装有惰轮30221,所述惰轮30221通过支承轴承座30222安装至第二开口102内侧切口处;
56.所述惰轮30221下方与主动齿轮30211啮合,将电机动力传递至惰轮30221;所述惰轮30221上方与顶板框架201上安装的齿条203啮合,将动力传递至所述顶盖20,使所述顶盖20在车顶10表面前后滑动。本实施例中,采用同步双侧齿条驱动,用于确保所述顶盖运行的平顺性。
57.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中,所述直线丝杠滑台301下部配手轮3015,用于调节所述直线丝杠滑台301的滑块3012的上下位置,所述手轮3015与直线丝杠连
接,转动所述手轮3015使得直线丝杠旋转,带动所述滑块3012在燕尾槽内上下移动;
58.所述直线丝杠滑台301设有丝杠螺母机构3014,所述丝杠螺母机构3014具有自锁性,避免所述直线丝杠滑台301在调节位置后上下窜动;
59.在所述滑台安装支架3011上设置有自锁插销3016,所述直线丝杠滑台301在调节位置后,通过所述自锁插销3016伸出柱状销子嵌入直线丝杠滑台301的运动部分实现锁止。
60.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中,所述顶盖板202由铝骨架2021、聚氨酯泡沫2022、内蒙皮板2023、外蒙皮板2024、角铝2025和木板2026真空导入导流高温压制而成;将所述铝骨架2021通过焊接拼至顶盖板202形状,并在焊接的连接点位置铆接埋铁;所述木板2026铺至铝骨架2021上表面,并通过缺口形式避让铝骨架2021上的埋铁,使所述铝骨架2021上下两面平整;在所述铝骨架2021空档处填入聚氨酯泡沫2022块,并结合内蒙皮板2023、外蒙皮板2024和角铝2025密封,所述铝骨架2021内部为真空导入的树脂;待所述铝骨架2021内部充分填充树脂后,所述铝骨架2021通过专用设备高温压制成型。
61.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中,所述滑轮组205包括纵向滑轮2051、侧向滑轮2052和安装板2053;所述安装板2053螺纹连接在顶板框架201上;通过螺钉在所述安装板2053上平行安装纵向滑轮2051,在所述纵向滑轮2051中间嵌入安装侧向滑轮2052;所述纵向滑轮2051与c型导轨1011下底部接触,保证顶盖前后滑动运行;所述侧向滑轮2052与所述的c型导轨1011侧面接触,防止所述顶盖20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左右偏转现象。
62.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车载式电动顶盖中,所述第一开口101上方安装有第一围框1015,所述第二开口102上方安装有第二围框1021,所述第一围框1015大小与第一开口101的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二围框1021的第二开口102相匹配;所述第一围框1015和第二围框1021的边缘设有向上的凸起,所述第一围框1015带胶铆接至第一开口101上方,所述第二围框1021带胶铆接至第二开口102上方。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围框1015和第二围框1021,能够有效阻挡雨水由第一开口101和第二开口102漏入。
6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自动模式,当特种车辆到达工作目的地后,开启工作模式。按下电动顶盖打开开关(图中未示出),直流涡轮蜗杆减速电机302得电,电机正转,通过电机自带的涡轮蜗杆减速机减速增矩。将合适的转速和转矩供给至主动齿轮30211。主动齿轮30211与惰轮30221啮合,带动传动轴3022转动,使两组惰轮30221同步转动。惰轮30221组分别与顶盖上两个齿条203啮合,齿条203带动顶盖20在c型导轨1011内向后滑动,使顶盖20开启。顶盖20运行至车辆后部,滑轮组205碰到安装在c型导轨1011后端部的限位传感器1012后,使电机断电,停止运动,顶盖20开启并锁定。因选用直流涡轮蜗杆减速电机302,所述直流涡轮蜗杆减速电机302具有单向自锁性,反向不能运转,电动顶盖在自动模式下,顶盖自带锁紧功能。当顶盖停止时,顶盖20不会受外力自由滑动,保证了整体的安全性。
64.工作结束后,按下电动顶盖关闭开关,直流涡轮蜗杆减速电机302得电,电机反转,带动顶盖在c型导轨1011内向前滑动,使顶盖20关闭。顶盖20运行至车辆前部,顶板框架201压紧前档板1013上的密封条1014后,滑轮组205碰到安装在c型导轨1011前端部的限位传感器1012后,使电机断电,停止运动,顶盖20关闭并锁定。顶盖20关闭状态时,由第二围框1021、第一围框1015、前档板1013、后挡板204,c型导轨1011、密封条204以及顶盖板202形成一个密闭空间,防止雨水和风沙进入车内。同时顶盖板202由聚氨酯泡沫2022材料制成,保
温性能优良。
65.限位传感器1012在c型导轨1011前后两端共安装四个,主要考虑到顶盖的安全设计,在开启或关闭时,其中一个限位传感器接入信号时,顶盖即停止。防止限位传感器故障或线路损坏,而发生安全事故。
66.手动模式,当系统断电或故障时,顶盖无法通过电动模式打开或关闭顶盖。在车内拔出直线丝杠滑台301下方的自锁插销3016,旋转滑台的手轮3015带动滑块3012向下移动,使主动齿轮30211与惰轮30221分离,此时顶盖20失去自锁性可自由滑动。推动顶盖板202或顶板框架201可使顶盖20打开或关闭。顶盖20打开或关闭后,旋转手轮3015使主动齿轮30211与惰轮30221啮合,让顶盖20恢复自锁性,并按下自锁插销3016,完成顶盖20的手动操作。顶盖20的手动操作简单方便,并可在车内执行,安全性好。
6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
68.1)本实用新型电动顶盖的电机及传动部件安装在舱内,提高了电机和传动机构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电动顶盖的故障率,整体维护性能较好。且顶盖的手动操作在舱内进行,大大提高了人员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69.2)对比其它形式电动顶盖,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顶盖净通过尺寸大、安装空间较小以及总高度较低。
70.3)本实用新型电动顶盖结构简单、传动链路短、运行平稳以及工作噪音低。
71.4)本实用新型电动顶盖的顶盖板由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保温性能优良。
72.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73.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