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连接器端子自动铆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9:19: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端子自动铆压装置,用于向电线装配端子(如三插端子),并对端子进行铆压。


背景技术:

2.软线尾部连接器的生产制作通常可以简单的分为以下六个步骤:裁线-剥外皮-剥内皮-连接器端子压接-尾部穿套-注塑成型。现有的自动化生产线所能实现的只有:裁线,剥外皮,剥内皮,连接器端子压接,然后通过产线工人手工进行尾部穿套,手工进行穿套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无法保证穿套的力度,从而影响穿套质量,导致穿套都无法确保穿到位,因为穿套不到位的情况,又影响到注塑人员在注塑前需要再次用工具进行穿紧防止不到位的情况,间接影响了注塑的生产效率,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不但造成穿套效率低下并且不稳定,以及注塑效率降低,并且还需要增加产线人工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实现电线端子铆压的连接器端子自动铆压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端子自动铆压装置包括活动的上端子压接刀片和固定的下端子压接刀片,所述上端子压接刀片通过铆压动力装置驱动上下运动与下端子压接刀片实现端子铆压;所述下端子压接刀片后端具有端子通道,所述端子通道上连接有端子轨道,所述端子轨道向端子通道输送端子;所述端子轨道后端设置有推送动力装置,端子轨道向端子通道输送端子后,所述推送动力装置将端子向下端子压接刀片推送;在下端子压接刀片前端设置有穿线模,所述穿线模具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的位置与端子孔的位置对应,所述穿线孔的进口为喇叭形;电线通过穿线模导向穿进端子,所述穿线模由上穿线模和下穿线模构成,所述上穿线模安装在穿线滑块上,所述穿线滑块安装在穿线导轨上,所述穿线滑块连接有穿线动力装置,所述穿线动力装置驱动穿线滑块在穿线导轨上运动,使上穿线模和下穿线模分开;所述穿线模前方设置有用于夹持电线的夹爪装置,所述夹爪装置安装在夹爪板上,所述夹爪板安装在夹爪滑轨上,所述夹爪板连接有夹爪板动力装置,所述夹爪板动力装置驱动夹爪板在夹爪滑轨上上下运动;所述夹爪滑轨与纵向滑块连接,所述纵向滑块安装在纵向滑轨上,所述纵向滑块连接有纵向动力装置,所述纵向动力装置驱动纵向滑块在纵向滑轨上运动。
5.作为优选,所述铆压动力装置为电机,所述推送动力装置、穿线动力装置、夹爪板动力装置为气缸,所述夹爪装置为夹爪气缸。所述纵向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和电机驱动的丝杆,所述丝杆的螺母与纵向滑块连接。
6.为了实现电线的自动传输,所述夹爪装置边设置有竖向分布的链条轨道,所述链条轨道安装在齿轮上,所述齿轮由电机驱动;所述链条轨道上安装有若干线夹,所述线夹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安装在链条轨道上,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固定夹板,所述固定夹板边
设置有活动夹板,所述活动夹板通过活动轴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活动夹板与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夹持弹簧,所述夹持弹簧顶住活动夹板,使活动夹板上端紧靠固定夹板,固定夹板和活动夹板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活动夹板设置有按压板,按压按压板,压缩夹持弹簧,使活动夹板头端脱离固定夹板。
7.为了实现从链条轨道自动取下电线,所述夹爪装置边设置有线夹压板,所述线夹压板通过压板动力装置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压板动力装置为气缸。
8.为了起到缓冲作用,所述线夹压板底部设置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与线夹压板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接触板与线夹压板之间具有缓冲空间。
9.为了进行安全防护,所述链条轨道外具有保护罩,在所述链条轨道的上部水平段,所述保护罩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使链条轨道上的线夹露出。为了防止线夹上夹持的电线进入到保护罩内部,在链条轨道行走的下游,所述开口末端上方设置有压持按压板的弧形板。在夹持电线的线夹进入到保护罩内部前,弧形板压持按压板,使电线脱离线夹,避免电线被线夹带入,进入到保护罩内部。
10.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电线的自动输送,自动从输送线路取下,自动实现将端子穿插在电线上,自动实现将端子铆压在电线上,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13.图2为端子铆压机主体示意图。
14.图3为穿线模部位示意图。
15.图4为夹爪装置部位示意图。
16.图5为线夹部位示意图。
17.图6为链条轨道部位示意图。
18.图7为线夹压板部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7所示,连接器端子自动铆压装置包括活动的上端子压接刀片7和固定的下端子压接刀片(图3中最外侧端子下方),所述上端子压接刀片7通过铆压动力装置驱动上下运动与下端子压接刀片实现端子铆压。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有端子铆压零部件都是基于端子铆压机主体1进行装配,端子铆压机主体1上具有端子铆压机电源按钮2,开启后即接通电源,通过驱动电机3驱动。驱动电机3连接冲头4,冲头4装有偏心轴与冲头滑块5之间通过螺杆连接,冲头滑块5通过压块6连接上端子压接刀片7,上端子压接刀片7与端子压接刀片压块6通过螺丝紧固,实现驱动电机3驱动上端子压接刀片7上下铆压动作。
20.如图3所示,所述下端子压接刀片后端具有端子通道(图3中一排端子下方位置),所述端子通道上连接有端子轨道9,端子轨道9安装在铆压机底座18上,端子通道与端子轨道9垂直,所述端子轨道9向端子通道输送端子。
21.所述端子轨道9后端设置有第一气缸11,端子轨道9向端子通道输送端子后,第一气缸11将端子向下端子压接刀片推送,即将端子推向铆压位置,实现端子的自动输送。
22.在下端子压接刀片前端设置有穿线模8,所述穿线模8具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的位置与端子孔的位置对应,所述穿线孔的进口为喇叭形,使电线可以直接快速的进入穿线模8与穿线模8后侧的端子(已输送)进行快速匹配压接。电线通过穿线模8导向穿进端子,所述穿线模8由上穿线模和下穿线模构成,所述上穿线模安装在穿线滑块上,所述穿线滑块安装在穿线导轨15上,所述穿线滑块连接有第二气缸12,第二气缸12驱动穿线滑块在穿线导轨15上运动,使上穿线模和下穿线模分开,上穿线模上下移动防止电线穿入时上下错位的情况。
23.如图4所示,所述穿线模8前方设置有用于夹持电线的夹爪装置,夹爪装置为夹爪气缸13,所述夹爪装置安装在夹爪板上,所述夹爪板安装在夹爪滑轨16上,所述夹爪板连接有第三气缸14,所述第三气缸14驱动夹爪板在夹爪滑轨16上上下运动。所述夹爪滑轨16与纵向滑块连接,所述纵向滑块安装在纵向滑轨上,所述纵向滑块连接有纵向动力装置,所述纵向动力装置包括纵向电机10和纵向电机10驱动的丝杆,所述丝杆的螺母与纵向滑块连接,所述纵向动力装置驱动纵向滑块在纵向滑轨17上运动。这样,夹爪装置可以实现上下、纵向移动,纵向电机10转动,带动丝杆转动,丝杆上的螺母和与其相连的纵向滑块沿纵向滑轨17前后运动,实现夹爪气缸13的前伸、后缩(即纵向运动)。第三气缸14可以驱动夹爪板上下运动,带动夹爪气缸13上下运动,夹爪气缸13的前伸、后缩、上下运动,将夹爪气缸13带动到电线位置,便于夹爪气缸13抓取电线,在抓取电线后向穿线模8运动。
24.为了实现电线的自动传输,所述夹爪装置边设置有竖向分布的链条轨道,所述链条轨道安装在齿轮上,所述齿轮由电机驱动。如图6所示,所述链条轨道37上安装有若干线夹371,如图5所示,所述线夹371包括固定板372,所述固定板372安装在链条轨道37上,所述固定板372上安装有固定夹板373,所述固定夹板373边设置有活动夹板374,所述活动夹板374通过活动轴安装在固定板372上;所述活动夹板374与固定板372之间设置有夹持弹簧376,所述夹持弹簧376顶住活动夹板374,使活动夹板374上端紧靠固定夹板373,固定夹板373和活动夹板374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活动夹板374设置有按压板375,按压按压板375,压缩夹持弹簧376,使活动夹板头374端脱离固定夹板373。
25.为了实现从链条轨道37上自动取下电线,所述夹爪装置边设置有线夹压板39,如图7所示,所述线夹压板39通过第四气缸38安装在固定板40上。第四气缸40动作,带动线夹压板39向下运动,压持活动夹板39上的按压板375,活动夹板374头端脱离固定夹板373,即解除活动夹板374对电线的夹持。此时,上述的夹爪装置便可以抓取电线,并输送至穿线模8处。
26.为了起到缓冲作用,所述线夹压板39底部设置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与线夹压板39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接触板与线夹压板39之间具有缓冲空间。
27.如图6所示,链条轨道37外设置有保护罩377,实现了安全防护。在链条轨道37的上部(水平段处),保护罩377具有开口,链条轨道37上的线夹371从开口露出。
28.在链条轨道37行走的下游,靠近保护罩377开口的末端处(如保护罩377的开口上方)设置有弧形板378,弧形板378用于压持按压板375。当夹持电线的线夹371进入到保护罩377内部前(即从开口进入内部前),弧形板378压持按压板375,这样电线将脱离线夹371,电线不会跟随被线夹371进入到保护罩377内部。
29.使用时,链条轨道37输送电线,到达线夹压板39,线夹压板39向下运动解除活动夹
板374对电线的夹持,然后夹爪装置夹持电线向穿线模8输送。此时,端子轨道9向端子通道输送端子,第一气缸11将端子向下端子压接刀片推送,电线通过穿线模8,将电线向端子内输送,最后上端子压接刀片7动作实现对端子的铆压。端子压接完成后抬起上端子压接刀片7与穿线模8的上穿线模,通过夹爪气缸13把电线送出,送到输送前的位置,线夹压板39向下运动,使线夹371在原有的位置夹住电线(线缆)。
30.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