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子信息识别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2022-03-02 03:57: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信息识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电子信息”是一个信息学词汇,它的出现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存储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里得到广泛应用有着密切关系。
[0003]
在节假日期间,每当在乘坐高铁过程中遇到人流高峰期时,不仅人流量大,而且在检票通道进行检票时,其检票步骤为:被检票者站立在检票通道前方,拿出身份证或车票并放置在匝道的信息识别模块上,进而通过信息识别模块将被检票者信息识别,然后与铁路后台系统数据库进行对比,识别时间通常为2-3秒,识别通过再控制匝道的开关匝门进行放行,但在整个识别过程中,被检票者一直是处于检票通道前方的,且由于检票时间长,很容易造成许多人聚集在检票通道前方,进而大大增加了每个匝道处的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虽然在遇到人流高峰期时,铁路系统都会多开或全开检票通道,但是,每多开一个通道,就会给系统造成更大的计算压力,且还得保证其正常运行,一旦计算压力多大,极易造成系统发生瘫痪,从而需要每个匝道处的管理人员人工检票,此外,被检票者在检票时,一旦被检票者将行李放置进检票通道内,由于行李与匝道的感应机构接触过近,就会使匝道的识别模块无法正常工作,或者被检票者再将行李放置在其后方时,需要被检票者经常回头察看,且被检票者在带行李过检票通道时不易通过。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基于现有的铁路系统的检票时间过长,以及被检票者在带行李检票时,容易影响正常检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子信息识别系统及方法。
[000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子信息识别系统及方法,包括人字形分流匝道和安装在人字形分流匝道底部的行李传送带,所述行李传送带的上表面与人字形分流匝道的底部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相邻所述人字形分流匝道的一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限宽板,所述人字形分流匝道的上表面均设置有信息识别机构,且信息识别机构包括信息识别模块,所述信息识别模块对使用者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同时控制行李传送带工作,带动放置在行李传送带的行李进行周向运动。
[0006]
优选地,所述人字形分流匝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斜坡垫,所述斜坡垫的材质为高强度橡胶,所述斜坡垫的斜面上端与行李传送带的上表面平齐。
[0007]
优选地,所述人字形分流匝道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以人字形分流匝道的轴线为对称中心呈对称分布。
[0008]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内壁通过轴承固定套接有呈均匀分布的转杆,其中一个所述转杆的一端由电机驱动,所述转杆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有输送带。
[0009]
优选地,所述输送带的外表面与信息识别模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三个所述信息识别模块沿着所述输送带的轨迹外表面等间距分布,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呈对
称分布的环形槽。
[0010]
优选地,所述输送带靠近信息识别模块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接电或信号传输用的弹性导体,所述弹性导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倒圆角,两个所述环形槽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与弹性导体相适配的固定导体。
[0011]
优选地,所述人字形分流匝道的相对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匝道系统,所述匝道系统的两侧表面与人字形分流匝道的相对表面均设置有限制使用者出入的开关匝门,所述信息识别模块与匝道系统电性连接。
[0012]
优选地,所述人字形分流匝道的上表面后部固定安装有呈对称分布的报警灯,所述报警灯与信息识别模块电性连接。
[0013]
优选地,所述限宽板的材质为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
[0014]
优选地,提供一种电子信息识别系统及方法的操作方法,具体操作方法为:步骤一,检票时,使用者先将行李通过斜坡垫运动至行李传送带前方上表面,此时,行李传送带处于不工作状态;步骤二,使用者将身份证或车票放置在位于输送带最前方的识别模块的识别槽内(此时的识别模块为起始状态),识别模块对使用者信息进行自动识别,自动识别的同时控制行李传送带和输送带工作,行李传送带与输送带的运动速度相同,行李传送带运动带动其上表面的行李由前方向后方输送,输送带运动带动其上表面的识别模块由前方向后方输送,进而以空间换取时间的设计,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识别模块对使用者识别完成通过后,控制匝道系统的开关匝门开启,此时,使用者带动行李通过检票通道;二是识别模块对使用者信息识别不通过后,匝道系统的开关匝门关闭,人字形分流匝道上对应的报警灯示警,从而提醒匝道的管理人员前往处理;最终,较现有检票过程相比,现有单个检票通道每次只能对一个使用者进行检票,检票时间长,而本发明的检票是一次能同时对两个使用者进行检票,且使用者不会聚集在检票通道前方。
[0015]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弹性导体与固定导体,达到了便于使信息识别模块始终处于通电状态,一旦有使用者在使用时,通过弹性导体与固定导体接触,对使用者的信息进行信号传输与后台的数据库进行对比,从而保证了信息识别机构的正常运行。
[0016]
2、通过设置报警灯,达到了当识别模块对使用者信息识别不通过后,匝道系统的开关匝门关闭,人字形分流匝道上对应的报警灯示警,从而提醒匝道的管理人员前往处理,避免出现人流聚集的效果。
[0017]
3、通过设置信息识别机构,达到了本发明采用以空间换取时间的设计,较现有检票过程相比,现有单个检票通道每次只能对一个使用者进行检票,检票时间长,而本发明的检票是一次能同时对两个使用者进行检票,且使用者不会聚集在检票通道前方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一种电子信息识别系统及方法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电子信息识别系统及方法的弹性导体结构立体图;
图3为一种电子信息识别系统及方法的固定导体结构立体图;图4为一种电子信息识别系统及方法的信息识别模块结构立体图。
[0019]
图中:1、人字形分流匝道;2、行李传送带;3、限宽板;4、信息识别模块;41、安装槽;42、转杆;43、输送带;44、环形槽;45、弹性导体;46、固定导体;47、匝道系统;48、开关匝门;49、报警灯;5、斜坡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
实施例一参照图1-4,一种电子信息识别系统及方法,包括人字形分流匝道1和安装在人字形分流匝道1底部的行李传送带2,行李传送带2是整个埋设在地底下的,只有行李传送带2的上表面暴露于地面,便于将行李放置在其上方,从而带动行李运动,行李传送带2的上表面与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底部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相邻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一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限宽板3,设置限宽板3起到对放置在行李传送带2上方的行李宽度进行限制,避免超重或超大的行李放置在行李传送带2上方,间接保护了行李传送带2,大大延长了行李传送带2的使用寿命,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上表面均设置有信息识别机构,且信息识别机构包括信息识别模块4,该信息识别模块4应用在铁路系统时,信息识别模块4对使用者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同时控制行李传送带2工作,带动放置在行李传送带2的行李进行周向运动。
[0022]
进一步地,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斜坡垫5,斜坡垫5的材质为高强度橡胶,斜坡垫5的斜面上端与行李传送带2的上表面平齐,从而使行李通过斜坡垫5运动至皮垫上方。
[0023]
进一步地,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41,两个安装槽41以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轴线为对称中心呈对称分布,设置安装槽41对信息识别机构进行安装和固定。
[0024]
进一步地,安装槽41的一侧内壁通过轴承固定套接有呈均匀分布的转杆42,其中一个转杆42的一端由电机驱动,转杆42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有输送带43,外部的电机带动其中一个转杆42做周向运动,从而带动转杆42表面的输送带43转动,使输送带43表面的信息识别模块4沿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z方向由前向后运动,且输送带43的运动速度与行李传送带2相同。
[0025]
进一步地,输送带43的外表面与信息识别模块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三个信息识别模块4沿着输送带43的轨迹外表面等间距分布,输送带43表面设置三个信息识别模块4,能更好、更快的对使用者信息进行识别,且每次都是只有一个信息识别模块4对使用者信息进行识别,安装槽41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呈对称分布的环形槽44,安装槽41与环形槽44配合使用,对环形槽44的开设位置进行限定。
[0026]
进一步地,输送带43靠近信息识别模块4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接电或信号传输用的弹性导体45,弹性导体45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倒圆角,两个环形槽44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与弹性导体45相适配的固定导体46,弹性导体45与固定导体46配合使用,对信息识别模块4进行供电和信号传输,且弹性导体45具有弹性,使得其与固定导体46接触时,为弹性接触,不是硬性接触,避免了弹性导体45发生损坏。
[0027]
通过设置弹性导体45与固定导体46,达到了便于使信息识别模块4始终处于通电状态,一旦有使用者在使用时,通过弹性导体45与固定导体46接触,对使用者的信息进行信号传输与后台的数据库进行对比,从而保证了信息识别机构的正常运行。
[0028]
进一步地,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相对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匝道系统47,匝道系统47的两侧表面与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相对表面均设置有限制使用者出入的开关匝门48,信息识别模块4与匝道系统47电性连接,匝道系统47与开关匝门48配合使用,当信息识别模块4对使用者信息完成且通过后,由匝道系统47控制开关匝门48开启。
[0029]
进一步地,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上表面后部固定安装有呈对称分布的报警灯49,报警灯49与信息识别模块4电性连接。
[0030]
通过设置报警灯49,达到了当识别模块对使用者信息识别不通过后,匝道系统47的开关匝门48关闭,人字形分流匝道1上对应的报警灯49示警,从而提醒匝道的管理人员前往处理,避免出现人流聚集的效果。
[0031]
进一步地,限宽板3的材质为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限宽板3由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制成,而其突出的特点是耐磨性优异、耐臭氧性极好、硬度大、强度高、弹性好、耐低温,有良好的耐油、耐化学药品和耐环境性能,在潮湿环境中聚醚型酯水解稳定性远超过聚酯型,从而使限宽板3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损坏,此外,由于限宽板3弹性好,所以在遇到稍微超重或超大行李,利用其弹性让行李通过。
[0032]
通过设置信息识别机构,达到了本发明采用以空间换取时间的设计,较现有检票过程相比,现有单个检票通道每次只能对一个使用者进行检票,检票时间长,而本发明的检票是一次能同时对两个使用者进行检票,且使用者不会聚集在检票通道前方的效果。
[0033]
实施例二参照图1-4,一种电子信息识别系统及方法,包括人字形分流匝道1和安装在人字形分流匝道1底部的行李传送带2,行李传送带2是整个埋设在地底下的,只有行李传送带2的上表面暴露于地面,便于将行李放置在其上方,从而带动行李运动,行李传送带2的上表面与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底部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相邻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一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限宽板3,设置限宽板3起到对放置在行李传送带2上方的行李宽度进行限制,避免超重或超大的行李放置在行李传送带2上方,间接保护了行李传送带2,大大延长了行李传送带2的使用寿命,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上表面均设置有信息识别机构,且信息识别机构包括信息识别模块4,该信息识别模块4应用在医院进出系统(尤其针对近几年的重大卫生事件)时,信息识别模块4对使用者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同时控制行李传送带2工作,带动放置在行李传送带2的行李进行周向运动。
[0034]
进一步地,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斜坡垫5,斜坡垫5的材质为高强度橡胶,斜坡垫5的斜面上端与行李传送带2的上表面平齐,从而使行李通过斜坡垫5运动至皮垫上方。
[0035]
进一步地,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41,两个安装槽41以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轴线为对称中心呈对称分布,设置安装槽41对信息识别机构进行安装和固定。
[0036]
进一步地,安装槽41的一侧内壁通过轴承固定套接有呈均匀分布的转杆42,其中一个转杆42的一端由电机驱动,转杆42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有输送带43,外部的电机带动其中一个转杆42做周向运动,从而带动转杆42表面的输送带43转动,使输送带43表面的信息
识别模块4沿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z方向由前向后运动,且输送带43的运动速度与行李传送带2相同。
[0037]
进一步地,输送带43的外表面与信息识别模块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三个信息识别模块4沿着输送带43的轨迹外表面等间距分布,输送带43表面设置三个信息识别模块4,能更好、更快的对使用者信息进行识别,且每次都是只有一个信息识别模块4对使用者信息进行识别,安装槽41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呈对称分布的环形槽44,安装槽41与环形槽44配合使用,对环形槽44的开设位置进行限定。
[0038]
进一步地,输送带43靠近信息识别模块4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接电或信号传输用的弹性导体45,弹性导体45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倒圆角,两个环形槽44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与弹性导体45相适配的固定导体46,弹性导体45与固定导体46配合使用,对信息识别模块4进行供电和信号传输,且弹性导体45具有弹性,使得其与固定导体46接触时,为弹性接触,不是硬性接触,避免了弹性导体45发生损坏。
[0039]
通过设置弹性导体45与固定导体46,达到了便于使信息识别模块4始终处于通电状态,一旦有使用者在使用时,通过弹性导体45与固定导体46接触,对使用者的信息进行信号传输与后台的数据库进行对比,从而保证了信息识别机构的正常运行。
[0040]
进一步地,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相对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匝道系统47,匝道系统47的两侧表面与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相对表面均设置有限制使用者出入的开关匝门48,信息识别模块4与匝道系统47电性连接,匝道系统47与开关匝门48配合使用,当信息识别模块4对使用者信息完成且通过后,由匝道系统47控制开关匝门48开启。
[0041]
进一步地,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上表面后部固定安装有呈对称分布的报警灯49,报警灯49与信息识别模块4电性连接。
[0042]
通过设置报警灯49,达到了当识别模块对使用者信息识别不通过后,匝道系统47的开关匝门48关闭,人字形分流匝道1上对应的报警灯49示警,从而提醒匝道的管理人员前往处理,避免出现人流聚集的效果。
[0043]
进一步地,限宽板3的材质为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限宽板3由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制成,而其突出的特点是耐磨性优异、耐臭氧性极好、硬度大、强度高、弹性好、耐低温,有良好的耐油、耐化学药品和耐环境性能,在潮湿环境中聚醚型酯水解稳定性远超过聚酯型,从而使限宽板3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损坏,此外,由于限宽板3弹性好,所以在遇到稍微超重或超大行李,利用其弹性让行李通过。
[0044]
通过设置信息识别机构,达到了本发明采用以空间换取时间的设计,较现有检票过程相比,现有单个检票通道每次只能对一个使用者进行检票,检票时间长,而本发明的检票是一次能同时对两个使用者进行检票,且使用者不会聚集在检票通道前方的效果。
[0045]
实施例三参照图1-4,一种电子信息识别系统及方法,包括人字形分流匝道1和安装在人字形分流匝道1底部的行李传送带2,行李传送带2是整个埋设在地底下的,只有行李传送带2的上表面暴露于地面,便于将行李放置在其上方,从而带动行李运动,行李传送带2的上表面与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底部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相邻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一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限宽板3,设置限宽板3起到对放置在行李传送带2上方的行李宽度进行限制,避免超重或超大的行李放置在行李传送带2上方,间接保护了行李传送带2,大大延长了行李传送
带2的使用寿命,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上表面均设置有信息识别机构,且信息识别机构包括信息识别模块4,该信息识别模块4对大型公共场所或人类聚集地实现安检时,信息识别模块4对使用者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同时控制行李传送带2工作,带动放置在行李传送带2的行李进行周向运动。
[0046]
进一步地,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斜坡垫5,斜坡垫5的材质为高强度橡胶,斜坡垫5的斜面上端与行李传送带2的上表面平齐,从而使行李通过斜坡垫5运动至皮垫上方。
[0047]
进一步地,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41,两个安装槽41以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轴线为对称中心呈对称分布,设置安装槽41对信息识别机构进行安装和固定。
[0048]
进一步地,安装槽41的一侧内壁通过轴承固定套接有呈均匀分布的转杆42,其中一个转杆42的一端由电机驱动,转杆42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有输送带43,外部的电机带动其中一个转杆42做周向运动,从而带动转杆42表面的输送带43转动,使输送带43表面的信息识别模块4沿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z方向由前向后运动,且输送带43的运动速度与行李传送带2相同。
[0049]
进一步地,输送带43的外表面与信息识别模块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三个信息识别模块4沿着输送带43的轨迹外表面等间距分布,输送带43表面设置三个信息识别模块4,能更好、更快的对使用者信息进行识别,且每次都是只有一个信息识别模块4对使用者信息进行识别,安装槽41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呈对称分布的环形槽44,安装槽41与环形槽44配合使用,对环形槽44的开设位置进行限定。
[0050]
进一步地,输送带43靠近信息识别模块4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接电或信号传输用的弹性导体45,弹性导体45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倒圆角,两个环形槽44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与弹性导体45相适配的固定导体46,弹性导体45与固定导体46配合使用,对信息识别模块4进行供电和信号传输,且弹性导体45具有弹性,使得其与固定导体46接触时,为弹性接触,不是硬性接触,避免了弹性导体45发生损坏。
[0051]
通过设置弹性导体45与固定导体46,达到了便于使信息识别模块4始终处于通电状态,一旦有使用者在使用时,通过弹性导体45与固定导体46接触,对使用者的信息进行信号传输与后台的数据库进行对比,从而保证了信息识别机构的正常运行。
[0052]
进一步地,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相对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匝道系统47,匝道系统47的两侧表面与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相对表面均设置有限制使用者出入的开关匝门48,信息识别模块4与匝道系统47电性连接,匝道系统47与开关匝门48配合使用,当信息识别模块4对使用者信息完成且通过后,由匝道系统47控制开关匝门48开启。
[0053]
进一步地,人字形分流匝道1的上表面后部固定安装有呈对称分布的报警灯49,报警灯49与信息识别模块4电性连接。
[0054]
通过设置报警灯49,达到了当识别模块对使用者信息识别不通过后,匝道系统47的开关匝门48关闭,人字形分流匝道1上对应的报警灯49示警,从而提醒匝道的管理人员前往处理,避免出现人流聚集的效果。
[0055]
进一步地,限宽板3的材质为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限宽板3由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制成,而其突出的特点是耐磨性优异、耐臭氧性极好、硬度大、强度高、弹性好、耐低温,有良好的耐油、耐化学药品和耐环境性能,在潮湿环境中聚醚型酯水解稳定性远超过聚酯型,
从而使限宽板3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损坏,此外,由于限宽板3弹性好,所以在遇到稍微超重或超大行李,利用其弹性让行李通过。
[0056]
通过设置信息识别机构,达到了本发明采用以空间换取时间的设计,较现有检票过程相比,现有单个检票通道每次只能对一个使用者进行检票,检票时间长,而本发明的检票是一次能同时对两个使用者进行检票,且使用者不会聚集在检票通道前方的效果。
[0057]
工作原理:步骤一,检票时,使用者先将行李通过斜坡垫5运动至行李传送带2前方上表面,此时,行李传送带2处于不工作状态;步骤二,使用者将身份证或车票放置在位于输送带43最前方的识别模块的识别槽内此时的识别模块为起始状态,识别模块对使用者信息进行自动识别,自动识别的同时控制行李传送带2和输送带43工作,行李传送带2与输送带43的运动速度相同,行李传送带2运动带动其上表面的行李由前方向后方输送,输送带43运动带动其上表面的识别模块由前方向后方输送,进而以空间换取时间的设计,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识别模块对使用者识别完成通过后,控制匝道系统47的开关匝门48开启,此时,使用者带动行李通过检票通道;二是识别模块对使用者信息识别不通过后,匝道系统47的开关匝门48关闭,人字形分流匝道1上对应的报警灯49示警,从而提醒匝道的管理人员前往处理;最终,较现有检票过程相比,现有单个检票通道每次只能对一个使用者进行检票,检票时间长,而本发明的检票是一次能同时对两个使用者进行检票,且使用者不会聚集在检票通道前方。
[005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