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改进型TPU薄膜的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3:3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改进型tpu薄膜的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tpu薄膜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型tpu薄膜的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2.tpu薄膜是在tpu颗粒料的基础上,通过压延、流延、吹膜、涂覆等工艺制成薄膜。目前适用于tpu薄膜的成型装置在进行压延时两个压辊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无法进行调节,即使两个压辊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也需要将整个成型设备停机后,再通过专用工具手动调节两个压辊之间的距离,一旦成型设备停机再开机时,tpu颗粒料的融化和挤出都需要时间,停机调节两个压辊之间距离的方式将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影响企业的收益,且手动调节压辊会造成人力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tpu薄膜的成型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与齿轮组连接,齿轮组的输出端与设在机架上的下压辊连接,齿轮组设在第二连杆上,第二连杆一端与电动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摆动架转动连接,第一连杆上设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齿轮组啮合,第四齿轮的输出端与上压辊连接,上压辊设在摆动架上,摆动架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摆动架的另一端与气缸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气缸与机架顶部转动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摆动架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及转轴,第一横杆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一横杆的另一端与转轴的一端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二横杆的一端连接,第二横杆的另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上压辊位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转轴与气缸的自由端转动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互平行设置。
6.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第一齿轮的输入端与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齿轮的输出端与下压辊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一端啮合,第二齿轮的另一端与第三齿轮的一侧啮合,第三齿轮的另一侧与第四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位于第二连杆上,第三齿轮位于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铰接位置处。
7.进一步的,所述摆动架与支撑机构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第一撑杆一端与第二横杆铰接,第一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撑杆的一端铰接,第二撑杆的另一端与机架铰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撑杆与第一连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撑杆与第二连杆相互平行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上压辊和下压辊相互平行设置。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成型装置可以实现不停机而自动调节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的距离,调节自动完成,操作简单,简化了调节步骤,无需专业工具进行调节,方便快
捷,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企业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12.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6.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改进型tpu薄膜的成型装置,包括机架2,机架2上设有进料机构、融料机构和出料机构,进料机构、融料机构和出料机构均采用现有技术,机架2上设有电动机10,电动机10的输出轴与齿轮组连接,齿轮组的输出端与设在机架2上的下压辊11连接,齿轮组设在第二连杆7上,第二连杆7一端与电动机10的输出轴转动连接,第二连杆7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5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5的另一端与摆动架转动连接,第一连杆5上设有第四齿轮3,第四齿轮3与齿轮组啮合,第四齿轮3的输出端与上压辊12连接,上压辊12设在摆动架上,摆动架一端与机架2转动连接,摆动架的另一端与气缸1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气缸1与机架2顶部转动连接。
17.所述摆动架包括第一横杆4、第二横杆13及转轴16,第一横杆4一端与机架2转动连接,第一横杆4的另一端与转轴16的一端连接,转轴16的另一端与第二横杆13的一端连接,第二横杆13的另一端与机架2转动连接,所述上压辊12位于第一横杆4和第二横杆13之间,转轴16与气缸1的自由端转动连接。
18.所述第一横杆4和第二横杆13相互平行设置。
19.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8和第三齿轮6,第一齿轮9的输入端与电动机10的输出轴连接,第一齿轮9的输出端与下压辊11连接,第一齿轮9与第二齿轮8的一端啮合,第二齿轮8的另一端与第三齿轮6的一侧啮合,第三齿轮6的另一侧与第四齿轮3啮合,第二齿轮8位于第二连杆7上,第三齿轮6位于第一连杆5与第二连杆7铰接位置处。
20.所述摆动架与支撑机构连接。
21.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撑杆14和第二撑杆15,第一撑杆14一端与第二横杆13铰接,第一撑杆14的另一端与第二撑杆15的一端铰接,第二撑杆15的另一端与机架2铰接。
22.所述第一撑杆14与第一连杆5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撑杆15与第二连杆7相互平行设置。
23.所述上压辊12和下压辊11相互平行设置。
24.该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tpu颗粒料通过进料机构加入并通过融料机构进行熔融后从出料机构出料成tpu薄膜,此时tpu薄膜的厚度较厚,厚的tpu薄膜传输至上压辊12和下压辊11之间进行压延成薄的tpu薄膜,然后传输到下一个工序。在压延时,电动机10带动第一齿轮9转动,第一齿轮9同时带动第二齿轮8和下压辊11转动,第二齿轮8转动时带动
第三齿轮6转动,第三齿轮6带动第四齿轮3转动,第四齿轮3带动上压辊12转动,上压辊12和下压辊11均转动从而实现对tpu薄膜的压延,当需要使压延的tpu薄膜厚度增大时,启动气缸1,气缸1的自由端向上伸缩并带动摆动架沿与机体的转动连接点向上摆动,摆动架摆动时带动上压辊12向上移动同时拉动第一连杆5,第一连杆5拉动第二连杆7,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7之间的夹角增大,在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7摆动时,齿轮组之间、齿轮组和第四齿轮3之间始终保持啮合关系。上压辊12向上移动时,上压辊12和下压辊11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使压延出来的tpu薄膜的厚度增厚。当需要缩小上压辊12和下压辊11之间的距离时,按照上述操作反向操作即可,在调节上压辊12和下压辊11之间距离时,进料机构、融料机构和出料机构均无需停机,提高了工作效率。
25.该成型装置可以实现不停机而自动调节上压辊12和下压辊11之间的距离,调节自动完成,操作简单,简化了调节步骤,无需专业工具进行调节,方便快捷,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企业人工成本。
26.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进型tpu薄膜的成型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设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与齿轮组连接,齿轮组的输出端与设在机架上的下压辊连接,齿轮组设在第二连杆上,第二连杆一端与电动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摆动架转动连接,第一连杆上设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齿轮组啮合,第四齿轮的输出端与上压辊连接,上压辊设在摆动架上,摆动架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摆动架的另一端与气缸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气缸与机架顶部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tpu薄膜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架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及转轴,第一横杆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第一横杆的另一端与转轴的一端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二横杆的一端连接,第二横杆的另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上压辊位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转轴与气缸的自由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tpu薄膜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互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tpu薄膜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第一齿轮的输入端与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齿轮的输出端与下压辊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一端啮合,第二齿轮的另一端与第三齿轮的一侧啮合,第三齿轮的另一侧与第四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位于第二连杆上,第三齿轮位于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铰接位置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tpu薄膜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架与支撑机构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型tpu薄膜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第一撑杆一端与第二横杆铰接,第一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撑杆的一端铰接,第二撑杆的另一端与机架铰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型tpu薄膜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撑杆与第一连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撑杆与第二连杆相互平行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tpu薄膜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辊和下压辊相互平行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TPU薄膜的成型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与齿轮组连接,齿轮组的输出端与设在机架上的下压辊连接,齿轮组设在第二连杆上,第二连杆一端与电动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摆动架转动连接,第一连杆上设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齿轮组啮合,第四齿轮的输出端与上压辊连接,上压辊设在摆动架上,摆动架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摆动架的另一端与气缸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气缸与机架顶部转动连接。该成型装置可以实现不停机而调节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的距离,调节自动完成,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企业人工成本。降低了企业人工成本。降低了企业人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绍 杨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环友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5
技术公布日:2021/12/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