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头灯反射器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04:35: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头灯反射器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车灯总成的各种零件常常采用注塑模具注塑成型,例如:灯壳、反射器、反射杯,但在机车的头灯反射器的注塑成型过程中,由于反射器需要成型后的产品需要进行光的反射,因此需要使对应的反射器内部成型曲面的反光部,曲面、弧形等结构,必然使的对应的注塑模具的成型腔底部相较顶部小,同时,为满足安装需求,需要在反射器的壳体上成型用于安装的沟槽、铆柱等,因此造成相关技术中,用于注塑成型头灯反射器的注塑模具在注塑成型后脱模困难,成型的产品的骨位易形成倒扣、铆柱及沟槽易产生薄刚等不良,成型的产品质量低。
3.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注塑模具注塑成型的成型头灯反射器产品质量不佳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头灯反射器的注塑模具,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注塑模具注塑成型的成型头灯反射器产品质量不佳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如下:头灯反射器的注塑模具,包括下模和所述下模相对设置的上模,所述下模的上表面设第一分型面,所述第一分型面上嵌设多个第一型模,每个所述第一型模上设有内凹的下型穴,所述下型穴为自中部的山脊线向两侧倾斜向下延展的凹穴,所述上模的下表表面设第二分型面,所述第二分型面上嵌设与所述第一型模对应的第二型模,所述第二型模与所述下型穴正对的位置上设有与所述下型穴匹配的上模凸,所述上模凸在形状上还与所述头灯反射器的内表面相匹配,所述下型穴内镶嵌有多个镶块,多个所述镶块与对应的所述下型穴相合,以形成与所述头灯反射器的外表面相匹配的分型模面,每个所述第一型模对应所述下型穴的周侧设有多个第一行位槽,所述第二型模与所述第一行位槽正对的位置上设第二行位槽,每个所述第一行位槽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行位槽相合以形成模槽,所述模槽内设有嵌入所述下型穴周侧壁的拔模,其中,所述下型穴、所述上模凸及所述拔模嵌合以形成用于成型所述头灯反射器的第一成型腔体,所述拔模还用于在所述头灯反射器上成型侧沟槽,所述镶块还在所述注塑模具成型头灯反射器后由顶杆顶出,以将所述头灯反射器脱模。
6.上述注塑模具中,采用所述第一行位槽和所述第二行位槽相合形成所述拔模安装的模槽;通过设置所述拔模、多个所述镶块、所述上模凸和所述下型凹配合,形成成型头灯反射器的所述第一成型腔体,成型出的头灯反射器的表面及侧壁倒扣、边尖胶及尖钢处少,产品质量高,解决了注塑成型的头灯反射器的产品质量不佳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所述拔模,使能成型出侧沟槽,且所述拔模、多个所述镶块配合,从而使得成型头灯反射器后能快
速脱模,解决了注塑成型头灯反射器的注塑模具脱模困难的问题。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成型车灯穿设槽,所述下型穴还包括相对所述山脊线垂直设置的中部型槽,所述中部型槽两端分别与所述下型穴的周侧壁连接,所述上模凸上还设有在结构上与所述中部型槽匹配的中部型凸,其中,所述下型穴与所述上模凸相合时,所述中部型凸嵌入所述中部型槽,并在所述第一成型腔体中形成第二成型腔体,所述第二成型腔体用于在所述头灯反射器上成型出车灯穿设槽。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成型的产品的内部成型出能进行光反射的光学部,所述上模凸包括以山腰线为分界镜像设置的第一成型部和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和所述第二成型部均为橘瓣状的成型部,所述第一成型部和所述第二成型部形成双曲抛物面状的凸模,所述第一成型部和所述第二成型部均的表面上设有多条用于在所述头灯反射器内表面成型反射棱的凸棱,所述下型穴的所述分型模面上则设有与所述凸棱匹配的凹缘。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形成对应的第一成型腔体和实现上模与下模相合时快速嵌合到位和快速脱模,所述拔模设于所述第一行位槽内,所述拔模包括本体,所述本体插入所述下型穴周侧壁内的一端设成型头模,所述本体远离所述成型头模的一端设第一斜锲面,所述本体上还设有向下倾斜的导孔,所述第二行位槽内还设有与所述拔模配合的锲块,所述锲块包括一体成型的安装部和斜锲台,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向下倾斜的第一导柱,所述斜锲台具有与所述第一斜锲面配合的第二斜锲面,其中,所述第一导柱用于在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相合时,穿入所述导孔,配合所述第一斜锲面与所述第二斜锲面顶抵,以传动所述拔模带动所述成型头模嵌入所述下型穴周侧壁。
10.如此设置,通过所述成型头模嵌入所述下型穴的周侧壁,以使的第一成型腔体能成型出侧沟槽;通过在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合模或脱模过程中,所述第一导柱竖向移动而侧向推动所述拔模沿所述第一行位槽移动,带动所述拔模对应与所述下型穴嵌合或相离,模具及对应的镶件拆装方便。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上模和下模脱模后加速所述拔模与所述下型穴的分离,所述拔模靠近所述下型穴的一侧还设有朝向所述下型穴延伸的引导柱,所述引导柱上套设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个自由端分别抵靠于所述第一型模的侧壁和所述拔模与所述第一型模正对的侧壁,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在所述第一型模和所述第二型模相离时,提供沿所述引导柱轴向方向的弹力,使所述成型头模相对所述下型穴的周侧壁分离。
12.如此设置,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推所述第一型模提供的作用力,实现驱动所述拔模相对所述第一型模远离,籍以实现加速所述拔模与所述第一型模的脱模,并加快产品顶出脱模的速度。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形成与头灯反射器外表面匹配的分型模面,多个所述镶块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型穴中部的第一镶块和阵列设置在所述分型模面的多个第二镶块,其中,所述第一镶块的分型模面包括第一倾斜曲面和第二倾斜曲面,所述第一倾斜曲面和所述第二倾斜曲面的分界线与所述山脊线重叠,每个所述第二镶块包括抛物曲面,所述第一镶块、所述第二镶块及所述下型穴嵌合,以使所述第一倾斜曲面、所述第二倾斜曲面、所述抛物曲面及所述下型穴对应的底端面相合形成所述分型模面。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在头灯反射器上成型铆柱,所述分型模面上还设有中
心对称设置的第一穴槽,所述第一穴槽内还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型模和所述下模的第一司筒,其中,所述第一穴槽用于在所述上模凸和所述下型穴相合时,形成用于成型铆柱的型腔,所述第一司筒伸入所述第一穴槽内,用于在所述铆柱上成型锁孔。
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在侧沟槽上成型出锁附卡柱,以使头灯反射器安装固定牢固,所述下型穴的周侧壁与每个所述拔模对应的位置上还设有第二穴槽,所述第二穴槽内还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型模和所述下模的第二司筒,其中,所述第二穴槽用于在所述拔模嵌入所述下型穴的周侧壁内时,形成用于在所述侧沟槽底端成型锁附卡柱的型腔,所述第二司筒伸入所述第二穴槽内,用于在所述锁附卡柱上成型连接孔。
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注胶平顺并减少塑胶原料中的空气,所述第一分型面上嵌设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型模,每个所述第一型模上还设有与所述注塑模具的浇注系统连接的浇注流道,所述下型穴与所述浇注流道连接处还设有第一斜槽口,所述第二型模与所述第一斜槽口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二斜槽口,所述第一斜槽口和所述第二斜槽口相合,形成连通所述第一成型腔体和所述浇注流道的注胶口,其中,所述第一斜槽口为自与所述下型穴连接处朝向与所述浇注流道连接处宽度逐渐减小且向下倾斜的槽口,所述第一斜槽口倾斜的角度为a,15
°
≤a≤30
°
;所述第二斜槽口为自与所述上模凸连接处朝向与所述浇注流道连接处宽度逐渐减小且向下倾斜的槽口,所述第二斜槽口倾斜的角度为b,15
°
≤b≤30
°

17.如此设置,通过将注胶口设置成靠近第一成型腔体端扁平且宽,塑胶原料注入第一成型腔体平顺,同时,注胶口是自第一成型腔体朝向所述浇注流道方向向下倾斜的,使的塑胶原料保持始终填满浇注流道,浇注流道内具有的空气少,减少注塑成型的产品产生的气泡。
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装配完整的模具结构,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顶模板、方铁、顶针板、底针板和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设两块间隔设置的所述方铁,两块所述方铁设在所述底座横向方向的两侧,所述下模固设在两块所述方铁上,所述下模还通过第二导柱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导柱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底针板和所述顶针板设在两块所述方铁之间,并穿设在所述第二导柱上,所述顶杆、所述第一司筒和所述第二司筒均在贯穿所述第一型模、所述下模和所述顶针板后与所述底针板连接,所述下模还通过第三导柱配合导套与所述上模活动连接,所述顶模板固设在所述上模上,其中,所述底针板和所述顶针板能由外部顶杆推动移动,使所述顶杆、所述第一司筒和所述第二司筒移动,并将成型的所述头灯反射器顶出脱料;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在顶出脱料完成后抵推所述顶针板带动所述顶杆、所述第一司筒和所述第二司筒相对远离所述下模移动,使对应的所述镶块、所述第一司筒和所述第二司筒回位。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注塑模具的上模与下模的分解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下模、第一型模、镶块及拔模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注塑模具成型的头灯反射器的一种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注塑模具成型的头灯反射器的另一种示意图。
20.附图标记:001、头灯反射器;002、侧沟槽;003、车灯穿设槽;004、反射棱;005、铆柱;006、锁孔;007、锁附卡柱;008、连接孔;1、下模;101、第一分型面;102、浇注流道;2、上模;201、第二分型面;3、第一型模;301、下型穴;302、第一行位槽;303、中部型槽;304、凹缘;305、第一穴槽;306、第二穴槽;307、第一斜槽口;4、第二型模;401、上模凸;402、第二行位槽;403、中部型凸;404、第一成型部;405、第二成型部;406、凸棱;407、第二斜槽口;5、镶块;51、第一镶块;52、第二镶块;511、第一倾斜曲面;512、第人二倾斜曲面;521、抛物曲面;6、拔模;61、本体;62、成型头模;63、第一斜锲面;64、导孔;7、顶杆;8、锲块;81、安装部;82、斜锲台;83、第二斜锲面;9、第一导柱;10、第一弹性件;11、第一司筒;12、第一司筒;13、顶模板;14、方铁;15、顶针板;16、底针板;17、底座;18、第二弹性件;19、第三导柱;20、导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
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注塑模具的上模与下模的分解视图,图示的注塑模具,用于成型图5和图6所示的头灯反射器001。
25.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实施例的头灯反射器的注塑模具,包括下模1和下模1相对设置的上模2,下模1的上表面设第一分型面101,第一分型面101上嵌设多个第一型模3,每个第一型模3上设有内凹的下型穴301,下型穴301为自中部的山脊线302向两侧倾斜向下延展的凹穴,上模2的下表表面设第二分型面201,第二分型面201上嵌设与第一型模3对应的第二型模4,第二型模4与下型穴301正对的位置上设有与下型穴301匹配的上模凸401,上模凸401在形状上还与头灯反射器001的内表面相匹配,下型穴301内镶嵌有多个镶块5,多个镶块5与对应的下型穴301相合,以形成与头灯反射器001的外表面相匹配的分型模面,每个第一型模3对应下型穴301的周侧设有多个第一行位槽302,第二型模4与第一行位槽302正对的位置上设第二行位槽402,每个第一行位槽302和对应的第二行位槽402相合以形成模槽,模槽内设有嵌入下型穴301周侧壁的拔模6,其中,下型穴301、上模凸401及拔模6嵌合以形成用于成型头灯反射器001的第一成型腔体,拔模6还用于在头灯反射器001上成型侧沟槽002,镶块5还在注塑模具成型头灯反射器001后由顶杆7顶出,以将头灯反射器001脱模。
26.上述注塑模具中,采用第一行位槽302和第二行位槽402相合形成拔模6安装的模槽;通过设置拔模6、多个镶块5、上模凸401和下型凹301配合,形成成型头灯反射器001的第一成型腔体,成型出的头灯反射器001的表面及侧壁倒扣、边尖胶及尖钢处少,产品质量高,解决了注塑成型的头灯反射器001的产品质量不佳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拔模6,使能成型出侧沟槽002,且拔模6、多个镶块5配合,从而使得成型头灯反射器001后能快速脱模,解决了注塑成型头灯反射器001的注塑模具脱模困难的问题。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下模、第一型模、镶块及拔模的分解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为了实现成型车灯穿设槽00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下型穴301还包括相对山脊线垂直设置的中部型槽303,中部型槽303两端分别与下型穴301的周侧壁连接,上模凸401上还设有在结构上与中部型槽303匹配的中部型凸403,其中,下型穴301与上模凸401相合时,中部型凸403嵌入中部型槽303,并在第一成型腔体中形成第二成型腔体,第二成型腔体用于在头灯反射器001上成型出车灯穿设槽003。
28.为了使成型的产品的内部成型出能进行光反射的光学部,参考图1至图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模凸401包括以山腰线为分界镜像设置的第一成型部404和第二成型部405,第一成型部404和第二成型部405均为橘瓣状的成型部,第一成型部404和第二成型部405形成双曲抛物面状的凸模,第一成型部404和第二成型部405均的表面上设有多条用于在头灯反射器001内表面成型反射棱004的凸棱406,下型穴301的分型模面上则设有与凸棱406匹配的凹缘304。
29.为了实现形成对应的第一成型腔体和实现上模2与下模1相合时快速嵌合到位和快速脱模,参考图1至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拔模6设于第一行位槽302内,拔模6包括本体61,本体61插入下型穴301周侧壁内的一端设成型头模62,本体61远离成型头模62的一端设第一斜锲面63,本体61上还设有向下倾斜的导孔64,第二行位槽402内还设有与拔模6配合
的锲块8,锲块8包括一体成型的安装部81和斜锲台82,安装部81上设有向下倾斜的第一导柱9,斜锲台82具有与第一斜锲面63配合的第二斜锲面83,其中,第一导柱9用于在上模2和下模1相合时,穿入导孔64,配合第一斜锲面63与第二斜锲面83顶抵,以传动拔模6带动成型头模62嵌入下型穴301周侧壁。
30.如此设置,通过成型头模62嵌入下型穴301的周侧壁,以使的第一成型腔体能成型出侧沟槽002;通过在上模2和下模1的合模或脱模过程中,第一导柱9竖向移动而侧向推动拔模6沿第一行位槽302移动,带动拔模6对应与下型穴301嵌合或相离,模具及对应的镶件拆装方便。
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上模2与下模1合模或脱模过程中,第一导柱9跟随上模2竖向移动,同时,由于第一导柱9倾斜设置,在竖向移动过程中,会产生倾斜的推力,压抵拔模6,由于拔模6安设在下模1上,第一导柱9产生的倾斜的推力在竖向方向的分力被下模1所抵消,而对应于朝向第一型模2方向的分力则作用于拔模6,使拔模6朝向或背离下型穴301移动,如此,带动拔模6对应与下型穴301嵌合或相离。
32.为了实现上模2和下模1脱模后加速拔模6与下型穴301的分离,参考图1和图2,拔模6靠近下型穴301的一侧还设有朝向下型穴301延伸的引导柱(附图未显示),引导柱上套设第一弹性件10,第一弹性件10的两个自由端分别抵靠于第一型模3的侧壁和拔模6与第一型模3正对的侧壁,其中,第一弹性件10,用于在第一型模3和第二型模4相离时,提供沿引导柱轴向方向的弹力,使成型头模62相对下型穴301的周侧壁分离。
33.如此设置,通过第一弹性件10抵推第一型模3提供的作用力,实现驱动拔模6相对第一型模3远离,籍以实现加速拔模6与第一型模3的脱模,并加快产品顶出脱模的速度。
34.需要说明的时,在上模2和下模1相合时,第一弹性件10为蓄力压缩状态,并提供弹力对拔模6朝向下型穴301移动进行缓冲,而上模2和下模3脱模时,上模2释放压抵产生的推力,此时,第一弹性件10从压缩状态转换为伸缩状态并释放压缩状态时蓄的力,由于下模1固定不动,因此,第一弹性件10从压缩状态转换为伸缩状态时,释放的弹力作用于拔模6时,只能是侧向推动拔模6,从而驱动侧拔模6相对下型穴301远离。
35.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满足能提供弹力使第一弹性件10推动拔模6移动的第一弹性件10均适合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弹性件10。例如,可选弹簧和压簧。
3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形成与头灯反射器001外表面匹配的分型模面,多个镶块5包括设置在下型穴301中部的第一镶块51和阵列设置在分型模面的多个第二镶块52,其中,第一镶块51的分型模面包括第一倾斜曲面511和第二倾斜曲面512,第一倾斜曲面511和第二倾斜曲面512的分界线与山脊线重叠,每个第二镶块52包括抛物曲面521,第一镶块51、第二镶块52及下型穴301嵌合,以使第一倾斜曲面511、第二倾斜曲面512、抛物曲面521及下型穴301对应的底端面相合形成分型模面。
37.为了在头灯反射器001上成型铆柱005,参考图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分型模面上还设有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穴槽305,第一穴槽305内还设有贯穿第一型模3和下模1的第一司筒11,其中,第一穴槽305用于在上模凸401和下型穴301相合时,形成用于成型铆柱005的型腔,第一司筒11伸入第一穴槽305内,用于在铆柱005上成型锁孔006。
38.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穴槽305构成成型铆柱005部分的型腔,并通过将第一司筒11穿设在该型腔内,从而在铆柱005上成型出用于铆接连接件的锁孔006。
3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局部示意图,为了在侧沟槽002上成型出锁附卡柱007,以使头灯反射器001安装固定牢固,参考图1至图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下型穴301的周侧壁与每个拔模6对应的位置上还设有第二穴槽306,第二穴槽306内还设有贯穿第一型模3和下模1的第二司筒12,其中,第二穴槽306用于在拔模6嵌入下型穴301的周侧壁内时,形成用于在侧沟槽2底端成型锁附卡柱007的型腔,第二司筒12伸入第二穴槽306内,用于在锁附卡柱007上成型连接孔008。
40.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二穴槽306构成成型锁附卡柱007部分的型腔,并通过将第二司筒12穿设在该型腔内,从而在锁附卡柱007上成型出用于锁附连接件的连接孔008。
41.为了实现注胶平顺并减少塑胶原料中的空气,参考图1至图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型面101上嵌设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型模3,每个第一型模3上还设有与注塑模具的浇注系统连接的浇注流道102,下型穴301与浇注流道102连接处还设有第一斜槽口307,第二型模4与第一斜槽口307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二斜槽口407,第一斜槽口307和第二斜槽口407相合,形成连通第一成型腔体和浇注流道102的注胶口,其中,第一斜槽口307为自与下型穴301连接处朝向与浇注流道102连接处宽度逐渐减小且向下倾斜的槽口,第一斜槽口307倾斜的角度为a,15
°
≤a≤30
°
;第二斜槽口407为自与上模凸401连接处朝向与浇注流道102连接处宽度逐渐减小且向下倾斜的槽口,第二斜槽口407倾斜的角度为b,15
°
≤b≤30
°

42.如此设置,通过将注胶口设置成靠近第一成型腔体端扁平且宽,塑胶原料注入第一成型腔体平顺,同时,注胶口是自第一成型腔体朝向浇注流道方向向下倾斜的,使的塑胶原料保持始终填满浇注流道,浇注流道内具有的空气少,减少注塑成型的产品产生的气泡。
43.图4为本技术注塑模具的立体结构视图,为了装配完整的模具结构,参考图1至图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装配完整的模具结构,注塑模具还包括顶模板13、方铁14、顶针板15、底针板16和底座17,底座17上安设两块间隔设置的方铁14,两块方铁14设在底座17横向方向的两侧,下模1固设在两块方铁14上,下模1还通过第二导柱(附图未显示)与底座17连接,第二导柱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18,底针板16和顶针板19设在两块方铁14之间,并穿设在第二导柱上,顶杆7、第一司筒11和第二司筒12均在贯穿第一型模3、下模1和顶针板15后与底针板16连接,下模1还通过第三导柱19配合导套20与上模2活动连接,顶模板13固设在上模2上,其中,底针板16和顶针板19能由外部顶杆推动移动,使顶杆7、第一司筒11和第二司筒12移动,并将成型的头灯反射器001顶出脱料;第二弹性件18,用于在顶出脱料完成后抵推顶针板15带动顶杆7、第一司筒11和第二司筒12相对远离下模1移动,使对应的镶块5、第一司筒11和第二司筒12回位。
44.需要说明的时,在注塑模具进行脱料时,第二弹性件18为蓄力压缩状态,并提供弹力对顶针板19竖向向上移动进行缓冲,而当注塑模具完成脱料后,外部顶杆释放顶推作用力,此时,第二弹性件18从压缩状态转换为伸缩状态并释放压缩状态时蓄的力,由于下模1固定不动,因此,第二弹性件18从压缩状态转换为伸缩状态时,释放的弹力只能作用于顶针板19,从而驱动顶针板19向下移动而完成镶块5、第一司筒11和第二司筒12回位。
45.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满足能提供弹力使第二弹性件18推动顶针板19移动的第二弹性件18均适合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弹性件18。例如,可选弹簧和压簧。
46.为了实现第一型模3与第二型模4相合时快速嵌合到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型模3的四个顶角处均设有第一榫槽;第二型模4的四个顶角处均设有与第一榫槽匹
配的第一榫凸;其中,第一榫凸与第一榫槽嵌合,使第一型模3与第二型模4镶嵌相合。
47.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8.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