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除螨刷进风管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2-04-09 20:19: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刷头生产模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除螨刷进风管用模具。


背景技术:

2.吸尘器是一种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负压,吸取尘屑的机械装置。绝大部分吸尘器都配有一套组装刷头,包括扫尘刷、圆刷、扁吸嘴刷、除螨刷等刷头,每种刷头都具有特殊的效用,以满足不同目的、不同环境的使用需求。其中除螨刷是一种可以高效地清除床单被罩上的螨虫的刷头,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刷头。
3.除螨刷一般通过进风管与吸尘器的连接管连接,作为吸尘器的刷头,以吸附存在于被子、枕头、沙发上的螨虫。因此,除螨刷的进风管一般都设计多个方便将除螨刷安装在连接管上的卡槽。
4.目前,市场上存在一种除螨刷,其进风管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管体,管体前端为刷头连接端,管体后端为吸尘器连接端。刷头连接端的上方设置用于安装电源接头的电源槽,刷头连接端的下方设置用于安装卡扣按钮的按钮槽,刷头连接端的左方和右方分别设置用于与刷头内的凸起卡接的左卡接槽和右卡接槽。左卡接槽、右卡接槽和电源槽之间各设置一个用于安装连接螺丝的螺丝孔。吸尘器连接端的左方和右方设置用于与连接管卡接的凸棱。
5.这种进风管是一体化设计,高集成性,满足一体成型的要求,因此这种进风管在生产中一般采用注塑工艺进行生产,能够使生产的进风管能够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但由于这种进风管为一个管体零部件,且刷头连接端的四面均存在凹槽,因此这种进风管在注塑过程中,在工艺末端的脱模时,难以较简单且高效地进行脱模。因此,现在急需一个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螨刷进风管用模具,具有能够快速脱模,良品率高的优点。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除螨刷进风管用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前模内设置注塑流道,后模固定连接第一型腔,前模固定连接用于与第一型腔对接形成注塑型腔的第二型腔,穿过注塑型腔设置用于注塑成型进风管的模仁组,模仁组与后模滑动连接且模仁组中各个单体模仁均开设朝向注塑型腔倾斜的斜导槽,斜导槽中设置与斜导槽滑动连接的斜导柱且斜导柱与前模固定连接。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对接组合形成注塑型腔,在注塑成型后,能够通过前模运动,使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分离,使进风管的在第二型腔内的部分从第二型腔分离出来,有助于简化进风管的脱模工序,提高进风管的生产效率;通过设置由多
个单体模仁组合成的模仁组,能够对应进风管表面每一个内凹面的形状设计单体模仁,便于降低模具的制造难度,且当单一模仁损坏后,可以更换或维修此模仁而无需对模具整体进行更换或维修;单体模仁设置斜导槽,前模固定连接与斜导槽一致的斜导柱,当前模和后模分离时,前模带动斜导柱移动,而斜导柱的移动通过斜导槽传动,使单体模仁能够远离注塑型腔移动,从而使单体模仁和进风管脱离,从而实现简单、高效、快速的脱模,由于采用多个面同时脱模,在脱模时对进风管的内部作用力较小,不容易发生进风管变形的情况,有助于提高生产的良品率。
10.进一步,模仁组包括与左卡接槽对应的第一模仁和、与右卡接槽对应的第二模仁及与刷头连接端端口对应的第三模仁。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三个方向设置模仁,能够使脱模时模仁对进风管的作用力更加均匀,防止脱模时产生的拉拽力不均匀对产品产生不利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本模具的良品率。
12.进一步,前模在斜导柱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有导柱连接块,斜导柱与导柱连接块可拆卸连接。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在导柱损坏后,更换受损导柱,有助于减小本模具的维修难度,能够有效地减少模具的维护成本。
14.进一步,穿过设置与后模滑动连接用于成型进风管内部管道的模芯。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与后模滑动连接的模芯对通风的管体进行注塑成型,便于进一步减少脱模的难度。
16.进一步,模芯与固定设置在后模的气缸的移动端固定连接。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气缸自动抽出模芯,便于进一步简化脱模工序的步骤,有助于进一步减少脱模的难度,提高次模具的生产效率。
18.进一步,前模和后模通过卸料板导柱连接。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控制前模和后模的移动方向及距离,便于使前模和后模更换地对接。
20.进一步,前模和后模均设置用于冷却模具的水冷管道。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加速模具的冷却,减少模具的冷却时间,有助于提高本模具的产量。
22.进一步,后模设置用于顶起进风管的顶针板。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自动从第一型腔中脱离进风管,有助于减少生产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本模具的生产效率。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1.便于脱模,良品率高;
26.2.便于维护,运行成本低;
27.3.制造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除螨刷的立体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除螨刷进风管用模具的立体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的立体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斜导柱的立体图。
32.图中:1、进风管;11、吸尘器连接端;12、刷头连接端;13、电源槽;14、按钮槽;15、左卡接槽;16、右卡接槽;2、前模;21、注塑流道;22、卸料板导柱;23、水冷管道;3、后模;31、顶针板;4、注塑型腔;41、第一型腔;42、第二型腔;5、模仁组;51、第一模仁;52、第二模仁;53、第三模仁;54、模芯;55、气缸;61、斜导槽;62、斜导柱;63、导柱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34.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35.参见图2,一种除螨刷进风管用模具,包括能够在水平方向相对移动的前模2和后模3,前模2设置用于注入塑料熔体的注塑流道21,后模3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第一型腔41,前模2在第一型腔41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第二型腔42。穿过注塑型腔4设置用于注塑成型进风管1的模仁组5,模仁组5与后模3滑动连接且模仁组5中各个单体模仁均开设朝向注塑型腔4倾斜的斜导槽61,斜导槽61中设置与斜导槽61滑动连接的斜导柱62且斜导柱62与前模2固定连接。第一型腔41和第二型腔42组合形成注塑型腔4,用于初步成型进风管1的外表。
36.具体的,参见图2,注塑流道21设置在前模2的中心位置,注塑流道21有两个分流口分别对应两套模仁组5。前模2设置有两套水冷管道23,分别围绕在两套模仁组5周围。上模的四角位置都固定连接有卸料板导柱22,四个卸料板导柱22的活动端与后模3的四角连接。
37.参见图2,后模3底部设置顶针板31,顶针板31与外加动力机构连接,用于将进分管从第一型腔41中顶出。
38.参见图3,模仁组5共有两组,包括与左卡接槽15对应的第一模仁51和与右卡接槽16对应的第二模仁52及与刷头连接端12端口对应的第三模仁53。其中第一模仁51的凸面形状与左卡接槽15的凹面形状对应,第二模仁52的凸面形状与右卡接槽16的凹面形状对应,第三模仁53的凸面形状与刷头连接端12端口的端口面形状一致,第三模仁53为一个柱状模仁。第一模仁51、第二模仁52、第三模仁53均与后模3滑动连接,后模3在第三模仁53的对位设置模芯54,模芯54用于成型进风管1的内部管道,模芯54远离进风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气缸55,气缸55与后模3的侧面固定连接,脱模时能够通过气缸55拉动模芯54使模芯54从进风管1的内部抽离。
39.参见图4,模仁组5中各个单体模仁均开设朝向注塑型腔4倾斜的斜导槽61,斜导槽61中设置与斜导槽61滑动连接的斜导柱62。斜导柱62能够顺畅地沿着斜导槽61进行移动,前模2在斜导柱62的对应位置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导柱连接块63,斜导柱62与导柱连接块63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斜导柱62。
40.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41.注塑时,将前模2和后模3对接,气缸55推动模芯54进入注塑型腔4内,从注塑流道21注入塑料熔体,当塑料熔体完全注满注塑型腔4后,往水冷管道23中通入冷却水,加速塑料冷却,当塑料冷却完成后,使前模2和后模3分开,第一模仁51、第二模仁52、第三模仁53均
与进风管1分离,而后启动气缸55,拉动模芯54,使模芯54抽出,最后推动顶针板31,使进风管1从模具中脱离,实现进风管1的注塑生产。整体工艺流程简单,且所生产的进风管1的良品率高。
4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