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印刷品生产用电化铝烫印箔加热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6 04:06: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化铝烫印箔生产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刷品生产用电化铝烫印箔加热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化铝烫印箔是一种在塑料薄膜表面涂布数层不同功能的涂层及真空蒸镀一层镀铝层制成的用于热转印的薄膜状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纸张塑料等印刷后再加工。
3.近几年来,激光全息防伪技术与印刷工艺相结合,在包装印刷业迅速发展。电化铝烫印箔被广泛应用于印刷包装,在烫印箔生产线中烘干箱是一重要设备,但是现有的对电化铝烫印膜进行烘干时,热能利用率低,且烘箱内部温度过高时,烘箱内部降温速率较低,控温效果差;且烘干过程中电化铝烫印膜常常会粘上灰尘,这不利于工作的正常进行。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印刷品生产用电化铝烫印箔加热烘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印刷品生产用电化铝烫印箔加热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容纳待烘干印刷品通过的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所述进口通道处设置有导向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连接有导向辊;所述烘干箱内由所述待烘干印刷品分隔为上烘干部和下烘干部;所述上烘干部内设置有布风盘,所述下烘干部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布风盘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喷风嘴;所述烘干箱外部设置有热风循环装置;所述热风循环装置的出风端与所述布风盘的进风总管连通,所述热风循环装置的进风端与所述下烘干部的侧壁上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出口通道处设置有用于清理所述待烘干印刷品上下表面的清扫装置。
5.进一步地,所述热风循环装置包括循环风机,以及干燥器;所述出风口共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烘干箱的左右侧壁上;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出风支路,所述出风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总管连通,所述出风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循环风机的进口连通;所述循环风机的出口与所述干燥器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干燥器的出口端与所述进风总管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干燥器有两个,两个所述干燥器并联设置;两个所述干燥器的进口端和出口端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切换干燥器的切换阀门。
7.进一步地,所述清扫装置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待烘干印刷品的上方及下方的两个清扫组件;所述清扫组件包括固定在烘干箱外部侧壁上的固定块,清扫刷以及移动块;所述固定块上螺纹连接有垂直的螺纹调节杆;所述螺纹调节杆两侧分别设置有竖直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固定块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螺纹调节杆的下端与所述移动块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杆的下端与所述移动块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靠近所述烘干箱侧壁的一面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卡设在所述烘干箱侧壁上设置的竖直滑槽内;所述清扫刷与所述移动块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出风总管上连通有新鲜空气进口管。
9.进一步地,所述新鲜空气进口管以及出风口处均设置有过滤网。
10.进一步地,所述新鲜空气进口管、所述出风总管、所述出风支路上均设置有调节阀门。
11.进一步地,所述清扫装置下方设置有收集盒。
12.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上方均设置有防止导向杆从固定块中脱出的限位块。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热风循环装置可以提高热风的利用率,即烘干后的热风经过干燥再次返回到烘干箱内进行利用,热风效率得以提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烘干部设置加热装置,上烘干部设置布风盘,因此可以同时对待烘干印刷品的上下两面同时进行烘干,以增加烘干速度;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新鲜空气进口管,当烘干箱内部的温度过高时,可以关小出风口上的调节阀门,打开新鲜空气进口管上的调节阀门,将温度较低的新鲜空气从新鲜空气进口管进入循环风机,使温度较低的新鲜空气在烘干箱内循环流动,以便快速调整烘干箱内部温度;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清扫装置,通过螺纹调节杆调整清扫刷的高度,以便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待烘干印刷品,通过清扫装置可以对烘干后的印刷品的上下两面同时进行清扫,防止灰尘等附着在印刷品上,影响后续收卷作业时造污染成印刷品表面。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清扫组件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1-烘干箱;2-待烘干印刷品;3-进口通道;4-出口通道;5-上烘干部;6-下烘干部;7-加热装置;8-布风盘;9-喷风嘴;10-进风总管;11-干燥器;12-循环风机;13-出风口;14-出风支路;15-新鲜空气进口管;16-过滤网;17-出风总管;18-固定块;19-移动块;20-清扫刷;21-导向杆;22-螺纹调节杆;23-收集盒;24-卡块;25-竖直滑槽;2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印刷品生产用电化铝烫印箔加热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1,所述烘干箱1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容纳待烘干印刷品2通过的进口通道3和出口通道4;所述进口通道3处设置有导向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连接有导向辊;所述烘干箱1内由所述待烘干印刷品2分隔为上烘干部5和下烘干部6;所述上烘干部5内设置有布风盘8,所述下烘干部6内设置有加热装置7,所述加热装置可以采用现有的加热板,加热盘管等;所述布风盘8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喷风嘴9;所述烘干箱1外部设置有热风循环装置;所述热风
循环装置的出风端与所述布风盘8的进风总管10连通,所述热风循环装置的进风端与所述下烘干部6的侧壁上的出风口13连通;所述出口通道4处设置有用于清理所述待烘干印刷品2上下表面的清扫装置。
20.所述热风循环装置包括循环风机12,以及干燥器11;所述出风口13共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烘干箱1的左右侧壁上;所述出风口13处设置有出风支路14,所述出风支路14的另一端与所述出风总管17连通,所述出风总管17的另一端与所述循环风机12的进口连通;所述循环风机12的出口与所述干燥器11的进口端连通,所述干燥器11的出口端与所述进风总管10连通。所述干燥器11有两个,两个所述干燥器11并联设置;两个所述干燥器11的进口端和出口端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切换干燥器11的切换阀门。所述出风总管17上连通有新鲜空气进口管15。所述新鲜空气进口管15以及出风口13处均设置有过滤网16。所述新鲜空气进口管15、所述出风总管17、所述出风支路14上均设置有调节阀门。
2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循环风机,循环风机将下烘干部内由加热装置散发出的热量抽取后,通过干燥后由布风盘对待烘干印刷品上表面进行烘干,热风在由上烘干部进入压力较低的下烘干部内,热风以及加热装置再对待烘干印刷品的下表面也进行烘干,由此循环,使得热风不断循环,大大提高加热装置的热量利用率;当烘干箱内部的温度过高时,可以关闭或关小出风支路14上的调节阀门,打开新鲜空气进口管上的调节阀门,使得冷空气进入循环风机内,进而进入烘干箱内,以此降低热风的循环量,增加冷空气的进入量,从而快速调节烘干箱内部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设置过滤网,可以防止空气中的灰尘随着气流进入烘干箱内。设置两个干燥器,可以实现一备一用的方式,当一个干燥器需要更换干燥剂时,直接切换到另一个干燥器对循环气流进行干燥,防止影响烘干作业。
22.所述清扫装置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待烘干印刷品2的上方及下方的两个清扫组件;所述清扫组件包括固定在烘干箱1外部侧壁上的固定块18,清扫刷20以及移动块19;所述固定块18上螺纹连接有垂直的螺纹调节杆22;所述螺纹调节杆22两侧分别设置有竖直的导向杆21,所述导向杆21与所述固定块18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螺纹调节杆22的下端与所述移动块19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杆21的下端与所述移动块19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19靠近所述烘干箱1侧壁的一面设置有卡块24,所述卡块24卡设在所述烘干箱1侧壁上设置的竖直滑槽25内;所述清扫刷20与所述移动块19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清扫装置下方设置有收集盒23。清扫刷与所述移动块之间可以采取螺钉进行连接,当清扫刷粘附较多灰尘需要清理或者清扫刷下端磨损较严重时,可以松开螺钉,将清扫刷拆下进行清理或者更换。
23.所述导向杆21上方均设置有防止导向杆21从固定块18中脱出的限位块26。通过设置导向杆和卡块可以防止移动块下移时发生晃动或者偏移。本实用新型设置上述清扫装置,通过螺纹调节杆,使得移动块沿着竖直滑槽上下移动,调节清扫刷的高度,以便适用不同厚度的印刷品,使得清扫刷可以方便的清扫印刷品表面的灰尘。通过设置该清扫装置,可以对印刷品的上下表面的灰尘进行有效清扫,防止后续收卷时,灰尘夹杂在印刷品的卷轴对印刷品的表面造成污染。
24.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
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