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重症医学科护理用防压疮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02:05: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症医学科护理用防压疮装置。


背景技术:

2.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工作一般都是在护理床上进行,现有市场上进行护理的床具具有无法有效防压疮的缺点,病患在长时间的卧床后,容易出现压疮,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导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重症病人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生理心理痛苦和经济压力,也会增加护士的工作负担,严重是可发生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重症医学科护理用防压疮装置,可在通气的同时,对患者的后背进行按摩,从而减少了护士的工作负担,也减少了压疮长出的可能性。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床体和支撑脚,床体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有支撑脚,床体上表面的右侧设有枕头;它还包含:
5.支撑气囊,所述的支撑气囊为数个,且其从左至右等距设置于床体的上表面上,且最右侧的支撑气囊设置于枕头的左侧,数个支撑气囊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最右侧的支撑气囊的后端通过软管与最左侧的支撑气囊连接;
6.移动板,所述的移动板为两个,且其分别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床体前后两侧壁上;
7.移动往复丝杆,所述的移动往复丝杆为两个,且其分别嵌设在床体前后两侧壁上的凹槽内,两个移动往复丝杆之间通过转动轮副连接,移动往复丝杆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凹槽的两侧壁旋接,移动往复丝杆上的丝母分别固定在与之相邻的移动板的内壁上;
8.移动电机,所述的移动电机嵌设并固定在床体的右侧壁内,移动电机与外部电源连接,移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移动往复丝杆的右端固定连接;
9.移动架,所述的移动架呈“u”形设置,且其悬设在其中一个支撑气囊的上侧,移动架的横板下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前后两侧的移动板固定连接;
10.施压机构,所述的施压机构设置移动架的横板的下表面内,施压机构压设在其中一个支撑气囊上;
11.固定架,所述的固定架设置于移动架内部的上侧,固定架的上侧露设在移动架的上侧;
12.按摩机构,所述的按摩机构设置于固定架内部的上侧;
13.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设置于移动架内,连接板设置于按摩机构的下侧;
14.驱动往复丝杆,所述的驱动往复丝杆为两个,且其分别左右对称设置于移动架内部的下侧,两个驱动往复丝杆之间通过转动轮副连接,左侧的驱动往复丝杆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移动架前后两侧的竖板旋接,右侧的驱动往复丝杆的后端通过轴承与移动架
的后侧壁旋接,驱动往复丝杆上的丝母分别固定在连接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
15.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固定在移动架前侧的竖板的后侧壁上,驱动电机与外部电源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右侧的驱动往复丝杆的前端固定连接;
16.导向杆,所述的导向杆为数个,且其等量并等距固定在连接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导向杆的上端活动插设在固定架两侧的竖板的插槽内;
17.抵触弹簧,所述的抵触弹簧为数个,且其一一对应套设在导向杆位于固定架下侧的一端上,抵触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固定架的下侧壁以及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8.优选地,所述的施压机构包含:
19.施压弹簧,所述的施压弹簧为数个,且其上端呈矩阵式嵌设在移动架外底壁上的凹槽内,施压弹簧的下端穿过移动架的外底壁后,露设在移动架的下侧;
20.施压块,所述的施压块设置于两个移动板之间,施压块的底部呈弧形设置,且施压块压设在其中一个支撑气囊的上侧;
21.套管,所述的套管为数个,且其一一对应设置于施压弹簧内部的上侧,套管的上端固定在移动架外底壁上的凹槽的内顶壁上;
22.插杆,所述的插杆为数个,且其一一对应插设在套管的内部,插杆的下端穿过套管的下端后,固定在施压块上表面上的凹槽内;
23.移动架在移动时,移动架带动施压块移动,且施压块在移动的同时对支撑气囊进行挤压,进而将支撑气囊内部的空气向右侧的支撑气囊内挤压,在挤压的过程中,施压弹簧的弹力对施压块进行施压,从而确保施压块保持与支撑气囊紧密抵触,进而达到施压的效果。
24.优选地,所述的按摩机构包含:
25.按摩轮,所述的按摩轮设置于固定架的内部,按摩轮两侧的转动轴活动插设在固定架两侧的竖板内;
26.按摩凸点,所述的按摩凸点为数个,且等量并等角固定在按摩轮的外环壁上;
27.滑板,所述的滑板为两个,且其分别通过轴承与按摩轮两侧的转动轴旋接,滑板滑动设置在固定板两侧的竖板上的滑槽内;
28.电动推杆,所述的电动推杆为两个,且其分别嵌设并固定在固定架两侧的竖板上的空腔内,电动推杆与外部电源连接,电动推杆的活塞杆穿过空腔的上侧壁后,与滑板的下侧壁固定连接;
29.在进行按摩时,启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带动滑板向上移动,直至到达合适的位置,此时按摩轮上的按摩凸点抵触在患者的身体上,然后再通过移动板带动固定架移动,进而带动按摩轮移动,按摩轮在移动的过程中,按摩凸点挤压在患者的背部,达到按摩的效果。
30.优选地,所述的移动架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导向压板,该导向压板的上侧分别向远离于移动架的一侧倾斜设置,导向压板远离于移动架的一侧壁上均固定有导向滚轮组,移动架在移动的过程中,导向滚轮组对支撑气囊进行挤压并导向。
31.优选地,所述的床体的下侧壁上固定有抽气泵,该抽气泵的出气端通过管道与最左侧的支撑气囊连接,中侧的支撑气囊的前侧壁上插设有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固定在床体的下侧壁上,控制器与抽气泵连接,移动架在移动的过程中,将
数个支撑气囊内的气体向一侧推动,最后经由最右侧的支撑气囊传送至最左侧的支撑气囊,在此过程中,当支撑气囊内的气压减小后,通过气压传感器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启动抽气泵,抽气泵抽取空气输送至支撑气囊内,进而避免支撑气囊内气压不足,而无法支撑。
32.优选地,所述的移动架的横板内从前至后等距嵌设有数个风扇,在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按摩时,启动风扇,通过风扇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散热。
33.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患者躺至数个支撑气囊上,将支撑气囊内充满气体,进而对患者进行支撑,再启动移动电机,移动电机带动移动往复丝杆转动,移动往复丝杆通过其上的丝母带动移动板移动,移动板带动移动架移动,移动架带动施压机构以及按摩机构移动,施压机构在移动时对支撑气囊内的气体进行挤压,使得位于移动架内的支撑气囊被压缩,压缩后的支撑气囊内的气体向相邻的支撑气囊内输送,进而使得最侧边的支撑气囊内的气体向另一侧边的支撑气囊内输送,从而不影响移动架移动,且同时保持数个支撑气囊内的一个支撑气囊被压缩,另外数个支撑气囊对患者进行支撑,当移动架移动至需按摩的位置后,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驱动往复丝杆转动,驱动往复丝杆带动固定架前后移动,固定架带动按摩机构前后移动,按摩机构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按摩,从而减少压疮长出的可能性。
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35.1、患者躺在支撑气囊上,移动架通过移动板与前后两侧的移动往复丝杆上的丝母连接,进而带动移动架来回移动,移动架下侧的施压机构对支撑气囊进行挤压,从而使得支撑气囊依次与患者的后背分离,达到通气的效果;
36.2、移动架内部设有固定架,且固定架与驱动往复丝杆上的丝母连接,固定架内部的按摩机构在移动的同时可对患者的后背进行按摩,从而减少压疮长出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9.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40.图4为图3中b部放大图。
41.图5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42.图6为图5中c部放大图。
43.图7为本发明中按摩轮的结构示意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45.床体1、支撑脚2、枕头3、支撑气囊4、移动板5、移动往复丝杆6、移动电机7、移动架8、施压机构9、施压弹簧9-1、施压块9-2、套管9-3、插杆9-4、固定架10、按摩机构11、按摩轮11-1、按摩凸点11-2、滑板11-3、电动推杆11-4、连接板12、驱动往复丝杆13、驱动电机14、导向杆15、抵触弹簧16、导向压板17、导向滚轮组18、抽气泵19、气压传感器20、控制器21、风扇22。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7.如图1-图7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床体1和支撑脚2,床体1下表面的四角均铆接固定有支撑脚2,床体1上表面的右侧设有枕头3;它还包含:
48.支撑气囊4,所述的支撑气囊4为数个,且其从左至右等距粘设固定于床体1的上表面上,且最右侧的支撑气囊4设置于枕头3的左侧,数个支撑气囊4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最右侧的支撑气囊4的后端通过软管与最左侧的支撑气囊4连接;
49.移动板5,所述的移动板5为两个,且其分别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床体1前后两侧壁上;
50.移动往复丝杆6,所述的移动往复丝杆6为两个,且其分别嵌设在床体1前后两侧壁上的凹槽内,两个移动往复丝杆6之间通过转动轮副连接,移动往复丝杆6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凹槽的两侧壁旋接,移动往复丝杆6上的丝母分别铆接固定在与之相邻的移动板5的内壁上;
51.移动电机7,所述的移动电机7嵌设并铆接固定在床体1的右侧壁内,移动电机7与外部电源连接,移动电机7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移动往复丝杆6的右端铆接固定;
52.移动架8,所述的移动架8呈“u”形设置,且其悬设在左侧的支撑气囊4的上侧,移动架8的横板下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前后两侧的移动板5铆接固定;
53.施压机构9,所述的施压机构9设置移动架8的横板的下表面内,施压机构9压设在左侧的支撑气囊4上;
54.固定架10,所述的固定架10设置于移动架8内部的上侧,固定架10的上侧露设在移动架8的上侧;
55.按摩机构11,所述的按摩机构11设置于固定架10内部的上侧;
56.连接板12,所述的连接板12设置于移动架8内,连接板12设置于按摩机构11的下侧;
57.驱动往复丝杆13,所述的驱动往复丝杆13为两个,且其分别左右对称设置于移动架8内部的下侧,两个驱动往复丝杆13之间通过转动轮副连接,左侧的驱动往复丝杆13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移动架8前后两侧的竖板旋接,右侧的驱动往复丝杆13的后端通过轴承与移动架8的后侧壁旋接,驱动往复丝杆13上的丝母分别铆接固定在连接板12下表面的左右两侧;
58.驱动电机14,所述的驱动电机14铆接固定在移动架8前侧的竖板的后侧壁上,驱动电机14与外部电源连接,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与右侧的驱动往复丝杆13的前端铆接固定;
59.导向杆15,所述的导向杆15为数个,且其等量并等距铆接固定在连接板12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导向杆15的上端活动插设在固定架10两侧的竖板的插槽内;
60.抵触弹簧16,所述的抵触弹簧16为数个,且其一一对应套设在导向杆15位于固定架10下侧的一端上,抵触弹簧1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固定架10的下侧壁以及连接板12的上表面铆接固定。
61.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施压机构9包含:
62.施压弹簧9-1,所述的施压弹簧9-1为数个,且其上端呈矩阵式嵌设并铆接固定在移动架8外底壁上的凹槽内,施压弹簧9-1的下端穿过移动架8的外底壁后,露设在移动架8的下侧;
63.施压块9-2,所述的施压块9-2设置于两个移动板5之间,施压块9-2的底部呈弧形设置,且施压块9-2压设在左侧的支撑气囊4的上侧;
64.套管9-3,所述的套管9-3为数个,且其一一对应设置于施压弹簧9-1内部的上侧,套管9-3的上端铆接固定在移动架8外底壁上的凹槽的内顶壁上;
65.插杆9-4,所述的插杆9-4为数个,且其一一对应插设在套管9-3的内部,插杆9-4的下端穿过套管9-3的下端后,铆接固定在施压块9-2上表面上的凹槽内。
66.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按摩机构11包含:
67.按摩轮11-1,所述的按摩轮11-1设置于固定架10的内部,按摩轮11-1两侧的转动轴活动插设在固定架10两侧的竖板内;
68.按摩凸点11-2,所述的按摩凸点11-2为数个,且等量并等角铆接固定在按摩轮11-1的外环壁上;
69.滑板11-3,所述的滑板11-3为两个,且其分别通过轴承与按摩轮11-1两侧的转动轴旋接,滑板11-3滑动设置在固定架10两侧的竖板上的滑槽内;
70.电动推杆11-4,所述的电动推杆11-4为两个,且其分别嵌设并铆接固定在固定架10两侧的竖板上的空腔内,电动推杆11-4与外部电源连接,电动推杆11-4的活塞杆穿过空腔的上侧壁后,与滑板11-3的下侧壁铆接固定。
71.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移动架8的左右两侧均铆接固定有导向压板17,该导向压板17的上侧分别向远离于移动架8的一侧倾斜设置,导向压板17远离于移动架8的一侧壁上均铆接固定有导向滚轮组18,移动架8在移动的过程中,导向滚轮组18对支撑气囊4进行挤压并导向。
72.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床体1的下侧壁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抽气泵19,该抽气泵19的出气端通过管道与最左侧的支撑气囊4连接,中侧的支撑气囊4的前侧壁上插设有气压传感器20,气压传感器20与控制器21连接,控制器21通过螺栓固定在床体1的下侧壁上,控制器21与抽气泵19连接。
73.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移动架8的横板内从前至后等距嵌设并通过螺栓固定有数个风扇22,在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按摩时,启动风扇22,通过风扇22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散热。
74.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患者躺至数个支撑气囊4上,将支撑气囊4内充满气体,进而对患者进行支撑,再启动移动电机7,移动电机7带动移动往复丝杆6转动,移动往复丝杆6通过其上的丝母带动移动板5移动,移动板5带动移动架8移动,移动架8带动施压机构9以及按摩机构11移动,施压机构9在移动时对支撑气囊4内的气体进行挤压,使得位于移动架8内的支撑气囊4被压缩,压缩后的支撑气囊4内的气体向相邻的支撑气囊4内输送,进而使得最侧边的支撑气囊4内的气体向另一侧边的支撑气囊4内输送,从而不影响移动架8移动,且同时保持数个支撑气囊4内的一个支撑气囊4被压缩,另外数个支撑气囊4对患者进行支撑,当移动架8移动至需按摩的位置后,启动驱动电机14,驱动电机14带动驱动
往复丝杆13转动,驱动往复丝杆13带动固定架10前后移动,固定架10带动按摩机构11前后移动,按摩机构11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按摩,从而减少压疮长出的可能性;
75.移动架8在移动时,移动架8带动施压块9-2移动,且施压块9-2在移动的同时对支撑气囊4进行挤压,进而将支撑气囊4内部的空气向右侧的支撑气囊4内挤压,在挤压的过程中,施压弹簧9-1的弹力对施压块9-2进行施压,从而确保施压块9-2保持与支撑气囊4紧密抵触,进而达到施压的效果;
76.在进行按摩时,启动电动推杆11-4,电动推杆11-4带动滑板11-3向上移动,直至到达合适的位置,此时按摩轮11-1上的按摩凸点11-2抵触在患者的身体上,然后再通过移动板5带动固定架10移动,进而带动按摩轮11-1移动,按摩轮11-1在移动的过程中,按摩凸点11-2挤压在患者的背部,达到按摩的效果;
77.移动架8在移动的过程中,将数个支撑气囊4内的气体向一侧推动,最后经由最右侧的支撑气囊4传送至最左侧的支撑气囊4,在此过程中,当支撑气囊4内的气压减小后,通过气压传感器20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21,控制器21启动抽气泵19,抽气泵19抽取空气输送至支撑气囊4内,进而避免支撑气囊4内气压不足,而无法支撑。
7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79.1、患者躺在支撑气囊4上,移动架8通过移动板5与前后两侧的移动往复丝杆6上的丝母连接,进而带动移动架8来回移动,移动架8下侧的施压机构9对支撑气囊4进行挤压,从而使得支撑气囊4依次与患者的后背分离,达到通气的效果;
80.2、移动架8内部设有固定架10,且固定架10与驱动往复丝杆13上的丝母连接,固定架10内部的按摩机构11在移动的同时可对患者的后背进行按摩,从而减少压疮长出的可能性;
81.3、移动架8的两侧均设有导向压板17,且导向压板17上还设有导向滚轮组18,移动架8在移动的过程中,对支撑气囊4进行初步的施压,从而方便对支撑气囊4进行挤压;
82.4、移动架8的横板内设有数个风扇22,移动架8在移动的过程中,可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散热,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83.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