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盛水桶盖、筒体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1:32: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衣物洗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盛水桶盖、筒体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以波轮洗衣机为例,在洗涤过程中,洗涤筒旋转,例如以18~210转每分钟的转速转动,盛水桶内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贴着盛水桶的桶壁旋转往上爬,当爬到桶盖时,盛水桶盖对上升的水流起阻挡作用,防止水流进一步往上爬而导致溢出盛水桶。相关技术中,盛水桶盖的底表面为相对光滑的表面,水流会在盛水桶盖的底表面转圈,最终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回落。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对沿着盛水桶的桶壁上升的水流起到较好的导流作用的盛水桶盖、筒体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盛水桶盖,用于衣物处理设备,所述盛水桶盖的底侧设置有多个相互隔离的第一导水槽和多个相互隔离的第二导水槽,所述第一导水槽和所述第二导水槽相互隔离,多个所述第一导水槽和多个所述第二导水槽沿所述盛水桶盖的周向分布,所述第一导水槽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导水槽的出水口在高度方向上分层次出水。
5.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水槽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导水槽的出水口的高度不同,和/或,所述第一导水槽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导水槽的出水口相对水平面的喷射角不同。
6.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水槽的出水口相对水平面的喷射角为5
°
~25
°
;和/或,所述第二导水槽的出水口相对水平面的喷射角为5
°
~25
°

7.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水槽和所述第二导水槽的数量相同且沿所述盛水桶盖的周向交替分布;和/或,
8.多个所述第一导水槽沿所述盛水桶盖的周向均匀分布;和/或,
9.多个所述第二导水槽沿所述盛水桶盖的周向均匀分布。
10.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水槽的底侧完全敞开;和/或,所述第二导水槽的底侧完全敞开。
11.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水槽和所述第二导水槽的数量之和为40~60 个。
12.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水槽的出水口喷水层次高于所述第二导水槽的出水口喷水层次,沿所述盛水桶盖的周向,所述第一导水槽的出水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导水槽的出水口的宽度。
13.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盛水桶盖包括:
14.环状的顶板;
15.围板,所述围板设置于所述顶板的底侧且环绕于所述顶板的外边缘;
16.多个导水筋组,所述导水筋组凸出于所述顶板的底表面且从所述围板的表面延伸至顶板的内边缘,每个所述导水筋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导水筋,所述第一导水槽位于同一个所述导水筋组的两个所述导水筋之间,所述第二导水槽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导水筋组之间。
17.一些实施方案中,沿所述盛水桶盖的周向,同一个所述导水筋组的两个所述导水筋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个所述导水筋组之间的距离。
18.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水槽的出水口的宽度为所述导水筋组的两个所述导水筋的延伸末端处的距离;和/或,所述第二导水槽的出水口的宽度为相邻两个所述导水筋组的延伸末端处的距离。
19.一些实施方案中,沿所述盛水桶盖的径向向内的方向,所述顶板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一子板、第二子板以及第三子板,所述第二子板呈向上凸出拱出的弧形,所述第一子板向上倾斜,所述第三子板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子板衔接在所述第一子板和所述第三子板之间。
20.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三子板对应于同一个所述导水筋组的两个所述导水筋之间的区域向上凸出以在所述顶板的底侧形成凹陷区,所述凹陷区内的空间为所述第一导水槽的一部分,所述凹陷区沿水流方向的末端延伸至所述顶板的内边缘处。
21.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凹陷区沿水流方向的首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子板处,所述凹陷区对应的顶壁与所述第二子板的最高位置处相切。
22.一些实施方案中,每一所述导水筋包括相互连接的导水主筋和导水辅筋,所述导水主筋从所述围板延伸至所述顶板的内边缘处,所述导水辅筋位于所述第三子板的底侧,所述导水辅筋从所述导水主筋的背水侧延伸至所述顶板的内边缘处,
23.一些实施方案中,沿所述盛水桶盖的周向,所述导水辅筋的延伸末端与所述导水主筋的延伸末端之间的距离为10mm~20mm。
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筒体组件,包括洗涤筒、盛水桶、波轮以及上述任一的盛水桶盖,所述洗涤筒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盛水桶内,所述波轮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洗涤筒的底部;所述盛水桶盖环绕于所述盛水桶的顶端,从所述盛水桶的桶壁上升的水流经所述第一导水槽和所述第二导水槽出水后从所述洗涤筒的上方进入所述洗涤筒内。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箱体、动力机构以及上述任一的筒体组件,所述筒体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波轮以及所述洗涤筒均与所述动力机构驱动连接;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旋桶洗模式,在所述旋桶洗模式下,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波轮和所述洗涤筒同向转动。
26.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洗涤衣物过程中,波轮和洗涤筒转动,盛水桶内的水在离心力作用下沿着盛水桶的桶壁螺旋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水流会遇到盛水桶盖的阻挡而转向进入第一导水槽和第二导水槽中,水流顺着盛水桶盖的底侧,从盛水桶盖的径向外侧向盛水桶盖的径向内侧流动,并从盛水桶盖的内边缘出水,从第一导水槽和第二导水槽出水后的水流从洗涤筒的上方进入洗涤筒内,对洗涤筒内的衣物产生冲刷作用,促进洗涤剂溶解,加速超微泡的生成,生成数以亿计的超微泡,进而提升衣物处理设备的洗净效果;此外,从第一导水槽和第二导水槽能够在高度方向上分层次出水,因此,从盛水桶盖出水的水流至少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分为两个层次,具有较好的立体视觉效果,提升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筒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29.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盛水桶盖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沿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31.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图6为图3中的盛水桶盖的后视图并倾斜一定角度后的示意图;
33.图7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盛水桶盖1;顶板11;第一子板111;第二子板112;第三子板113;凹陷区1131;围板12;导水筋组13

;导水筋13;导水主筋131;导水辅筋132;第一导水槽101;第二导水槽102;盛水桶2;洗涤筒3;波轮4;筒体组件1000
具体实施方式
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技术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制。
3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上”、“下”、“顶”、“底”、“高度”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2和图5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中,图2和图5中所示参考方位相同。
38.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盛水桶盖1,用于衣物处理设备。请参阅图3、图6 和图7,盛水桶盖1的底侧设置有多个相互隔离的第一导水槽101和多个相互隔离的第二导水槽102,第一导水槽101和第二导水槽102相互隔离,也就是说,第一导水槽101中的水流不会窜流至其他第一导水槽101中,第二导水槽 102中的水流不会窜流至其他第二导水槽102中,也第一导水槽101和第二导水槽102之间的水流不互通。
40.请参阅图6,多个第一导水槽101和多个第二导水槽102沿盛水桶盖1的周向分布,多个第一导水槽101和多个第二导水槽102大致呈辐射状分布。第一导水槽101和第二导水槽102构造为: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口101a和第二导水槽102的出水口102a在高度方向上分层次出水。
4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在高度方向上分层次出水指的是,当水流出水后的至少一段较近的运动行程范围内,例如5厘米范围内,从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口101a出来的水流和从第二导水槽102的出水口102a出来的水流在高度方向上具有落差。
42.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筒体组件1000,包括洗涤筒 3、盛水桶2、波轮4以及本技术任一实施例的盛水桶盖1。洗涤筒3转动地设置于盛水桶2内,波轮4转动地设置于洗涤筒3的底部;盛水桶盖1环绕于盛水桶2的顶端,沿盛水桶2的桶壁上升的水流经第一导水槽101和第二导水槽 102出水后从洗涤筒3的上方进入洗涤筒3内。
43.可以理解的是,洗涤筒3为有孔内筒,洗涤筒3依靠盛水筒盛水。
44.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洗涤衣物过程中,波轮4和洗涤筒3转动,盛水桶2 内的水在波轮4和洗涤筒3的共同作用下沿着盛水桶2的桶壁螺旋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到盛水桶盖1的阻挡而转向进入第一导水槽101和第二导水槽 102中,水流顺着盛水桶盖1的底侧,从盛水桶盖1的径向外侧向盛水桶盖1 的径向内侧流动,并从盛水桶盖1的内边缘出水,并从洗涤筒3的上方进入洗涤筒3内,对洗涤筒3内的衣物产生冲刷作用,可以加快洗涤剂的溶解,提升衣物处理设备的洗净效果;此外,从第一导水槽101和第二导水槽102能够在高度方向上分层次出水,因此,从盛水桶盖1出水的水流至少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分为两个层次,对洗涤筒3内的衣物具有更好的冲刷效果,也具有较好的立体视觉效果,提升产品竞争力。
45.实现第一导水槽101和第二导水槽102在高度方向上分层次出水的具体方式不限,只要能够使得两者在高度方向上具有的层次感即可。
46.示例性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口101a的高度和第二导水槽102的出水口102a的高度不同。例如,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口101a的高度高于第二导水槽102的出水口102a的高度,或者,第二导水槽102的出水口102a的高度高于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口102a的高度。
47.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口101a和第二导水槽102的出水口 102a相对水平面的喷射角不同。请参阅图5,喷射角以水平面l1为参考平面,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口101a的喷射角θ为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方向l2与水平面l1的夹角,第二导水槽102的出水口102a的喷射角β为第二导水槽102 的出水方向l3与水平面l1的夹角。喷射角θ和喷射角β的相对大小不限,例如,可以是喷射角θ大于喷射角β,也可以是喷射角θ小于喷射角β。
48.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口101a和第二导水槽102的出水口102a具有不同的高度的实施例中,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口101a和第二导水槽102的出水口101a的喷射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口101a和第二导水槽102的出水口102a具有不同的喷射角的实施例中,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口101a和第二导水槽102的出水口102a的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49.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口101a的喷水层次高于第二导水槽 102的出水口102a的喷水层次,且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口101a的宽度d1小于第二导水槽102的出水口102a的宽度d2,以使得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口 101a处的节流效应比第二导水槽102的出水口102a的节流效应更加明显,因此,从第一导水槽101喷出的水具有更大的初速度,在水平方向可以喷得更远,视觉效果较好。
5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口101a的喷水层次高于第二导水槽 102的出水口102a的喷水层次的实施例中,可以是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口 101a的喷射角小于第二导水槽102的出水口102a的喷射角,和/或,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口101a的高度高于第二导水槽102的出水口102a的高度。
51.示例性地,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口101a相对水平面的喷射角θ为5
°
~25
°
,例如,5
°
、10
°
、15
°
、18
°
、20
°
、22
°
、25
°
等。该喷射角θ的范围,既能避免水流喷出盛水桶2外,也能使得水流在水平方向能够喷出较远的距离,具有较好的喷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喷射角过大,当喷出的水流会急转直下,喷射的水平距离很短,水流近乎垂直自由下落,视觉效果较差。
52.示例性地,第二导水槽102的出水口102a相对水平面的喷射角β为5
°
~25
°
,例如,5°
、10
°
、15
°
、18
°
、20
°
、22
°
、25
°
等。该喷射角β的范围,既能避免水流喷出盛水桶2外,也能使得水流在水平方向能够喷出较远的距离,具有较好的喷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喷射角过大,当喷出的水流会急转直下,喷射的水平距离很短,水流近乎垂直自由下落,视觉效果较差。
53.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第一导水槽101的底侧完全敞开,也就是说,第一导水槽101的底侧没有其他的引流结构,如此,混杂在水中的毛絮不会堵塞第一导水槽101,也不会附着在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口101a处。
54.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第二导水槽102的底侧完全敞开,也就是说,第二导水槽102的底侧没有其他的引流结构,如此,混杂在水中的毛絮不会堵塞第二导水槽102,也不会附着在第二导水槽102的出水口102a处。
55.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多个第一导水槽101沿盛水桶盖1的周向均匀分布,以使多个第一导水槽101沿盛水桶盖1的周向相对均匀地出水。
56.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多个第二导水槽102沿盛水桶盖1的周向均匀分布,以使多个第二导水槽102沿盛水桶盖1的周向相对均匀地出水。
57.第一导水槽101和第二导水槽102各自的数量不限,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58.示例性地,请继续参阅图6,第一导水槽101和第二导水槽102的数量相等且沿盛水桶盖1的周向交替分布,也就是说,任意两个第一导水槽101不相邻,任意两个第二导水槽102不相邻。如此,盛水桶盖1能够沿周向均匀地出水,视觉效果和洗净效果更好。
59.沿盛水桶盖1的周向,第一导水槽101的宽度与第二导水槽102的宽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在此不做限制。
60.由于水流沿着盛水桶2的桶壁螺旋上升,因此,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 6和图7,第一导水槽101和第二导水槽102均呈弯曲状,以使得螺旋上升的水流能够顺应地进入第一导水槽101和第二导水槽102中。
61.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水槽101和第二导水槽102的数量之和为40~60个,例如40个、45个、50个、55个、60个等。该数量范围,能够使得水流具有较好的束流效果,且沿周向的束流分布较为形成层状出水的效果。
62.盛水桶盖1的具体结构不限,示例性地,请参阅图3至图7,盛水桶盖1 包括围板12、环状的顶板11、以及多个导水筋组13

。围板12设置于顶板11 的底侧且环绕于顶板11沿径向的外边缘;导水筋组13

凸出于顶板11的底表面且从围板12的表面延伸至顶板11的内边缘。
63.请参阅图7,每个导水筋组13

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导水筋13,第一导水槽101位于同一个导水筋组13

的两个导水筋13之间,第二导水槽102位于相邻两个导水筋组13

之间。
64.具体地,围板12与盛水桶2的顶端连接,顶板11遮盖盛水桶2和洗涤筒 3之间的径向间隙,导水筋13位于顶板11朝向洗涤筒3的一侧。
65.沿盛水桶盖1的周向,每个导水筋组13

的两个导水筋13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导水筋组13

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在此不做限制。
66.需要说明的是,对每个导水筋组13

的两个导水筋13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导水筋组13

之间的距离的大小进行比较时,是基于以盛水桶盖1的圆心为中心的同一个圆圈上的距离的进行比较。
67.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口101a的宽度d1为同一个导水筋组13

的两个导水筋13的延伸末端处的距离。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导水筋组13

的两个导水筋13之间未设置其他的阻挡水流流动的结构,如此,能够使得水流顺畅地从在同一个导水筋组13

的两个导水筋13之间流出。
68.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第二导水槽102的出水口102a的宽度d2为相邻两个导水筋组13

的延伸末端处的距离。也就是说,在相邻两个导水筋组 13

的延伸末端处未设置其他的阻挡水流流动的结构,使得水流能够顺畅地从相邻两个导水筋组13

之间流出。
69.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沿盛水桶盖1的径向向内的方向,顶板11包括依次衔接的第一子板111、第二子板112以及第三子板113,第二子板112为向上凸出拱出的弧段,第一子板111向上倾斜,第三子板113向下倾斜,第二子板112衔接在第一子板111和第三子板113之间。第一导水槽101依次在第一子板111的底表面、第二子板112的底表面以及第三子板113的底表面延伸,第二导水槽102依次在第一子板111的底表面、第二子板112的底表面以及第三子板113的底表面延伸。
70.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第三子板113对应于每个导水筋组13

的两个导水筋13之间的区域向上凸出以在顶板11的底侧形成凹陷区1131,凹陷区 1131内的空间为第一导水槽101的一部分,凹陷区1131沿水流方向的末端延伸至顶板11的内边缘处。可以理解的是,凹陷区1131的顶壁相对水平面的夹角为第一导水槽101的喷射角,凹陷区1131的顶壁的延伸末端处的高度为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高度;第三子板113的非凹陷区相对水平面的夹角为第二导水槽102的喷射角,第三子板113的非凹陷区的内边缘处的高度为第二导水槽 102的出水高度。该实施例中,凹陷区1131的构造能够使得,第一导水槽101 的出水高度高于第二导水槽102的出水高度,且第一导水槽101的喷射角小于第二导水槽102的喷射角。
71.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5,凹陷区1131沿水流方向的首端延伸至第二子板112处,凹陷区1131对应的顶壁与第二子板112的最高位置处相切。当水流从第一子板111流动至第二子板112的位置,从第二子板112的最高位置处的切线方向运动至凹陷区1131中,能够使得第一导水槽101中的水流沿水平方向具有更远的距离。
72.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每一导水筋13包括相互连接的导水主筋131 和导水辅筋132,导水主筋131从围板12延伸至顶板11的内边缘处,导水辅筋132位于第三子板113的底侧,导水辅筋132从导水主筋131的背水侧延伸至顶板11的内边缘处。该实施例中,导水筋13靠近顶板11的内边缘的一端形成分叉结构,分叉结构能够减小相邻两导水筋13之间的沿盛水桶盖1周向的距离,便于在第一导水槽101的出水口101a处和第二导水槽102的出水口102a 处形成节流效应,提升水流的流速,提升喷射效果,水流在水平方向的喷射距离更远,能够大范围地压制洗涤筒3内的泡沫,降低泡沫从洗涤筒3上方溢出的几率。具体地,洗涤过程中,当洗涤筒3内的泡沫较多时,泡沫会逐渐往上涨,而盛水桶盖1喷射的水流对泡沫起一定的压制作用,喷水的水流在水平方向的喷射距离越远,越能大范围压制泡沫。
73.此外,分叉结构能够将导水筋13的相对两侧的水流明显地隔开,使得水流呈现出一束一束的喷流形态,而不会在周向形成一个连续的瀑布状。
74.示例性地,一些实施例中,沿盛水桶盖1的周向,导水辅筋132的延伸末端与导水主筋131的延伸末端之间的距离d3为10mm~20mm(millimetre,毫米),例如,10mm、12mm、14mm、15mm、16mm、18mm、20mm。该距离d3范围,既能够将水流形成一束一束的喷流形态,也能够保
障相邻束水流之间具有合适的距离,使得水流具有合适的初速度和较好的视觉观感。
7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箱体、动力机构以及本技术任一实施例的筒体组件1000,筒体组件1000设置于箱体内,波轮4以及洗涤筒3均与动力机构驱动连接。
76.本技术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在旋桶洗模式下,从盛水桶盖1出水后的水流从洗涤筒3的上方进入洗涤筒3内,对洗涤筒3内的衣物产生冲刷作用,促进洗涤剂溶解,加速超微泡的生成,生成数以亿计的超微泡,进而提升衣物处理设备的洗净效果;由于波轮4和洗涤筒3同向转动,因此,能够减小对衣物的磨损,还能起到一定的防缠绕效果。
77.可以理解的是,在旋桶洗模式下,洗涤筒3和波轮4的转速可以相同,也就是说,波轮4和洗涤筒3同步同向转动,波轮4和洗涤筒3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波轮4和洗涤筒3之间也可以有较小转速差。
78.一些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普通洗涤模式,在普通洗涤模式下,动力机构仅驱动波轮4转动,洗涤筒3保持静止。需要说明的是,在普通洗涤模式下,洗涤筒3的水不会顺着盛水桶2的桶壁向上爬,因此,水流不会达到盛水桶盖1。
79.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择一地选择普通洗涤模式或旋桶洗模式。
80.本技术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8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