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方便去除杂质的储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08:30: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一种杂质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方便去除杂质的储油装置。


背景技术:

2.石油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能源或资源,石油经开采和提炼之后可形成多种产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等,能够为汽车、飞机、轮船或机器、设备等提供能源,从而满足人类生活的多种需求。
3.原油中含有较多的杂质不仅会影响油品的运输,还对原油的加工带来不便。相关技术中关于对原油进行过滤的装置,很多无法对过滤装置上残留的杂质进行自动清理以将杂质及时排出储油装置,还有一些虽然能够对杂质进行自动清理,但杂质清除效率低。例如,中国专利cn 211814278 u公开了一种废塑料炼油无机杂质分离装置,其包括分离仓、筛板和收集仓,筛板安装于分离仓内其能够对油品中的无机杂质进行过滤,当需要清理筛板上的杂质时,需要通过设置在分离仓底部的升降电机带动筛板运动至与收集仓对接的位置以便杂质沿筛板滚落至收集仓内。然而,上述方案至少存在以下不足:装置整体缺乏紧凑性;清除杂质时,需要升降电机带动筛板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降低了排杂的效率;杂质沿筛板滚落至收集仓难以确保筛板上的杂质完全滚落排出分离仓,导致杂质清除不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去除杂质的储油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方便去除杂质的储油装置,包括:储油容器,所述储油容器内设有第一过油腔和与所述第一过油腔连通的储油腔;所述第一过油腔内设有安装件及设于所述安装件上的第一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相对所述安装件可转动以具有过滤状态和排杂状态,于所述排杂状态下,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转动至与所述第一过油腔的侧壁之间形成排杂的过流通道。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油腔内设有多个隔板,每相邻两个隔板错开布置以形成多个首尾连通的腔体,每个所述腔体内均设有所述安装件及位于所述安装件上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于所述排杂状态下,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转动至与所述隔板之间形成所述过流通道;每个所述安装件均与对应的所述腔体可拆卸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均与对应的所述安装件可拆卸连接。
8.每个所述腔体内的所述安装件上均设有浊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对应腔体内的油品的浑浊度,以根据所述浑浊度判断所述腔体内的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过滤性能。
9.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水平宽度大于所述腔体的水平宽度;或者相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分别设于所述安装件的上下两侧,且能够同时相对所述安装件转动,两个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分别与所述腔体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形成间隙,以使所述安装件带动所
述第一过滤装置上下振动将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上的杂质抖落。
10.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滤芯、容置所述滤芯的安装架及与所述安装架可拆卸连接的安装块,所述安装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所述安装架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二安装口均连通的窗口,所述滤芯能够自所述第一安装口或所述第二安装口插入至所述窗口,所述第一安装口及所述第二安装口均设置所述安装块;所述安装块朝向所述滤芯的一侧对所述滤芯限位,所述安装块的相对的一侧设有缓冲件;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安装件可转动连接,于油品过滤阶段,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转动以使所述缓冲件封闭所述过流通道。
11.每个所述腔体内的所述安装件上均设有振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安装件进而带动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上下振动以抖落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上的杂质;每个所述安装件上设置多个间隔排布的所述振动装置。
12.所述储油容器还包括第二过油腔及设于所述第二过油腔内的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二过油腔与所述第一过油腔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筒、从上方伸入所述过滤筒内的螺旋桨以及驱动所述螺旋桨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过滤筒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贯穿的滤孔以及与外界连通的进油口,进油管一端通过所述进油口伸入至所述过滤筒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储油容器;所述过滤筒下方设有漏斗通道,所述漏斗通道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过油腔的侧壁连接,所述漏斗通道的下端设有第三流体出口。
13.所述第二过油腔内设有第一阀门组件,所述第一阀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绕线轮、牵引绳以及门体,所述过滤筒的底部为敞口,所述门体设于所述过滤筒的底部,沿所述过滤筒的径向所述门体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筒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牵引绳的一端连接,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缠绕于所述绕线轮并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正转或者反转以控制所述牵引绳绕所述绕线轮运动以驱动所述门体相对所述过滤筒的底部打开或关闭。
14.所述第二过油腔的底部设有第一隔离室,所述第一隔离室内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包括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进油端与所述漏斗通道的第二流体出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两个出油端分别与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过油腔和第一过油腔的第一连通管以及和外界连通的第二流体出口连接;所述储油容器设有与所述第一隔离室连通的第一维修孔及用于密封所述第一维修孔的第一维修门,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维修孔对所述第二阀门检修。
15.所述储油容器还设有第二隔离室,所述第二隔离室内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包括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进油端与所述第一过油腔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两个出油端分别与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过油腔和储油腔的第二连通管以及和外界连通的第一流体出口连接,所述储油容器设有与所述第二隔离室连通的第二维修孔及用于密封所述第二维修孔的第二维修门,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维修孔对所述第三阀门检修;或者所述第一过油腔和所述第二过油腔均设于所述储油容器的底部,且所述第二过油腔高于所述第一过油腔;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过油腔和储油腔的第二连通管设于所述第一过油腔的上方且呈倒u形,所述第二连通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油腔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储油腔内。
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7.1.本技术的储油装置,能够同时满足油品过滤和过滤之后杂质的清除需求,其中将第一过滤装置设计为能够转动以形成过滤状态和排杂状态,也就是说第一过滤装置只需
要转动并与第一过油腔配合即可对油品过滤、或者使杂质排出,通过合理的紧凑化设计即可实现过滤和排杂需求,而无需设置更多的结构或部件、过滤装置也不用进行大幅度运动,过滤装置通过转动以形成排杂的过流通道效率高有助于提升杂质的清除效率。
18.2.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过油腔内设有多个隔板,每相邻两个隔板错开布置以形成多个首尾连通的腔体,每个腔体内均设有安装件及位于安装件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过滤装置,于排杂状态下,第一过滤装置转动至与隔板之间形成过流通道;通过将第一过油腔分割成多个连通的腔体,并在沿途设置多个第一过滤装置能够使油品呈蛇形流动依次穿过多个第一过滤装置,从而对油品进行多次过滤,使得最终流出第一过油腔的油品的清洁度较高。
19.进一步地,每个安装件均与对应的腔体可拆卸连接,且每个第一过滤装置均与对应的安装件可拆卸连接;由此更加方便对安装件进行拆卸,进而对第一过滤装置进行拆卸以便进行检修或更换滤芯等,以确保第一过滤装置的过滤性能处于较佳的状态。
20.3.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腔体内的安装件上均设有浊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对应腔体内的油品的浑浊度,以根据浑浊度判断腔体内的第一过滤装置的过滤性能;由此操作人员可根据浊度传感器的数据来判断是否需要对第一过滤装置进行检修或更换,这样可避免盲目拆卸第一过滤装置、再重新安装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或者避免频繁拆卸第一过滤装置而影响其使用效果。
21.4.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过滤装置的水平宽度大于腔体的水平宽度,由此可增加油品与第一过滤装置的接触面积,提高油品的过滤效率。
22.作为本技术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相连接的两个第一过滤装置分别设于安装件的上下两侧,且能够同时相对安装件转动,同样地,有助于增加单位时间内油品与第一过滤装置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油品的过滤效率;且两个第一过滤装置分别与腔体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形成间隙,以使安装件带动第一过滤装置上下振动将第一过滤装置上的杂质抖落,即排杂阶段,安装件带动第一过滤装置振动便于第一过滤装置上的杂质抖落,从而杂质能够进一步沿过流通道排出。
23.5.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腔体内的安装件上均设有振动装置,用于带动安装件进而带动第一过滤装置上下振动以抖落第一过滤装置上的杂质;由此无需拆卸第一过滤装置即可将其上的杂质抖落下来,从而实现杂质的自动抖落并在后续步骤中自动排出储油装置实现杂质的自动清理。
24.进一步地,每个安装件上设置多个间隔排布的振动装置,能够确保振动装置带动安装件的更多区域进行振动,从而扩大安装件带动第一过滤装置振动的范围,有助于使所有的第一过滤装置均能有效振动从而提升杂质的清除效果。
25.6.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储油容器还包括第二过油腔及设于第二过油腔内的第二过滤装置,第二过油腔与第一过油腔连通;由此油品可以先进入第二过油腔进行一次过滤,然后进入第一过油腔进行二次过滤,经两次过滤之后的油品清洁度较高可进入储油腔内储存;一次过滤能够对油品中尺寸较大的杂质进行过滤,此后油品进入第一过油腔,油品中剩余的杂质的尺寸较小,可有助于减小过流通道的设计尺寸,从而进一步促进第一过油腔内部的紧凑化设计。
26.进一步地,第二过滤装置可基于离心力过滤原理实现油品过滤,油品经过滤筒侧
壁上的滤孔甩出而杂质留在过滤筒内,分离效率高。
27.进一步地,过滤筒下方设置漏斗通道,由过滤筒甩出的油品沿漏斗通道流动时,由于油品和油品内未分离的杂质具有不同相态,油品的流速高于杂质的流速,油品能够优先通过漏斗通道排出,此时关闭漏斗通道下端的第三流体出口可将杂质阻断在漏斗通道内,由此可实现油品和杂质的进一步分离,而需要排杂时,再使杂质从漏斗通道排出。
28.7.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过油腔和第二过油腔均设于储油容器的底部,且第二过油腔高于第一过油腔;对于体积较大的储油装置来说,这样设计方便对各过油腔内的过滤装置进行拆卸以便检修或更换,而第二过油腔设计的更高有助于其内第二过滤装置基于离心力过滤,且使得油品在沉降的过程进一步与杂质分离。
29.用于连通第一过油腔和储油腔的第二连通管设于第一过油腔的上方且呈倒u形,第二连通管的一端与第一过油腔连接、另一端位于储油腔内,由此可保证从第二连通管排出的油品不受储油腔中其他油品的压力影响,使油品顺利排入储油腔中。
附图说明
3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1.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储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图1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33.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第一过油腔及其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34.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安装件与第一过滤装置装配后的示意图;
35.图5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第一过滤装置的部件的爆炸图;
36.图6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安装件、第一过滤装置、驱动装置以及振动装置装配后的示意图;
37.图7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第二过油腔及其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38.图8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第一过油腔和储油腔连接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
40.10-储油容器,11-第一过油腔,12-储油腔,13-安装件,14-第一过滤装置,15-振动装置,16-第二过油腔,17-第二过滤装置,18-第一隔离室,19-第二隔离室,110-隔板,111-腔体,112-第一流体出口,113-第一排泄管,130-把手,131-紧固件,132-安装槽,133-第一安装箱,140-滤芯,141-安装架,142-安装块,1410-第一安装口,1411-第二安装口,1412-窗口,1420-缓冲件,150-超声波发生器,151-超声波换能器,170-过滤筒,171-螺旋桨,172-第一电机,1701-滤孔,1702-进油口,1703-进油管,173-漏斗通道,1730-第三流体出口,174-第二安装箱,180-第一连通管,160-第二流体出口,161-第二排泄管,190-第二连通管;
41.20-第一阀门组件,201-第二电机,202-绕线轮,203-牵引绳,204-门体,21-第二阀门,210-第一电磁阀,22-第三阀门,220-第二电磁阀;
42.30-驱动装置,31-第三电机,32-传送带,33-第一传动轮,34-第二传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
细说明。
4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45.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8.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方便去除杂质的储油装置,包括:储油容器10,所述储油容器10内设有第一过油腔11和与所述第一过油腔11连通的储油腔12;所述第一过油腔11内设有安装件13及设于所述安装件13上的第一过滤装置14,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4相对所述安装件13可转动以具有过滤状态和排杂状态,于所述排杂状态下,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转动至与所述第一过油腔的侧壁之间形成排杂的过流通道。
49.具体实施时,在过滤阶段,油品只能从第一过滤装置穿过以便将杂质分离下来,换而言之此时排杂的过流通道处于封闭状态油品不能由此通过。在排杂阶段,第一过滤装置转动至与第一过油腔的侧壁之间形成排杂的过流通道也即过流通道打开,进一步地,可通过向第一过油腔内充入具有一定清洁度的油品或清洗剂将杂质排出,本技术通过流体带动杂质排出的构思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对筛板敲击而使杂质依靠自身重力排出,能够确保杂质的清除力度从而优化排杂效果。
50.其中,第一过油腔用于对具有一定清洁度的油品进行过滤,也就是说,待过滤油品可以是具有一定清洁度的油品,也可以是已经进行过一级过滤后的油品,如此油品再通过第一过滤装置进行二级过滤,确保了最终进入储油腔内的油品的清洁度。第一过滤装置可用于对尺寸相对较小的杂质进行过滤,从而杂质能够更顺畅地跟随流体从过流通道排出储油装置,且有助于第一过油腔的尺寸的减小。
51.第一过油腔可设置与外界连通的入口和出口,入口既可用于通入待过滤油品,也能够在排杂阶段通入清洁的油品或清洗剂,出口则用于使流体携带杂质排出。储油腔可设
置排油口以便将油品排出使用。
52.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过油腔11内设有多个隔板110,每相邻两个隔板错开布置以形成多个首尾连通的腔体111,每个所述腔体111内均设有所述安装件13及位于所述安装件13上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4,于所述排杂状态下,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4转动至与所述隔板110之间形成所述过流通道;每个所述安装件均与对应的所述腔体可拆卸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均与对应的所述安装件可拆卸连接。
53.具体地,隔板110一端与第一过油腔11的侧壁连接、另一端形成缺口以便连通相邻的两个腔体111。油品依次流过每个腔体111以穿过多个第一过滤装置14实现层层过滤,确保了过滤效果。
54.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件13拆装,隔板110上例如可设置滑轨从而安装件13能够沿滑轨插入或抽出。进一步地,滑轨中可设置用于和安装件13抵接的缓冲件或减震件,以在安装件进行振动时减少振动对第一过油腔的顶壁和底壁的造成的冲击。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安装件13设有把手130,该把手130不仅便于将安装件13从腔体111内抽出,还能够在安装件13安装之后封闭腔体的入口处以提高第一过油腔的密封性,避免油品外溢。把手处设有与腔体配合的密封件以提高密封效果。进一步地,把手130处可设有多个紧固件131,紧固件例如为螺栓,对应的第一过油腔的侧壁上设有供螺栓安装的螺孔。
55.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每个所述腔体内的所述安装件上均设有浊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对应腔体内的油品的浑浊度,以根据所述浑浊度判断所述腔体内的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过滤性能。进一步地,储油装置还可设置控制器,用于获取浊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当油品的浑浊度超过预设阈值时提供报警,以提醒操作人员对相应的第一过滤装置进行拆卸检修。
56.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3或图4所示,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4的水平宽度大于所述腔体111的水平宽度。即第一过滤装置14呈倾斜安装于安装件13上,油品通过时油品从第一过滤装置14与安装件13相垂直的面穿过。
57.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4、图5或图6所示,相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4分别设于所述安装件13的上下两侧,且能够同时相对所述安装件13转动,两个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4分别与所述腔体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形成间隙,以使所述安装件13带动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4上下振动将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上的杂质抖落。在该方案中,安装件13的上下两侧具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安装上下两个第一过滤装置14,同时满足第一过滤装置14可进行上下振动。
5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4包括滤芯140、容置所述滤芯的安装架141及与所述安装架可拆卸连接的安装块142,所述安装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口1410和第二安装口1411,所述安装架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口1410、所述第二安装口1411均连通的窗口1412,所述滤芯140能够自所述第一安装口1410或所述第二安装口1411插入至所述窗口1412,所述第一安装口1410及所述第二安装口1411均设置所述安装块142;所述安装块朝向所述滤芯的一侧对所述滤芯限位,所述安装块的相对的一侧设有缓冲件1420;所述安装架141与所述安装件13可转动连接,于油品过滤阶段,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转动以使所述缓冲件1420封闭所述过流通道。
59.油品过滤时,第一过滤装置转动可使缓冲件1420挤压腔体111的内侧壁,缓冲件1420发生一定形变并且始终与腔体111的内侧壁抵接,确保油品只能从窗口1412穿过滤芯140而不能从第一过滤装置与腔体111的内侧壁之间通过,确保了过滤效果。
60.进一步地,安装块142朝向滤芯的一侧例如具有水平面以加强对滤芯的配合限位,缓冲件1420朝向腔体111的内侧壁的一侧例如具有弧状面以增加与腔体111的内侧壁的贴合程度,从而加强对过流通道的封闭效果。
61.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安装件13上可设置用于驱动第一过滤装置14转动的驱动装置30,驱动装置30可包括第三电机31、传送带32、第一传动轮33和第二传动轮34,其中,第一传动轮33设于第三电机31的转轴处,第二传动轮34设于第一过滤装置14的转轴处,第三电机31工作时其通过第一传动轮33带动传送带32转动、传送带32再带动第二传动轮34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过滤装置14转动。
62.进一步地,安装件13上可设置用于安装上述部件的安装槽132。
63.进一步地,安装件13上可设置用于保护第三电机31的第一安装箱133,第一安装箱133内还设有单片机和移动电源,第三电机31、移动电源均与单片机电连接。
64.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每个所述腔体111内的所述安装件13上均设有振动装置15,用于带动所述安装件13进而带动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4上下振动以抖落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上的杂质;每个所述安装件13上设置多个间隔布置的所述振动装置15。
65.本技术对振动装置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可以是超声波振动装置,如图6所示,超声波振动装置包括超声波发生器150和超声波换能器151,超声波发生器150能够将市电转换为超声波换能器151相应的高频交流电,超声波换能器151能够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即超声波换能器151能够在安装件13上振动,安装件13例如可由金属材料制成,当超声波换能器151的振动频率达到安装件13的固有频率时,安装件13的振动幅度较大,可保证第一过滤装置14上堆积的杂质抖落下来。
66.进一步地,安装件13上可设置用于保护超声波发生器150的第一安装箱133。每相邻两个第一过滤装置14之间设有一个超声波换能器151。
67.振动装置例如还可以是小型的电磁振动器,具体结构可参考相关技术,本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6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储油容器还包括第二过油腔16及设于所述第二过油腔16内的第二过滤装置17,所述第二过油腔16与所述第一过油腔11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装置17包括过滤筒170、从上方伸入所述过滤筒170内的螺旋桨171以及驱动所述螺旋桨171转动的第一电机172,所述过滤筒170的侧壁上设有多个贯穿的滤孔1701以及与外界连通的进油口1702,进油管1703一端通过所述进油口1702伸入至所述过滤筒170内、另一端伸出所述储油容器;所述过滤筒下方设有漏斗通道173,所述漏斗通道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过油腔的侧壁连接,所述漏斗通道的下端设有第三流体出口1730。
69.具体地,待过滤油品可从进油管1703先进入第二过油腔16内经第二过滤装置17过滤之后进入第一过油腔11内,经第一过滤装置14过滤之后进入储油腔12内。其中,第二过滤装置17能够对尺寸较大的杂质进行分离,相对地第一过滤装置14用于分离尺寸较小的杂质。关于杂质的类型基于待过滤油品的种类不同而不同。
70.油品过滤时,第一电机172驱动螺旋桨171旋转,螺旋桨171带动油品形成涡流,油品在离心作用下经过滤筒170上的滤孔1701甩出并汇集到漏斗通道173,并可从漏斗通道下端的第三流体出口1730排出以便进入第一过油腔11。
71.进一步地,于过滤筒170上方还设有第二安装箱174,第一电机172位于第二安装箱174内。
72.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过油腔16内设有第一阀门组件20,所述第一阀门组件20包括第二电机201、绕线轮202、牵引绳203以及门体204,所述过滤筒170的底部为敞口,所述门体204设于所述过滤筒170的底部,沿所述过滤筒的径向所述门体204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筒170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牵引绳203的一端连接,所述牵引绳203的另一端缠绕于所述绕线轮202并与所述第二电机201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正转或者反转以控制所述牵引绳绕所述绕线轮运动以驱动所述门体相对所述过滤筒的底部打开或关闭。
73.第二过滤装置17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残留在过滤筒170内的杂质进行清理,此时可阻断第二过油腔16与第一过油腔11之间的连通,并通过向过滤筒170内充入清洁的油品或清洗剂、同时将门体204打开,从而将杂质排出。
74.进一步地,于过滤筒170上方还设有第二安装箱174,第二电机201位于第二安装箱174内;第二安装箱174供牵引绳203穿过的位置可设置密封圈,以确保第二过油腔16内的油品不会进入到第二安装箱174内。进一步地,第二安装箱174内还设有移动电源和单片机,第一电机172、第二电机201以及移动电源均与单片机电连接。
75.作为本实施方式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如图3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过油腔16的底部设有第一隔离室18,所述第一隔离室18内设有第二阀门21,所述第二阀门21包括第一电磁阀210,所述第一电磁阀210的进油端与所述漏斗通道的第二流体出口1730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210的两个出油端分别与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过油腔16和第一过油腔11的第一连通管180以及和外界连通的第二流体出口160连接;所述储油容器设有与所述第一隔离室连通的第一维修孔及用于密封所述第一维修孔的第一维修门,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维修孔对所述第二阀门检修。第一隔离室可用于容置与第一电磁阀相连接的电子元件以保护电子元件免受油品污染。
76.将第一电磁阀设计为具有一进二出的结构可减少阀门的设置数量。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在第一连通管180以及设于第二流体出口160处的第二排泄管161分别设置电磁阀来替换上述第一电磁阀,当需要输送油品时,将第一连通管180上的电磁阀打开并将第二排泄管161上的电磁阀关闭;当需要将过滤筒内的杂质排出时,将第一连通管180上的电磁阀关闭并将第二排泄管161上的电磁阀打开。
77.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所述储油容器还设有第二隔离室19,所述第二隔离室19内设有第三阀门22,所述第三阀门22包括第二电磁阀220,所述第二电磁阀220的进油端与所述第一过油腔11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220的两个出油端分别与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过油腔11和储油腔12的第二连通管190以及和外界连通的第一流体出口112连接,所述储油容器设有与所述第二隔离室连通的第二维修孔及用于密封所述第二维修孔的第二维修门,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维修孔对所述第三阀门检修。第二隔离室可用于容置与第二电磁阀相连接的电子元件以保护电子元件免受油品污染。
78.第一流体出口112处可设置第一排泄管113,当需要清除第一过滤装置14上的杂质时,利用振动装置将第一过滤装置14上的杂质抖落在第一过油腔内的油品中,通过控制第一过滤装置14转动至排杂状态,再通过向第一过油腔内充入清洁油品或清洗剂即可将杂质从第一排泄管113冲出。
79.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过油腔11和所述第二过油腔16均设于所述储油容器10的底部,且所述第二过油腔16高于所述第一过油腔11;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过油腔11和储油腔12的第二连通管190设于所述第一过油腔11的上方且呈倒u形,所述第二连通管19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油腔11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储油腔12内。
80.本技术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81.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8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