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活性炭生产用供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10: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炭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性炭生产用供料设备。


背景技术:

2.活性炭是一种经特殊处理的炭,将有机原料(果壳、煤、木材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以减少非碳成分(此过程称为炭化),然后与气体反应,表面被侵蚀,产生微孔发达的结构(此过程称为活化);由于活化的过程是一个微观过程,即大量的分子碳化物表面侵蚀是点状侵蚀,所以造成了活性炭表面具有无数细小孔隙;活性炭表面的微孔直径大多在2~50nm之间,即使是少量的活性炭,也有巨大的表面积,活性炭的一切应用,几乎都基于活性炭的这一特点。
3.炭化炉是活性炭制备工艺中必不可少的机械设备,但现有的炭化炉在制备活性炭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外置粉料机来对有机原料进行粉碎,再通过供料设备把粉碎后的有机原料粉末投放至炭化炉中进行碳化作业,但现有的外置粉料机与供料设备为两个独立的机械机构,两者之间缺少连通机构,这就导致外置粉料机在粉碎有机原料后,有机原料粉末需要通过人工进行转移至供料设备中,既增加了工人的劳动量,降低了活性炭的加工效率,又增大了物料撒落浪费的风险,降低了活性炭的生产收益。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活性炭生产用供料设备,以解决现有的外置粉料机与供料设备为两个独立的机械机构,两者之间缺少连通机构,这就导致外置粉料机在粉碎有机原料后,有机原料粉末需要通过人工进行转移至供料设备中,既增加了工人的劳动量,降低了活性炭的加工效率,又增大了物料撒落浪费的风险,降低了活性炭生产收益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活性炭生产用供料设备,包括粉料器,所述粉料器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供料器,所述粉料器和供料器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压力感应器,所述压力感应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所述供料器的内腔相连通的双向气泵,所述固定基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组左右对称设置的滑动轮,所述固定基座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双向气泵为电性连接的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分别通过外置线缆与所述粉料器、供料器、压力感应器为电性连接。
6.优选地,所述固定基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固定安装有两组左右对称分布的垫块,所述底座的上风固定安装有与两组所述垫块的顶端为固定连接的顶板。
7.优选地,所述双向气泵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的顶面,两组所述滑动轮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左右两端的底面,所述控制终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左端的顶面。
8.优选地,所述控制终端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的外侧面镶嵌安装有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控制柜为电性连接的紧急制停按钮。
9.优选地,所述粉料器包括粉料筒,所述粉料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所述供料器的内腔相连通的单向排料阀,所述粉料筒的顶部可拆卸安装有密封筒盖。
10.优选地,所述供料器包括加压泵送筒,所述加压泵送筒底部的左侧开设有与所述单向排料阀的输出端口为固定连接的进料阀口,所述加压泵送筒底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与所述进料阀口呈对称设置的单向输料阀,所述加压泵送筒的顶部可拆卸安装有过滤式进气筒盖。
11.优选地,所述单向排料阀通过所述进料阀口与所述加压泵送筒的内腔单向连通,所述加压泵送筒的内腔与所述双向气泵的输出端相连通。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座配合两组垫块以及顶板构成的固定基座与两组左右对称设置的滑动轮组合构成一个滑动底座,利用滑动底座承托起粉料器和供料器,并通过双向气泵配合控制终端把粉料器和供料器串联为一体,从而实现了有机原料的粉料与投放一体化,节约了粉料转运这一生产步骤,提高了活性炭的生产效率;所述粉料筒的内腔通过单向排料阀配合进料阀口与加压泵送筒的内腔单向连通,双向气泵的输出端通过过滤式进气筒盖与加压泵送筒的内腔相连通,在装置工作过程中,利用粉料筒配合密封筒盖把有机原料粉粉碎成粉料,然后通过双向气泵抽吸加压泵送筒内腔的气体,让粉料筒内腔的粉料在压差的作用下被吸进加压泵送筒的内腔,同时通过两个压力感应器来实时监测粉料筒和加压泵送筒内腔粉料的重量,当粉料筒内腔的粉料全被转移至加压泵送筒的内腔后,利用控制终端控制双向气泵反向运转来向加压泵送筒的内腔输送气体进行加压,从而把粉料从单向输料阀输送至炭化炉中进行碳化作业,通过设置控制终端与双向气泵以及压力感应器,实现了有机原料的粉料与投放一体化和自动化,提高了活性炭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基座和控制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粉料器和供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粉料器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供料器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为:1、粉料器;2、供料器;3、压力感应器;4、固定基座;5、双向气泵;6、滑动轮;7、控制终端;11、粉料筒;12、单向排料阀;13、密封筒盖;21、加压泵送筒;22、进料阀口;23、单向输料阀;24、过滤式进气筒盖;41、底座;42、垫块;43、顶板;71、控制柜;72、触控面板;73、紧急制停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21.如附图1至附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活性炭生产用供料设备,包括粉料器1,粉料器1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供料器2,粉料器1和供料器2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压力感应器3,压力感应器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基座4,固定基座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供料
器2的内腔相连通的双向气泵5,固定基座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组左右对称设置的滑动轮6,固定基座4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与双向气泵5为电性连接的控制终端7,控制终端7分别通过外置线缆与粉料器1、供料器2、压力感应器3为电性连接。
22.如附图2,固定基座4包括底座41,底座4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两组左右对称分布的垫块42,底座41的上风固定安装有与两组垫块42的顶端为固定连接的顶板43;双向气泵5固定安装于底座41的顶面,两组滑动轮6分别固定安装于底座41左右两端的底面,控制终端7固定安装于底座41左端的顶面。
23.具体的,底座41配合两组垫块42以及顶板43构成的固定基座4与两组左右对称设置的滑动轮6组合构成一个滑动底座,利用滑动底座承托起粉料器1和供料器2,并通过双向气泵5配合控制终端7把粉料器1和供料器2串联为一体,从而实现了有机原料的粉料与投放一体化,节约了粉料转运这一生产步骤,提高了活性炭的生产效率。
24.如附图3、附图4和附图5,控制终端7包括控制柜71,控制柜71的外侧面镶嵌安装有触控面板72,触控面板72的两侧均设有与控制柜71为电性连接的紧急制停按钮73;粉料器1包括粉料筒11,粉料筒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供料器2的内腔相连通的单向排料阀12,粉料筒11的顶部可拆卸安装有密封筒盖13;供料器2包括加压泵送筒21,加压泵送筒21底部的左侧开设有与单向排料阀12的输出端口为固定连接的进料阀口22,加压泵送筒21底部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与进料阀口22呈对称设置的单向输料阀23,加压泵送筒21的顶部可拆卸安装有过滤式进气筒盖24;单向排料阀12通过进料阀口22与加压泵送筒21的内腔单向连通,加压泵送筒21的内腔与双向气泵5的输出端相连通。
25.具体的,粉料筒11的内腔通过单向排料阀12配合进料阀口22与加压泵送筒21的内腔单向连通,双向气泵5的输出端通过过滤式进气筒盖24与加压泵送筒21的内腔相连通,在装置工作过程中,利用粉料筒11配合密封筒盖13把有机原料粉粉碎成粉料,然后通过双向气泵5抽吸加压泵送筒21内腔的气体,让粉料筒11内腔的粉料在压差的作用下被吸进加压泵送筒21的内腔,同时通过两个压力感应器3来实时监测粉料筒11和加压泵送筒21内腔粉料的重量,当粉料筒11内腔的粉料全被转移至加压泵送筒21的内腔后,利用控制终端7控制双向气泵5反向运转来向加压泵送筒21的内腔输送气体进行加压,从而把粉料从单向输料阀23输送至炭化炉中进行碳化作业,通过设置控制终端7与双向气泵5以及压力感应器3,实现了有机原料的粉料与投放一体化和自动化,提高了活性炭的生产效率。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27.底座41配合两组垫块42以及顶板43构成的固定基座4与两组左右对称设置的滑动轮6组合构成一个滑动底座,利用滑动底座承托起粉料器1和供料器2,并通过双向气泵5配合控制终端7把粉料器1和供料器2串联为一体,从而实现了有机原料的粉料与投放一体化,节约了粉料转运这一生产步骤,提高了活性炭的生产效率;
28.粉料筒11的内腔通过单向排料阀12配合进料阀口22与加压泵送筒21的内腔单向连通,双向气泵5的输出端通过过滤式进气筒盖24与加压泵送筒21的内腔相连通,在装置工作过程中,利用粉料筒11配合密封筒盖13把有机原料粉粉碎成粉料,然后通过双向气泵5抽吸加压泵送筒21内腔的气体,让粉料筒11内腔的粉料在压差的作用下被吸进加压泵送筒21的内腔,同时通过两个压力感应器3来实时监测粉料筒11和加压泵送筒21内腔粉料的重量,当粉料筒11内腔的粉料全被转移至加压泵送筒21的内腔后,利用控制终端7控制双向气泵5
反向运转来向加压泵送筒21的内腔输送气体进行加压,从而把粉料从单向输料阀23输送至炭化炉中进行碳化作业,通过设置控制终端7与双向气泵5以及压力感应器3,实现了有机原料的粉料与投放一体化和自动化,提高了活性炭的生产效率。
29.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0.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1.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