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轮胎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10:29: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多个周向花纹块且在周向花纹块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槽的轮胎。


背景技术:

2.以往,在乘用汽车(包含suv(rv)和厢式旅行车)用的充气轮胎(以下是轮胎)中,为了提高操纵稳定性,已知有使形成于车辆安装时内侧的胎肩花纹块的横槽的条数比形成于车辆安装时外侧的胎肩花纹块的横槽的条数多的胎面花纹(参照专利文献1)。
3.采用这样的轮胎,由于车辆安装时外侧的胎肩花纹块的刚度相对较高,因此特别是在提高转弯时的操纵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够确保湿地性能(排水性能)。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5102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采用上述那样的轮胎,可提高操纵稳定性,但另一方面,湿地性能、特别是湿路面的制动性能还有改善的余地。
8.作为湿路面的制动性能的提高对策,已知有这样的做法:使胎面橡胶的滞后损耗增大,使胎面橡胶的变形能量作为制动力消耗。但是,滞后损耗的增大会使滚动阻力增大,因此从近来的低燃料消耗率意向的观点出发并不理想。
9.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该轮胎能够在抑制滚动阻力的同时兼顾操纵稳定性和湿地性能、特别是湿路面的制动性能。
10.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轮胎(充气轮胎10),其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槽(周向槽31~周向槽34),并且包括由所述多个周向槽划分出的多个周向花纹块(周向花纹块41~周向花纹块43),其中,在所述周向花纹块形成有从车辆安装时外侧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第1横槽(第1横槽110)和从车辆安装时内侧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第2横槽(第2横槽160),在所述第1横槽的轮胎周向的一侧形成有第1倾斜部(第1倾斜部111),在所述第2横槽的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形成有第2倾斜部(第2倾斜部161),所述第1倾斜部通过将轮胎周向的一侧的所述周向花纹块的端部倒角而从轮胎径向外侧向轮胎径向内侧倾斜,所述第2倾斜部通过将轮胎周向的另一侧的所述周向花纹块的端部倒角而从轮胎径向外侧向轮胎径向内侧倾斜,所述第1倾斜部横穿所述周向花纹块,与所述周向槽连通,所述第2倾斜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一端部在所述周向花纹块内终止。
附图说明
11.图1是充气轮胎10的胎面的局部平面展开图。
12.图2是形成于充气轮胎10的胎面20的大致一个节距的量的放大平面图。
13.图3是沿着图2所示的f3-f3线的剖视图。
14.图4是沿着图2所示的f4-f4线的剖视图。
15.图5是示意地表示第1横槽110和第2横槽160的剖面形状及周向槽31~周向槽34的剖面形状的图。
16.图6是示意地表示第1横槽110和第2横槽160的剖面形状的图。
17.图7是变更例1的充气轮胎10a的胎面的局部平面展开图。
18.图8是形成于充气轮胎10a的胎面20的大致一个节距的量的放大平面图。
19.图9是变更例2的充气轮胎10b的胎面的局部平面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相同的功能、结构标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并且适当省略其说明。
21.(1)轮胎的整体概略结构
22.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0的胎面的局部平面展开图。如图1所示,充气轮胎10包括作为与路面接触的部分的胎面20。
23.在充气轮胎10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槽。具体来说,在充气轮胎10形成有周向槽31~周向槽34。
24.充气轮胎10包括由多个周向槽(周向槽31~周向槽34)划分出的多个周向花纹块。具体来说,充气轮胎10包括周向花纹块41~周向花纹块43。
25.在本实施方式中,充气轮胎10主要能够适用于乘用汽车。但是,安装充气轮胎10的车辆(汽车)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此外,充气轮胎10优选为由日本汽车轮胎协会(jatma)规定的滚动阻力的标识制度中的预定的等级以上(例如aa)。
26.充气轮胎10被指定了安装位置(车辆内侧和车辆外侧)。在充气轮胎10中,通常在车辆安装时外侧的胎侧部(未图示)记载有“outside”等。
27.周向花纹块41设于包含轮胎赤道线cl的位置。周向花纹块41利用周向槽31和周向槽32划分出。
28.周向花纹块42位于周向花纹块41的车辆安装时外侧。周向花纹块42利用周向槽31和周向槽33划分出。
29.周向花纹块43位于周向花纹块41的车辆安装时内侧。周向花纹块43利用周向槽32和周向槽34划分出。
30.在周向槽33的车辆安装时外侧设有胎肩花纹块44。此外,在周向槽34的车辆安装时内侧设有胎肩花纹块45。
31.在周向花纹块41~周向花纹块43、胎肩花纹块44及胎肩花纹块45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横槽(也可以称为轮胎宽度方向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槽(轮胎宽度方向槽)是指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而且与轮胎赤道线cl的交叉角度为45度以上。
32.第1横槽110从车辆安装时外侧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第1横槽110形成于周向花纹块41~周向花纹块43及胎肩花纹块44。
33.第2横槽160从车辆安装时内侧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第2横槽160形成于周向花纹块41~周向花纹块43及胎肩花纹块45。
34.第1横槽110以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图1中的下侧)凸出的方式弯曲。另一方面,第2横槽160以向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图1中的上侧)凸出的方式弯曲。
35.如图1所示,第1横槽110和第2横槽160在胎面视图中是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且平缓的圆弧状。
36.第1横槽110和第2横槽160延伸至中心区域。中心区域是包含轮胎赤道线cl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包含周向花纹块41及周向槽31和周向槽32的区域。
37.第1横槽110从胎肩花纹块44延伸至周向花纹块41,进而延伸至周向花纹块43。第2横槽160从胎肩花纹块45延伸至周向花纹块41,进而延伸至周向花纹块42。
38.第1横槽110和第2横槽160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形成。具体来说,在周向花纹块41~周向花纹块43的区域中,第1横槽110和第2横槽160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形成。
3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胎肩花纹块44还形成有第1横槽170。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辆安装时外侧的胎肩花纹块44(外侧胎肩花纹块)也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第1横槽。
40.同样,在胎肩花纹块45还形成有第2横槽180。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辆安装时外侧的胎肩花纹块45(内侧胎肩花纹块)也形成有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第2横槽。
41.(2)第1横槽和第2横槽的形状
42.接着,参照图2~图4说明第1横槽和第2横槽的形状、特别是第1横槽110和第2横槽160的形状。此外,也一并说明形成于胎肩花纹块的第1横槽170和第2横槽180的形状。
43.图2是形成于充气轮胎10的胎面20的大致一个节距的量的放大平面图。图3是沿着图2所示的f3-f3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2所示的f4-f4线的剖视图。
44.如图2~图4所示,在第1横槽110形成有第1倾斜部111。第1倾斜部111是通过切除周向花纹块41~周向花纹块43及胎肩花纹块44的、由第1横槽110划分出的轮胎周向的一端部而形成的平坦的倾斜面。但是,也可以是,倾斜面并非一定平坦。例如,倾斜面的剖面形状(图3)也可以是稍微隆起的凸状或圆顶状等。
45.同样,在第2横槽160形成有第2倾斜部161。第2倾斜部161是通过切除周向花纹块41、周向花纹块43及胎肩花纹块45(周向花纹块42除外)的、由第2横槽160划分出的轮胎周向的一端部而形成的平坦的倾斜面。
46.第1倾斜部111和第2倾斜部161也可以称为倒角部或缺口部(chamfer)。
47.具体来说,第1倾斜部111形成于第1横槽110的轮胎周向的一侧。另一方面,第2倾斜部161形成于第2横槽160的轮胎周向的另一侧。
48.第1倾斜部111通过将轮胎周向的一侧的周向花纹块41~周向花纹块43(及胎肩花纹块44)的端部倒角而从轮胎径向外侧向轮胎径向内侧倾斜。
49.第2倾斜部161通过将轮胎周向的另一侧的周向花纹块41~周向花纹块43(及胎肩花纹块45,周向花纹块42除外)的端部倒角而从轮胎径向外侧向轮胎径向内侧倾斜。
50.第1倾斜部111横穿周向花纹块41和周向花纹块42,与周向槽31~周向槽33连通。第1倾斜部111在周向花纹块41~周向花纹块43中形成于第1横槽110整体。
51.同样,第1倾斜部111在胎肩花纹块44中形成于第1横槽110整体。
52.另一方面,第2倾斜部161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一端部在周向花纹块41和周向花纹块43内分别终止。具体来说,第2倾斜部161与车辆安装时内侧的周向槽连通,但不与车辆安装
时外侧的周向槽连通。
53.此外,第2倾斜部161在胎肩花纹块45中在第2横槽160内终止。也就是说,形成于胎肩花纹块45的第2倾斜部161不与周向槽34连通。
54.在第1横槽170形成有第1倾斜部171。此外,在第2横槽180形成有第2倾斜部181。
55.第1倾斜部171在胎肩花纹块44中在第1横槽170内终止。此外,第2倾斜部181在胎肩花纹块45中在第2横槽180内终止。
56.形成于胎肩花纹块45(内侧胎肩花纹块)的、第2横槽160的一部分和第2横槽180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重复在胎肩侧形成有第2倾斜部181的结构和在轮胎赤道线cl侧形成有第2倾斜部161的结构。
5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横槽110随着朝向车辆安装时内侧去而其轮胎周向的槽宽变窄。同样,第2横槽160随着朝向车辆安装时外侧去而其轮胎周向的槽宽变窄。
58.(3)第1倾斜部和第2倾斜部的形状
59.接着,对形成于第1横槽110的第1倾斜部111和形成于第2横槽160的第2倾斜部161的具体的形状进行说明。另外,形成于第1横槽170的第1倾斜部171和形成于第2横槽180的第2倾斜部181的形状也相同。
60.图5示意地表示第1横槽110和第2横槽160的剖面形状及周向槽31~周向槽34的剖面形状。
61.图5所示的第1横槽110和第2横槽160的槽深d1及周向槽31~周向槽34的槽深d2优选满足10%≤(d1/d2)≤50%的关系。
62.在d1/d2小于10%时,因第1倾斜部111和第2倾斜部161而切出缺口的部分(chamfer)的排水量下降,湿路面的制动性能得不到提高。
63.另一方面,在d1/d2大于50%时,周向花纹块的刚度下降,操纵稳定性得不到提高。
64.图6示意地表示第1横槽110和第2横槽160的剖面形状。在图6中,示出第1横槽110和第2横槽160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的例子,但也可以像图5那样,第1横槽110和第2横槽160的延伸方向与轮胎径向大致平行。
65.如图6所示,周向花纹块的形成有第1倾斜部111和第2倾斜部161的一侧的角度θ1和周向花纹块的未形成第1倾斜部111和第2倾斜部161的一侧的角度θ2优选满足20
°
≤θ1≤80
°
、0
°
<θ2<20
°
、θ2<θ1的关系。
66.在θ1小于20
°
时,周向花纹块的端部在向路面踩入时和从路面蹬出时以卷起的方式变化,接地性下降。因此,湿路面的制动性能得不到提高。
67.另一方面,在θ1大于80
°
时,因第1倾斜部111和第2倾斜部161而切出缺口的部分(chamfer)的排水量下降,湿路面的制动性能仍然得不到提高。
68.此外,在θ2是0
°
(垂直)的情况下,周向花纹块的端部的边缘压力过度地上升,易于产生裂纹等。
69.另一方面,在θ2为20
°
以上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恒定的槽深,需要将第1横槽110和第2横槽160在深度方向上加长,周向花纹块的刚度下降。因此,操纵稳定性得不到提高。
70.此外,在不满足θ2<θ1的关系时,无法形成足够的尺寸的缺口部(chamfer),湿路面的制动性能得不到提高。
71.(4)作用
·
效果
72.接着,说明充气轮胎10的作用和效果。具体来说,在充气轮胎10中,在第1横槽110的轮胎周向的一侧形成有第1倾斜部111,在第2横槽160的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形成有第2倾斜部161。
73.此外,第1倾斜部111通过将轮胎周向的一侧的周向花纹块的端部倒角而从轮胎径向外侧向轮胎径向内侧倾斜,第2倾斜部161通过将轮胎周向的另一侧的周向花纹块的端部倒角而从轮胎径向外侧向轮胎径向内侧倾斜。
74.并且,第1倾斜部111横穿周向花纹块,与周向槽连通。另一方面,第2倾斜部161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一端部在周向花纹块内终止。
75.因此,利用第1倾斜部111和第2倾斜部161在周向花纹块的轮胎周向的端部形成有缺口部(chamfer),因此特别易于发挥湿路面的边缘效应。
76.此外,从车辆安装时内侧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第2倾斜部161的一端部在周向花纹块内终止。并且,第2倾斜部161在胎肩花纹块45中在第2横槽160内终止。
77.因此,能够确保车辆安装时内侧的周向花纹块的刚度,特别是能够提高直进时的操纵稳定性(直进性和初始响应性)。此外,这样的结构也有助于耐磨损性能的提高。
78.此外,从车辆安装时外侧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第1倾斜部111横穿周向花纹块。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倾斜部111在胎肩花纹块44中形成于第1横槽110整体。
79.因此,有助于转弯时的横向力的产生,能够提高转弯时的操纵稳定性(初始响应性、侧偏力的提升)。
80.此外,形成有轮胎周向的一侧的周向花纹块的端部被倒角了的第1横槽110和轮胎周向的另一侧的周向花纹块的端部被倒角了的第2横槽16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横槽110和第2横槽160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形成。因此,无论充气轮胎10的旋转方向如何,都能够发挥相同的性能。
81.即,采用充气轮胎10,特别是无需为了提高湿路面的制动性能而使用滞后损耗较大的胎面橡胶。也就是说,采用充气轮胎10,能够在抑制滚动阻力的同时兼顾操纵稳定性和湿地性能、特别是湿路面的制动性能。
82.此外,可知:在胎面橡胶的100%模量小于1.6的情况下,燃料消耗率性能和制动性能恶化。另一方面,也可知:在胎面橡胶的100%模量大于2.2的情况下,制动性能恶化。
83.也就是说,在充气轮胎10的胎面花纹中采用胎面橡胶的100%模量为1.6以上且2.2以下的橡胶的情况下,能够兼顾燃料消耗率性能和制动性能。
84.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胎肩花纹块45(内侧胎肩花纹块)的、第2横槽160的一部分和第2横槽180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重复在胎肩侧形成有第2倾斜部181的结构和在轮胎赤道线cl侧形成有第2倾斜部161的结构。
85.因此,能够在确保车辆安装时内侧的周向花纹块的刚度的同时谋求湿路面的基于边缘效应的制动性能的提高。
8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横槽110以向轮胎周向的一侧凸出的方式弯曲,第2横槽160以向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凸出的方式弯曲。
87.因此,无论充气轮胎10的旋转方向如何,都能够构成与制动力抗衡的弯曲状的缺口部(chamfer)。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湿路面的制动性能。
8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横槽110和第2横槽160延伸至包含轮胎赤道线cl的中心区
域。因此,中心区域的边缘成分增多,能够进一步提高湿路面的制动性能。此外,这样的结构也有助于节距噪声的降低。
8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横槽110随着朝向车辆安装时外侧去而其轮胎周向的槽宽变宽,第2横槽160随着朝向车辆安装时外侧去而其轮胎周向的槽宽变宽。
90.因此,有助于促进向充气轮胎10的胎肩侧的排水。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湿路面的制动性能。
91.(5)其他的实施方式
92.以上按照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记载,而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和改良,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93.例如,上述的充气轮胎10也可以如下地变更。图7是变更例1的充气轮胎10a的胎面的局部平面展开图。图8是形成于充气轮胎10a的胎面20的大致一个节距的量的放大平面图。
94.以下,主要说明与充气轮胎10不同的部分,省略相同的部分的说明。
95.如图7和图8所示,在充气轮胎10a的胎面20形成有第1横槽110a、第2横槽160a、第1横槽170a、第2横槽180a、小孔刀槽花纹185及第2横槽190。
96.第1横槽110a、第2横槽160a、第1横槽170a及第2横槽180a分别与充气轮胎10的第1横槽110、第2横槽160、第1横槽170及第2横槽180对应。
97.小孔刀槽花纹185形成于胎肩花纹块45,是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小孔状的刀槽花纹。
98.第2横槽190与第2横槽160a同样从车辆安装时内侧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除了一部分之外,都沿与第2横槽160a交叉的方向延伸。
99.如图8所示,在第1横槽110a形成有第1倾斜部112。此外,在第2横槽160a形成有第2倾斜部162,在第2横槽180a形成有第2倾斜部182。
100.并且,在第2横槽190形成有第2倾斜部191和第2倾斜部192。第2倾斜部191形成于沿与第2横槽160a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部分,第2倾斜部192形成于沿不与第2横槽160a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部分。
101.第2倾斜部191和第2倾斜部192与第2倾斜部162同样形成于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图8的上侧)。
102.充气轮胎10a与充气轮胎10相比较,特别能够适用于车辆重量较重的suv(rv)等。此外,通过将形成于胎肩花纹块45(内侧胎肩花纹块)的、横槽的一部分替换为小孔刀槽花纹185,即使在安装于车辆重量较重的suv(rv)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内侧胎肩花纹块的耐磨损性。
103.图9是变更例2的充气轮胎10b的胎面的局部平面展开图。如图9所示,充气轮胎10b与上述的充气轮胎10的胎面花纹类似,但第1横槽110b、第2横槽160b及第1横槽170b的形状与第1横槽110、第2横槽160及第1横槽170有些许不同。另一方面,第2横槽180b的形状与第2横槽180的形状相同。
104.此外,充气轮胎10b与充气轮胎10相比较形成于胎面20的周向花纹块的数量较少。
105.虽然有这样的差异,但充气轮胎10b能够发挥与充气轮胎10同等的性能。特别是通过减少周向花纹块的数量并形成第1横槽和第2横槽,能够适用于胎面宽度(轮胎宽度)较窄
且车辆重量较轻的轻型汽车(排气量660cc以下)和小型汽车。这里所说的小型汽车也可以用于作为充气轮胎10的安装对象的中型车或大型车。特别是也可以将除轻型乘用车之外的注册车作为对象。
106.此外,在上述的充气轮胎10中,在胎肩花纹块44也形成有第1横槽110,在胎肩花纹块45也形成有第2横槽160,但也可以是,在该胎肩花纹块并非必须形成第1横槽110和第2横槽160。
107.如上所述,记载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和附图不应理解为用于限定本发明。根据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明确各种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应用技术。
108.附图标记说明
109.10、10a、10b、充气轮胎;20、胎面;31~34、周向槽;41~43、周向花纹块;44、45、胎肩花纹块;110、110a、第1横槽;111、112、第1倾斜部;160、160a、160b、第2横槽;161、162、第2倾斜部;170、170a、170b、第1横槽;171、第1倾斜部;180、180a、180b、第2横槽;181、182、第2倾斜部;185、小孔刀槽花纹;190、第2横槽;191、192、第2倾斜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