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水阀及热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5-21 05:46: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一种流体管理领域,具体涉及水阀及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车辆的发展,热管理系统需要温度管理的对象越来越多,导致热管理系统越来越复杂,系统内的零部件的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对零部件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阀及热管理系统,以有利于简化热管理系统。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水阀,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泵和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泵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串行连通,所述第一支路具有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第一口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口连通;所述第二支路具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二泵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泵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串行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口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泵、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泵、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三连接口连通;
5.所述水阀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所述第二口连通,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二口、所述第四接口连通;
6.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至少位于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的其中之一,所述温控器位于所述第一支路时,所述温控器与所述第一泵、所述第一换热器串行连通;所述温控器位于所述第二支路时,所述第一连接口通过所述温控器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阀,包括阀芯和阀壳,至少部分所述阀芯位于所述阀壳内,所述水阀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水阀具有四个工作模式的至少其中之一,在所述水阀的第一工作模式,所述阀芯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在所述水阀的第二工作模式,所述阀芯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在所述水阀的第三工作模式,所述阀芯位于第三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在所述水阀的第四工作模式,所述阀芯位于第四工作位置,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
8.本技术的水阀具有四个接口,第二支路具有三个连接口,第一支路具有两个口,通过水阀的四个口连通两个支路的四个连接口,将第一支路的两个口相连通且与第二支路的一个连接口连通,利用具有四个口的水阀连通具有五个连接口的两个支路,使系统的连接相对简单,也降低了对水阀接口的需求,并且水阀的每个工作模式仅有两个口连通,这样使水阀的设计也相对简化。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技术的热管理系统在第一工作模式下连通示意图;
10.图2是本技术的热管理系统在第二工作模式下连通示意图;
11.图3是本技术的热管理系统在第三工作模式下连通示意图;
12.图4是本技术的热管理系统在第四工作模式下连通示意图;
13.图5是第一支路的连接示意图;
14.图6是第二支路的连接示意图;
15.图7是水阀的四个工作模式的连接示意图,其中,图7-1是水阀的第一工作模式的连接示意图,图7-2是水阀的第二工作模式的连接示意图,图7-3是水阀的第三工作模式的连接示意图,图7-4是水阀的第四工作模式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本技术的热管理系统及水阀可以应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车辆包括新能源车。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7.参阅图1至图7所示意的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支路100、第二支路300以及水阀200,第一支路100、第二支路300内的流体包括冷却液,第一支路100包括第一换热器110、第一温控器130以及第一泵120,第一换热器110、第一温控器130和第一泵120串行连通,这里所述串行连通不限制第一换热器110、第一温控器130和第一泵120的位置关系。第一支路100还具有第一口101和第二口102,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第一换热器110、第一温控器130和第一泵120位于第一口101和第二口102之间,第一口101和第二口102是第一支路100的入口和出口,例如,如果第一口101是第一支路100的入口,第二口102在为第一支路100的出口;如果第二口102是第一支路100的入口,第一口101在为第一支路100的出口。第一口101和第二口102可以位于与第一支路100的器件连接的管或者块,第一口101和第二口102也可以位于第一支路100的器件,这里所述的第一支路100的器件包括第一温控器130、第一换热器110和第一泵120。第一温控器130能够调节流经第一温控器130的冷却液的温度,第一温控器130为加热器时,第一温控器130能够提高流经第一温控器130的冷却液的温度,第一温控器130为冷却器,第一温控器130能够降低流经第一温控器130的冷却液温度。在本实施方式,第一温控器130为冷却器,第一温控器130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是所述第一支路100的一部分,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相对不连通,第二流道内的流体包括制冷剂,第一支路100内的流体包括冷却液,热管理系统的节流单元能够调节进入第一温控器130的制冷剂压力,制冷剂在第二流道内蒸发吸热,进而降低流经第一流道的冷却液温度。在本实施方式,第一换热器110与电池热交换,用于调节电池的温度。
18.在本实施方式,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第一换热器110位于第一温控器130和第一泵120之间,第一口101位于与第一泵120的入口连接的管或者块,或者第一口101为第一泵120的入口,第二口102为第一换热器110的一个端口或者第二口102位于与第一换热器110的一个端口连接的管体或者块体。
19.第二支路300包括第二换热器310、第二温控器400以及第二泵320,第二换热器310与第二泵320串行连通,第二支路300具有第一连接口301、第二连接口302和第三连接口303,第一连接口301能够通过第二泵320、第二换热器310与第二连接口302连通,第二连接
口302能够通过第二泵320、第二换热器310与第三连接口303连通,第二温控器400的一个端口与第一连接口301连通。在本实施方式,第一连接口301为第二换热器310的第一端口或者第一连接口301位于与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口连接的管体或者块体,第二换热器310的第二端口与第二泵320的出口连通,第二连接口302为第二换热器310的第一端口或者第二连接口302位于与第二换热器310的第一端口连接的管体或者块体,第三连接口303为第二泵320的入口或者第三连接口303与第二泵320的入口连接的管体或者块体。
20.第二温控器400能够调节流经第二温控器400的冷却液的温度,第二温控器400为加热器时,第二温控器400能够提高流经第二温控器400的冷却液的温度,第二温控器400为冷却器,第二温控器400能够降低流经第二温控器400的冷却液温度。在本实施方式,第二温控器400为冷却器,第二温控器400内冷却液能够向空气释放热量,流经第二温控器400的冷却液温度能够降低,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二温控器400为微通道换热器。第二换热器310能够与车辆中的电机或者电子设备热交换,用于调节电机或者电子设备的温度。
21.水阀200包括阀壳及阀芯,至少部分阀芯位于阀壳内。水阀200具有第一接口201、第二接口202、第三接口203和第四接口204,其中,第一连接口301通过第二温控器400与第一接口201连通,第二接口202与第二连接口302连通,第三接口203与第三连接口303连通,第一口101与第四接口204连通,第二口102与第一口101、第三连接口303连通。
22.热管理系统包括四个工作模式,相应于热管理系统的四个工作模式,水阀200具有四个工作模式,水阀200的阀芯具有四个工作位置。在热管理系统的第一工作模式,请参阅图1,水阀200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水阀200的阀芯位于第一工作位置,也即,水阀200的第一接口201与水阀200的第三接口203连通,由于第一口101与第二口102连通,第一支路100内的冷却液在第一泵120的驱动下在第一支路100内流动,热管理系统通过第一温控器130调节第一支路100内的冷却液温度,进而调节电池的温度。第二支路300的第三连接口303通过水阀200与第二温控器400连通,第二支路300内冷却液在第二泵320的驱动下在第二支路300内流动,电机或电子设备的热量通过第二换热器310释放到第二支路300的冷却液,而后第二支路300的冷却液通过第二温控器400释放到空气中。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第三连接口303与第二口102连通,由于第一泵120和第二泵320的共同作用,第一支路100的冷却液和第二支路300的冷却液不相互交流或者少量交流。
23.在热管理系统的第二工作模式,请参阅图2,水阀200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水阀200的阀芯位于第二工作位置,也即,水阀200的第二接口202与水阀200的第三接口203连通,热管理系统的第二工作模式与第一工作模式相比,区别在于,第二支路300的第三连接口303通过水阀200与第二连接口302连通,第二支路300内冷却液在第二泵320的驱动下在第二支路300内流动,第二温控器400内冷却液不流动或者流速较低。
24.在热管理系统的第三工作模式,请参阅图3,水阀200处于第三工作模式,水阀200的阀芯位于第三工作位置,也即,水阀200的第一接口201与水阀200的第四接口204连通,这时,第一支路100的第一口101通过水阀200与第二温控器400连通,虽然第一口101与第二口102连通,在第一泵120和第二泵320作用下,第一口101和第二口102不直接流通冷却液或者少量流通冷却液。热管理系统内的冷却液在第一泵120、第二泵320的驱动下流动,具体地,第二支路300内的冷却液通过第二温控器400、水阀200进入第一支路100,第一支路100的冷却液由第二口102流出而进入第三连接口303,这时第一温控器130可以不工作,热管理系统
的冷却液通过第二温控器400释放到空气中,进而降低电池、电机或者电子设备的温度。由于第一温控器130工作时需要开启压缩机,因而在热管理系统的第三工作模式,可以降低热管理系统的耗能。
25.在热管理系统的第四工作模式,请参阅图4,水阀200处于第四工作模式,水阀200的阀芯位于第四工作位置,也即,水阀200的第二接口202与水阀200的第四接口204连通。热管理系统的第四工作模式与第三工作模式相比,区别在于,第一支路100的第一口101通过水阀200与第二连接口302连通,第二温控器400内冷却液不流动或者流速较低,这时第一温控器130处于工作,热管理系统的冷却液通过第一温控器130降低冷却液温度,进而降低电池、电机或者电子设备的温度。相比于第三工作模式,热管理系统能够较快地降低电池、电机或者电子设备的温度。
26.水阀具有四个接口,第二支路具有三个连接口,第一支路具有两个口,通过水阀的四个口连通两个支路的四个连接口,将第一支路的两个口相连通且与第二支路的一个连接口连通,利用具有四个口的水阀连通具有五个连接口的两个支路,使系统的连接相对简单,也降低了对水阀接口的需求,另外,水阀的每个工作模式仅有两个口连通,这样也使水阀的设计也相对简化。
27.在其他实施方式,第二温控器400也可以设置于第一支路100,第二支路300的第一连接口301通过第一温控器130与水阀200的第一接口201连通,不再详细描述。
28.在其他实施方式,热管理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温控器,冷却器可以设置于第一支路100,或者第二支路300的第一连接口301通过温控器与水阀200的第一接口201连通,不再详细描述。
29.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