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2022-03-21 09:01: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向阀。


背景技术:

2.在制冷空调技术领域,换向阀作为流路控制装置使用广泛,其能够切换系统介质的流通方向,从而使得空调等热泵系统能够在制冷和制热工作模式切换。
3.图1所示为背景技术中一种换向阀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为背景技术一种换向阀部分结构示意图,换向阀包括主阀01和导阀02,主阀01和导阀02通过支架组件03连接为一个整体。如图1所示,支架组件03包括支撑架031和连接件032。支撑架031与主阀01的主阀体011固定连接,导阀02的导阀体021与支撑架031限位后,连接件032与支撑架031卡接固定,通过导阀体021、支撑架031、连接件032的配合将导阀02与主阀01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
4.图3所示图2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支撑架031包括支撑脚0311,主阀体01与导阀02通过支架组件03连接时,连接件032为不锈钢弹簧片,其会给导阀体021施加一个压紧的力将导阀体02压在支撑面0312上,两个支撑脚0311的支撑面0312加工时易存在毛刺,可能磨损导阀体021。


技术实现要素:

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向阀,包括主阀、导阀和连接组件,所述主阀包括主阀体,所述主阀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导阀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导阀包括导阀体,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主阀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横弯部,所述导阀体与所述横弯部抵接,能够提升换向阀的产品可靠性。
附图说明
6.图1所示为背景技术中一种换向阀的原理图;
7.图2所示为背景技术一种换向阀的一些组成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8.图3所示为图1中支撑架的立体示意图;
9.图4所示为本申请换向阀的主阀体和导阀体连接后示意图;
10.图5所示为图4中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1.图6所示为图4中第一连接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7所示为图4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4.图4所示为本申请换向阀的主阀体和导阀体连接后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4中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15.本实施例的换向阀,包括主阀1、导阀2、连接组件3,主阀1包括主阀体11,导阀2包括导阀体21,主阀1与导阀2通过连接组件3固定连接。
16.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3。第一连接件31与主阀体11固定连接,此处的固定连接具体为焊接固定。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31可通过冲压方式加工制成,第一连接件31包括与主阀体11配合的基部311,基部311的形状与主阀体11的与基部311相配合部位的形状相适应,基部311与主阀体11焊接固定。第一连接件31还包括第一支撑部312和第二支撑部313,第一支撑部312和第二支撑部313均自基部311向远离主阀体11的方向延伸且相对设置。
17.第一支撑部312和第二支撑部313与导阀体21抵接,第一支撑部312和第二支撑部313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横弯部。具体地,如图5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312具有第一板部3120和横弯部310,第一板部3120自基部311向远离主阀体11方向延伸,并与基部311大体垂直(本文中的大体垂直,是指二者的夹角小于等于90度且大于等于80度)。横弯部310自第一板部3120的远离主阀体11的端部向远离第二支撑部313方向延伸,横弯部310与第一板部3120大体垂直设置。第二支撑部313具有第二板部3130,第二板部3130与第一板部3120相对设置。当导阀体21与第一连接件31配合时,第二支撑部312具有远离主阀体11的第二支撑面3131,横弯部310具有远离主阀体11的第一支撑面3100,当导阀体21坐落于第一连接件31时,第一支撑面3100与第二支撑面3131与导阀体21接触,图4所示,导阀体21呈长方体状,第一支撑面3100和第二支撑面3131与导阀体21接触,即与图4中导阀体21的下面接触。当然,导阀体21也可是圆柱或其它形状。
18.图6所示为图4中第一连接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连接件31a与第一连接件31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横弯部310a的弯折方向与横弯部310不同。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中第一连接件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19.如图6所示,横弯部310a自第一板部3120的远离主阀体11的端部朝向第二支撑部313方向延伸,横弯部310a与第一板部3120大体垂直设置。
20.在前述基础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撑部313也可以如第一支撑部312或第一支撑部312a那样设置与第一支撑部的横弯部的尺寸相同或不相同的横弯部。
21.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件31还包括第一支脚314和第二支脚315,如图5所示,第一支脚314与第一板部3120近似呈l形设置,第二支脚315与第二板部3130呈近似l形设置。
22.如图4及图7所示,第二连接件33可以具有适当弹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3均为不锈钢板材冲压制成,各实施例中,横弯部的宽度大于板材的厚度,其中,宽度是指横弯部在主阀体11的轴向方向的尺寸。第二连接件33包括第一弹片部333和第二弹片部334,第一弹片部333具有两个通孔3330,两个通孔3330分别与第一支脚314及第二支脚315卡合连接,第二弹片部334具有两个通孔3340,两个通孔3340分别与第二板部3130和第一板部3120卡合连接。即,如图4-图7所示,导阀体21通过第一连接件31与第二连接件33的卡接与主阀体1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31与第二连接件33配合包围部分导阀体21。
23.背景技术中,若导阀体被过渡磨损,导阀体与支撑组件之间可能会产生松动,使导
阀体抗振动能力下降,使换向阀的与导阀体连接的毛细管断裂影响换向阀的可靠性。本申请的换向阀,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横弯部310/310a,改善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毛刺现象,能够减小导阀体21与第一连接件31/31a配合时第一连接件对导阀体21的磨损,提升导阀体21的表面质量且改善导阀体因受到磨损产生的导阀体与连接组件配合松动现象,提升换向阀的产品可靠性。
24.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换向阀,包括主阀、导阀和连接组件,所述主阀包括主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导阀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导阀包括导阀体,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主阀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横弯部,所述导阀体与所述横弯部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基部,所述基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所述基部与所述主阀体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撑部具有第一板部和所述横弯部,所述横弯部自所述第一板部的远离所述主阀体的端部向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部方向延伸,所述横弯部支撑所述导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基部,所述基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所述基部与所述主阀体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撑部具有第一板部和所述横弯部,所述横弯部自所述第一板部的远离所述主阀体的端部朝向所述第二支撑部方向延伸,所述横弯部支撑所述导阀体。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弯部具有远离所述主阀体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部具有远离所述主阀体的第二支撑面,所述导阀体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及所述第二支撑面接触,所述第一支撑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面的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第二连接件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弹性,所述主阀与所述导阀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卡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配合包围部分所述导阀体。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由不锈钢板材冲压而成,所述第二连接件由不锈钢板材冲压而成,所述横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板材的厚度。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换向阀,包括主阀、导阀和连接组件,所述主阀包括主阀体,所述主阀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导阀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导阀包括导阀体,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主阀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横弯部,所述导阀体与所述横弯部抵接,提升换向阀的产品可靠性。可靠性。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51)Int.Cl.F16K11/065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3
技术公布日:2022/3/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