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薄膜生产加工的薄膜吸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01 14: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薄膜生产加工的薄膜吸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薄膜是一种薄而软的透明薄片。用塑料、胶粘剂、橡胶或其他材料制成。薄膜科学上的解释为: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沉积在基片表面形成的2维材料;
3.薄膜产品在生产时是贴着平台进入分切机,然后进行分切成所需大小,以往平台就是普通的一块平面,由于薄膜的特性,往往导致薄膜与平台不能紧密贴合,中间会有间隙,导致薄膜位置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分切的准确性,为此,提出一种用于薄膜生产加工的薄膜吸附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用于薄膜生产加工的薄膜吸附定位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薄膜生产加工的薄膜吸附定位装置,包括主体组件,
6.所述主体组件包括两个板体和两个框架,两个所述板体相邻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框架相斥的一侧焊接;
7.所述主体组件的一侧安装有吸附组件;
8.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吸附孔、方形壳体、锥形壳体、第一管体和波纹管;
9.一个所述板体的顶部一侧开设有等距排布的吸附孔,一个所述板体的底部且位于吸附孔的下方通过螺丝连接有方形壳体,所述方形壳体的底部连通有锥形壳体,所述锥形壳体的下表面中部贯通有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远离锥形壳体的一端通过锁紧件连接有波纹管;
10.所述吸附组件的一侧安装有分吸组件。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吸组件包括凹槽、隔板、五个盒体和分吸槽;
12.所述凹槽开设于方形壳体的顶部,所述方形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四个隔板。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盒体设置有五个,五个所述盒体等距安装于方形壳体和四个隔板之间,所述盒体的底部和顶部均开设有相互对称的分吸槽。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锥形壳体和方形壳体通过凹槽和分吸槽与吸附孔相连通。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另一个所述板体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泵、连接管和套管;另一个所述板体的顶部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的出气口连通有连接管。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波纹管远离第一管体的一端安装有电磁阀,所述连接管的
一端固定连接于电磁阀的一端。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泵的进气口连通有套管。
18.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框架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气泵和电磁阀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20.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器启动气泵,气泵通过连接管、波纹管、第一管体、锥形壳体、方形壳体和分吸槽将吸附孔处的空气吸入,使得薄膜紧贴于板体的上方,从而消除薄膜产品与平台之间的间隙,归正薄膜产品的位置,从而提高分切的精度,通过盒体上开设的分吸槽将吸附孔处风力分散,减少吸附孔处受到的大面积吸力,分散后再集中对位于分吸槽处的吸附孔进行吸引,提高了薄膜归正定位的效果,且降低了因吸力过大造成薄膜凹入于吸附孔内,对其造成损坏的情况。
21.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组件结构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附组件一视角结构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一视角结构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隔板结构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锥形壳体结构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吸组件结构图。
29.附图标记:10、主体组件;11、板体;12、框架;20、吸附组件;21、吸附孔;22、方形壳体;23、锥形壳体;24、第一管体;25、波纹管;30、分吸组件;31、凹槽;32、隔板;33、盒体;34、分吸槽;41、电磁阀;50、驱动组件;51、气泵;52、连接管;53、套管;61、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30.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2.如图1

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薄膜生产加工的薄膜吸附定位装置,包括主体组件10,
33.主体组件10包括两个板体11和两个框架12,两个板体11相邻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框架12相斥的一侧焊接;
34.主体组件10的一侧安装有吸附组件20;
35.吸附组件20包括吸附孔21、方形壳体22、锥形壳体23、第一管体24和波纹管25;
36.一个板体11的顶部一侧开设有等距排布的吸附孔21,一个板体11的底部且位于吸附孔21的下方通过螺丝连接有方形壳体22,方形壳体22的底部连通有锥形壳体23,锥形壳体23的下表面中部贯通有第一管体24,第一管体24远离锥形壳体23的一端通过锁紧件连接有波纹管25;
37.吸附组件20的一侧安装有分吸组件30。
38.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吸组件30包括凹槽31、隔板32、五个盒体33和分吸槽34;
39.凹槽31开设于方形壳体22的顶部,方形壳体2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等距分布的四个隔板32,通过设置隔板32将方形壳体22内部分隔成5块区域,进而将方形壳体22内部的受风区分散,并将分散的风力集中在5个区域内,提高了吸附效果。
40.在一个实施例中,盒体33设置有五个,五个盒体33等距安装于方形壳体22和四个隔板32之间,盒体33的底部和顶部均开设有相互对称的分吸槽34,通过全部的分吸槽34能够将风力全部受于吸附孔21处,通过单一的分吸槽34的设置,将分散集中对应到单个分吸槽34的区域内,使薄膜受到风的吸力匀称。
4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体24、锥形壳体23和方形壳体22通过凹槽31和分吸槽34与吸附孔21相连通,通过凹槽31和分吸槽34使得第一管体24、锥形壳体23、方形壳体22和吸附孔21之间的风力相互贯通。
42.在一个实施例中,另一个板体11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组件50,驱动组件50包括气泵51、连接管52和套管53;另一个板体11的顶部安装有气泵51,气泵51的出气口连通有连接管52,通过气泵51提供吸附定位的风力。
43.在一个实施例中,波纹管25远离第一管体24的一端安装有电磁阀41,连接管5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电磁阀41的一端,通过控制电磁阀41的开启与关闭控制风力的大小,进而能够控制对薄膜的吸附力。
44.在一个实施例中,气泵51的进气口连通有套管53,通过在气泵51的进气口设置套管53,延伸了吸入风力的位置,避免对周围的生产造成影响。
45.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框架12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61,控制器61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气泵51和电磁阀41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61控制气泵51和电磁阀41的开启与关闭。
46.本实施例中,控制器61与外界市电连接,用以为气泵51和电磁阀41进行供电。
47.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通过控制器61启动气泵51,气泵51通过连接管52、波纹管25、第一管体24、锥形壳体23、方形壳体22和分吸槽34将吸附孔21处的空气吸入,使得薄膜紧贴于板体11的上方,从而消除薄膜产品与平台之间的间隙,归正薄膜产品的位置,从而提高分切的精度,且在吸附孔21处的空气引流到方形壳体22内时,通过盒体33上开设的分吸槽34将吸附孔21处的风力分散,减少吸附孔21大面积受到的吸力,分散后再集中对位于分吸槽34处的吸附孔21进行吸引,提高了薄膜归正定位的效果,且降低了因吸力过大造成薄膜凹入于吸附孔21内,对其造成损坏,将引流到锥形壳体23处的空气扩散进入到第一管体24和波纹管25进而对其排出,通过控制器61控制电磁阀41,对连接管52的进气量进行调节,进而能够控制薄膜贴附在板体11上的效果,避免吸力过大造成薄膜凹入于吸附孔21内。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