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教学智能问询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22:01: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智能问询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教学智能问询机器人。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中也能应用到机器人,机器人(robot)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历史上最早的机器人见于隋炀帝命工匠按照柳抃形象所营造的木偶机器人,施有机关,有坐、起、拜、伏等能力,现在的机器人可以对学生提出的为题进行解答。
3.但是现有的教学智能问询机器人在使用时,不便于安装固定,易被误撞倾倒的问题,同时存在现有的教学智能问询机器人在行走时,经常碰壁,易使表面摩擦刮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教学智能问询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教学智能问询机器人在使用时,不便于安装固定,易被误撞倾倒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教学智能问询机器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下方外壁固接有安装板,所述机体的底端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安装板的四角均安装有安装机构;
6.所述安装机构包括螺纹杆、把手、横板、竖板和螺纹孔;
7.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固接有把手,所述螺纹杆的外壁间隙配合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后端固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底端固接在安装板的顶端外侧,所述螺纹杆的下方外壁与螺纹孔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孔设置在驱动装置的上方外侧内壁。便于安装板与驱动装置连接,使机体安装在驱动装置上,且驱动装置为机体提供重心力,防止机体倾倒。
8.优选的,所述机体的顶端安装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顶端安装有机头。机体驱动驱动轴带动机头转动角度。
9.优选的,所述机头的一端安装有屏幕,所述机头的另一端安装有散热孔。机头上的屏幕便于学生得到想要的问询信息,散热孔便于机头散热。
10.优选的,所述机头的上方安装有连接机构;
11.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耳机口和连接口;
12.两个所述耳机口均安装在机头的上方一侧,所述耳机口的一侧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安装在机头的上方另一侧。两侧的耳机口便于机头连接外界耳机,接线口便于机头充电,从而使整个机器人充电。
13.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的外侧呈环形安装有防撞机构;
14.所述防撞机构包括橡胶块、竖杆、橡胶圈、壳体、斜块、横杆、弹簧、曲板和顶块;
15.所述橡胶块的顶端固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外壁过盈配合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外壁固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端部固接在驱动装置的外壁,所述竖杆的上方外侧斜面贴
合有斜块,所述斜块的外侧固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外壁间隙配合有弹簧和曲板,所述曲板的外侧固接在壳体的内壁外侧,所述弹簧的外侧分别固接有斜块和曲板,所述横杆的外侧固接有顶块。通过弹簧的弹性可以抵消部分橡胶块受到的外界撞击力,对整体机器人进行保护,起到防撞效果,避免机器人表面摩擦刮花。
16.优选的,所述橡胶块呈环形分布在驱动装置的外侧。对机器人的四周进行防护。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教学智能问询机器人,相对比于传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8.通过机体、安装板、驱动装置和安装机构之间的配合,转动把手带动螺纹杆转动并在横板内向下移动,四角的螺纹杆转动向下移动与对应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此时四角的把手顶在安装板上,便于安装板与驱动装置连接,使机体安装在驱动装置上,且驱动装置为机体提供重心力,防止机体倾倒,解决了现有的教学智能问询机器人在使用时,不便于安装固定,易被误撞倾倒的问题;
19.通过机体、安装板、驱动装置、安装机构和防撞机构之间的配合,机体控制驱动装置工作,带动机体行走,当驱动装置碰壁时,呈环形分布的六个橡胶块带动竖杆向内侧移动,竖杆向内侧移动,使斜块带动横杆在弹簧和曲板内向外侧移动,斜块向外侧移动将弹簧顶在曲板上压缩,反之通过弹簧的弹性可以抵消部分橡胶块受到的外界撞击力,对整体机器人进行保护,起到防撞效果,避免机器人表面摩擦刮花,解决了现有的教学智能问询机器人在行走时,经常碰壁,易使表面摩擦刮花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橡胶块、竖杆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1中螺纹杆、螺纹孔和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1中竖杆、斜块和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机体,2、驱动轴,3、机头,4、安装机构,401、螺纹杆,402、把手,403、横板,404、竖板,405、螺纹孔,5、连接机构,501、耳机口,502、接线口,6、防撞机构,601、橡胶块,602、竖杆,603、橡胶圈,604、壳体,605、斜块,606、横杆,607、弹簧,608、曲板,609、顶块,7、屏幕,8、安装板,9、驱动装置,10、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教学智能问询机器人,包括机体1,机体1的下方外壁固接有安装板8,机体1的底端安装有驱动装置9,机体1控制驱动装置9工作,带动机体1行走,安装板8的四角均安装有安装机构4,安装机构4包括螺纹杆401、把手402、横板403、竖板404和螺纹孔405,螺纹杆401的顶端固接有把手402,螺纹杆401的外壁间隙配合有横板403,转动把手402带动螺纹杆401转动并在横板403内向下移动,横板403的
后端固接有竖板404,竖板404的底端固接在安装板8的顶端外侧,螺纹杆401的下方外壁与螺纹孔405的内表面螺纹连接,螺纹孔405设置在驱动装置9的上方外侧内壁,四角的螺纹杆401转动向下移动与对应的螺纹孔405螺纹连接,此时四角的把手402顶在安装板8上,便于安装板8与驱动装置9连接,使机体1安装在驱动装置9上,且驱动装置9为机体1提供重心力,防止机体1倾倒。
27.机体1的顶端安装有驱动轴2,驱动轴2的顶端安装有机头3,机体1驱动驱动轴2带动机头3转动角度。
28.机头3的一端安装有屏幕7,机头3的另一端安装有散热孔10,机头3上的屏幕7便于学生得到想要的问询信息,散热孔10便于机头3散热。
29.机体1、驱动轴2、机体3、屏幕7、安装板8、驱动装置9和散热孔10组成完整的教学用智能问询机器人。
30.机头3的上方安装有连接机构5,连接机构5包括耳机口501和连接口502,两个耳机口501均安装在机头3的上方一侧,耳机口501的一侧设有连接口502,连接口502安装在机头3的上方另一侧,两侧的耳机口501便于机头3连接外界耳机,接线口502便于机头3充电,从而使整个机器人充电。
31.驱动装置9的外侧呈环形安装有防撞机构6,防撞机构6包括橡胶块601、竖杆602、橡胶圈603、壳体604、斜块605、横杆606、弹簧607、曲板608和顶块609,橡胶块601的顶端固接有竖杆602,当驱动装置9碰壁时,呈环形分布的六个橡胶块601带动竖杆602向内侧移动,竖杆602的外壁过盈配合有橡胶圈603,橡胶圈603的外壁固接有壳体604,橡胶圈603增大了竖杆602与壳体604之间的摩擦力,起到阻尼的效果,壳体604的端部固接在驱动装置9的外壁,竖杆602的上方外侧斜面贴合有斜块605,斜块605的外侧固接有横杆606,横杆606的外壁间隙配合有弹簧607和曲板608,竖杆602向内侧移动,使斜块605带动横杆606在弹簧607和曲板608内向外侧移动,曲板608的外侧固接在壳体604的内壁外侧,弹簧607的外侧分别固接有斜块605和曲板608,斜块605向外侧移动将弹簧607顶在曲板608上压缩,反之通过弹簧607的弹性可以抵消部分橡胶块601受到的外界撞击力,对整体机器人进行保护,起到防撞效果,横杆606的外侧固接有顶块609,顶块609防止横杆606脱离曲板608,橡胶块601呈环形分布在驱动装置9的外侧,对机器人的四周进行防护。
32.在使用该教学智能问询机器人时,首先机体1、驱动轴2、机体3、屏幕7、安装板8、驱动装置9和散热孔10组成完整的教学用智能问询机器人,机头3上的屏幕7便于学生得到想要的问询信息,散热孔10便于机头3散热,机体1驱动驱动轴2带动机头3转动角度,人工转动把手402带动螺纹杆401转动并在横板403内向下移动,四角的螺纹杆401转动向下移动与对应的螺纹孔405螺纹连接,此时四角的把手402顶在安装板8上,便于安装板8与驱动装置9连接,使机体1安装在驱动装置9上,且驱动装置9为机体1提供重心力,防止机体1倾倒,两侧的耳机口501便于机头3连接外界耳机,接线口502便于机头3充电,从而使整个机器人充电,机体1控制驱动装置9工作,带动机体1行走,当驱动装置9碰壁时,呈环形分布的六个橡胶块601带动竖杆602向内侧移动,竖杆602向内侧移动,使斜块605带动横杆606在弹簧607和曲板608内向外侧移动,斜块605向外侧移动将弹簧607顶在曲板608上压缩,反之通过弹簧607的弹性可以抵消部分橡胶块601受到的外界撞击力,对整体机器人进行保护,起到防撞效果,且橡胶圈603增大了竖杆602与壳体604之间的摩擦力,起到阻尼的效果。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