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机油滤清器底座铜件气密性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3: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油滤清器底座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油滤清器底座铜件气密性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2.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金属磨屑、尘土、高温下被氧化的积碳和胶状沉淀物、水等不断混入润滑油。机油滤清器的作用就是滤掉这些机械杂质和胶质,保待润滑油的清洁,延长其使用期限;
3.机油滤清器底座总成包括滤清器底座总成本体,滤清器底座总成本体包括底座和滤清器座,底座的底部一侧设有机油入口,底座与滤清器座焊接固定,底座与滤清器座的连接处设有封盖;底座的底部另一侧设有回油口,回油口的上方连通有油通道,油通道的通道口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下方设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底座螺纹连接,压力传感器与底座螺纹连接;温度传感器与底座之间、压力传感器与底座之间都设有金属镶件;
4.在机油滤清器底座出厂时,用于与温度传感器及压力传感器连接的金属镶件(一般为铜件)都是在安装于机油滤清器底座后测试过密封性,保证金属镶件处不会发生泄漏后才能出厂;
5.传统的金属镶件都是在安装于机油滤清器底座后通过人工或者专用检测设备进行密封性检测,人工速度慢、检测设备昂贵且占用场地,有必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7.提供制造成本低,占用车间面积小的一种机油滤清器底座铜件气密性检测工装。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油滤清器底座铜件气密性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内架设有横梁,箱体内部在横梁正下方设有与横梁相对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供滤清器底座放置的容置槽,容置槽周向设有多个定位件,滤清器底座上设有供定位件连接的定位部,滤清器底座一侧设有机油入口及回油口,机油入口及回油口中均安装有铜件,滤清器底座另一侧安装有滤芯组件,滤芯组件的顶部设有伸入滤芯组件内腔中的旁通阀,底板在容置槽一侧设有对放置于容置槽中滤清器底座的旁通阀进行密封的第一气缸组件,底板在容置槽另一侧设置有分别对机油入口及回油口进行密封的第二气缸组件及第三气缸组件,滤清器底座上设置有与滤清器底座内部连通的充气孔,充气孔通过气管连接有气源。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工装使用方法为,首先将机油入口及回油口已经装入金属嵌件即铜件的合格滤清器底座(表面无漏点)放入箱体底板的容置槽中,通过容置槽周向设置的定位件与滤清器底座上设置供定位件连接的定位部将两者之间进行初步的连接,防止在进行检测时滤清器底座在容置槽中发生偏移,影响检测结果,随后
将第一、第二、第三气缸组件关闭,第一气缸组将旁通阀进行密封,第二气缸组件将机油入口进行密封,第三气缸组件将回油口进行密封,随后打开气源通过底板上的充气孔对滤清器底座内部进行充气,对滤清器底座内部充入一定数值气压后(一般要求为500kpa),保压30秒后若气压没有下降,则表明安装在机油滤清器底座机油入口及回油口处的铜件在安装后也没有发生泄漏,若发生泄漏,则表明机油滤清器底座与铜件之间的连接不稳定,需要重新装配铜件,检测完成后关闭气源并打开第一、第二、第三气缸组件,取出滤清器底座,合格品则进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品则重新返回上一道工序,传统的检测方式为通过人工进行检测,人工检测不仅强度大且是否合格是由检测员决定的,产品合格率不稳定,而通过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检测,虽然效率较高,但是该种设备一般都是只针对一种或几种产品专门定制的,若厂家有几十种型号的滤清器铝座则需要购买很多台检测设备,不仅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且及其占用车间的空间,而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工装,不仅结构简单、占地小、检测结果稳定,且制造成本低,大大降低厂家的生产成本。
10.上述的一种机油滤清器底座铜件气密性检测工装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有横梁上设置的第四气缸组件,滤清器底座在放置于容置槽后朝向第四气缸组件的一端压设有与滤清器本体形状一致的第一预压块。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提升滤清器底座在检测时的稳定性,在滤清器底座上部设置第四气缸组件配合定位件及定位部将滤清器底座垂直方向牢牢限位,防止在第一、第二、第三气缸组件在与滤清器底座接触时导致滤清器底座偏移的情况发生。
12.上述的一种机油滤清器底座铜件气密性检测工装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预压块朝向第四气缸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块。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缓冲块可延长第一预压块的使用寿命,防止第四气缸组件直接将第一预压块压坏。
14.上述的一种机油滤清器底座铜件气密性检测工装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气缸组件包括斜向设置的第一气缸本体,第一气缸本体与滤清器底座的旁通阀处于同一斜线,所述第一气缸本体通过第一安装支架安装于底板。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安装支架将第一气缸组件设置为与放置于底板上滤清器底座的旁通阀处于同一斜线上,保证两者之间的直线度,提升在第一气缸本体密封旁通阀时的密封效果。
16.上述的一种机油滤清器底座铜件气密性检测工装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呈l型设置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一端连接有斜向设置的气缸安装座,所述第一气缸本体安装于气缸安装座。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安装板及安装座将第一气缸本体安装于底板上,结构简单。
18.上述的一种机油滤清器底座铜件气密性检测工装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一组第一加强筋及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第一安装板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与第一安装板及气缸安装座固定连接。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及第二加强筋,提升第一安装板及安装座的强度及稳定性。
20.上述的一种机油滤清器底座铜件气密性检测工装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相对
设置第一气缸组件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底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气缸组件及第三气缸组件均安装于第二安装架。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安装架将第二气缸组件及第三气缸组件分别安装于底座,进一步缩小工装的体积,提升工装的集成度。
22.上述的一种机油滤清器底座铜件气密性检测工装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气缸组件为安装于第二安装架上与滤清器底座的机油入口相对设置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组件为安装于第二安装架上与滤清器底座的回油口相对设置的第三气缸。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第三气缸组件设置为第二气缸及第三气缸,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
24.上述的一种机油滤清器底座铜件气密性检测工装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两端设置有相对设立的立柱,所述底板与横梁之间通过立柱连接。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立柱将底板与横梁之间连接,进一步提升工装的紧凑度。
26.上述的一种机油滤清器底座铜件气密性检测工装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预压块为冷凝器。
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预压块优选为冷凝器,当然也可以选择使用外形与冷凝器一致的金属块。
2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升滤清器铝座铜件检测效率的同时又不会带来过高的额外生产成本,且结构简单占用车间面积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箱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滤清器底座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安装支架及第一气缸本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参见图1-图5所示:一种机油滤清器底座铜件气密性检测工装,包括一端开口的箱体1,箱体1内架设有横梁2,箱体1内部在横梁2正下方设有与横梁2相对设置的底板3,底板3上设有供滤清器底座4放置的容置槽31,容置槽31周向设有多个定位件32,定位件32为定位凸点,滤清器底座4上设有供定位件32连接的定位部41,滤清器底座4一侧设有机油入口42及回油口43,机油入口42及回油口43中均安装有铜件,滤清器底座4另一侧安装有滤芯组件44,滤芯组件44的顶部设有伸入滤芯组件44内腔中的旁通阀45,底板3在容置槽31一侧设有对放置于容置槽31中滤清器底座4的旁通阀45进行密封的第一气缸组件,底板3在容置槽31另一侧设置有分别对机油入口42及回油口43进行密封的第二气缸组件及第三气缸组件,滤清器底座4上设置有与滤清器底座4内部连通的充气孔46,充气孔46通过气管连接有气源(图中未示出),还包括有横梁2上设置的第四气缸组件103,滤清器底座4在放置于容置槽31后朝向第四气缸组件的一端压设有与滤清器本体形状一致的第一预压块5,第一预压块5朝
向第四气缸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缓冲块6,第一气缸组件包括斜向设置的第一气缸本体7,第一气缸本体7与滤清器底座4的旁通阀45处于同一斜线,第一气缸本体7通过第一安装支架8安装于底板3,第一安装支架8包括呈l型设置的第一安装板81,第一安装板81一端连接有斜向设置的气缸安装座82,第一气缸本体7安装于气缸安装座82,第一安装板81上设有一组第一加强筋83及第二加强筋84,第一加强筋83与第一安装板81两端固定连接,第二加强筋84与第一安装板81及气缸安装座82固定连接,底板3相对设置第一气缸组件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底板3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架9,第二气缸组件及第三气缸组件均安装于第二安装架9,第二气缸组件为安装于第二安装架9上与滤清器底座4的机油入口42相对设置的第二气缸10,第三气缸组件为安装于第二安装架9上与滤清器底座4的回油口43相对设置的第三气缸101,底板3两端设置有相对设立的立柱102,底板3与横梁2之间通过立柱102连接,第一预压块5为冷凝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