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12:16: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扩口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国六推向市场的时代,对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要求更加严格,对于冷却器零件之间的装配要求也更加严格。冷却器管壳扩口作为装配过程中的工序之一,由于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单端扩口,需要对冷却器管壳的一端完成扩口后,再对另外一端进行扩口,耗时多及工作量大,一致性不好,效率低,因此,需要一种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单端扩口导致的耗时多及工作量大,一致性不好,效率低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包括上模、上模板、上模固定板、下模、下模板、下模固定板、导柱、导柱定位块和限位管,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板相对设置,所述上模固定板设置于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所述下模固定板设置于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
6.所述导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模板以及所述下模板连接,所述限位管套设于所述导柱的外表面,且所述限位管的长度小于所述导柱的长度。
7.进一步地,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还包括滑动导座和导柱定位块,所述滑动导座设置于所述导柱靠近所述上模板的一端,所述导柱定位块设置于所述导柱靠近所述下模板的一端。
8.进一步地,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设置于所述导柱定位块和所述下模板之间。
9.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固定板和所述下模固定板的横截面均呈工字型,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上模固定板通过等高螺栓连接,所述下模板和所述下模固定板通过等高螺栓连接,所述等高螺栓的轴向与所述导柱的长度方向平行。
10.进一步地,所述等高螺栓的侧面上套设有矩形螺旋弹簧。
11.进一步地,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还包括第一内六角圆柱头螺钉,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上模固定板通过所述第一内六角圆柱头螺钉连接;所述下模板和所述下模固定板通过所述第一内六角圆柱头螺钉连接。
12.进一步地,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还包括第二内六角圆柱头螺钉,所述垫块与所述上模板通过所述第二内六角圆柱头螺钉连接。
13.进一步地,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于所述下模的上方和所述上模的下方。
14.进一步地,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还包括第一圆柱销,所述第一圆柱销用于限定所述导柱定位块在所述下模板的位置和所述定位块在所述上模板的位置。
15.进一步地,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还包括第二圆柱销,所述第二圆柱销用于定位所述下模固定板在所述下模板的位置,和所述上模固定板在所述上模板的位置。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将冷却器管壳放置于上模和下模之间,当外力作用于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后,上模和下模将会同时进入冷却器管壳的两端,实现对冷却器管壳的两端同时扩口,限位管可限定扩口的深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降低了不良率,达到了降低成本,高效率生产目的,可保证后续装配时零件之间的装配间隙,从而保证钎焊的质量。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9.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0.图1为根据一示范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根据一示范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根据一示范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模固定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根据一示范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等高螺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等高螺栓;2、限位管;3、第一圆柱销;4、第二圆柱销;5、导柱;6、第一内六角圆柱头螺钉;7、第二内六角圆柱头螺钉;8、第三内六角圆柱头螺钉;9、第四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0、滑动导座;11、上模板;12、上模固定板;13、上模;14、下模固定板;15、下模板;16、定位块;17、垫块;18、导柱定位块;19、矩形螺旋弹簧;20、下模。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器管壳双头扩口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上模13、上模板11、上模固定板12、下模20、下模板15、下模固定板14、导柱5、导柱定位
块18和限位管2,所述上模板11和所述下模板15相对设置,所述上模固定板12设置于所述上模板11的下表面,所述下模固定板14设置于所述下模板15的上表面;这里的上和下是基于附图1的状态进行的限定。
27.所述导柱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模板11以及所述下模板15连接,所述限位管2套设于所述导柱5的外表面,且所述限位管2的长度小于所述导柱5的长度。
28.本实用新型中的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将冷却器管壳放置于上模13和下模20之间,当外力作用于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后,上模13和下模20将会同时进入冷却器管壳的两端,实现对冷却器管壳的两端同时扩口,限位管2可限定扩口的深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降低了不良率,达到了降低成本,高效率生产目的,可保证后续装配时零件之间的装配间隙,从而保证钎焊的质量。
29.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还包括滑动导座10和导柱定位块18,所述滑动导座10设置于所述导柱5靠近所述上模板11的一端,所述导柱定位块18设置于所述导柱5靠近所述下模板15的一端。通过在导柱5的两端设置滑动导座10和导柱定位块18,可使得导柱5更加容易安装。
30.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还包括垫块17,所述垫块17设置于所述导柱定位块18和所述下模板15之间。其中,位于下方的垫块17与下模板15固定连接,位于上方的垫块17设置于滑动导座10和上模板11之间。其中,垫块17和导柱定位块18均可呈矩形块。
31.所述上模固定板12和所述下模固定板14的横截面均呈工字型,所述上模板11和所述上模固定板12通过等高螺栓1连接,所述下模板15和所述下模固定板14通过等高螺栓1连接,所述等高螺栓1的轴向与所述导柱5的长度方向平行。也就是说,等高螺栓1贯穿上模固定板12和下模固定板14的工字型的两个水平部。等高螺栓1的数量总共有8个,其中,上模固定板12的四个端角处均设置有等高螺栓1,下模固定板14的四个端角处均设置有等高螺栓1。
32.所述等高螺栓1的侧面上套设有矩形螺旋弹簧19。通过设置矩形螺旋弹簧19,可在液压系统等外力作用下,使得扩口过程比较平缓。
33.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还包括第一内六角圆柱头螺钉6,所述上模板11和所述上模固定板12通过所述第一内六角圆柱头螺钉6连接;所述下模板15和所述下模固定板14通过所述第一内六角圆柱头螺钉6连接。通过第一内六角圆柱头螺钉6形成上模板11和所述上模固定板12之间的可拆卸的机械连接,以及下模板15和所述下模固定板14之间的可拆卸的机械连接。
34.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还包括第二内六角圆柱头螺钉7,所述垫块17与所述上模板11通过所述第二内六角圆柱头螺钉7连接。这里的垫块17是指的图1中位于上方的垫块17。
35.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还包括定位块16,所述定位块16设置于所述下模20的上方和所述上模13的下方。定位块16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位于上方的定位块16采用沉头螺钉与下模固定板14连接,位于下方的定位块16采用沉头螺钉与上模固定板12连接,通过设置定位块16,可方便冷却器管壳的两端进入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从而方便采用上模13和下模20进行扩口。
36.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还包括第一圆柱销3,所述第一圆柱销3用于限定所述导柱定位块18在所述下模板15的位置和所述定位块16在所述上模板11的位置。冷却器管壳扩口装
置还包括第二圆柱销4,所述第二圆柱销4用于定位所述下模固定板14在所述下模板15的位置,和所述上模固定板12在所述上模板11的位置。通过设置第一圆柱销3和第二圆柱销4,可形成定位连接,有利于后续采用螺栓进行固定。
37.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还包括第三内六角圆柱头螺钉8和第四内六角圆柱头螺钉9;其中,第三内六角圆柱头螺钉8用于连接导柱定位块18和下模板15,第四内六角圆柱头螺钉9用于连接下模固定板14和下模板15,还用于连接上模固定板12和上模板11。
38.下模固定板14、下模板15、上模固定板12和上模板11经过淬火达到硬度要求,冷却器管壳扩口装置在液压机中上下运动,从而使得定位块16进入冷却器管壳中,两端同时通过上模13和下模20实现扩口,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在扩口完成后,在外力作用下,将冷却器管壳取出即可,完成对冷却器管壳两端的同时扩口。
39.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