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真空吸盘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3:50: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属于吸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吸盘。


背景技术:

2.在现有的技术中,真空吸盘简称吸盘,又称真空吊具,是一种带密封唇边的,在于被吸物体接触之后形成一个临时性的密封空间,通过抽走或稀薄密封空间里的空气,产生内外压力差而进行工作的一种气动元件。
3.现有技术中的吸盘存在结构不合理,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通常需要借助专用的工具形成负压空间;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真空吸盘使用完毕后在释放负压空间时,操作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真空吸盘,旨在解决现有中的真空吸盘结构不合理、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真空吸盘,包括手柄、基座以及吸盘,所述手柄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吸盘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底部,所述吸盘的底部设有与物体构成负压空间的凹槽,所述手柄内设置有对所述负压空间抽真空的抽气组件,所述抽气组件包括操作柄,所述操作柄的一部分延伸出所述手柄,所述手柄上还设置有破坏所述负压空间内真空环境的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控制柄,所述吸盘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负压空间的气孔,所述手柄内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抽气组件通过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负压空间相通,所述气流通道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由所述进气控制柄闭合。
7.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进气控制柄包括绕旋转轴摆动的摆动部和沿直线方向往复运动并驱动所述摆动部的操作部,所述摆动部上设置有闭合所述进气口的塞子,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在所述摆动部未受外力时所述塞子闭合所述进气口的第一弹性件。摆动部由沿直线方向往复运动的操作部驱动旋转,打开进气口时仅需要压下操作部即可,操作十分方便。
8.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摆动部上设置有导向筋,所述操作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筋配合以使操作部驱动所述摆动部摆动的传动部,所述操作部带动所述传动部沿直线方向往复位移。导向筋的设置在提高摆动部强度的同时使得摆动部具有更高的转动精度。
9.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手柄之间设置有推动所述操作部位移以使所述塞子闭合所述进气口的第二弹性件。操作部压下后取消外力时自动恢复至原来状态,操作部易于操作。
10.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有两块,两块所述安装板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操作部和所述摆动部的至少一部分均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安装板使得摆动部以及操作部易于装配,同时,安装板具有保护
操作部、摆动部的能力,摆动部不易误动作。
11.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抽气组件还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形成所述手柄的一部分,所述外筒与所述操作柄之间设置的推动所述操作柄位移的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推动所述操作柄位移使所述吸盘与物体之间构成负压空间。外筒为手柄的一部分,简化了真空吸盘的结构,降低了真空吸盘的制造成本。
12.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手柄还包括支撑所述外筒的支耳,所述支耳有两个,两个所述支耳均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外筒与支耳为一体式结构。真空吸盘结构稳定,抽气组件不易漏气。
13.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气流通道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支耳上,设置有所述气流通道的支耳与所述基座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气流通道不易漏气,提高了真空吸盘的稳定性。
14.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吸盘的边缘处设置有密封棱,所述密封棱至少有三条,并且,所有所述密封棱同轴设置,所述密封棱的轴线与所述吸盘的轴线重合,所述吸盘上还设置有凸棱,所述凸棱分割所述凹槽使凹槽形成至少两个独立的空间。密封棱、凸棱的设置使得负压空间具有多重密封能力,提高了真空吸盘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负压空间不易漏气。
15.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吸盘与所述基座之间设置有密封环。
16.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
17.一种真空吸盘,包括手柄、基座以及吸盘,所述手柄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吸盘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底部,所述吸盘的底部设有与物体构成负压空间的凹槽,所述手柄内设置有对所述负压空间抽真空的抽气组件,所述抽气组件包括操作柄,所述操作柄的一部分延伸出所述手柄,所述手柄上还设置有破坏所述负压空间内真空环境的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控制柄,所述吸盘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负压空间的气孔,所述手柄内设置有气流通道,所述抽气组件通过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负压空间相通,所述气流通道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由所述进气控制柄闭合。
18.在手柄内设置有气流通道,抽气组件通过气流通道抽取凹槽内的空气,使吸盘与物体之间的空间形成负压空间。气流通道上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由进气控制柄控制打开或闭合。本方案在使用过程中操作十分方便,通过抽气组件即可形成负压空间,通过进气控制柄即可使空气进入负压空间内,以破坏负压空间的真空度,吸盘可以方便地由物体上取下,从而使得真空吸盘操作方便。
19.进气口设置于气流通道上,进气口与抽气组件共用一部分气流通道,简化了真空吸盘的结构,降低了真空吸盘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使用者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附图。
21.图1是本公开第一方向的示意图。
22.图2是本公开第二方向的示意图。
23.图3是本公开第三方向的示意图。
24.图4是本公开第四方向的示意图。
25.图5是本公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中标号说明:
27.1-手柄;11-气流通道;12-进气口;13-安装板;14-外筒;15-支耳;2-基座;3-吸盘;31-凹槽;32-气孔;33-密封棱;34-凸棱;4-操作柄;5-进气控制柄;51-摆动部;52-操作部;53-塞子;54-旋转轴;55-导向筋;56-传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使用者在没有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29.实施例一:
30.参阅图1至图5,一种真空吸盘,包括手柄1、基座2以及吸盘3,所述手柄1固定于所述基座2上,所述吸盘3固定于所述基座2的底部,所述吸盘3的底部设有与物体构成负压空间的凹槽31,所述手柄1内设置有对所述负压空间抽真空的抽气组件,所述抽气组件包括操作柄4,所述操作柄4的一部分延伸出所述手柄1,所述手柄1上还设置有破坏所述负压空间内真空环境的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进气控制柄5,所述吸盘3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负压空间的气孔32,所述手柄1内设置有气流通道11,所述抽气组件通过所述气流通道11与所述负压空间相通,所述气流通道11上设置有进气口12,所述进气口12由所述进气控制柄5闭合。
31.吸盘3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结构,吸盘3通常由可以变形的塑料制品制成。吸盘3可以粘接于基座2,吸盘3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固定于基座2上。
32.抽气组件主要用于抽取凹槽31内的空气,抽气组件主要用于抽取吸盘3与物体之间形成的空间内的空气以形成负压空间,在气压作用下将吸盘3吸附于物体上。
33.实施例二:
3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进气控制柄5包括绕旋转轴54摆动的摆动部51和沿直线方向往复运动并驱动所述摆动部51的操作部52,所述摆动部51上设置有闭合所述进气口12的塞子53,所述旋转轴54上设置有在所述摆动部51未受外力时所述塞子53闭合所述进气口12的第一弹性件。所述手柄1上设置有所述气流通道11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有两块,两块所述安装板13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操作部52和所述摆动部51的至少一部分均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旋转轴54转动连接于安装板13上。在安装板13上可以设置与旋转轴54配合的轴孔。旋转轴54的两端还可以设置防止旋转轴54与轴孔脱离的限位件。限位件可以为设置于旋转轴54上的螺钉,或者,采用螺纹连接于旋转轴54上的限位头。
35.第一弹性件可以为扭簧,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触摆动部51,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抵触手柄1。第一弹性件也可以为其它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结构替代。第一弹性件实现以下功能:摆动部51未被操作部52驱动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设置于摆动部51上塞子53闭合进气口12,以防止负压空间漏气。摆动部51被操作部52驱动摆动时,塞子53打开进气口
12,空气由进气口12经气流通道11进入负压空间。负压空间内的真空环境被破坏,吸盘3可以方便地由物体上取下。
36.塞子53可以粘接于摆动部51上,塞子53也可以通用其它方式固定于摆动部51上。例如,可以在摆动部51上设置槽体,塞子53的一部分粘接于槽体内,塞子53位于槽体外的部分闭合进气口12。安装板13可以与手柄1为一体式结构。
37.所述摆动部51上设置有导向筋55,所述操作部52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筋55配合以使操作部52驱动所述摆动部51摆动的传动部56,所述操作部52带动所述传动部56沿直线方向往复位移。所述操作部52与所述手柄1之间设置有推动所述操作部52位移以使所述塞子53闭合所述进气口12的第二弹性件。在安装板13上还可以设置对操作部52导向的导向结构,对操作部52导向的导向结构可以为导向筋55等。导向结构也可以为安装板13本体,即两块安装板13形成的安装空间的宽度与操作部52的宽度相等,以起到导向功能。
38.实施例三:
3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抽气组件还包括外筒14,所述外筒14形成所述手柄1的一部分,所述外筒14与所述操作柄4之间设置的推动所述操作柄4位移的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推动所述操作柄4位移使所述吸盘3与物体之间构成负压空间。第三弹性件的一端抵触操作柄4,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抵触外筒14的底壁。伸出外筒14的部分形成操作操作柄4的部分。
40.所述手柄1还包括支撑所述外筒14的支耳15,所述支耳15有两个,两个所述支耳15均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基座2上,所述外筒14与支耳15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气流通道11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支耳15上,设置有所述气流通道11的支耳15与所述基座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吸盘3的边缘处设置有密封棱33,所述密封棱33至少有三条,并且,所有所述密封棱33同轴设置,所述密封棱33的轴线与所述吸盘3的轴线重合,所述吸盘3上还设置有凸棱34,所述凸棱34分割所述凹槽31使凹槽31形成至少两个独立的空间。密封棱33与吸盘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吸盘3与所述基座2之间设置有密封环,
41.下面结合应用方式进一步介绍本公开的一种真空吸盘:
42.克服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压下操作柄4伸出外筒14的部分,使操作柄4伸出外筒14的部分向外筒14内位移。
43.将吸盘3贴合在物体上,松开操作柄4,在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操作柄4的一部分伸出外筒14。外筒14通过气孔32、气流通道11抽出负压空间内的一部分或全部空气,使负压空间内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吸盘3吸附于物体上。
44.真空吸盘3使用完毕后,克服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压下操作部52,操作部52通过驱动部、导向筋55使摆动部51摆动,摆动部51摆动至极限位置的过程中塞子53打开进气口12,空气经气流通道11进入负压空间。负压空间的真空环境被破坏,即可将吸盘3方便地由物体上取下。
45.松开操作部52,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操作部52恢复至原始状态,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摆动部51恢复至原始状态,塞子53闭合进气口12为真空吸盘3的下一次使用作准备。
46.本公开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在互不抵触的前提下,各方案之间可任意组合;任何人在本公开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
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公开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