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同轴双行星排式双电机电驱动桥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16:16: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汽车传动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轴双行星排式双电机电驱动桥。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驱动桥作为整车的一重要组成部分,也趋于电动化,开始出现由电机驱动的电驱动桥,市面上的电驱动桥多采用单驱动电机,其体积和质量都较大,且高效功率区窄,能量利用率低,而现有的平行轴式减速器尺寸和质量大,成本高,导致车辆经济性和通过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同轴双行星排式双电机电驱动桥及工作方法,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
4.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同轴双行星排式双电机电驱动桥,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双行星排减速机构、及差速器,所述双行星排减速机构包括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行星排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的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行星排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排的第二行星架与所述差速器传动连接,所述差速器经第一输出半轴与第一车轮连接、经第二输出半轴第二车轮连接。
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及第一内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行星轮外啮合,所述第一行星轮与所述第一行星架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内齿圈内啮合,所述第一内齿圈与驱动桥壳体连接。
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及第二内齿圈,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行星架连接,且与所述第二行星轮外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内齿圈内啮合,所述第二内齿圈与驱动桥壳体连接。
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行星架与所述差速器的主动齿轮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差速器的从动齿轮啮合。
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为空心轴,所述第一太阳轮、第二太阳轮的轴心分别设有穿槽,所述第一输出半轴贯穿两个空心轴、两个穿槽后与所述第一车轮连接。
1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差速器为防滑差速器。
1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以下工作模式:
12.(1)第一种模式,第一驱动电机的动力由第一行星排输入,经第一行星架传递至第二行星排,再由第二行星架传输至差速器,最终传递至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
13.(2)第二种模式,第二驱电机的动力由第二行星排输入,经第二行星架传输至差速器,再传递至第一车轮和第二齿轮;
14.(3)第三种模式,第一驱动电机的动力经第一行星排输入,经第一行星架传输至第二行星排,与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一并经第二行星架传输至差速器,最终传递至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16.双电机、双行星排减速机构、及差速器同轴布置,可实现三种工作模式,可在低速大扭矩工况、高速大功率工况下分别运行,结构简单,节约了驱动桥整体的布置空间,且速比范围更大,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发明一种同轴双行星排式双电机电驱动桥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
20.01、第一车轮;02、第一输出半轴;03、第一驱动电机;04、第一太阳轮;05、第一行星轮;06、第一内齿圈;07、第一行星架;08、第二内齿圈;09、第二行星轮;10、第二太阳轮;11、第二行星架;12、主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第二驱动电机;15、差速器;16、第二输出半轴;17、第二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22.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提供一种同轴双行星排式双电机电驱动桥,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驱动电机03、第二驱动电机14、双行星排减速机构、及差速器15,双行星排减速机构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第一驱动电机03与第一行星排传动连接,第一行星排的第一行星架07、第二驱动电机14与第二行星排传动连接,第二行星排的第二行星架11与差速器15传动连接,差速器15经第一输出半轴02与第一车轮01连接、经第二输出半轴16与第二车轮17连接。第一驱动电机03、第二驱动电机14、双行星排减速机构、及差速器15同轴布置,两个驱动电机可单独或同时提供动力,因此两个驱动电机的体积和质量可以相对较小,便于底盘空间布置。
23.具体的,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04、第一行星轮05、及第一内齿圈06,第一太阳轮04与第一驱动电机03传动连接且与第一行星轮05外啮合,第一行星轮05与第一行星架07连接且与第一内齿圈06内啮合,第一内齿圈06与驱动桥壳体连接。
24.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10、第二行星轮09、及第二内齿圈08,第二太阳轮10与第二驱动电机14、第一行星架07连接,且与第二行星轮09外啮合,第二行星轮09与第二行星架11连接且与第二内齿圈08内啮合,第二内齿圈08与驱动桥壳体连接。
25.第二行星架11与差速器15的主动齿轮12连接,主动齿轮12与差速器15的从动齿轮13啮合。
26.本例中,第一驱动电机03、第二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为空心轴,第一太阳轮04、第二太阳轮10的轴心分别设有穿槽,第一输出半轴02贯穿两个空心轴、两个穿槽后与第一车轮01连接,因此,可进一步减小驱动电机质量和底盘空间。
27.本例中,差速器15为防滑差速器,此为现有技术,本发明不再赘述。
28.上述轴双行星排式双电机电驱动桥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工作模式:
29.(1)第一种模式,第一驱动电机03的动力由第一行星排输入,经第一行星架07传递至第二行星排,再由第二行星架11传输至差速器15,最终传递至第一车轮01和第二车轮17;
30.(2)第二种模式,第二驱电机14的动力由第二行星排输入,经第二行星架11传输至差速器15,再传递至第一车轮01和第二齿轮17;
31.(3)第三种模式,第一驱动电机03的动力经第一行星排输入,经第一行星架07传输至第二行星排,与第二驱动电机14的动力一并经第二行星架11传输至差速器15,最终传递至第一车轮01和第二车轮17。
32.其中,第一种模式和第二种模式适合低速大扭矩工况,第三种模式适合于高速大功率工况,优化了电机的高效功率区间,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得到有效提高,且在一组驱动电机失效时,车辆仍能正常行驶。
33.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