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冷却塔群布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2-04 13: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塔群布置系统。


背景技术:

2.冷却塔是中央空调运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用于携带余热的循环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对循环水进行降温,也即冷却塔的运行性能将直接影响中央空调系统的工作效率,而影响冷却塔的运行性能因素有空气流量、水量以及冷却塔的布置方式等等。其中,冷却塔的布置方式是影响冷却塔运行性能好坏的关键之一,冷却塔的布置方式不合理将导致湿热空气返混,影响冷却塔的运行性能。因此,为了降低冷却塔湿热空气返混,现有技术中的冷却塔一般放置于通风良好的室外(如楼顶或者地面)。
3.但是,将冷却塔放置于通风良好的室外(如楼顶或者地面),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并且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美观性能,因此越来越多地将冷却塔放置于建筑转换层的相对封闭的空间内。由于随着建筑物建筑面积的增大(如写字楼),需要的中央空调随之增多,所需要的冷却塔也越来越多。当大量的冷却塔(冷却塔群)布置在一个半封闭的空间内,由于空间狭小,将会存在空气与循环水进行热交换时,产生的湿热空气不能很好地排出室外,导致湿热空气返混率较高,从而影响冷却塔群的换热效率,进而影响中央空调的运行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塔群布置系统,其能够减少湿热空气返混率,提高布置在塔群布置空间内塔群的换热效率。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冷却塔群布置系统,包括塔群布置空间、多组冷却塔群、多个静压箱和多个风机,所述塔群布置空间设置有向塔群布置空间内输送空气的竖直风井;各组冷却塔群设于塔群布置空间内;每一所述静压箱的进风口与各组冷却塔群中冷却塔的出风口通过风机连通,所述静压箱沿着塔群布置空间的内壁周边设置,且所述静压箱的排风口位置贴在塔群布置空间的内壁上,所述塔群布置空间的内壁上对应静压箱的排风口位置开设有排风槽,使得冷却塔产生的湿热空气只能经静压箱的排风口位置排出。
7.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塔群布置系统还包括有塔身支架,所述塔身支架设于各组冷却塔群的底部,用于提高塔身的高度。
8.进一步地,所述竖直风井设置在所述塔群布置空间的四角位置,外界空气从所述竖直风井的底部进入所述塔群布置空间内。
9.进一步地,所述塔群布置空间由若干幕墙隔板搭接形成。
10.进一步地,所述幕墙隔板为钢化玻璃。
11.进一步地,所述静压箱的外壳为内贴有吸声材料的镀锌钢板。
12.进一步地,所述塔身支架为不锈钢支撑板。
13.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本实用新型利用竖直风井将外界的空气输送入塔群布置空间内,塔群布置空间内的空气进入冷却塔内进行热交换,热交换之后,产生的湿热空气经静压箱的出风口从排风槽的位置排出室外,静压箱不仅有效地隔离了换热后的空气进入塔群布置空间,并且通过风机的压力,把换热后的空气及时地从排风槽的位置排出室外,减少了湿热空气返混现象。也即空气进入塔群布置空间内的方向与冷却塔热交换产生的湿热空气从塔群布置空间排出室外的方向是不同的,从而避免出现返混现象,进而提高布置在塔群布置空间内塔群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7.图中:1、塔群布置空间;10、冷却塔群;100、冷却塔;11、竖直风井;12、排风槽;2、塔身支架;3、静压箱;4、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优先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实施方式:
22.如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示出了一种冷却塔群布置系统,包括塔群布置空间1、多组冷却塔群10、多个静压箱3和多个风机4,所述塔群布置空间1设置有向塔群布置空间1内输送空气的竖直风井11;各组冷却塔群10设于塔群布置空间1内;每一所述静压箱3的进风口与各组冷却塔群10中冷却塔100的出风口通过风机4连通,所述静压箱3沿着塔群布置空间1的内壁周边设置,且所述静压箱3的排风口位置贴在塔群布置空间1的内壁上,所述塔群布置空间1的内壁上对应静压箱3的排风口位置开设有排风槽12,使得冷却塔100产生的湿热空气只能经静压箱3的排风口位置排出。
23.在使用过程中,外界空气从竖直风井11进入塔群布置空间1内,风机4运行,将塔群布置空间1内的空气进入各组冷却塔群10的冷却塔100中进行热交换,热交换之后,产生的湿热空气在风机4的压力下经静压箱3的出风口从排风槽12的位置排出室外,静压箱3有效地隔离了换热后的空气进入塔群布置空间1,减少了空气之间的混流现象,也即湿热空气只
能从排风槽12的位置排出,不能从塔群布置空间1的其他位置排出;同时,由于空气进入塔群布置空间1内的方向与冷却塔100热交换产生的湿热空气从塔群布置空间1排出室外的方向是不同的,从而能够避免出现返混现象,进而提高布置在塔群布置空间1内塔群的换热效率。也即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塔群10布置系统在空间受限的条件下,超高层的建筑也同样能达到高效利用中央空调的目的。
24.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静压箱3的外壳为内贴有吸声材料的镀锌钢板,在静压箱3的外壳的内壁贴附吸声材料,使得隔声效果较佳。此处需要说明一下,静压箱3是送风系统减少动压、增加静压、稳定气流和减少气流振动的一种必要装置,既能允许气流通过,又能有效地阻止或减弱声能向外传播。
2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冷却塔群10布置系统还包括有塔身支架2,所述塔身支架2设于各组冷却塔群10的底部,用于提高塔身的高度。利用塔身支架2抬高冷却塔群10的塔身高度,也即对冷却塔100做了架空处理,更加有利于塔群布置空间1内环境风向换热,增加塔群布置空间1内的换热空间。此外,该塔身支架2优选为不锈钢支撑板,以提高塔身支架2的使用寿命。
26.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竖直风井11设置在所述塔群布置空间1的四角位置,如此便于充分利用塔群布置空间1的空间效率;另外本实施例中,外界空气从所述竖直风井11的底部进入所述塔群布置空间1内,如此不但能满足塔内风机4的换热风量,还能减少室外出风口和进风口的返还率,提高换热效率。
2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塔群布置空间1由若干幕墙隔板搭接形成,所述幕墙隔板优选为钢化玻璃,使得该塔群布置空间1可以是超高层建筑的机房布置,特别是狭小空间,布置在楼层内,节省了能源的运输成本,同时也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28.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