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催芽育苗方法与流程

2022-02-22 04:35: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植物无性繁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催芽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2.珠芽魔芋为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面上长有气生小球茎的一类魔芋的统称,是迄今自然界中唯一含有大量葡甘聚糖的植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和工业等领域。因其高产,抗病性强,适宜高温高湿环境种植,深受种植户喜爱;近几年种植面积快速扩大,种质缺乏,成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种植产业中采用的繁殖材料主要是球茎、珠芽与少部分的实生种子,但通常采用常规种植方式,一个球茎(珠芽、实生种子)播种后依然只收获一个球茎,产量虽较白魔芋、花魔芋高,但多苗生长特性未充分得到利用。
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公开了一种珠芽魔芋种苗繁育方法(申请号200410040723.0),以野外采集珠芽魔芋的珠芽,以及植物的叶片、叶柄、根、块茎芽、鳞叶和块茎切片为外植体,经过芽的诱导与增殖、类似块茎状物的诱导、生根和移植,首次完成了珠芽魔芋的组织培养;吴金平等进行了珠芽魔芋的组培繁殖与快速繁殖,以珠芽魔芋的芽鞘为外植体,经过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的形成、生根炼苗及移栽,获得了珠芽魔芋生根苗,成活率达到90%;昆明学院(申请号201611000366.4)通过组培技术,改变外植体的诱导发育、生长途径,通过添加相应的生长调节物质,引导生长发育途径由器官发生途径转向胚状体发生途径,直接通过离体培养获得大量成熟的珠芽魔芋种球,用于播种进一步生长膨大,来收获并提高珠芽魔芋产量。显然,现有技术中并未有利用珠芽魔芋组培苗微球茎的无性繁殖特性,进行大规模繁殖育苗的记载。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当前珠芽魔芋发展快速,种质缺乏,自然繁殖周期长、收获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催芽育苗的技术,同时对珠芽魔芋的组织培养技术和炼苗机制进行研究,获取大量的珠芽魔芋种苗,加快产业发展和扩大规模化种植面积。
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催芽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取珠芽魔芋外植体经过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及生根培养,获得无菌组培苗;无菌组培苗经移栽炼苗,培育收获微球茎;对微球茎进行催芽,待微球茎长出芽头后,取下芽头移栽培养。
8.优选的是,所述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组成为:ms 6-ba 1-2mg/l naa 0.1-0.5mg/l 琼脂6.5-8g/l 蔗糖25-32g/l。
9.优选的是,所述不定芽增殖培养基组成为:ms 6-ba 1-2mg/l iaa 0.3-0.6mg/l 琼脂6.5-8g/l 蔗糖25-32g/l。
10.优选的是,所述生根培养基组成为:1/2ms naa 0.1-0.5mg/l 琼脂6.5-8g/l 蔗糖13-17g/l。
11.优选的是,所述炼苗基质由体积份数的泥炭土2-4份,红土0-2份,椰糠1-2份组成,基质含水量为65%-82%。
12.优选的是,所述炼苗过程包括:遮阴度60%-80%,温度25-32℃,空气湿度65%-92%。
13.优选的是,所述微球茎的重量为1-3g。
14.优选的是,所述催芽包括:在收获的微球茎上盖一层纸,喷施清水或40-60mg/l ga3或40-60mg/l iaa,至纸面潮湿但无水珠滴下。
15.优选的是,所述取芽包括:待所述微球茎长出芽头且长度1cm以上,在芽根基与微球茎表面相接处取芽。
16.优选的是,所述微球茎重复进行催芽、取芽、移栽培养直至球茎皱缩加重,质地松软,移栽播种。
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一年内各时段均可培育,作为来年种植的繁殖材料,其表面具有多个萌芽点,芽上具有生长点和细胞全能性,取下扦插亦可形成一完整植株,正常生长。
19.(2)本发明组培苗培育方法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定芽诱导率、增殖率和生根率都较高,简单易操作。
20.(3)本发明中珠芽魔芋炼苗方法能有效提高珠芽魔芋组培苗成活率至92%及以上,有助于促进珠芽魔芋产业发展。
21.(4)本发明中组培微球茎的生长周期短,在组培苗供应充足的情况下,1-2个月便可收获单重1-3g左右的珠芽魔芋微球茎,一年可收获3-4轮,繁育2-3次,体积小,储存、运输方便。
22.(5)本发明中催芽育苗方法能有效提高组培微球茎出芽率,扩大珠芽魔芋种苗,繁殖系数翻倍,可缩小用种量和用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方法简单易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催芽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珠芽魔芋外植体经过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及生根培养,获得无菌组培苗;无菌组培苗经移栽炼苗,培育收获微球茎;对微球茎进行催芽,待微球茎长出芽头后,取下芽头移栽培养。
24.本发明优选珠芽魔芋外植体为地下球茎或叶面珠芽,进一步优选外植体材料健康、饱满,无机械损伤、无病害、霉变。采集外植体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外植体表面杂质,削去表皮,备用。
25.本发明优选对外植体材料进行消毒处理,进一步优选消毒处理包括:将削皮后的外植体用流水冲洗30min,取出用无菌水冲洗2次后转入无菌操作台上,用75%的酒精浸泡20min,再分别用0.1%的升汞溶液浸泡20min和无菌水冲洗3次。
26.本发明在外植体消毒后,将其切移至无菌操作台上切成小块。优选小块体积为
ga3或40-60mg/l iaa,至纸面潮湿但无水珠滴下;进一步优选喷施50mg/l的ga3或iaa。
40.待微球茎长出芽头且长度1cm以上,在芽根基与微球茎表面相接处取芽。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取芽工具需要利用75%-100%酒精消毒。
41.本发明优选取下的芽头用体积份数的多菌灵1-2份,噻菌酮1-2份的800-1000混合溶液消毒后,在通风干燥处晾干后移栽种植;进一步优选利用体积比多菌灵和噻菌酮=1:1的1000倍混合溶液消毒。
42.本发明优选芽头移栽基质由体积份数的泥炭土2-4份,红土0-2份,椰糠1-2份组成;进一步优选泥炭土:红土:椰糠体积比为2:2:1。优选基质含水量保持在20%-45%;进一步优选保持在30%。10天后待芽根部长出新根后,可正常浇水、施肥,基质湿度保持80%及以上。
43.本发明优选微球茎取芽后,使用体积份数的多菌灵1-2份,噻菌酮1-2份的800-1000混合溶液消毒后,重复进行催芽、取芽、移栽培养直至球茎皱缩加重,质地松软,移栽播种;进一步优选利用体积比多菌灵和噻菌酮=1:1的1000倍混合溶液消毒。
4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45.实施例1
46.1、珠芽魔芋组培苗的培育
47.1.1、挑选健康、饱满,无机械损伤、无病害、霉变的的叶面珠芽为组培外植体。
48.1.2、用清水清洗干净外植体表面杂质,削去表皮。
49.1.3、将削皮后的外植体用流水冲洗30min,取出用无菌水冲洗2次后转入无菌操作台上,用75%的酒精浸泡20min,再分别用0.1%的升汞溶液浸泡20min和无菌水冲洗3次,最后移至无菌操作台上切成1cm
×
1cm
×
1cm的小块。
50.1.4、愈伤组织诱导:将小块接入配比为ms 6-ba 1.5mg/l naa0.1mg/l 琼脂7g/l 蔗糖30g/l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每瓶接种5块,1个月后大量愈伤组织形成。
51.1.5、不定芽诱导:将形成愈伤组织的外植体转接到配比为ms 6-ba1mg/l naa0.5mg/l 琼脂7g/l 蔗糖30g/l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在光照下培养20-25天后外植体上有大量丛生芽形成。
52.1.6、不定芽增殖培养:将丛生芽在无菌操作台上取出,分株后接种到配比为ms 6-ba2mg/l iaa 0.4mg/l 琼脂7g/l 蔗糖30g/l的增殖培养基中,每瓶接种20株,同样在光照下培养,25天后可获得5cm左右的珠芽魔芋丛生苗。
53.1.7、最后将丛生苗分为单株接种到配比为1/2ms naa 0.3mg/l 琼脂7g 蔗糖15g/l的生根培养基中,25-30天时苗高8-12cm、根长2-3cm,便可移栽到大棚进行炼苗。
54.其中,各培养基ph为6.0,培养条件为每天光照12h,温度26℃,光照强度1500lx。
55.2、炼苗
56.2.1、将炼苗基质体积比为泥炭土:红土:椰糠=2:1:2的混合基质,混合均匀后填入育苗盘内,使用多菌灵和噻菌酮体积比为1:1的1000倍混合溶液喷洒消毒;生长前期基质持水量保持80%,组培苗新根萌发后便可正常浇水、施肥。
57.2.2、将植株、根系健壮的珠芽魔芋组培苗移至四周防雨、遮荫度75%、室温28℃、湿度70%的炼苗大棚内,打开瓶盖过夜;第二天将苗取出,用清水清洗干净根部培养基,移
栽至填入基质的育苗盘内。
58.2.3、前10天,每隔2-3h施用喷雾设施喷施一次清水,时长控制在1min以内,因组培苗植株质嫩,需时刻保持组培苗叶面潮湿,尤其中午11点-15点时段;保持基质含水量在80%;
59.2.4、前期在棚内上方搭建一层遮阳网,保持棚内遮荫度为75%,10天后,组培苗新根系长出,可将遮阳网摘除;早晚喷施一次清水,保持基质潮湿;每周施用两次1

的氮肥。
60.2.5、45-60天后,对组培苗断水断肥,植株倒苗后,便可收集1-3g的组培微球茎。
61.3、采用组培微球茎扩繁种苗
62.3.1、挑选2g的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清洗表面杂质,依次摆放于干净的长方形育苗盘内,后再微球茎上盖上一层报纸,每日在报纸上喷施少量清水,保持报纸潮湿,但无水珠滴下,盘内无积水,进行催芽。
63.3.2、待芽长1cm以上时,用75%酒精消毒好的刀片在芽根基与球茎表面相接处取芽。
64.3.3、取芽后的组培微球茎使用多菌灵和噻菌酮=1:1的1000倍混合溶液消毒后放回原育苗盘内,再次催芽、取芽。
65.3.4、取下的芽用多菌灵和噻菌酮=1:1的1000倍混合溶液消毒,在通风干燥处晾干后移栽至填有泥炭土:红土:椰糠体积比为2:2:1育苗基质的育苗盘内,前期保持基质含水量在20%-45%。
66.3.5、10天后待芽根部长出新根后,可正常浇水、施肥,基质湿度保持80%及以上;如此重复,至球茎皱缩,质地松软后移栽至大田即可。
67.采用本发明中组培微球茎扩繁种苗的方法:第一次对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催芽时,球茎出芽率为100%,取芽后移栽成活率达85%,10天后主芽基部根系逐渐萌发;此时球茎出现轻微皱缩,可进行第二次催芽。20天后逐渐第二次萌芽,第二次球茎出芽率为90%,每个球茎出芽数为1-2颗,30天左右可第二次取芽移栽,移栽成活率81%;取芽后球茎皱缩加重,质地松软,此时停止催芽,将球茎播种至田间,45天后球茎出芽破土,出芽率为78%。
68.实施例2
69.1、珠芽魔芋组培苗的培育
70.1.1、挑选健康、饱满,无机械损伤、无病害、霉变的的地下球茎为组培外植体。
71.1.2、用清水清洗干净外植体表面杂质,削去表皮。
72.1.3、将削皮后的外植体用流水冲洗30min,取出用无菌水冲洗2次后转入无菌操作台上,用75%的酒精浸泡20min,再分别用0.1%的升汞溶液浸泡20min和无菌水冲洗3次,最后移至无菌操作台上切成0.8cm
×
0.8cm
×
0.8cm的小块。
73.1.4、愈伤组织诱导:将小块接入配比为ms 6-ba 1mg/l naa 0.2mg/l 琼脂6.5g/l 蔗糖25g/l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1个月后大量愈伤组织形成。
74.1.5、不定芽诱导:将形成愈伤组织的外植体转接到配比为ms 6-ba1.2mg/l naa 0.1mg/l 琼脂6.5g/l 蔗糖25g/l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在光照下培养20-25天后外植体上有大量丛生芽形成。
75.1.6、不定芽增殖培养:将丛生芽在无菌操作台上取出,分株后接种到配比为ms 6-ba 1mg/l iaa 0.3mg/l 琼脂6.5g/l 蔗糖25g/l的增殖培养基中,在光照下培养,25天后可
获得5cm左右的珠芽魔芋丛生苗。
76.1.7、最后将丛生苗分为单株接种到配比为1/2ms naa 0.1mg/l 琼脂6.5g/l 蔗糖13g/l的生根培养基中,30天后可移栽到大棚进行炼苗。
77.其中,各培养基ph为5.6,培养条件为每天光照12h,温度22℃,光照强度1000lx。
78.2、炼苗
79.2.1、将炼苗基质体积比为泥炭土:椰糠=2:1的混合基质,混合均匀后填入育苗盘内,使用多菌灵和噻菌酮体积比为2:1的800倍混合溶液喷洒消毒;生长前期基质持水量保持65%,组培苗新根萌发后便可正常浇水、施肥。
80.2.2、将植株、根系健壮的珠芽魔芋组培苗移至四周防雨、遮荫度60%、室温25℃、湿度92%的炼苗大棚内,打开瓶盖过夜;第二天将苗取出,用清水清洗干净根部培养基,移栽至填入基质的育苗盘内。
81.2.3、前10天,每隔2-3h施用喷雾设施喷施一次清水,时长控制在1min以内,因组培苗植株质嫩,需时刻保持组培苗叶面潮湿,尤其中午11点-15点时段;保持基质含水量在82%;
82.2.4、前期在棚内上方搭建一层遮阳网,保持棚内遮荫度为60%,10天后,组培苗新根系长出,可将遮阳网摘除;早晚喷施一次清水,保持基质潮湿;每周施用两次5

的氮肥。
83.2.5、45-60天后,对组培苗断水断肥,植株倒苗后,便可收集1-3g的组培微球茎。
84.3、采用组培微球茎扩繁种苗
85.3.1、挑选1-2g的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清洗表面杂质,依次摆放于干净的长方形育苗盘内,后再微球茎上盖上一层报纸,每日在报纸上喷施50mg/l的ga3,保持报纸潮湿,但无水珠滴下,盘内无积水,进行催芽。
86.3.2、待芽长1.5以上cm时,用100%酒精消毒好的刀片在芽根基与球茎表面相接处取芽。
87.3.3、取芽后的组培微球茎使用多菌灵和噻菌酮=2:1的800倍混合溶液消毒后放回原育苗盘内,再次催芽、取芽。
88.3.4、取下的芽用多菌灵和噻菌酮=2:1的800倍混合溶液消毒,在通风干燥处晾干后移栽至填有泥炭土:椰糠体积比为2:1育苗基质的育苗盘内,前期保持基质含水量在20%-45%。
89.3.5、10天后待芽根部长出新根后,可正常浇水、施肥,基质湿度保持80%及以上;如此重复,至球茎皱缩,质地松软后移栽至大田即可。
90.实施例3
91.1、珠芽魔芋组培苗的培育
92.1.1、挑选健康、饱满,无机械损伤、无病害、霉变的的地下球茎为组培外植体。
93.1.2、用清水清洗干净外植体表面杂质,削去表皮。
94.1.3、将削皮后的外植体用流水冲洗30min,取出用无菌水冲洗2次后转入无菌操作台上,用75%的酒精浸泡20min,再分别用0.1%的升汞溶液浸泡20min和无菌水冲洗3次,最后移至无菌操作台上切成0.5cm
×
0.5cm
×
1cm的小块。
95.1.4、愈伤组织诱导:将小块接入配比为ms 6-ba2mg/l naa 0.5mg/l 琼脂8g/l 蔗糖32g/l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1个月后大量愈伤组织形成。
96.1.5、不定芽诱导:将形成愈伤组织的外植体转接到配比为ms 6-ba2mg/l naa 0.4mg/l 琼脂8g/l 蔗糖32g/l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在光照下培养20-25天后外植体上有大量丛生芽形成。
97.1.6、不定芽增殖培养:将丛生芽在无菌操作台上取出,分株后接种到配比为ms 6-ba 1.5mg/l iaa 0.6mg/l 琼脂8g/l 蔗糖32g/l的增殖培养基中,在光照下培养,25天后可获得5cm左右的珠芽魔芋丛生苗。
98.1.7、最后将丛生苗分为单株接种到配比为1/2ms naa 0.5mg/l 琼脂8g/l 蔗糖17g/l的生根培养基中,30天后可移栽到大棚进行炼苗。
99.其中,各培养基ph为6.2,培养条件为每天光照12h,温度28℃,光照强度2000lx。
100.2、炼苗
101.2.1、将炼苗基质体积比为泥炭土:红土:椰糠=4:1:2的混合基质,混合均匀后填入育苗盘内,使用多菌灵和噻菌酮体积比为1:2的900倍混合溶液喷洒消毒;生长前期基质持水量保持82%,组培苗新根萌发后便可正常浇水、施肥。
102.2.2、将植株、根系健壮的珠芽魔芋组培苗移至四周防雨、遮荫度80%、室温32℃、湿度65%的炼苗大棚内,打开瓶盖过夜;第二天将苗取出,用清水清洗干净根部培养基,移栽至填入基质的育苗盘内。
103.2.3、前10天,每隔2-3h施用喷雾设施喷施一次清水,时长控制在1min以内,因组培苗植株质嫩,需时刻保持组培苗叶面潮湿,尤其中午11点-15点时段;保持基质含水量在65%;
104.2.4、前期在棚内上方搭建一层遮阳网,保持棚内遮荫度为80%,10天后,组培苗新根系长出,可将遮阳网摘除;早晚喷施一次清水,保持基质潮湿;每周施用两次n:p:k=15:5:30的复合肥。
105.2.5、45-60天后,对组培苗断水断肥,植株倒苗后,便可收集1-3g的组培微球茎。
106.3、采用组培微球茎扩繁种苗
107.3.1、挑选2-3g的珠芽魔芋组培微球茎,清洗表面杂质,依次摆放于干净的长方形育苗盘内,后再微球茎上盖上一层报纸,每日在报纸上喷施50mg/l的iaa,保持报纸潮湿,但无水珠滴下,盘内无积水,进行催芽。
108.3.2、待芽长2cm时,用85%酒精消毒好的刀片在芽根基与球茎表面相接处取芽。
109.3.3、取芽后的组培微球茎使用多菌灵和噻菌酮=1:2的900倍混合溶液消毒后放回原育苗盘内,再次催芽、取芽。
110.3.4、取下的芽用多菌灵和噻菌酮=1:2的900倍混合溶液消毒,在通风干燥处晾干后移栽至填有泥炭土:红土:椰糠体积比为4:1:2育苗基质的育苗盘内,前期保持基质含水量在20%-45%。
111.3.5、10天后待芽根部长出新根后,可正常浇水、施肥,基质湿度保持80%及以上;如此重复,至球茎皱缩,质地松软后移栽至大田即可。
11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