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吸管吹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2-03-08 22:50: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模具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管吹塑模具。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吸管一般都是采用吹塑挤出成型,即由挤出机挤出管坯,通过机械手夹持管坯至吹塑模具处,上下模具合模夹持管坯并对管坯内吹气使得管坯紧贴模具模腔至冷却成型吸管.
3.现有的吸管吹塑模具在使用刀片切断吸管的吸头和气口的连接处后,外表面所遗留有毛边、毛刺、飞边需要后续人工手动去除,十分麻烦,既影响产品的品质,还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现在的吸管吹塑模具在吹塑时,模腔内的进气量控制不够精准,气泵停止工作后,还有一部分空气会进入到模腔中,造成吸管变形。
4.公开号为:cn102848557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巴氏吸管的吹塑模具,模具上设有进气口型腔和吸管型腔,型腔周围为切坯口和余料槽,吸管型腔的小吸头部连通进气口型腔,所述吸管型腔的小吸头部与进气口型腔的连接处插设有刀片,刀片由安装在模具上的驱动机构驱动进出吸管型腔的小吸头部与进气口型腔的连接处。
5.上述吹塑模具吹塑成型脱模时由模具直接将吸管与气口部的连接处切断,后续靠人工将吸管从巴氏吸管半成品上撕取下来,但是这样就需要人工进行额外的步骤,还容易留下飞边,既降低了工作效率还会影响产品品质,而且现男友的吹塑模具在进行吹塑时,输气管的连接不够稳定,容易受外界震动影响产生松动,导致泄气、漏气现象的产生,而且一旦安装过紧还不容易拆卸,仍需加强。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管吹塑模具,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管吹塑模具,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的:挤出装置,所述挤出装置用于挤出管胚;第一模具本体,设置于挤出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一模具本体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前模和第二前模以及与第一前模和第二前模相对设置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第一前模和第一后模能合成用于生产吸管的吸管型腔,第二前模和第二后模能合成用于切割吸管的切割型腔,且所述第一前模和第一后模上还设有用于进气的进气型腔;第二模具本体,设置于挤出装置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模具本体与所述第一模具本体结构相同且关于挤出装置对称;第一推动装置,设置于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上,用于推动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完成合模;第二推动装置,设置于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上,所述第二推动装置上设有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用于切断吸管,所述第二刀片用于切除吸管上的飞边;吹气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上方,用于将气体吹入管胚使管胚紧贴吸管型腔,所述吹气装置包括吹气管、供气管以及驱动吹气管上下移动的抬升装置;其中,还包括连接装置,设置于吹气装置上,所述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供气管和吹气管,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密封连接结构和防脱连接结构,所述密封连
接结构用于防止供气管和吹气管漏气,所述防脱连接结构用于防止供气管和吹气管分离。
8.采用上述的一种吸管吹塑模具,可以在进行吹塑时,保证供气管和吹气管之间连接的密封性,有效防止供气管和吹气管之间受外界影响脱落,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在使用时,挤出装置启动,将需要加工的管胚挤出,第一推动装置启动,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同时,供气管供气,出气管插进气型腔对管胚进行吹气,管胚膨胀并填充满型腔,保压冷却后,第一推动装置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分模,获得吸管半成品,此时,第一前模和第一后模移动,第二前模和第二后模移动,通过第一推动装置将第二前模和第二后模合模,此时第一推动装置启动,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将吸管的吸头和外部的飞边切除,第二前模和第二后模分离,获得吸管成品。
9.进一步的,所述防脱连接结构包括:外连接头,设置于供气管上,所述外连接头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于第一壳体内并于第一壳体内滑动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有若干第一弹簧;导电插片,所述导电插片设有两个,对称设置于第二壳体的外壁上,且每个导电插片上均设有限位齿牙;内连接头,设置于吹气管上,所述内连接头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中部设有绝缘板,所述框体靠近第二壳体的一面上设有与所述导电插片适配的插槽,插槽的一侧设有导电簧片;限位装置,设置于框体内,所述限位装置用于固定导电插片,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于绝缘板两侧的筒体,所述筒体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内的一端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齿牙接触,所述活塞的另一端设有绝缘弹簧;锁定装置,设置于框体内,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绝缘板两侧的储存盒,储存盒的一端设有连接软管,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储存盒内设有mr流体;其中,所述绝缘板内设有安装槽,所述绝缘板的侧壁上还设有贯穿至安装槽的导电块,所述导电块与限位杆以及绝缘弹簧电性连接,且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回退杆,所述回退杆的一端设有第二弹簧。
10.在进行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的安装连接时,将导电插片插入壳体上的插槽内,导电插片插入后与导电簧片接触,导电簧片与电源连通,此时,导电插片上的限位齿牙与限位杆接触,同时,因为导电块与限位杆以及绝缘弹簧电性连接,两个导电插片、两个限位杆、两个绝缘弹簧、两个导电块以及中连接段之间会形成通路,此时,当电流通过绝缘弹簧的时候会产生明显的磁场,这里的绝缘弹簧为表面覆涂有绝缘层的钢制弹簧,此时,mr流体受磁场的影响会会从流体状的结构转变成固体状结构,当mr流体转变为固体状结构时,会使筒体内的活塞无法轻易移动,从而限定限位杆的位置,使限位杆通过限位齿牙将导电插片固定,这样可以即使受到外界的影响,导电插片不会轻易与插槽分离,进而保证了外连接头与内连接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有效防止脱落。
11.进一步的:所述回退杆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连接段、中连接段以及下连接段,上连接段的一端设有铁块,所述中连接段为导电材质制成,且所述上连接段和下连接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其中,当铁块的上表面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齐平时,所述中连接段的两侧均与导电块接触。
12.进一步的,所述外连接头上还设有拆卸结构,所述拆卸结构包括定位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定位杆一端的吸附块,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供所述吸附块进出的吸附孔,所述吸附块为永磁体。
13.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压缩时,定位杆带动吸附快从吸附孔顶出,此时,吸附
快会与上连接段上的铁块连接,是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保持压缩状态,此外,需要将外连接头和内连接头之间分离时,只需将第一壳体向一侧拉动,使回退杆向外移动,此时中连接段就会与导电块分离,使得两个绝缘弹簧处于断电状态而不产生磁场,此时筒体中的mr流体未感受到磁场作用而呈现为常见流体的性质,而且,第一壳体移动的过程中,导电插片通过限位杆带动筒体中的活塞朝绝缘弹簧方向移动,将mr流体挤压至储存盒内,将第一壳体逐渐往外移动,直至导电插片与限位杆之间分离,此时第二弹簧拉动回退杆复位,这里第二弹簧的弹性大于吸附快对铁块的磁力,可以便于回推杆以及吸附快的复位。
14.进一步的,第一壳体内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滑动槽内滑动,所述滑动槽内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呈l型,且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空槽,所述第一弹簧安装于空槽内,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呈l型,所述第二限位板于所述空槽内滑动,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板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板连接。
15.第二壳体通过第二限位板在第一壳体滑动,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设置可以限定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有效防止第二壳体与第一客体之间分离,同时,通过将第一弹簧安装在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可以帮助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进行复位。
16.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与所述绝缘板之间为铰接连接,且所述筒体与绝缘板的连接处设有扭簧,所述框体上还设有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三限位板位于所述筒体一侧。
17.通过将筒体和绝缘板之间铰接连接,可以使筒体绕绝缘板的铰接处转动,同时,通过设有第三限位板,可以对筒体的位置起到限位作用,有效防止筒体与绝缘板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此外,当筒体的角度过大时,可以通过扭簧使筒体复位。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刀片呈板状,所述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上均设有供第一刀片穿过的刀片槽;所述第二刀片形状与切割型腔的形状相同,且第二刀片的外壁与切割型腔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上均设有与第二刀片适配的切割槽。
19.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均通过气缸驱动,在工作时,第一刀片在气缸的作用下沿刀片槽做往复运动;未切割时,第一刀片藏于刀片槽内部,可以对第一刀片起到保护作用,切割时,气缸运作,将第一刀片从刀片槽内推出,同时第一刀片将吸管与出气管处的连接切断,同时,第二刀片的形状与切割型腔的形状相同,在切割时,吸管半成品放置于切割型腔和切割体之间,第二前模和第二后模闭合,此时气缸运作,将第二刀片从切割槽内推出,并将切割体推入切割型腔内,这样就可以将吸管半成品上的飞边切除,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1、通过设有防脱连接结构,可以在进行吹塑时,保证供气管和吹气管之间连接的密封性,有效防止供气管和吹气管之间受外界影响脱落,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22.2、在进行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的安装连接时,将导电插片插入壳体上的插槽内,导电插片插入后与导电簧片接触,导电簧片与电源连通,同时,两个导电插片、两个限位杆、两个绝缘弹簧、两个导电块以及中连接段之间形成通路,此时,当电流通过绝缘弹簧的时候会产生明显的磁场,mr流体受磁场的影响会会从流体状的结构转变成固体状结构,使筒体内的活塞无法轻易移动,从而限定限位杆和导电插片的位置,这样可以使导电插片不会轻
易与插槽分离,进而保证了外连接头与内连接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有效防止脱落;
23.3、需要拆卸时,将第一壳体向外拉动,使回退杆向外移动,此时中连接段就会与导电块分离,使得两个绝缘弹簧处于断电状态而不产生磁场,筒体中的mr流体未感受到磁场作用而呈现为常见流体的性质,而且,第一壳体移动的过程中,导电插片通过限位杆带动筒体中的活塞朝绝缘弹簧方向移动,将mr流体挤压至储存盒内,将第一壳体逐渐往外移动,直至导电插片与限位杆之间分离,此时第二弹簧拉动回退杆复位,这里第二弹簧的弹性大于吸附快对铁块的磁力,可以便于回推杆以及吸附快的复位;
24.4、通过设有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在工作时,第一刀片在气缸的作用下沿刀片槽做往复运动;未切割时,第一刀片藏于刀片槽内部,可以对第一刀片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在切割时,吸管半成品放置于切割型腔和切割体之间,第二前模和第二后模闭合,此时气缸运作,将第二刀片从切割槽内推出,并将切割体推入切割型腔内,可以将吸管半成品上的飞边切除,从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5.图1是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发明第一前模和第一后模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发明第二前模和第二后模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发明第一前模和第一后模的主视图;
29.图5是本发明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图5中a的放大图。
31.图中附图标记为:100、挤出装置;200、第一模具本体;210、第一前模;220、第一后模;230、第二前模;240、第二后模;250、第二模具本体;260、进气型腔;270、刀片槽;280、切割槽;300、第一推动装置;310、第二推动装置;311、第一刀片;312、第二刀片;400、吹气装置;410、吹气管;420、供气管;430、抬升装置;500、密封连接结构;600、防脱连接结构;610、外连接头;611、第一壳体;612、第二壳体;613、第一弹簧;614、滑动槽;615、第一限位板;616、第二限位板;617、空槽;618、吸附孔;620、导电插片;621、限位齿牙;630、内连接头;631、框体;632、插槽;633、导电簧片;634、绝缘板;635、安装槽;636、导电块;637、第三限位板;640、限位装置;641、筒体;642、活塞;643、限位杆;644、绝缘弹簧;645、扭簧;650、锁定装置;651、储存盒;652、连接软管;660、回退杆;661、上连接段;662、中连接段;663、下连接段;664、铁块;665、第二弹簧;700、拆卸结构;710、定位杆;720、吸附块。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4.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管吹塑模具进行详细地说明。
35.实施例1:
36.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管吹塑模具,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的:挤出装置100,挤出装置100用于挤出管胚;第一模具本体200,设置于挤出装置100的一侧,第一模具本体200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前模210和第二前模230以及与第一前模210和第二前模230相对设置的第一后模220和第二后模240,第一前模210和第一后模220能合成用于生产吸管的吸管型腔,第二前模230和第二后模240能合成用于切割吸管的切割型腔,且第一前模210和第一后模220上还设有用于进气的进气型腔260;第二模具本体250,设置于挤出装置100的另一侧,第二模具本体250与第一模具本体200结构相同且关于挤出装置100对称;第一推动装置300,设置于第一模具本体200和第二模具本体250上,用于推动第一模具本体200和第二模具本体250完成合模;第二推动装置310,设置于第一模具本体200和第二模具本体250上,第二推动装置310上设有第一刀片311和第二刀片312,第一刀片311用于切断吸管,第二刀片312用于切除吸管上的飞边;吹气装置400,设置于第一模具本体200和第二模具本体250上方,用于将气体吹入管胚使管胚紧贴吸管型腔,吹气装置400包括吹气管410、供气管420以及驱动吹气管410上下移动的抬升装置430;其中,还包括连接装置,设置于吹气装置400上,连接装置用于连接供气管420和吹气管410,连接装置包括密封连接结构500和防脱连接结构600,密封连接结构500用于防止供气管420和吹气管410漏气,防脱连接结构600用于防止供气管420和吹气管410分离。
3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采用上述的一种吸管吹塑模具,可以在进行吹塑时,保证供气管420和吹气管410之间连接的密封性,有效防止供气管420和吹气管410之间受外界影响脱落,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在使用时,挤出装置100启动,将需要加工的管胚挤出,第一推动装置300启动,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同时,供气管420供气,出气管插进气型腔260对管胚进行吹气,管胚膨胀并填充满型腔,保压冷却后,第一推动装置300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分模,获得吸管半成品,此时,第一前模210和第一后模220移动,第二前模230和第二后模240移动,通过第一推动装置300将第二前模230和第二后模240合模,此时第一推动装置300启动,第一刀片311和第二刀片312将吸管的吸头和外部的飞边切除,第二前模230和第二后模240分离,获得吸管成品。
38.实施例2:
3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管吹塑模具,除了包括上述技术特征,本技术实施例的吸管吹塑模具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40.如图5和图6所示,防脱连接结构600包括:外连接头610,设置于供气管420上,外连接头610包括第一壳体611以及设置于第一壳体611内并于第一壳体611内滑动的第二壳体612,第一壳体611和第二壳体612之间设有若干第一弹簧613;导电插片620,导电插片620设有两个,对称设置于第二壳体612的外壁上,且每个导电插片620上均设有限位齿牙621;内连接头630,设置于吹气管410上,内连接头630包括框体631,框体631的中部设有绝缘板
634,框体631靠近第二壳体612的一面上设有与导电插片620适配的插槽632,插槽632的一侧设有导电簧片633;限位装置640,设置于框体631内,限位装置640用于固定导电插片620,限位装置640包括对称设置于绝缘板634两侧的筒体641,筒体641内设有活塞642,活塞642内的一端设有限位杆643,限位杆643的一端与限位齿牙621接触,活塞642的另一端设有绝缘弹簧644;锁定装置650,设置于框体631内,锁定装置650包括对称设置于绝缘板634两侧的储存盒651,储存盒651的一端设有连接软管652,连接软管652的另一端与活塞642连接,储存盒651内设有mr流体;其中,绝缘板634内设有安装槽635,绝缘板634的侧壁上还设有贯穿至安装槽635的导电块636,导电块636与限位杆643以及绝缘弹簧644电性连接,且安装槽635内设有回退杆660,回退杆660的一端设有第二弹簧665。
4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进行供气管420和出气管之间的安装连接时,将导电插片620插入壳体上的插槽632内,导电插片620插入后与导电簧片633接触,导电簧片633与电源连通,此时,导电插片620上的限位齿牙621与限位杆643接触,同时,因为导电块636与限位杆643以及绝缘弹簧644电性连接,两个导电插片620、两个限位杆643、两个绝缘弹簧644、两个导电块636以及中连接段662之间会形成通路,此时,当电流通过绝缘弹簧644的时候会产生明显的磁场,这里的绝缘弹簧644为表面覆涂有绝缘层的钢制弹簧,此时,mr流体受磁场的影响会会从流体状的结构转变成固体状结构,当mr流体转变为固体状结构时,会使筒体641内的活塞642无法轻易移动,从而限定限位杆643的位置,使限位杆643通过限位齿牙621将导电插片620固定,这样可以即使受到外界的影响,导电插片620不会轻易与插槽632分离,进而保证了外连接头610与内连接头63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供气管420和出气管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有效防止脱落。
42.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壳体611内设有滑动槽614,第二壳体612在滑动槽614内滑动,滑动槽614内设有第一限位板615,第一限位板615呈l型,且第一限位板615与第一壳体611的内壁之间形成空槽617,第一弹簧613安装于空槽617内,第二壳体612上设有第二限位板616,第二限位板616呈l型,第二限位板616于空槽617内滑动,第一弹簧613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板615连接,第一弹簧613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板616连接。
4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壳体612通过第二限位板616在第一壳体611滑动,第一限位板615和第二限位板616的设置可以限定第一壳体611和第二壳体612之间的位置关系,有效防止第二壳体612与第一客体之间分离,同时,通过将第一弹簧613安装在第一限位板615和第二限位板616之间,可以帮助第一壳体611和第二壳体612之间进行复位。
44.此外,筒体641与绝缘板634之间为铰接连接,且筒体641与绝缘板634的连接处设有扭簧645,框体631上还设有第三限位板637,第三限位板637位于筒体641的一侧。
45.通过将筒体641和绝缘板634之间铰接连接,可以使筒体641绕绝缘板634的铰接处转动,同时,通过设有第三限位板637,可以对筒体641的位置起到限位作用,有效防止筒体641与绝缘板634之间的夹角大于90
°
,此外,当筒体641的角度过大时,可以通过扭簧645使筒体641复位。
46.实施例3:
4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管吹塑模具,除了包括上述技术特征,本技术实施例的吸管吹塑模具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48.如图5和图6所示,回退杆660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连接段661、中连接段662以及下连
接段663,上连接段661的一端设有铁块664,中连接段662为导电材质制成,且上连接段661和下连接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其中,当铁块664的上表面与框体631的上表面齐平时,中连接段662的两侧均与导电块636接触。
49.此外,外连接头610上还设有拆卸结构700,拆卸结构700包括定位杆710以及设置于定位杆710一端的吸附块720,定位杆710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611的内壁连接,第二壳体612上设有供吸附块720进出的吸附孔618,吸附块720为永磁体。
5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第一壳体611和第二壳体612之间压缩时,定位杆710带动吸附快从吸附孔618顶出,此时,吸附快会与上连接段661上的铁块664连接,是第一壳体611和第二壳体612之间保持压缩状态,此外,需要将外连接头610和内连接头630之间分离时,只需将第一壳体611拉动,使回退杆660向外移动,此时中连接段662就会与导电块636分离,使得两个绝缘弹簧644处于断电状态而不产生磁场,此时筒体641中的mr流体未感受到磁场作用而呈现为常见流体的性质,而且,第一壳体611移动的过程中,导电插片620通过限位杆643带动筒体641中的活塞642朝绝缘弹簧644方向移动,将mr流体挤压至储存盒651内,将第一壳体611逐渐往移动,直至导电插片620与限位杆643之间分离,此时第二弹簧665拉动回退杆660复位,这里第二弹簧665的弹性大于吸附快对铁块664的磁力,可以便于回推杆以及吸附快的复位。
51.实施例4:
5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管吹塑模具,除了包括上述技术特征,本技术实施例的吸管吹塑模具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53.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刀片311呈板状,第一模具本体200和第二模具本体250上均设有供第一刀片311穿过的刀片槽270;第二刀片312形状与切割型腔的形状相同,且第二刀片312的外壁与切割型腔的内壁贴合,第一模具本体200和第二模具本体250上均设有与第二刀片312适配的切割槽280。
5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刀片311和第二刀片312均通过气缸驱动,在工作时,第一刀片311在气缸的作用下沿刀片槽270做往复运动;未切割时,第一刀片311藏于刀片槽270内部,可以对第一刀片311起到保护作用,切割时,气缸运作,将第一刀片311从刀片槽270内推出,同时第一刀片311将吸管与出气管处的连接切断,同时,第二刀片312的形状与切割型腔的形状相同,在切割时,吸管半成品放置于切割型腔和切割体之间,第二前模230和第二后模240闭合,此时气缸运作,将第二刀片312从切割槽280内推出,并将切割体推入切割型腔内,这样就可以将吸管半成品上的飞边切除,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5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56.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