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的制作方法

2021-12-12 22:3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顶盖。


背景技术:

2.锂离子动力电池是20世纪开发成功的新型高能电池。这种电池的负极采用石墨等材料,正极用磷酸铁锂、钴酸锂、钛酸锂等材料。因其具有能量高、电池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贮存寿命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小型电器中。
3.目前,为保证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会在电池顶盖的中间开设泄压口,并在泄压口处焊接上防爆片,这样的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然而,动力电池在过量充电或者内部热失控等特殊情况下,内部气压增大,防爆片破裂产生的缝隙较小,使得内部气压得不到及时排除,造成电池整体发生爆炸,使得电池受到不可修复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顶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
5.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正极柱、正极铝块、负极柱、负极铝块、防爆片、导热罩及顶开柱,其中:
6.所述顶盖片的左右两边对称设有圆形的安装孔,所述正极柱的中部通过nmt技术成型出“工”字型的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套,所述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套卡装于左侧的安装孔处,所述正极柱的顶端与正极铝块相连接,所述负极柱的中部通过nmt技术成型出“工”字型的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套,所述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套卡装于右侧的安装孔处,所述负极柱的顶端与负极铝块相连接;
7.所述顶盖片的中间居中设有矩形的泄压口,所述防爆片水平焊接于泄压口的下侧,所述防爆片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矩形的铣削槽,并将铣削槽的左右两端作为防爆片的结构薄弱处,所述导热罩设有一对且对应分布于防爆片的两个结构薄弱的正下方,所述导热罩为半球形的壳体且开口朝上设置,所述导热罩的顶部边缘处通过nmt技术成型出圆环形的热罩纳米注塑塑胶圈,并将热罩纳米注塑塑胶圈固定于顶盖片的下侧,所述热罩纳米注塑塑胶圈在防爆片的重叠处对应开设有缺口槽,所述导热罩的内侧的上部焊接有“十”字型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间竖直焊接有导向环,所述导热罩的内侧的底部固定有弹性的储液袋,所述储液袋中装有氯化钠溶液,所述顶开柱居中固定于储液袋的上侧,所述顶开柱竖直设置并滑动插装于导向环中。
8.优选的,所述导热罩的外壁上均匀焊接有导热片。
9.优选的,所述顶盖片的上侧在泄压口的边缘处焊接有矩形的放置环,所述放置环的内侧水平放置有保护片。
10.优选的,所述顶盖片在泄压口的左右两边对称设有圆形的注液孔。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力电池顶盖具有以下优点:当动力电池的内
部发生热失控时,内部气压和电解液的温度都会随之上升,热的电解液会将部分热量通过水浴加热的方式同步传递给导热罩和储液袋中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受热后产生热蒸汽并撑开储液袋,进而带动顶开柱上升并顶开防爆片的结构薄弱处,内部的气压能够及时从两边的开口处排出,从而防止动力电池发生彻底的爆炸。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防爆片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16.其中:
[0017]1‑
顶盖片;1a

安装孔;1b

泄压口;1c

注液孔;2

正极柱;3

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套;4

正极铝块;5

负极柱;6

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套;7

负极铝块;8

防爆片;8a

铣削槽;9

放置环;10

保护片;11

导热罩;12

导热片;13

热罩纳米注塑塑胶圈;13a

缺口槽;14

支撑架;15

导向环;16

储液袋;17

顶开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9]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包括顶盖片1、正极柱2、正极铝块4、负极柱5、负极铝块7、防爆片8、导热罩11及顶开柱17,其中:
[0020]
所述顶盖片1的左右两边对称设有圆形的安装孔1a,所述正极柱2的中部通过nmt技术成型出“工”字型的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套3,所述正极纳米注塑塑胶套3卡装于左侧的安装孔1a处,所述正极柱2的顶端与正极铝块4相连接,所述负极柱5的中部通过nmt技术成型出“工”字型的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套6,所述负极纳米注塑塑胶套6卡装于右侧的安装孔1a处,所述负极柱5的顶端与负极铝块7相连接;
[0021]
所述顶盖片1的中间居中设有矩形的泄压口1b,所述防爆片8水平焊接于泄压口1b的下侧,所述防爆片8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矩形的铣削槽8a,并将铣削槽8a的左右两端作为防爆片8的结构薄弱处,所述导热罩11设有一对且对应分布于防爆片8的两个结构薄弱的正下方,所述导热罩11为半球形的壳体且开口朝上设置,所述导热罩11的顶部边缘处通过nmt技术成型出圆环形的热罩纳米注塑塑胶圈13,并将热罩纳米注塑塑胶圈13固定于顶盖片1的下侧,所述热罩纳米注塑塑胶圈13在防爆片8的重叠处对应开设有缺口槽13a,所述导热罩11的内侧的上部焊接有“十”字型的支撑架14,所述支撑架14的中间竖直焊接有导向环15,所述导热罩11的内侧的底部固定有弹性的储液袋16,所述储液袋16中装有氯化钠溶液,所述顶开柱17居中固定于储液袋16的上侧,所述顶开柱17竖直设置并滑动插装于导向环15中。
[002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罩11的外壁上均匀焊接有导热片12。通过加设导热片12可提升导热罩11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以提升导热效果。
[002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片1的上侧在泄压口1b的边缘处焊接有矩形的放置环9,
所述放置环9的内侧水平放置有保护片10。通过加装保护片10以实现对防爆片的保护。
[002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片1在泄压口1b的左右两边对称设有圆形的注液孔1c。通过开设注液孔1c可用于注射电解液。
[0025]
在本实施例中,这种动力电池顶盖在实际应用时:当动力电池的内部发生热失控时,内部气压和电解液的温度都会随之上升,热的电解液会将部分热量通过水浴加热的方式同步传递给导热罩11和储液袋16中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受热后产生热蒸汽并撑开储液袋16,进而带动顶开柱17上升并顶开防爆片8的结构薄弱处,内部的气压能够及时从两边的开口处排出,从而防止动力电池发生彻底的爆炸。
[0026]
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