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桌边椅之快速结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20:37: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桌边椅之快速结合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桌边椅之快速结合结构,尤指可双手同时操作一桌边椅快速定位于桌面的桌边,及可因应因应小孩胖瘦程度,调整桌边椅深度的一种桌边椅之快速结合结构。


背景技术:

2.传统桌边椅是以一椅座可以依靠于桌面的桌边,并结合于桌面的桌边,桌边椅可供幼儿用餐、玩耍、可以承载物品、悬挂物品等,主要是一椅座两侧延伸有两水平的护杆,椅座两侧下方有两垂直锁固杆,锁固杆顶端有抵顶帽,锁固杆顶端有外螺纹,抵顶帽具有内螺纹与锁固杆顶端的外螺纹纹相螺合,使抵顶帽旋转后可以向上或向下,以椅座两侧的护杆跨置于一桌面的桌边顶面,再以锁固杆顶端的抵顶帽旋转向上抵顶于桌面的底面,使护杆与锁固杆夹持于桌面的桌边,进而使椅座可定位于桌面的桌边,供幼儿用餐、玩耍、承载物品、悬挂物品等作用。
3.但是传统桌边椅两侧的抵顶帽锁固桌边动作需费时费力,对于看顾者并非方便的装置,扭转抵顶帽需要相当力气,否则易松脱,并且容易因幼儿的震动因素而松脱抵顶帽,而且夹持定位只靠抵顶帽顶端的接触,是属于点的接触,其夹持摩擦力不足,容易摇晃,且易有夹紧不确实而松脱的情形发生,造成幼儿摔落的危险增加。显然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一种桌边椅之快速结合结构,其目的是:1、提供可双手同时操作桌边椅的压柄主体而定位于桌边,快速又方便操作,而且稳固不掉落。2、提供可因应幼儿胖瘦程度,调整桌边椅深度,得到最佳适合幼儿尺寸,利于幼儿舒适乘坐。
5.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桌边椅之快速结合结构,其是一椅座,椅座设有一扶手护杆、一乘坐面及两延伸立杆,扶手护杆呈水平向u型体,供乘坐面吊挂结合,扶手护杆两前端各有一水平向的夹持杆,延伸立杆设于夹持杆向下设立,延伸立杆与夹持杆相垂直;其特征在于:该延伸立杆供一顶压装置枢接,该顶压装置包含有:
6.一套件,近似一杓子形体杆,一端具有一穿孔,另一端为一柄部,下缘有一齿环,该穿孔供延伸立杆穿入于内;
7.一抵压块,枢接于套件的柄部,抵压块作上下位移;
8.一压柄主体,枢接于套件的柄部,压柄主体有一卡掣压柄及一顶推端,按压该卡掣压柄可松脱压柄主体,并压柄主体作一角度的旋转,放开该卡掣压柄可卡制压柄主体作一角度的定位,压柄主体旋转一角度以变换该顶推端向上推移该抵压块向上位移,抵压块与夹持杆共同夹持一桌面,同时桌面对抵压块产生一反作用力,致套件微倾斜一角度,穿孔同步微倾斜与延伸立杆呈角度错位,而穿孔作卡固于延伸立杆。
9.其中,该套件的柄部有一枢接孔及一止挡端,齿环为环状齿轮排列,压柄主体为双并体具有一容纳空间,内置入卡掣压柄、一弹片及一半圆双并板,压柄主体设有一上孔与一
中孔,中孔组入一轴套,半圆双并板具有一组入空间,半圆双并板设有一中心孔及一弧孔,组入空间组入一卡块及套件的柄部下缘,卡块设有一方孔及卡齿,卡掣压柄设有一方孔,抵压块设有一长孔,以一枢接柱作枢接于抵压块的长孔、压柄主体的上孔、半圆双并板的中心孔及套件的柄部的枢接孔,以一方型杆柱入于压柄主体的轴套内、卡掣压柄的方孔及卡块的方孔,弹片一侧抵顶于压柄主体内壁,另一侧抵顶于卡掣压柄内壁。
10.其中,该压柄主体的轴套内设有一方孔,供方型杆柱穿入。
11.其中,该压柄主体的顶推端为近似三角端。
12.其中,该延伸立杆末端接设有一止挡头,止挡头外径大于套件的穿孔的口径。
13.其中,该抵压块为三角块体,顶面有数条纹的止滑面。
14.其中,该夹持杆前方固定一止滑套,止滑套下方有数个止滑凸条。
15.其中,该夹持杆内端套于扶手护杆前端,扶手护杆前端两双边各塞入一管塞,扶手护杆两双边近前端套设固定一衬套,衬套有一凸块,夹持杆末端两双边内各设有一长条孔,凸块嵌入于长条孔内。
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可双手同时操作桌边椅的压柄主体而定位于桌边,快速又方便操作,而且稳固不掉落。因应幼儿胖瘦程度,调整桌边椅深度,得到最佳适合幼儿尺寸,利于幼儿舒适乘坐。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顶压装置与椅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椅座扶手护杆与夹持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顶压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夹持杆与顶压装置夹持桌面的平面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顶压装置未动作前的剖面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按压顶压装置的卡掣压柄,呈卡齿松脱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顶压装置的抵压块顶推于桌面的剖面示意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夹持杆伸缩于椅座扶手护杆的剖面示意图。
26.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27.10椅座
ꢀꢀꢀꢀꢀꢀꢀꢀꢀꢀꢀꢀ
11扶手护杆
ꢀꢀꢀꢀꢀꢀꢀꢀ
12乘坐面
ꢀꢀꢀꢀꢀꢀ
13延伸立杆
28.131止挡头
ꢀꢀꢀꢀꢀꢀꢀꢀꢀ
14夹持杆
ꢀꢀꢀꢀꢀꢀꢀꢀꢀꢀ
15止滑套
ꢀꢀꢀꢀꢀꢀ
151止滑凸条
29.20顶压装置
ꢀꢀꢀꢀꢀꢀꢀꢀ
21套件
ꢀꢀꢀꢀꢀꢀꢀꢀꢀꢀꢀꢀ
22抵压块
ꢀꢀꢀꢀꢀꢀ
23压柄主体
30.211穿孔
ꢀꢀꢀꢀꢀꢀꢀꢀꢀꢀꢀ
212柄部
ꢀꢀꢀꢀꢀꢀꢀꢀꢀꢀꢀ
213齿环
ꢀꢀꢀꢀꢀꢀꢀ
221止滑面
31.222长孔
ꢀꢀꢀꢀꢀꢀꢀꢀꢀꢀꢀ
24卡掣压柄
ꢀꢀꢀꢀꢀꢀꢀꢀ
214枢接孔
ꢀꢀꢀꢀꢀ
215止挡端
32.231容纳空间
ꢀꢀꢀꢀꢀꢀꢀ
25弹片
ꢀꢀꢀꢀꢀꢀꢀꢀꢀꢀꢀꢀ
26半圆双并板
ꢀꢀ
232上孔
33.233中孔
ꢀꢀꢀꢀꢀꢀꢀꢀꢀꢀꢀ
27轴套
ꢀꢀꢀꢀꢀꢀꢀꢀꢀꢀꢀꢀ
271方孔
ꢀꢀꢀꢀꢀꢀꢀ
261组入空间
34.262中心孔
ꢀꢀꢀꢀꢀꢀꢀꢀꢀ
263弧孔
ꢀꢀꢀꢀꢀꢀꢀꢀꢀꢀꢀ
28卡块
ꢀꢀꢀꢀꢀꢀꢀꢀ
281方孔
35.282卡齿
ꢀꢀꢀꢀꢀꢀꢀꢀꢀꢀꢀ
241方孔
ꢀꢀꢀꢀꢀꢀꢀꢀꢀꢀꢀ
223枢接柱
ꢀꢀꢀꢀꢀ
234方型杆柱
36.235顶推端
ꢀꢀꢀꢀꢀꢀꢀꢀꢀ
30管塞
ꢀꢀꢀꢀꢀꢀꢀꢀꢀꢀꢀꢀ
31衬套
ꢀꢀꢀꢀꢀꢀꢀꢀ
32凸块
37.141长条孔
ꢀꢀꢀꢀꢀꢀꢀꢀꢀ
40桌面
【具体实施方式】
38.本实用新型一种桌边椅之快速结合结构,如图1-3所示,其是一椅座10,椅座10设有一扶手护杆11、一乘坐面12及两延伸立杆13,扶手护杆11呈水平向u型体,供乘坐面12吊挂结合,乘坐面12可为布面、塑料面,供幼儿乘坐或置放物品,扶手护杆11两前端各有一水平向的夹持杆14,延伸立杆13设于夹持杆14向下设立,延伸立杆13与夹持杆14相垂直,延伸立杆13末端接设有一止挡头131,夹持杆14前方固定一止滑套15,止滑套15下方有数个止滑凸条151(如图5和9所示),夹持杆14可以伸缩(其结构容后再述),该延伸立杆13供一顶压装置20枢接,如图4-6所示,该顶压装置20包含有一套件21、一抵压块22及一压柄主体23,套件21近似一杓子形体杆,一端具有一穿孔211,另一端为一柄部212,柄部212下缘有一齿环213,齿环213为环状齿轮排列,该穿孔211供延伸立杆13穿入于内,延伸立杆13末端的止挡头131外径大于套件的穿孔211的口径,使套件21的穿孔211不滑落于延伸立杆13外,抵压块22枢接于套件21的柄部212,抵压块22为三角块体,顶面有数条纹的止滑面221,抵压块22设有一长孔222,抵压块22可作上下位移,压柄主体23枢接于套件21的柄部212,压柄主体23有一卡掣压柄24及一顶推端235,顶推端235为近似三角端,套件21的柄部212有一枢接孔214及一止挡端215,压柄主体23为双并体具有一容纳空间231,内置入卡掣压柄24、一弹片25及一半圆双并板26,压柄主体23设有一上孔232与一中孔233,中孔233组入一轴套27,轴套27内设有一方孔271,半圆双并板26具有一组入空间261,半圆双并板26设有一中心孔262及一弧孔263,组入空间261可组入一卡块28及套件21的柄部212的下缘,卡块28设有一方孔281及卡齿282,卡掣压柄24设有一方孔241,以一枢接柱223作枢接于抵压块22的长孔222、压柄主体23的上孔232、半圆双并板26的中心孔262及套件21的柄部212的枢接孔214,以一方型杆柱234入于压柄主体23的轴套27内的方孔271、卡掣压柄24的方孔241及卡块28的方孔281,方型杆柱234为方型长柱杆,穿入于各方孔271(方孔241及方孔281)内,可以连动轴套27及卡块28同步旋转一小角度,弹片25一侧抵顶于压柄主体23内壁,另一侧抵顶于卡掣压柄24内壁。
39.如图3和9所示,该夹持杆14内端套于扶手护杆11前端,扶手护杆11前端两双边各塞入一管塞30,并扶手护杆11两双边近前端套设固定一衬套31,衬套31前有一凸块32,夹持杆14末端两双边内各设有一长条孔141,凸块32嵌入于长条孔141内,可调整夹持杆14伸缩长度,夹持杆14的长条孔141依附扶手护杆11前方衬套31的凸块32而拉长或缩入,可调整夹持杆14长度(桌边椅深度),可因应小孩胖瘦程度(传统桌边椅没有伸缩可调整深度的装置)。
40.由上述的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桌边椅之快速结合结构,操作时是两部份主要结构,一是快速定位于桌边结构,另一是可调整夹持杆14长度(桌边椅深度);快速定位于桌边的操作,如图5-8所示,是先将椅座10的扶手护杆11靠近一桌面,以扶手护杆11两前端的夹持杆14倚靠于桌面40上,再握持两边的压柄主体23作连动套件21,使套件21一边的穿孔211与延伸立杆13成平行状态,可使套件21依着延伸立杆13上升,直至抵压块碰触桌面40底面,此时双手下压该卡掣压柄24,卡掣压柄24以方孔241旋转角度同步连动方型杆柱234及卡块28的方孔281,致使卡块281的卡齿282脱离套件21的柄部212下缘的齿环213,该压柄主体23暂时不受卡掣为解脱状态,而可受手略向内推动一角度(向乘坐面12方向推动),推动压柄主体23一角度后,同时压柄主体23依着枢接柱223为中心(方型杆柱234依半圆双并
板26的弧孔263位移),使压柄主体23的顶推端235顶推该抵压块22上升,抵压块22上升紧紧地压触桌面40的底面,然后放开对卡掣压柄24压持,卡掣压柄24受弹片25而恢复原状,使卡块28的卡齿282重新卡住于套件21的柄部下缘的齿环213(约六点钟方位),为卡掣状态,令压柄主体23定位不偏移,抵压块22与夹持杆14、止滑套15共同夹持桌面40,同时桌面40对抵压块22产生一反作用力,致使套件21反作用力微倾斜柄部212一角度,穿孔211同步微倾斜与延伸立杆13呈角度错位,而非平行状态,穿孔211作卡固于延伸立杆13,以完成定位于桌面40的动作,快速又方便操作,而且稳固不掉落。
41.相同地若要桌边椅离开桌面40,则按压该卡掣压柄24,卡块28的卡齿282脱离套件21的柄部212下缘的齿环213,该压柄主体23暂时不受卡掣,顶推端235偏移不再顶推该抵压块22,抵压块22松开对桌面40的底面的顶推,此时套件21的柄部212恢复原角度,穿211孔同步与延伸立杆13呈平行状态,而可以将压柄主体23、柄部212及套件21同部下移,自由活动,该桌边椅可离开桌面40。
42.另一操作是调整夹持杆14长度(桌边椅深度调整),如图3和9所示,将夹持杆14作拉出或推回,夹持杆14依附扶手护杆11,以夹持杆14的长条孔141依附扶手护杆11前方衬套31的凸块32,并凸块32可卡止于长条孔141端部,避免夹持杆14脱离扶手护杆11,作夹持杆14拉长或缩入,可调整夹持杆14(连同止滑套15)的长度,即调整桌边椅深度,可因应幼儿胖瘦程度作调整(传统桌边椅没有伸缩可调整深度的装置)。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