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引擎盖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4-17 02:36: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引擎盖组件。


背景技术:

2.汽车引擎盖除了遮挡发动机舱外,其对于汽车行进气流有非常重要的导流作用,对减少汽车行驶阻力和侧向稳定性有至关重要作用。目前,引擎盖空气动力特性主要是通过外观流线造型、楞线来实现,这种方式存在以下不足:空气流动特性改善有限,复杂的造型难以制造,凸起的楞线不利于行人头碰保护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擎盖组件。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擎盖组件,包括外盖板和设于所述外盖板下端面的内盖板,所述外盖板与所述内盖板连接,所述外盖板为采用塑料制成的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外盖板内设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前端设有进气口,所述气流通道的后端设有出气口,外界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气流通道后从所述出气口流出。
5.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外盖板的前端,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外盖板的后部。
6.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通道为两个,两个所述气流通道相对设于所述外盖板的左右两侧。
7.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外盖板的下端面的中部,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外盖板的后部。
8.进一步的,所述外盖板的下端面设有引风部,所述引风部的前端与所述外盖板的下端面围合形成所述进气口。
9.进一步的,所述外盖板与所述内盖板可拆卸地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外盖板的上表面上或后端面上。
11.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引擎盖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外盖板设置前后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主动引导行车气流流向,可有效改善汽车的空气流动特性;外盖板采用塑料一体成型,可有效提高行人头碰保护的安全性,且可有效提升引擎盖组件的抗扭转性能;外盖板与内盖板采用可拆卸式安装方式,可有效降低装配成本和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引擎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图1所示的引擎盖组件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图1所示的引擎盖组件在气流通道处的剖视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外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外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外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盖板与内盖板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外盖板,11-气流通道,12-进气口,13-出气口,14-引风部,2-内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是一种引擎盖组件,包括外盖板1和设于外盖板1下端面的内盖板2,外盖板1与内盖板2连接,外盖板1为采用塑料制成的一体成型结构,外盖板1内设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11,气流通道11的前端设有进气口12,气流通道11的后端设有出气口13,外界气流通过所述进气口12进入气流通道11后从出气口13流出。
24.基于上述方案,通过在外盖板1内设置前后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11,相比于传统仅通过外观流线造型改变气流特性的方式,可更容易、更灵活、更有效改善汽车的空气流动特性;外盖板1采用塑料一体成型,可用于制造成型更复杂、更适合空气流动特性的外观造型,且一体成型的外盖板内具有气流通道11形成的中空结构,可有效提高行人头碰保护的安全性。
25.具体的,行车过程中,气流流过汽车前端,其中部分外界气流通过进气口12进入气流通道11后从出气口13流出进而改善空气流动特性,可通过控制气流通道11的曲面造型及尺寸大小,以及进气口12和出气口13的方位、大小等,来控制汽车的空气流动特性,满足不同车型的需求。例如,对于行驶速度快的轻型跑车类车辆,以增加其稳定性为需求,通过气流增加对车辆向下的力提高稳定性;对于重量大的车型,以减少阻力降低能耗为需求,通过气流增加对车辆向上作用力,以减少摩擦能耗。
26.另外,采用塑料材料制成的外盖板1相比于金属的外盖板更容易加工成型,尤其对复杂空气特性曲面外观造型更容易实现;外盖板1内部为中空结构,可避免表面硬点,有效提高行人头碰保护安全性能;且外盖板1为封闭腔体结构,相比于常规片状结构,厚度方向
高度大幅增加,极大的提升了引擎盖组件抗扭转性能;内盖板2通过铰链与车身连接,外盖板1、引擎盖锁、缓冲块等部件安装于内盖板2,内盖板2用于保证引擎盖组件的刚强度等力学性能,内盖板2具体可为图1中的框架形结构,内盖板2亦可采用传统金属方案。
2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外盖板1中,进气口12位于外盖板1的前端,具体为前端面,出气口13位于外盖板1的后部,行车时,前方的气流通过进气口12进入气流通道11,后从后部的出气口13流出。出气口13排出气流的方向可以向上,也可以向后,出气口13位于外盖板1上表面时使出气气流向上,出气口13位于外盖板1后端面上时使出气气流向后排出。
28.外盖板1上的进气口12、出气口13和气流通道11的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变换为多种不同的结构,以下分别通过不同的实施例说明几种可能的外盖板1结构。
29.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外盖板1具有两个气流通道11,两个气流通道11相对设于所述外盖板1的左右两侧,相应的也具有两个进气口12和两个出气口13,行车时,前方气流分别通过两侧的气流通道11后从后方流出。这种形式的外盖板1将气流引向两侧,能够提高车辆的侧向稳定性能。
30.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外盖板1中,进气口12位于外盖板1的下端面的中部,出气口13位于外盖板1的后部,行车时,前方气流从格栅进入前舱后,从外盖板1下方的进气口12进入气流通道11,然后从出气口13排出,本实施例中出气口13位于外盖板1的上端面上,使出气气流向上排出。
31.具体的,外盖板1的下端面设有引风部14,引风部14的前端与外盖板1的下端面围合形成进气口12,引风部14将通过格栅的气流通过进气口12流入气流通道11内。
32.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外盖板1,其与上述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出气口13位于外盖板1的后端面上,使出气气流向后排出。出气气流的排出方向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计,出气气流的排出方向不同则会影响空气流动特性。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外盖板1采用吹塑成型,吹塑工艺生产节奏快,能够降低生产、设备成本;传统的金属引擎盖的内外板包边工艺复杂,精度难以控制,同时设备投入多。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可选的,外盖板1与内盖板2可拆卸地连接,有效降低引擎盖维修成本。因现有的引擎盖方案中,金属方案内外板连接采用包边方式,塑料方案采用粘胶,其内外板无法拆装,对于售后维修非常不便,其维修成本高。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外盖板1与内盖板2可拆卸地连接,可采用在外盖板1上镶嵌螺母,然后通过螺栓连接外盖板1与内盖板2。
35.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引擎盖组件,通过在外盖板1内设置前后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11,能够更容易、更灵活、更有效的改善汽车的空气流动特性;外盖板1采用吹塑成型工艺,可成型复杂曲面,更容易满足空气特性对于外观的需求,且外盖板1吹塑形成的中空结构,避免表面硬点,提供行人头碰保护的安全性。通过外盖板1与内盖板2可拆卸地连接,降低引擎盖维修成本。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