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高压罐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5:34: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高压罐。


背景技术:

2.在日本特开2015-140830中记载有具有树脂制的衬里、cfrp制的加强层、以及金属制的接头的高压罐的构造。在该现有技术中,加强层配置于接头的凸缘部的外侧。接头的凸缘部的外端与衬里和加强层这两个层接触。
3.但是,在现有技术的构造中,在高压罐变为高温、内压上升的情况下,存在与接头的凸缘部的外端接触的衬里部分变形而衬里可能破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高压罐。该高压罐具备:树脂制的衬里,具有阻气性;加强层,配置于上述衬里的周围;以及接头,设置于上述衬里的一端,并具有凸缘部,上述加强层包括第一加强层,该第一加强层配置于配置于上述凸缘部的底面中的包含上述凸缘部的外端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衬里之间。根据该高压罐,在包含凸缘部的外端的至少一部分的底面与衬里之间配置有第一加强层,因此能够减少因接头的凸缘部的外端致使衬里破损的可能性。
6.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高压罐的基础上,上述加强层还包括配置于上述凸缘部的上表面的第二加强层。根据该高压罐,不过度地增大第一加强层的厚度就能够进行充分的加强。
7.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高压罐的基础上,上述加强层包括加强管部、和与上述加强管部的两端的开口分别接合的一对加强圆顶部,上述一对加强圆顶部分别包括上述第一加强层和上述第二加强层。根据该高压罐,能够容易地制造具有第一加强层和第二加强层的高压罐。
8.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高压罐的基础上,上述第一加强层配置成与上述凸缘部的上述底面整体接触。根据该高压罐,能够进一步减少因接头的凸缘部的外端致使衬里破损的可能性。
9.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高压罐的基础上,上述接头具有第一开口部,上述衬里在与上述接头接合的衬里部分具有直径比上述第一开口部小的第二开口部,上述第一开口部和上述第二开口部构成将上述高压罐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流路的一部分。根据该高压罐,能够使衬里与接头的接合变得稳固。
10.此外,本公开能够以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能够以高压罐的制造方法等方式实现。
11.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附图说明
12.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高压罐的结构的剖视图。
13.图2是将高压罐的一端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14.图3是表示在比较例中衬里变形的状况的说明图。
15.图4是表示高压罐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16.图5是表示加强管部的形成方法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17.图6是表示加强圆顶部的形成方法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18.图7是表示外螺旋层的形成方法的说明图。
19.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高压罐的结构的剖视图。
20.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高压罐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a.第一实施方式:
22.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高压罐100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将其局部放大表示的图。高压罐100是储藏氢气等气体的储藏容器,例如用于储藏向车辆用的燃料电池、固定用的燃料电池供给的氢。高压罐一般是在20℃下以表压为200kpa以上的压力储藏气体的罐。燃料电池用的高压罐典型地使用在20℃下以表压为30mpa以上的压力储藏氢的罐。
23.高压罐100具备:树脂制的衬里20,具有阻气性;加强层30,配置于衬里20的周围;以及两个接头80、90,设置于高压罐100的两端部。第一接头80具有将衬里20内的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的连通孔81、和凸缘部82。在连通孔81设置包括阀的连接装置。凸缘部82是在接头80的底部扩展为大致圆盘状的部分。如图2所示,凸缘部82具有上表面82u和底面82b。凸缘部82的上表面82u是指在凸缘部82的两面中远离高压罐100的长边方向的中心的一方的面,凸缘部82的底面82b是指靠近高压罐100的长边方向的中心的一方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部82的底面82b构成接头80整体的底面。第二接头90不具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连通孔,但也可以具有连通孔。另外,也可以省略第二接头90。
24.衬里20由抑制气体向外部的透过的具有阻气性的树脂构成。作为形成衬里20的树脂,例如能够使用聚酰胺、聚乙烯、以及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evoh)、聚酯等热塑性树脂、环氧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
25.加强层30是加强衬里20的纤维强化树脂层,具有包括加强圆顶部50和加强管部60的接合体40、和外螺旋层70。也能够将加强层30称为“加强体”。接合体40包括加强管部60、和分别配置于其两端的加强圆顶部50。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体40还包括与加强圆顶部50接合的接头80、90。
26.加强圆顶部50具有第一圆顶部51和第二圆顶部52。第一圆顶部51和第二圆顶部52都具有圆顶状的形状。更具体而言,第一圆顶部51具有从其一端朝向另一端的开口端外径逐渐增大的形状。这里,“开口端”是指沿着高压罐100的轴向的第一圆顶部51的两端中的、靠近高压罐100的中心的端部。与开口端相反的一侧的第一圆顶部51的端部与接头80接触。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圆顶部51具有将中空的大致球体的局部切断而获得的形状,但能够采用其以外的各种形状。第二圆顶部52也相同。与凸缘部82邻接的第一圆顶部51的一部分配置于凸缘部82的底面82b与衬里20之间。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圆顶部51配
置成与凸缘部82的底面82b整体接触。其中,第一圆顶部51也可以配置成仅与凸缘部82的底面82b中的包含凸缘部82的外端的一部分的底面部分接触。与凸缘部82邻接的第二圆顶部52的一部分配置成与凸缘部82的上表面82u接触。另外,第一圆顶部51与第二圆顶部52在比凸缘部82的外端靠外侧的部分相互接合。第一圆顶部51相当于本公开的“第一加强层”,第二圆顶部52相当于“第二加强层”。对于加强圆顶部50的形成方法进行后述。
27.加强管部60具有直管状的形状。对于加强管部60的形成方法将在后文中叙述。在加强管部60的两端的开口分别接合有加强圆顶部50。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加强圆顶部50的开口端位于加强管部60的外侧的方式配置加强圆顶部50。其中,也可以以加强圆顶部50的开口端位于加强管部60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加强圆顶部50。
28.外螺旋层70是通过在包括加强圆顶部50和加强管部60的接合体40的外表面螺旋缠绕树脂浸渍纤维而形成的层。外螺旋层70的主要的功能在于防止在高压罐100的内压变高后加强圆顶部50从加强管部60脱落。在图1中,为了方便图示,省略了外螺旋层70和衬里20的阴影线。
29.作为形成加强层30的树脂,能够使用酚醛树脂、密胺树脂、尿素树脂、以及环氧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特别是从机械强度等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环氧树脂。作为形成加强层30的纤维,能够使用玻璃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硼纤维、以及碳纤维等,特别是从轻型性、机械强度等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碳纤维。
30.如图2所示,衬里20配置成与加强圆顶部50的内表面、即第一圆顶部51的内表面接触,并且,在接头80的底部与连通孔81的内表面81s接合。通过将衬里20与接头80接合,从而将衬里20的内部保持为气密。在衬里20与接头80的接合部,衬里20的开口部具有内径d20。另一方面,接头80的连通孔81在其出口附近具有内径d81。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衬里20的内径d20设定得比接头80的连通孔81的出口附近的内径d81小。这样,能够将包括阀的连接装置与连通孔81容易地连接,另外,能够使衬里20与接头80的接合变得稳固。具有内径d81的接头80的开口部相当于本公开的“第一开口部”,具有内径d20的衬里20的开口部相当于本公开的“第二开口部”。这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构成了将高压罐10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流路的一部分。
31.图3是表示在比较例中衬里20变形的状况的说明图。图3的左侧所示的比较例的结构具有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省略了第一圆顶部51的结构,接头80的凸缘部82的外端与衬里20及第二圆顶部52这两个层接触。在该比较例中,例如若由于高压罐100的温度上升致使接头80膨胀、罐内压上升,则如图3的右侧所示,与接头80的外端接触的衬里20的部分变形而产生扭结kk,从而衬里20可能破损。产生这样的不良情况的理由是因为衬里20、第二圆顶部52以及接头80这3个部件的膨胀率、延伸率相互不同。
32.另一方面,在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在凸缘部82的底面82b与衬里20之间配置有第一圆顶部51,因此能够减少因接头80的凸缘部82的外端而衬里20破损的可能性。此外,作为配置于凸缘部82的底面82b与衬里20之间的加强层,也可以使用比第一圆顶部51小的加强层。例如,也可以仅由第二圆顶部52构成加强圆顶部50,并代替第一圆顶部51而使用仅配置于凸缘部82的底面82b与衬里20之间的较小的加强层。其中,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若将第一圆顶部51的一部分配置于凸缘部82的底面82b与衬里20之间,则能够更容易地制造高压罐100。
3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圆顶部51还配置成与凸缘部82的底面82b整体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因接头80的凸缘部82的外端致使衬里破损的可能性。其中,第一圆顶部51也可以配置成仅与凸缘部82的底面82b的一部分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圆顶部50还包括配置于凸缘部82的上表面82u的第二圆顶部52,因此不过度地增大第一圆顶部51的厚度就能够进行充分的加强。
34.图4是表示高压罐10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关于在以下的各步骤中使用的方法的例子将在后文中叙述。在步骤s10中,形成加强管部60。在步骤s20中,形成加强圆顶部50。在步骤s30中,将接头80或者90与加强圆顶部50接合。在步骤s40中,将两个加强圆顶部50与加强管部60的两端部接合来形成接合体40。在步骤s50中,在接合体40的外表面形成外螺旋层70。在步骤s60中,将加强层30的未固化的树脂固化。在步骤s70中,在加强层30的内表面形成衬里20。
35.图5是表示图4的步骤s10中的加强管部60的形成方法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加强管部60能够通过使用长丝缠绕法来在大致圆筒状的芯轴66卷绕纤维束fb而形成。在长丝缠绕法中,使芯轴66旋转,并且使纤维束引导件210移动,由此将纤维束fb卷绕于芯轴66。在图5的例子中,通过环形缠绕卷绕纤维束fb,但也可以使用螺旋缠绕。作为长丝缠绕(fw)法,能够利用以下说明的湿式fw与干式fw的任意一个。
36.一般来说,作为形成纤维强化树脂制的物体的典型的方法,存在以下那样的方法。
37.<湿式fw>
38.湿式fw是在卷绕纤维束fb紧前使低粘度化的液状的树脂浸渍于纤维束fb并将该树脂浸渍纤维束卷绕于芯轴的方法。
39.<干式fw>
40.干式fw是准备预先使树脂浸渍于线维束并干燥后的预浸料并将预浸料卷绕于芯轴的方法。
41.<rtm(resin transfer molding-树脂传递成型)成型>
42.rtm成型是在雌雄一对成型模内设置纤维并在将模具闭合后从树脂注入口注入树脂来使其浸渍于纤维而成型的方法。
43.<cw(centrifugal winding-离心缠绕)>
44.cw是通过在旋转的圆筒形的模具的内表面粘贴纤维片而形成筒状的部件的方法。作为纤维片,可以使用预先浸渍了树脂的纤维片,也可以使用未浸渍树脂的纤维片。在后者的情况下,在将纤维片缠绕为筒状后,使树脂流入至模具内来使树脂浸渍于纤维片。
45.在上述的图5的例子中,使用长丝缠绕法来形成加强管部60,但也可以使用rtm成型等其他的方法来形成加强管部60。加强管部60的树脂的固化可以在步骤s10中执行,或者也可以在步骤s60中执行。
46.当在步骤s10中进行加强管部60的树脂的固化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完全固化至树脂的粘度为它们的目标值以上且变为稳定的状态的完全固化,但也可以进行未达到完全固化的预固化。一般来说,对于未固化的热固化型树脂而言,若加热,则首先粘度降低,若其后还继续加热,则粘度上升,若继续加热足够的时间,则树脂的粘度为其目标值以上且变为稳定的状态。在以这样的经过为前提时,将当在粘度的降低后粘度再次上升而达到当初的粘度的时刻以后还继续固化并在达到完全固化的终点前的任一时刻结束固化的处理称为“预
固化”。若在步骤s10中执行预固化并在后述的步骤s60中执行完全固化,则能够将加强管部60相对于加强圆顶部50和外螺旋层70更稳固地接合。
47.图6是表示图4的步骤s20中的第一圆顶部51的形成方法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第一圆顶部51能够通过使用长丝缠绕法来将纤维束fb卷绕于芯轴56而形成。优选芯轴56具有将两个第一圆顶部51合起来的外形。在该长丝缠绕法中,使芯轴56旋转,并且使纤维束引导件210移动,由此将纤维束fb卷绕于芯轴56。在图6的例子中,通过螺旋缠绕卷绕纤维束fb。作为长丝缠绕法,能够利用上述的湿式fw与干式fw的任意一个。在纤维束fb的卷绕结束后,通过沿着切断线cl切断,能够获得两个第一圆顶部51。此外,也可以使用rtm成型等其他的方法来形成第一圆顶部51。第二圆顶部52也能够通过与第一圆顶部51几乎相同的方法形成。此外,第一圆顶部51和第二圆顶部52的树脂的固化可以在步骤s20中执行,或者也可以在步骤s60中执行。
48.在图4的步骤s30中,将构成加强圆顶部50的第一圆顶部51及第二圆顶部52、与接头80或者90接合。在步骤s40中,通过进一步将加强管部60与在步骤s30中形成的接合体接合,从而形成图1所示的接合体40。步骤s30和步骤s40中的接合例如能够使用粘合剂、粘着剂来进行。
49.图7是表示图4的步骤s50中的外螺旋层70的形成方法的说明图。外螺旋层70能够通过使用长丝缠绕法来将纤维束fb卷绕于接合体40的外表面而形成。在该长丝缠绕法中,以中心轴ax为中心使接合体40旋转,并且使纤维束引导件210移动,由此将纤维束fb卷绕于接合体40。作为长丝缠绕法,能够利用湿式fw与干式fw的任意一个。如上述那样,外螺旋层70的主要的功能在于防止在高压罐100的内压变高时加强圆顶部50从加强管部60脱落。为了实现该功能,优选纤维束fb的卷绕角度α为45度以下。卷绕角度α是纤维束fb相对于接合体40的中心轴ax的角度。
50.在图4的步骤s60中,使加强层30的未固化的树脂固化。该固化是根据图5说明的完全固化。在步骤s70中,在固化后的加强层30的内表面形成衬里20。例如通过将液状的衬里材料填入于带接头的加强层30的内部,使加强层30旋转并且使衬里材料固化,从而能够进行步骤s70中的衬里的形成。这样,若衬里20的形成结束,则图1所示的高压罐100完成。
51.此外,衬里20也可以在图4的步骤s70以外的工序中形成。例如,也可以与加强圆顶部50及加强管部60分开形成衬里20,其后,在上述的步骤s30中将衬里20与两个加强圆顶部50及接头80、90接合。这样的衬里20的形成例如能够通过注射模塑成型来进行。此时,也可以将在大致中央将衬里20整体分割为两部分的分割体分开注射模塑成型,并在从注射模塑成型模中取出后将两个分割体接合,由此形成衬里20。
52.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加强层的第一圆顶部51配置于凸缘部82的底面82b与衬里20之间。其结果是,与在凸缘部82的底面82b与衬里20之间没有配置加强层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因接头80的凸缘部82的外端而衬里20破损的可能性。
53.b.其他的实施方式:
54.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高压罐100a的结构的剖视图。对于该高压罐100a而言,仅接头80a和加强圆顶部50a的第一圆顶部51a的形状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几乎相同。
55.对于接头80a而言,处于凸缘部82的底面82b的内侧的底面83向比凸缘部82的底面
82b靠近高压罐100a的长边方向的中心的方向突出。另外,第一圆顶部51a与凸缘部82的底面82b整体接触,但不与底面83接触。该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几乎相同的效果。
56.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高压罐100b的结构的剖视图。对于该高压罐100b而言,仅省略了第二圆顶部52这一点、和第一圆顶部51b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几乎相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省略了第二圆顶部52,因此为了确保足够的加强强度,将第一圆顶部51b的厚度设定得比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圆顶部51的厚度大。该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几乎相同的效果。
57.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为了实现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与在公开的概要栏中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能够适当地进行替换、组合。另外,只要未说明为其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是必须的,就能够适当地删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