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2022-02-21 12:30: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集装箱。


背景技术:

2.集装箱作为一种多式联运的主要载体,越来越多的货物均采用集装箱运输。例如稻谷、小麦、矿粉、矿石、煤炭等。但这些呈粉末状或者颗粒状的货物通常含有一定水分,并且在运输过程中也会进一步受潮。这样,如果将呈粉末状或者颗粒状的货物运输至温度较低的地区,例如温度达到0℃以下的地区。或者在高寒地区进行远距离储运后,粉末状或者颗粒状的货物中的水分极易结成冰,从而会导致粉末状或者颗粒状货物也冻结成块状,并且会和集装箱的底板、侧壁的内壁,以及端壁的内壁冻结在一起。这样,卸出粉末状或者颗粒状的货物困难。
3.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5.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集装箱包括:
6.箱体,箱体包括底架,底架包括底横梁、上底板,以及下底板,下底板铺设于底横梁的上表面,上底板铺设于下底板的上方,并和下底板之间存在底板间隔,以构成底板加热空间,其中,箱体具有和底板加热空间连通的热源入口和热源出口,热源入口用于供热源进入底板加热空间。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通过热源入口向底板加热空间通入热源,热源在底板加热空间处加热上底板,进而解冻冻结在上底板的散货,方便卸货。
8.可选地,底架还具有多个分隔条,分隔条位于底板加热空间内,并连接至上底板和下底板,以使底板加热空间分隔成多个连通的底板加热子空间。
9.可选地,底架还具有隔断条,隔断条位于底板加热空间内,并连接至上底板和下底板,隔断条的端面抵接至箱体的端部或者侧部,以形成至少两个彼此独立的底板加热空间。
10.可选地,底架具有底架热源通道,热源入口通过底架热源通道和底板加热空间连通。
11.可选地,底架具有连接至下底板的热源管道,热源管道的内部空间构成底架热源通道,其中
12.热源管道位于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或者
13.底架还具有盖板,盖板连接至上底板,盖板覆盖热源管道。
14.可选地,
15.上底板的部分和下底板的部分构成底架热源通道。
16.可选地,底架热源通道位于下底板的端部处,底架热源通道沿底架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设置。
17.可选地,箱体还包括端壁和侧壁,端壁或者侧壁具有上下热源通道,上下热源通道连通底板加热空间,热源出口通过上下热源通道连通底板加热空间。
18.可选地,沿热源的流动方向,底架热源通道连通至底板加热空间的第一端,上下热源通道连通至底板加热空间的和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
19.可选地,箱体还包括端壁和侧壁,沿底架的高度方向,热源出口位于热源入口的上方,箱体还包括过渡板,过渡板倾斜于水平方向,其中
20.上底板通过过渡板连接至端壁,热源入口和热源出口位于端壁,或者
21.上底板通过过渡板连接至侧壁,热源入口和热源出口位于侧壁。
附图说明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23.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一个立体示意图,其中未示出顶壁、一个侧壁,以及上底板;
24.图2为图1的集装箱的一个立体示意图,其中未示出顶壁、一个侧壁,以及上底板的折弯部;
25.图3为图1的集装箱的一个立体示意图,其中未示出顶壁和一个侧壁;
26.图4为图1的集装箱的一个立体示意图的剖视示意图,其中未示出顶壁和一个侧壁;
27.图5为图4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8.图6为图1的集装箱的另一个立体示意图的剖视示意图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未示出顶壁;
29.图7为图6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30.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未示出顶壁、一个侧壁,以及上底板;
31.图9为图8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未示出顶壁和一个侧壁;
33.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未示出顶壁和一个侧壁;
34.图12为图11的集装箱的另一个立体示意图的剖视示意图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未示出顶壁;以及
35.图13为图12的d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
37.100:箱体
ꢀꢀꢀꢀꢀꢀꢀꢀꢀꢀꢀꢀꢀꢀꢀꢀ
110:底架
38.111:底横梁
ꢀꢀꢀꢀꢀꢀꢀꢀꢀꢀꢀꢀꢀꢀ
112:上底板
39.113:下底板
ꢀꢀꢀꢀꢀꢀꢀꢀꢀꢀꢀꢀꢀꢀ
114:底板加热空间
40.115:分隔条
ꢀꢀꢀꢀꢀꢀꢀꢀꢀꢀꢀꢀꢀꢀ
116:热源管道
41.117:底架热源通道
ꢀꢀꢀꢀꢀꢀꢀꢀ
118:门槛
42.119:门槛间隔
ꢀꢀꢀꢀꢀꢀꢀꢀꢀꢀꢀꢀ
120:端壁
43.121:热源入口
ꢀꢀꢀꢀꢀꢀꢀꢀꢀꢀꢀꢀ
123:热源出口
44.124:上下热源通道
ꢀꢀꢀꢀꢀꢀꢀꢀ
125:外侧板
45.126:内侧板
ꢀꢀꢀꢀꢀꢀꢀꢀꢀꢀꢀꢀꢀꢀ
130:侧壁
46.140:箱门
ꢀꢀꢀꢀꢀꢀꢀꢀꢀꢀꢀꢀꢀꢀꢀꢀ
150:管道开口
47.151:端壁间隔
ꢀꢀꢀꢀꢀꢀꢀꢀꢀꢀꢀꢀ
200:箱体
48.210:底架
ꢀꢀꢀꢀꢀꢀꢀꢀꢀꢀꢀꢀꢀꢀꢀꢀ
213:下底板
49.215:分隔条
ꢀꢀꢀꢀꢀꢀꢀꢀꢀꢀꢀꢀꢀꢀ
216:隔断条
50.218:门槛
ꢀꢀꢀꢀꢀꢀꢀꢀꢀꢀꢀꢀꢀꢀꢀꢀ
220:端壁
51.310:底架
ꢀꢀꢀꢀꢀꢀꢀꢀꢀꢀꢀꢀꢀꢀꢀꢀ
312:上底板
52.317:底架热源通道
ꢀꢀꢀꢀꢀꢀꢀꢀ
400:箱体
53.412:上底板
ꢀꢀꢀꢀꢀꢀꢀꢀꢀꢀꢀꢀꢀꢀ
414:底板加热空间
54.420:端壁
ꢀꢀꢀꢀꢀꢀꢀꢀꢀꢀꢀꢀꢀꢀꢀꢀ
424:上下热源通道
55.426:内侧板
ꢀꢀꢀꢀꢀꢀꢀꢀꢀꢀꢀꢀꢀꢀ
440:过渡板
具体实施方式
56.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5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58.在本文中,本技术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59.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60.第一优选实施方式
6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该集装箱可以用于运输散货(粉末状货物或者颗粒状货物)。请参考图1至图7,该集装箱包括箱体100。箱体100包括底架110、侧壁130、位于箱体100的一端的端壁120、位于箱体100的另一端的箱门140,以及顶壁(未示出)。箱体100构造成大致长方体结构。
62.底架110包括底端梁、底侧梁,以及底横梁111。底侧梁包括第一底侧梁和第二底侧梁。底端梁包括位于箱门140处的第一底端梁,以及连接端壁120的第二底端梁。第一底侧梁、第二底侧梁、第一底端梁,以及第二底端梁构造成封闭的矩形框架。底横梁111大致平行于底端梁。底横梁111的端部连接至底侧梁。
63.请参考图1和图7,底架110在第一底端梁处具有门槛118。门槛118的上表面高于底端梁的上表面。端壁120包括外侧板125和位于外侧板125的内侧(外侧板125的靠近箱体100的内部空间的一侧)的内侧板126。外侧板125和内侧板126之间存在间隔。该间隔构成延伸方向沿底架110的高度方向设置的上下热源通道124。外侧板125的下端连接至第二底端梁的上表面。
64.如图1至图7所示,底架110还包括上底板112和下底板113。下底板113铺设于底横梁111和底端梁的上表面。沿底架110的长度方向,下底板113位于门槛118和端壁120的外侧板125之间,下底板113的一端密封连接至第一底端梁,下底板113的另一端密封连接至第二底端梁。沿底架110的宽度方向,下底板113位于两个底侧梁的内侧面之间,下底板113的一端密封连接至第一底侧梁,下底板113的另一端密封连接至第二底侧梁。这样,下底板113覆盖矩形框架的开口。
65.沿底架110的长度方向,上底板112位于门槛118和侧壁130的外侧板125之间。上底板112的一端密封连接至门槛118,上底板112的另一端密封连接至端壁120的内侧板126的下端。沿底架110的宽度方向,上底板112位于侧壁130的两个内侧面之间,上底板112的一端密封连接至一个侧壁130的内侧面,上底板112的另一端密封连接至另一个侧壁130的内侧面。
66.上底板112铺设于下底板113的上方,以用于承载存储于箱体100内的散货。上底板112通过后文的分隔条115连接至下底板113。沿底架110的高度方向,上底板112和下底板113之间存在底板间隔。该底板间隔的部分构成底板加热空间114。通过后文的热源入口121和底架热源通道117向该底板加热空间114通入热源(例如热风或者高温蒸汽),即可加热上底板112。
67.请参考图1、图5,以及图7,底架110还包括分隔条115。分隔条115可以由矩形钢制成。分隔条115的延伸方向沿底架110的长度方向设置。分隔条115位于底板加热空间114内。分隔条115的上表面连接至上底板112的下表面。分隔条115的下表面连接至下底板113的上表面。这样,分隔条115支撑上底板112。
68.分隔条115为多个。本实施方式以9个分隔条115为例进行说明。这样,沿底架110的宽度方向,9个分隔条115中位于两端的2个分隔条115、上底板112的部分,以及下底板113的部分构成前述的底板加热空间114。位于中间部分的7个分隔条115将底板加热空间114分隔成8个底板加热子空间。
69.如图1和图7所示,沿底架110的长度方向,分隔条115位于门槛118和端壁120之间。分隔条115的第一分隔端和门槛118之间存在门槛间隔119。分隔条115的第二分隔端和端壁120的外侧板125之间也存在端壁间隔151。这样,多个底板加热子空间可以通过门槛间隔119,以及端壁间隔151连通。
70.请返回图1至图5,底架110具有连接至下底板113的热源管道116。热源管道116的内部空间构成底架热源通道117。热源管道116的轴线沿底架110的长度方向设置。这样,底
架热源通道117的延伸方向沿底架110的长度方向设置。热源管道116的第一管道端延伸至端壁120。端壁120具有热源入口121。热源入口121连通至底架热源通道117。热源管道116的第二管道端延伸至门槛118处。热源管道116的第二管道端具有管道开口150,该管道开口150连通门槛间隔119。这样,热源入口121通过底架热源通道117连通底板加热空间114。
71.优选地,沿底架110的宽度方向,下底板113的两个端部处均设置有热源管道116。这样,底架热源通道117靠近箱体100的侧壁130,流经底架热源通道117的热源可以通过热源管道116加热侧壁130。进一步优选地,热源管道116的外周面可以贴合侧壁130的内侧面。
72.如图3至图5所示,沿底架110的宽度方向,上底板112的端部构造成向上折弯的折弯部。该折弯部、下底板113、侧壁130,以及部分分隔条115构成容纳空间。热源管道116位于该容纳空间内。由此,热源管道116位于折弯部和下底板113之间,可以保护热源管道116。此外,可以避免存储于箱体100内的散货在热源管道116处积存,方便卸货。
73.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上底板为平板结构。底架可以包括盖板。该盖板的形状和折弯部大致相同。该盖板可连接至上底板和侧壁,以用于覆盖热源管道,进而可以保护热源管道,以及可以避免存储于箱体内的散货在热源管道处积存,方便卸货。
74.请参考图1至图3,以及图6和图7,端壁120还具有热源出口123。端壁120的上下热源通道124在端壁间隔151处连通底板加热空间114。热源出口123连通上下热源通道124。这样,热源出口123通过上下热源通道124连通底板加热空间114。由此,底板加热空间114内的热源可以流动至上下热源通道124,以加热端壁120,然后通过热源出口123排出上下热源通道124。
75.沿热源的流动方向,底架热源通道117连通至底板加热空间114的第一端(底板加热空间114的靠近门槛118的一端),上下热源通道124连通至底板加热空间114的和其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底板加热空间114的靠近端壁120的一端)。
76.在寒冷环境中通过集装箱运输散货时,如果箱体100内的散货被冻结。此时可以通过热源入口121连接外部热源,以向底架热源通道117通入热源。这样,热源依次通过热源入口121、底架热源通道117、管道开口150、门槛间隔119、底板加热空间114、端壁间隔151、上下热源通道124,以及热源出口123。在热源流动的过程中,热源可以在热源管道116处加热侧壁130和上底板112的折弯部。在底板加热空间114处加热上底板112。在上下热源通道124处加热端壁120。进而解冻被冻结在底架110、侧壁130,以及端壁120上的散货,从而方便卸货。
77.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热源入口121向底板加热空间114通入热源,热源在底板加热空间114处加热上底板112,进而解冻冻结在上底板112的散货,方便卸货。
78.优选地,沿底架110的高度方向,热源出口123位于热源入口121的上方。由此,方便热源的流动。
79.第二优选实施方式
80.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优选实施方式中,箱体200还包括隔断条216。隔断条216可以由矩形钢制成。隔断条216的延伸方向沿底架210的长度方向设置。隔断条216位于底板加热空间内。隔断条216的上表面连接至上底板的下表面。隔断条216的下表面连接至下底板213的上表面。这样,隔断条216和分隔条215共同支撑上底板。
81.沿底架210的宽度方向,隔断条216位于底架210的大致中间位置。沿底架210的长
度方向,隔断条216的第一端的端面抵接至门槛218。隔断条216的第二端和端壁220的内侧板之间存在间隔。这样,隔断条216隔断上底板和下底板213之间的底板间隔,以形成两个彼此独立的底板加热空间。这两个底板加热空间在端壁220处连通。这样,向这两个底板加热空间中的任意一个通入热源,既可以独立地加热上底板的位于该底板加热空间处的部分。由此,可以集中加热上底板的某个部分,提高加热效率。
82.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隔断条的第二端也可以抵接至端壁的外侧板。隔断条也可以是至少两条,以构成三个以上的底板加热空间。
83.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其他设置大致相同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84.第三优选实施方式
85.请参考图10,第三优选实施方式中,底架310不包括热源管道。前述的上底板312的折弯部、下底板、侧壁以及部分分隔条构成的容纳空间可以构成底架热源通道317。
86.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其他设置大致相同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87.第四优选实施方式
88.请参考图11至图13,第四优选实施方式中,箱体400还包括过渡板440。过渡板440倾斜于水平方向。上底板412的端部通过过渡板440连接至端壁420的内侧板426的下端。过渡板440和上底板412之间的朝向箱体400的内部空间的交角为钝角。由此,可以减少积料,方便卸货。此外,过渡板440的设置可以增加上下热源通道424和底板加热空间414之间的连接位置的空间体积,以提高底板加热空间414和上下热源通道424之间的热源的流通速度。
89.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箱门位于箱体的一侧。前述的分隔条的延伸方向、底架热源通道的延伸方向、以及隔断条的延伸方向也可以沿底架的宽度方向设置。沿底架的宽度方向,分隔条的靠近第一底侧梁的一端和第一底侧梁之间存在间隔,分隔条的靠近第二底侧梁的一端和第二底侧梁之间存在间隔。隔断条的端部抵接底侧梁。此时,侧壁具有前述的外侧板和内侧板,以构成前述的上下热源通道。上底板通过过渡板连接至侧壁的内侧板。侧壁设置有热源入口和热源出口。沿底架的长度方向,底架热源通道位于底架的端部。
90.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9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92.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
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