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交叉钻孔型钻床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02:24: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钻床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交叉钻孔型钻床。


背景技术:

2.钻床指主要用钻头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机床。通常钻头旋转为主运动,钻头轴向移动为进给运动。钻床结构简单,加工精度相对较低,可钻通孔、盲孔,更换特殊刀具,可扩、锪孔,铰孔或进行攻丝等加工。加工过程中工件不动,让刀具移动,将刀具中心对正孔中心,并使刀具转动(主运动)。
3.现有的钻床在进行打孔工作时,需要人工进行相关操作,而且因为技术原因,钻床通常是结构相对简单的单孔钻床,这种钻床在给较厚钢板的两面进行打孔时,需要对钢板进行复次加工,而这种打孔方式会导致一些问题,如果使用者操作失误,就会导致两次打孔的深度不同,进而出现边孔口深度不一,严重时钢板可能会被打穿,使钢板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叉钻孔型钻床,解决了给较厚钢板打孔时打孔深度不同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交叉钻孔型钻床,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支撑架柱,所述支撑架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夹物板,所述夹物板下表面的轴心处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夹物板上表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钻孔装置。
8.优选的,所述夹物板包括改装方板,所述改装方板的下表面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改装方板的下表面通过滑槽对称设置有连接滑杆,所述改装方板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凹面卡槽,所述改装方板上表面的中部通过凹面卡槽对车设置有固定夹板,所述固定夹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整弹簧带,所述改装方板上表面的顶部均匀开设有竖直圆槽,所述改装方板的内腔通过竖直圆槽均匀设置有精度转盘,该装置在给较厚的钢板打孔前,因为存在调整弹簧带,所以两块固定夹板在通常情况下将凹面卡槽闭合,在插入钢板时,使用者将两块固定夹板掰开,然后将钢板竖直放置在改装方板上表面的凹面卡槽中,两侧的固定夹板将钢板的底部夹紧,防止钢板倾倒,随后将钢板沿着凹面卡槽滑动,完成上料准备工作。
9.优选的,所述钻孔装置包括竖直固定板,所述竖直固定板内腔的中部开设有竖直滑槽,所述竖直固定板的内壁通过竖直滑槽滑动连接有调整滑块,所述调整滑块的中部通过贯穿口滑动连接有螺纹钻头,所述螺纹钻头外表面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限位保护套,在限位保护套的限制作用下,两侧的钻孔装置有一定的推进距离限制,当扭矩电机的外表面与限位保护套的一端相接触时,插头推件无法再拉动扭矩电机继续推进,所以两侧的螺纹钻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可以防止两侧的螺纹钻头将钢板的整体打穿,而钢板的整体
不会被打穿,两侧的螺纹钻头就不会相互接触,所述螺纹钻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扭矩电机,所述扭矩电机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调整拉板,所述扭矩电机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线。
10.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圆壳,所述固定圆壳内壁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横切口,所述固定圆壳内壁的两侧通过横切口对称设置有插头推件,所述插头推件外表面的下部滑动连接有旋转推头杆,所述旋转推头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管套,所述插头推件外表面的上部对称设置有弹簧力臂,使用者启动转动电机控制转动管套缓慢旋转,当旋转角度偏小时,旋转推头杆的顶端仍与插头推件的内壁相接触,所以弹簧力臂还是处于拉伸状态,当转动管套旋转一定角度后旋转推头杆脱离插头推件的内壁,插头推件的内壁失去了旋转推头杆的支撑力作用,会在两侧弹簧力臂的作用下收缩,此时两侧的钻孔装置被拉进,由于钻孔装置通过螺旋钻孔的方式在钢板上打孔,两侧的钻孔装置分别对钢板的两侧进行打孔,打孔完毕后,通过转动电机控制转动管套转回原位,两侧的插头推件被重新拉开,两侧的钻孔装置被拉开,装置停止钻孔作业。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架柱的数量为四根,所述转动管套内壁的一端与支撑底座内腔的轴心处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滑杆的数量为两根,所述连接滑杆的外表面通过滑槽与改装方板的下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滑杆的一端与调整拉板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固定夹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夹板的内壁通过凹面卡槽与改装方板外表面的一侧滑动连接,所述调整弹簧带的一端通过凹面卡槽与改装方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调整弹簧带的另一端与固定夹板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钻孔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扭矩电机输出轴的外表面与螺纹钻头内壁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所述调整滑块的内壁与竖直固定板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调整滑块外表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辅助滑移装置。
14.优选的,所述固定圆壳外表面的背部与改装方板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插头推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插头推件的外表面通过横切口与固定圆壳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插头推件外表面的背部与连接滑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力臂的数量为两根,所述转动管套外表面的一端与固定圆壳内壁的轴心处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管套内壁的另一侧通过转动电机与支撑底座的上表面转动连接。
15.优选的,所述精度转盘包括刻度转盘,所述刻度转盘上表面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传动滑套,所述传动滑套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凹槽滑杆,使用者顺时针转动刻度转盘暴露在改装方板的部分调整钻孔高度。
16.优选的,所述精度转盘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精度转盘的外表面通过竖直圆槽与改装方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精度转盘的侧面延伸至改装方板的外部,所述传动滑套的外表面与改装方板的内壁转动连接。
17.优选的,所述辅助滑移装置包括下管套,所述下管套的内壁螺栓连接有螺纹推杆,所述螺纹推杆外表面的上部螺栓连接有上管套,所述调整滑块外表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平行夹板,传动滑套在顺时针转动时,通过凹槽滑杆带动螺纹推杆顺时针转动,螺纹推杆沿着下管套与上管套螺旋上升,当螺纹推杆与上管套内壁的顶部相接触时,再转动刻度转盘,螺纹推杆的顶端会推动上管套向上运动,上管套通过平行夹板的上部将调整滑块向上推动,进而控制螺纹钻头向上运动,方便对准钢板的打孔位置,同理,使用者逆时针转动刻度转盘
暴露在改装方板的部分,控制螺纹钻头向下运动。
18.优选的,所述辅助滑移装置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调整滑块上表面的一侧与平行夹板内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竖直固定板的一侧与平行夹板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平行夹板的一端与上管套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平行夹板的一端与下管套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推杆的底端延伸至下管套的外部,所述螺纹推杆的底端与凹槽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0.1.由于该装置具备高度对称性,而且该装置能够在一次加工对钢板的两侧进行钻孔作业,所以不需要进行复次钻孔工序,进而减少钻孔工序,提高钻孔效率。
21.2.在钻孔装置进行钻孔作业时,控制装置调整钻孔装置的钻孔深度,而且两侧的插头推件受力相同,所以两侧的插头推件每次移动的距离必定相同,两侧的螺纹钻头打出的孔口深度也必定相同,防止出现人工钻孔因操作失误,如施力不用均匀。示数观察错误等情况导致两侧的钻孔装置钻孔深度不同,导致钢板出现加工不良的问题。
22.3.在限位保护套的限制作用下,两侧的钻孔装置有一定的推进距离限制,当扭矩电机的外表面与限位保护套的一端相接触时,插头推件无法再拉动扭矩电机继续推进,所以两侧的螺纹钻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可以防止两侧的螺纹钻头将钢板的整体打穿,而钢板的整体不会被打穿,两侧的螺纹钻头就不会相互接触,进而防止出现钻头相互磨损,导致钻头报废的情况。
23.4.使用者在调整钻头的高度时通常采用手动拉取的方式直接移动螺纹钻头,但是这种方式移动钻头精准度不高,进而出现两边的螺纹钻头没有对齐导致打孔错位的情况,使用精度转盘进行调整能够通过刻度转盘的转动示数精准控制两侧螺纹钻头的升降高度,不仅使打孔位置更加精准,还能防止出现两侧的螺纹钻头在调整高度后没有对齐导致打孔错位的情况。
24.5.由于在实际使用时需要经常调整螺纹钻头的钻孔高度,所以需要调整滑块对螺纹钻头进行保护,防止竖直固定板的滑槽被磨损,影响螺纹钻头的移动。
25.6.该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钢板进行打孔工作,适用性较强,两侧的固定夹板在工作时能够对钢板起到一定的固定支承作用,防止钢板倾倒,方便钢板竖起进行打孔加工作业。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27.图2是本发明夹物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发明钻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发明控制装置的剖视图;
30.图5是本发明精度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本发明辅助滑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支撑底座;2、支撑架柱;3、控制装置;31、固定圆壳;32、转动管套;33、旋转推头杆;34、弹簧力臂;35、插头推件;4、夹物板;41、改装方板;42、固定夹板;43、调整弹簧带;44、连接滑杆;5、钻孔装置;51、竖直固定板;52、调整滑块;53、螺纹钻头;54、限位保护
套;55、调整拉板;56、扭矩电机;6、精度转盘;61、刻度转盘;62、传动滑套;63、凹槽滑杆;7、辅助滑移装置;71、下管套;72、螺纹推杆;73、上管套;74、平行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使用图1-图6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交叉钻孔型钻床进行如下说明。
34.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交叉钻孔型钻床,包括支撑底座1,支撑底座1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支撑架柱2,支撑架柱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夹物板4,夹物板4下表面的轴心处设置有控制装置3,夹物板4上表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钻孔装置5,由于该装置具备高度对称性,而且该装置能够在一次加工对钢板的两侧进行钻孔作业,所以不需要进行复次钻孔工序,进而减少钻孔工序,提高钻孔效率。
35.夹物板4包括改装方板41,改装方板41的下表面对称开设有滑槽,改装方板41的下表面通过滑槽对称设置有连接滑杆44,改装方板41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凹面卡槽,改装方板41上表面的中部通过凹面卡槽对车设置有固定夹板42,固定夹板4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整弹簧带43,改装方板41上表面的顶部均匀开设有竖直圆槽,改装方板41的内腔通过竖直圆槽均匀设置有精度转盘6,该装置在给较厚的钢板打孔前,因为存在调整弹簧带43,所以两块固定夹板42在通常情况下将凹面卡槽闭合,在插入钢板时,使用者将两块固定夹板42掰开,然后将钢板竖直放置在改装方板41上表面的凹面卡槽中,两侧的固定夹板42将钢板的底部夹紧,随后将钢板沿着凹面卡槽滑动,完成上料准备工作,该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钢板进行打孔工作,适用性较强,两侧的固定夹板42在工作时能够对钢板起到一定的固定支承作用,防止钢板倾倒,方便钢板竖起进行打孔加工作业,由于在实际使用时需要经常调整螺纹钻头53的钻孔高度,所以需要调整滑块52对螺纹钻头53进行保护,防止竖直固定板51的滑槽被磨损,影响螺纹钻头53的移动。
36.钻孔装置5包括竖直固定板51,竖直固定板51内腔的中部开设有竖直滑槽,竖直固定板51的内壁通过竖直滑槽滑动连接有调整滑块52,调整滑块52的中部通过贯穿口滑动连接有螺纹钻头53,螺纹钻头53外表面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限位保护套54,在限位保护套54的限制作用下,两侧的钻孔装置5有一定的推进距离限制,当扭矩电机56的外表面与限位保护套54的一端相接触时,插头推件35无法再拉动扭矩电机56继续推进,所以两侧的螺纹钻头53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可以防止两侧的螺纹钻头53将钢板的整体打穿,而钢板的整体不会被打穿,两侧的螺纹钻头53就不会相互接触,螺纹钻头5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扭矩电机56,扭矩电机56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接有调整拉板55,扭矩电机56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线。
37.控制装置3包括固定圆壳31,固定圆壳31内壁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横切口,固定圆壳31内壁的两侧通过横切口对称设置有插头推件35,插头推件35外表面的下部滑动连接有旋转推头杆33,旋转推头杆3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管套32,插头推件35外表面的上部对称设置有弹簧力臂34,使用者启动转动电机控制转动管套32缓慢旋转,当旋转角度偏小时,旋转推头杆33的顶端仍与插头推件35的内壁相接触,所以弹簧力臂34还是处于拉伸状态,当转动管套32旋转一定角度后旋转推头杆33脱离插头推件35的内壁,插头推件35的内壁失去了旋转推头杆33的支撑力作用,会在两侧弹簧力臂34的作用下收缩,此时两侧的钻孔装置5被拉进,由于钻孔装置5通过螺旋钻孔的方式在钢板上打孔,两侧的钻孔装置5分别对钢板
的两侧进行打孔,打孔完毕后,通过转动电机控制转动管套32转回原位,两侧的插头推件35被重新拉开,两侧的钻孔装置5被拉开,装置停止钻孔作业。
38.支撑架柱2的数量为四根,转动管套32内壁的一端与支撑底座1内腔的轴心处转动连接,连接滑杆44的数量为两根,连接滑杆44的外表面通过滑槽与改装方板41的下表面滑动连接,连接滑杆44的一端与调整拉板55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
39.固定夹板42的数量为两个,固定夹板42的内壁通过凹面卡槽与改装方板41外表面的一侧滑动连接,调整弹簧带43的一端通过凹面卡槽与改装方板41的内壁固定连接,调整弹簧带43的另一端与固定夹板42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
40.钻孔装置5的数量为两个,扭矩电机56输出轴的外表面与螺纹钻头53内壁的轴心处固定连接,调整滑块52的内壁与竖直固定板5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调整滑块52外表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辅助滑移装置7。
41.固定圆壳31外表面的背部与改装方板41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插头推件35的数量为两个,插头推件35的外表面通过横切口与固定圆壳31的内壁滑动连接,插头推件35外表面的背部与连接滑杆4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弹簧力臂34的数量为两根,转动管套32外表面的一端与固定圆壳31内壁的轴心处转动连接,转动管套32内壁的另一侧通过转动电机与支撑底座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
42.精度转盘6包括刻度转盘61,刻度转盘61上表面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传动滑套62,传动滑套6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凹槽滑杆63,使用者顺时针转动刻度转盘61暴露在改装方板41的部分调整钻孔高度。
43.精度转盘6的数量为四个,精度转盘6的外表面通过竖直圆槽与改装方板41的内壁转动连接,精度转盘6的侧面延伸至改装方板41的外部,传动滑套62的外表面与改装方板41的内壁转动连接。
44.辅助滑移装置7包括下管套71,下管套71的内壁螺栓连接有螺纹推杆72,螺纹推杆72外表面的上部螺栓连接有上管套73,调整滑块52外表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平行夹板74,传动滑套62在顺时针转动时,通过凹槽滑杆63带动螺纹推杆72顺时针转动,螺纹推杆72沿着下管套71与上管套73螺旋上升,当螺纹推杆72与上管套73内壁的顶部相接触时,再转动刻度转盘61,螺纹推杆72的顶端会推动上管套73向上运动,上管套73通过平行夹板74的上部将调整滑块52向上推动,进而控制螺纹钻头53向上运动,方便对准钢板的打孔位置,同理,使用者逆时针转动刻度转盘61暴露在改装方板41的部分,控制螺纹钻头53向下运动,使用者在调整钻头的高度时通常采用手动拉取的方式直接移动螺纹钻头53,但是这种方式移动钻头精准度不高,进而出现两边的螺纹钻头53没有对齐导致打孔错位的情况,使用精度转盘6进行调整能够通过刻度转盘61的转动示数精准控制两侧螺纹钻头53的升降高度,不仅使打孔位置更加精准,还能防止出现两侧的螺纹钻头53在调整高度后没有对齐导致打孔错位的情况。
45.辅助滑移装置7的数量为四个,调整滑块52上表面的一侧与平行夹板74内壁的上部固定连接,竖直固定板51的一侧与平行夹板74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平行夹板74的一端与上管套73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平行夹板74的一端与下管套71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螺纹推杆72的底端延伸至下管套71的外部,螺纹推杆72的底端与凹槽滑杆63的顶端固定连接。
46.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47.由于该装置具备高度对称性,而且该装置能够在一次加工对钢板的两侧进行钻孔作业,所以不需要进行复次钻孔工序,进而减少钻孔工序,提高钻孔效率。
48.该装置在给较厚的钢板打孔前,因为存在调整弹簧带43,所以两块固定夹板42在通常情况下将凹面卡槽闭合,在插入钢板时,使用者将两块固定夹板42掰开,然后将钢板竖直放置在改装方板41上表面的凹面卡槽中两侧的固定夹板42将钢板的底部夹紧,随后将钢板沿着凹面卡槽滑动,完成上料准备工作,该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厚度的钢板进行打孔工作,适用性较强,两侧的固定夹板42在工作时能够对钢板起到一定的固定支承作用,防止钢板倾倒,方便钢板竖起进行打孔加工作业。
49.在钻孔装置5进行钻孔作业时,控制装置3调整钻孔装置5的钻孔深度,而且两侧的插头推件35受力相同,所以两侧的插头推件35每次移动的距离必定相同,两侧的螺纹钻头53打出的孔口深度也必定相同,防止出现人工钻孔因操作失误,如施力不用均匀。示数观察错误等情况导致两侧的钻孔装置5钻孔深度不同,导致钢板出现加工不良的问题。
50.使用者启动转动电机控制转动管套32缓慢旋转,当旋转角度偏小时,旋转推头杆33的顶端仍与插头推件35的内壁相接触,所以弹簧力臂34还是处于拉伸状态,当转动管套32旋转一定角度后旋转推头杆33脱离插头推件35的内壁,插头推件35的内壁失去了旋转推头杆33的支撑力作用,会在两侧弹簧力臂34的作用下收缩,此时两侧的钻孔装置5被拉进,由于钻孔装置5通过螺旋钻孔的方式在钢板上打孔,两侧的钻孔装置5分别对钢板的两侧进行打孔,打孔完毕后,通过转动电机控制转动管套32转回原位,两侧的插头推件35被重新拉开,两侧的钻孔装置5被拉开,装置停止钻孔作业。
51.因为两侧的钻孔装置5都会同时受到插头推件35推力的影响,所以两侧的钻孔装置5在一次加工后打孔的深度相同,而且在限位保护套54的限制作用下,两侧的钻孔装置5有一定的推进距离限制,当扭矩电机56的外表面与限位保护套54的一端相接触时,插头推件35无法再拉动扭矩电机56继续推进,所以两侧的螺纹钻头53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可以防止两侧的螺纹钻头53将钢板的整体打穿,而钢板的整体不会被打穿,两侧的螺纹钻头53就不会相互接触,进而防止出现钻头相互磨损,导致钻头报废的情况。
52.在调整钻孔高度时,使用者顺时针转动刻度转盘61暴露在改装方板41的部分,传动滑套62在顺时针转动时,通过凹槽滑杆63带动螺纹推杆72顺时针转动,螺纹推杆72沿着下管套71与上管套73螺旋上升,当螺纹推杆72与上管套73内壁的顶部相接触时,再转动刻度转盘61,螺纹推杆72的顶端会推动上管套73向上运动,上管套73通过平行夹板74的上部将调整滑块52向上推动,进而控制螺纹钻头53向上运动,方便对准钢板的打孔位置,同理,使用者逆时针转动刻度转盘61暴露在改装方板41的部分,控制螺纹钻头53向下运动。
53.使用者在调整钻头的高度时通常采用手动拉取的方式直接移动螺纹钻头53,但是这种方式移动钻头精准度不高,进而出现两边的螺纹钻头53没有对齐导致打孔错位的情况,使用精度转盘6进行调整能够通过刻度转盘61的转动示数精准控制两侧螺纹钻头53的升降高度,不仅使打孔位置更加精准,还能防止出现两侧的螺纹钻头53在调整高度后没有对齐导致打孔错位的情况。
5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