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端子对准和保护板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3:27: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具有端子对准和保护板的电连接器组件。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中对准和保护板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且便于与配合连接器组件的正确对准。


背景技术:

2.在许多应用中,连接器组件和线束必须组装和/或预组装,其中连接器的一部分直到整个组装过程中的某个时候才与对应的连接器配合。因此,这需要对具有插头和多个直立凸片和/或针脚的类型的连接器非常小心。
3.尽管连接器外壳可以部分地围绕接收腔内的电触头,但是电触头会通过开放的前端暴露于周围环境。在电连接器的运输或处理期间,污染物可能通过前端进入接收腔。此外,前端可允许物体进入接收腔并接合电触头,从而移动和/或弯曲电触头。如果电触头未正确定位在接收腔内,则电触头可能会不正确地接合配合连接器,这种事故称为短截线(stubbing),这会损坏电触头。在某些情况下,损坏可能需要更换电触头,或者可能需要更换整个电连接器。
4.在某些连接系统中,插头具有独立式针脚,针脚周围没有任何类型的支撑件。在其他连接系统中,可以提供对准板。这种对准板具有用于接收端子针脚部分的多个孔,以保持针脚部分的对准和间隔并防止其弯曲或损坏。对准板可以在连接器配合之前移除或保持在位,或者已知提供一种布置,由此对准板从外部保护位置沿着针脚部分向内移动到内部配合位置,例如在将针脚部分插入印刷电路板中的孔中期间。
5.尽管对准板可能有效,但在运输期间,对准板会很容易地从初始或第一个位置(其中端子针脚受到保护)移动到最终或第二位置(其中端子针脚不受保护)。
6.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在运输期间不会容易地移动到最终位置的端子对准和保护板。有利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中对准和保护板便于连接器组件与配合连接器组件的对准。


技术实现要素:

7.上述问题通过一种电连接器组件来解决,其具有外壳和端子对准和保护板。外壳具有安装在外壳中的多个端子,端子配合部分从外壳的配合表面突出。配合表面具有延伸到外壳中的端子对准构件接收通道。端子对准构件接收通道具有第一保持突起和第二保持突起,它们延伸到端子对准构件接收通道中。端子对准和保护板具有多个端子接收开口,以用于在其中接收端子的配合部分。端子对准和保护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对面向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面向外壳的配合表面。刚性支撑构件在远离第二表面的方向上从端子对应和保护板的第一表面延伸。支撑构件垂直于端子对准和保护板的平面部分延伸。支撑构件具有在支撑构件之间延伸的柔性支撑梁。柔性支撑梁基本上垂直于端子对准和保护板的平面部分延伸。
8.当端子对准和保护板与外壳的配合表面间隔开时,柔性支撑梁设置在端子对准构件接收通道中并保持在第一保持突起和第二保持突起之间。当端子对准和保护板在外壳的配合表面附近时,柔性支撑梁设置在端子对准构件接收通道中且定位为超过第二保持突起。
附图说明
9.现在将参照附图以举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10.图1是本发明的说明性电连接器组件的透视图,端子对准和保护板被示出为处于第一位置。
11.图2是端子对准和保护板的俯视透视图。
12.图3是端子对准和保护板的仰视透视图。
13.图4是端子对准和保护板的弹性梁的放大图。
14.图5是沿着图1的线5-5截取的图1的连接器组件的透视截面图,端子对准和保护板被示出为移动到第一或运输位置。
15.图6是类似于图5的连接器组件的透视截面图,端子对准和保护板处于第一或运输位置。
16.图7是类似于图5的连接器组件的透视截面图,端子对准和保护板在第一位置与第二或最终位置之间。
17.图8是类似于图5的连接器组件的透视截面图,端子对准和保护板处于第二或最终位置。
18.图9是图1的说明性电连接器组件的透视图,以及位于其附近的配合组件。
19.图10是连接器组件的第一截面图,配合组件示出为处于第一位置。
20.图11是连接器组件的第二截面图,配合组件示出为处于第一位置。
21.图12是连接器组件的第一截面图,配合组件示出为处于第二或配合位置。
22.图13是连接器组件的第二截面图,配合组件示出为处于第二或配合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所示,插头连接器组件10包括外壳组件12和针脚或端子对准和保护板14。触头或端子20设置在外壳12中。触头或端子20可以是针脚触头、凸片或其他已知类型的触头。
24.如图5至图8所示,外壳组件12具有配合表面22和安装表面24。在所示的说明性实施例中,配合表面22垂直于安装表面24延伸。然而,可以使用外壳12的其他配置,例如但不限于垂直于安装表面24延伸的配合表面22。另外,在说明性实施例中,外壳组件12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将第一外壳26与设置在其上的配合表面22对准,将第二外壳28与设置在其上的安装表面24对准。然而,外壳组件12可以具有其他配置,例如但不限于单个外壳。端子接收腔30从配合表面22延伸到安装表面24。在所示的说明性实施例中,根据其在外壳组件12的相应的位置,端子接收腔30具有不同的配置。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端子接收腔30可以都具有相同的配置。
25.触头或端子20具有配合部分32、固定部分34和安装部分36。配合部分32在远离外壳组件12的方向上从配合表面22延伸。在所示的说明性实施例中,配合部分32是针脚触头
的形式,然而,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触头,例如但不限于凸片。固定部分34配置为定位在端子接收腔30中。固定部分34可以具有固定突起或肩部(未示出)以将固定部分34保持在端子接收腔30中。安装部分36在远离外壳组件12的方向上从安装表面24延伸。安装部分36可以具有设置在其上的顺应部分38(图1),或其他类型的安装部分。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端子20的固定部分34具有不同的配置,以容纳不同尺寸的端子接收腔30。
26.在所示的说明性实施例中,根据其在外壳组件12的相应的位置以及它们所在的端子接收腔30,固定部分34具有不同的配置。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部分34可以都具有相同的配置。
27.外壳组件12具有从配合表面22延伸的端子对准构件接收通道40。在说明性实施例中,端子对准构件接收通道40在平行于外壳组件12的纵向轴线(图1)的方向上延伸。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两个端子对准构件接收通道40。子对准构件接收通道40从外壳组件12的纵向轴线42对称地偏移。然而,可以使用端子对准构件接收通道40的其他数量和定位,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28.如图5至图8所示,端子对准构件接收通道40具有第一突起44和第二突起46,它们都延伸到相应的端子对准构件接收通道40中。通道40具有外侧壁48和相对面向的内侧壁50。通道40的内侧壁50定位成比外侧壁48更靠近纵向轴线42。
29.第一突起44从内侧壁50朝向外侧壁48延伸到通道40中。第一突起44位于配合表面22附近。第一突起44从内侧壁50朝向外侧壁48部分地延伸到通道40中,但不接合外侧壁48,空间52设置在第一突起44的自由端54与外侧壁48之间。第一突起44具有引入表面56,其从配合表面22延伸到自由端54。固定肩部58设置在第一突起44上。固定肩部58与配合表面22间隔开且从内侧壁50延伸到自由端54。固定肩部58相对于内壁50成角度。
30.第二突起46从外侧壁48朝向内侧壁50延伸到通道40中。第二突起46与配合表面22间隔开且与第一突起44间隔开。第二突起46从外侧壁48朝向内侧壁50部分地延伸到通道40中,但不接合内侧壁50,空间62设置在第二突起的自由端64与内侧壁50之间。第二突起46具有引入表面66,其从外侧壁48延伸到自由端64。固定肩部68设置在第二突起46上。固定肩部68从外侧壁48延伸到自由端64。固定肩部68定位成比引入表面66更靠近第一突起44。固定肩部68是倾斜的并且不垂直于外侧壁48。
31.虽然第一突起44被示出为从内侧壁50延伸且第二突起46被示出为从外侧壁48延伸,第一突起44可以从外侧壁48延伸且第二突起46可以从内侧壁50延伸。
32.如图2至图4所示,对准板14包括主平面部分70,多个端子接收开口72延伸穿过其中。平面部分70具有第一表面74和相对面向的第二表面76。第一表面74定位成面向配合表面22,如图1所示。支撑构件或腿部78在远离第二表面76的方向上从第一表面74延伸。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两行支撑腿部78,每行中三个支撑腿部78。然而,可以提供支撑腿部78的其他数量和配置。每行撑腿部78在平行于平面部分70的纵向轴线80和平行于外壳组件12的纵向轴线42的直线上延伸。每行支撑腿部78定位成与相应的端子对准构件接收通道40成直线。支撑腿部78具有设置在其自由端处的成角度的引入表面81。支撑腿部78是垂直于平面部分70延伸的刚性梁。
33.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梁82在支撑腿部78之间延伸。支撑梁82具有附接至支撑腿部的固定端84。固定端84具有加大部分86以向固定端84提供正确的支撑和加固。支撑梁82的中
段88在加大部分86之间延伸。支撑梁92的中段88的截面积小于加大部分86的截面积,从而允许中段88在垂直于支撑腿部的行的直线的方向上弹性地变形或弯曲,如图4所示的箭头90、92所指示。
34.对准肋94在远离第一表面74的方向上从平面部分70的第二表面76延伸。对准肋94垂直于第二表面76延伸。对准肋94具有渐缩的引入自由端9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对准肋92沿着平面部分70的纵向轴线80间隔开。
35.保持构件98位于平面部分70的任一侧上。在所示的说明性实施例中,保持构件98延伸跨越平面部分70的纵向轴线80。如图11和图13所示,保持构件98在远离第一表面74的方向上从平面部分70的第二表面76延伸。保持构件98具有第一柔性弹簧臂100、第二柔性弹簧臂102和位于弹簧臂100、102之间的支撑构件104。弹簧臂100、102具有在远离支撑构件104的方向上从其侧面延伸的突起106。突起106具有保持肩部108。
36.如图9所示,配合连接器组件110具有配合表面112和安装或电缆接收表面114。端子接收腔116从配合表面112延伸到安装表面114。
37.配合触头或端子(未示出)位于端子接收腔116中。配合端子配置为与端子20的配合部分32配合。在所示的说明性实施例中,配合端子可以是插座触头的形式,然而,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触头。
38.对准肋接收腔122在朝向安装表面114的方向上从配合表面112延伸。对准肋接收腔122沿着配合连接器组件110的纵向轴线124(图9)间隔开。
39.保持构件接收槽126位于配合连接器组件110的任一侧上。在所示的说明性实施例中,保持构件接收槽126延伸跨越配合连接器组件110的纵向轴线124。保持构件接收槽126在朝向安装表面114的方向上从配合表面112延伸。保持构件接收槽126具有带有锁定肩部130的锁定突起128。
40.在使用时,端子对准和保护板14位于外壳组件12中。初始时,如图5所示,端子对准和保护板14的支撑构件78的引入表面81移动到外壳组件12的端子对准接收通道40中。在支撑构件78与端子对准接收通道40正确对准的情况下,保护板14被推到或移动到第一位置,如图6所示。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梁82的中段88接合第一突起44的引入表面56,从而使得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梁82的中段88在箭头90的方向上弹性地位移。继续插入使得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梁82的中段88移入和通过空间52。
41.插入继续,直到中段88接合第二突起46的固定肩部68。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梁82的中段88移动经过第一突起44并且弹性地返回其无应力位置。在该位置,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梁82的中段88和端子对准和保护板14保持在第一位置,如图6所示。在初始位置,端子对准和保护板14的平面部分70与外壳组件12的配合表面22间隔开,以与端子20的配合部分32协作,以在运输期间将端子20的配合部分32保持在正确位置。
42.当插头组件10与配合连接器110(图9)配合时,随着将配合连接器110配合至插头组件10,配合连接器110接合端子对准和保护板14并在端子对准和保护板14上施加力。由配合连接器110施加的力足以使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梁82的中段88移动经过第二突起46的固定肩部68,如图7所示。当发生这种情况下,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梁82的中段88在箭头92的方向上弹性地位移。继续插入使得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梁82的中段88移入和通过空间62。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梁82的中段88以及端子对准和保护板14的运动继续,直到端子对准和保护板14
的平面部分70的第一表面74接合外壳组件12的配合表面22,如图8所示。在该位置,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梁82的中段88定位在端子对准接收通道40中,在第二突起46下方。这允许配合连接器110与插头组件10完全配合。
43.此外,当配合连接器110移动为与插头组件对准时,配合连接器110的对准肋接收腔122与端子对准和保护板14的对准肋94对准,如图10所示。在该位置,配合连接器10的保持构件接收槽126与端子对准和保护板14的保持构件98对准。
44.随着配合连接器110与插头组件10配合,配合连接器110的配合表面112接合端子对准和保护板14的平面构件70的第二表面76。当发生这种情况时,配合连接器110的对准肋接收腔122在其中接收端子对准和保护板14的对准肋94,如图12所示。如果配合连接器110与插头组件10稍微未对准,对准肋94的渐缩的端部96与对准肋接收腔122协作以将配合连接器110引导至正确的位置。
45.随着配合连接器110与插头组件10配合,配合连接器110的保持构件接收槽126在其中接收端子对准和保护板14的保持构件98,如图12所示。随着插入继续,弹簧臂100、102的突起106接合配合连接器110的锁定突起128,使得弹簧臂100、102朝向支撑构件104向内弹性地变形。配合连接器110的插入继续,直到端子对准和保护板14的平面部分70的第一表面74接合外壳组件12的配合表面22,如图12所示。在该最终或完全插入位置,弹簧臂100、102的突起106移动经过配合连接器100的锁定突起128,允许弹簧臂100、102朝向其无应力位置返回。在该位置,保持肩部108接合锁定肩部130,从而防止配合连接器110从端子对准和保护板14和插头组件10的意外运动。
46.端子对准接收通道40的第一突起44和第二突起46以及可弹性变形的支撑梁82的中段88的配置允许端子对准和保护板14在将插头组件10与配合连接器110配合之前正确地定位并保持在第一位置。对准肋94和保持构件98的使用将配合连接器110正确地对准并固定至插头组件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