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02:15: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雷电安全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古建筑,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的保护越来越受到文物保护部门的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不仅是对其构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加固保护,还需要对古建筑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比如对古建筑进行防雷保护。
3.现有技术中一般在古建筑屋面设置防雷装置实现防雷效果。目前,传统的古建筑屋面所设置防雷装置一般都是在屋面设置避雷针或接闪器等防雷装置,或者安装接闪器,接闪带采用镀锌圆钢沿屋角、屋脊、屋檐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明敷设,接闪带距离屋面至少15厘米,且在整个屋面形成网格。然而采用上述防雷设置后,接闪器的存在破坏了古建筑的本体形态,影响古建筑文物的原本风貌,导致古建筑原有的样貌发生了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用于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能够解决古建筑屋面所明敷设的接闪器破坏古建筑的本体形态,影响古建筑文物的原本风貌,导致古建筑原有的样貌发生了改变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适用于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包括在垂直于所述古建筑屋面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古建筑瓦片、古建筑屋面第一层结构和古建筑屋面第二层结构,所述古建筑屋面由屋角区域、屋脊区域、屋檐区域和本体区域组成,包括:
7.至少四个铜瓦,所述铜瓦扣设于所述古建筑瓦片背离所述古建筑屋面第一层结构的一侧,且所述屋角区域、所述屋脊区域和所述屋檐区域均分布有所述铜瓦;
8.接闪带,所述接闪带与所述至少四个所述铜瓦电连接,且所述接闪带形成网格,所述接闪带暗敷设于所述古建筑屋面,所述接闪带位于所述古建筑瓦片与所述古建筑屋面第二层结构之间,且所述接闪带与所述古建筑屋面第一层结构和所述古建筑屋面第二层结构绝缘、隔热设置。
9.可选地,上述一种适用于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铜瓦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2.5m。
10.可选地,上述一种适用于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中,所述本体区域也分布有所述铜瓦,且所述本体区域内相邻的两个所述铜瓦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3m。
11.可选地,上述一种适用于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中,所述接闪带为截面积50mm2的铜芯线。
12.可选地,上述一种适用于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中,所述铜瓦的材料为紫铜。
13.可选地,上述一种适用于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中,所述接闪带套设有绝缘套管,所述接闪带缠绕有隔热布,且隔热布位于所述接闪带与所述绝缘套管之间。
14.可选地,上述一种适用于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中,所述接闪带形成的所述网格规格小于等于20m
×
20m或24m
×
16m。
15.可选地,上述一种适用于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中,所述接闪带与所述铜瓦焊接相连。
16.可选地,上述一种适用于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中,所述接闪带与所述铜瓦焊接连接处设置有防腐涂层。
17.可选地,上述一种适用于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中,所述铜瓦的厚度大于0.5mm。
18.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适用于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中,铜瓦扣设于古建筑瓦片背离古建筑屋面第一层结构的一侧,且屋角区域、屋脊区域和屋檐区域均分布有铜瓦;接闪带与至少四个铜瓦电连接,且接闪带形成网格,接闪带暗敷设于古建筑屋面,接闪带位于古建筑瓦片与古建筑屋面第二层结构之间,且接闪带与古建筑屋面第一层结构和古建筑屋面第二层结构绝缘、隔热设置。
20.此种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即明敷设的铜瓦与暗敷设在古建筑瓦片之下的接闪带所组成的一种接闪器安装结构,明敷设的铜瓦与暗敷设的接闪带能够形成一套完成的古建筑屋面防雷系统,实现对古建筑的雷电安全保护。在采用此种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古建筑外部看不到接闪带,减少因接闪器对古建筑的本体形态,较大程度上降低接闪器对古建筑文物的原本风貌的影响,避免古建筑原有的样貌发生改变。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适用于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适用于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00-古建筑瓦片;
26.200-古建筑屋面第一层结构;
27.300-古建筑屋面第二层结构;
28.400-铜瓦;
29.500-接闪带。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
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2.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33.请参考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适用于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所公开的一种适用于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包括古建筑瓦片100、古建筑屋面第一层结构200、古建筑屋面第二层结构300、至少四个铜瓦400和接闪带500。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领域内,接闪器通常包括接闪杆(即避雷针)和接闪带500,本文中铜瓦400与接闪杆所实现的效果相同,因此,在本文中,接闪器包括铜瓦400和接闪带500。
34.其中,古建筑屋面可以包括古建筑瓦片100、古建筑屋面第一层结构200和古建筑屋面第二层结构300,在垂直于古建筑屋面的方向上,古建筑瓦片100、古建筑屋面第一层结构200和古建筑屋面第二层结构300,也就是说,古建筑屋面第一层结构200位于古建筑瓦片100与古建筑屋面第二层结构300之间,按照传统古建筑屋顶构造,古建筑屋面第二层结构300可以认为是古建筑屋梁等,古建筑屋面第一层结构200可以认为是古建筑屋梁与古建筑瓦片100之间的部分,例如椽、望板等。
35.与此同时,古建筑屋面可以由屋角区域、屋脊区域、屋檐区域和本体区域组成,屋角、屋脊和屋檐为现有技术,大众所为熟知的基本概念,为了文本简洁,在此不再赘述。本体区域可以理解为古建筑屋面上除了屋角区域、屋脊区域和屋檐区域之外的区域。屋角、屋脊和屋檐通常是古建筑屋面较为突出的位置,该突出的位置较容易受到雷击,因此在屋角、屋脊和屋檐设置接闪器尤为重要。
36.适用于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可以包括至少四个铜瓦400和接闪带500。铜瓦400扣设于古建筑瓦片100背离古建筑屋面第一层结构200的一侧,铜瓦400可以为略大于古建筑瓦片100,例如,在古建筑瓦片100的尺寸为230mm
×
220mm的前提下,铜瓦400的尺寸可以为250mm
×
240mm。铜瓦400扣设于古建筑瓦片100上的方式有多种,例如,铜瓦400采用爪镶的工艺扣设于古建筑瓦片100上,当然也可以扣放在古建筑瓦片100上,本技术中对此不做限制。
37.如上文所述,屋角、屋脊和屋檐通常是古建筑屋面较为突出的位置,该突出的位置较容易受到雷击,故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屋角区域、屋脊区域和屋檐区域均分布有铜瓦400,以保护较容易受到雷击的屋角区域、屋脊区域和屋檐区域,较大程度上降低雷击风险。
38.接闪带500与至少四个铜瓦400电连接,且接闪带500形成网格,接闪带500暗敷设于古建筑屋面,即接闪带500位于古建筑瓦片100与古建筑屋面第二层结构300之间,具体
地,接闪带500可以位于古建筑瓦片100与古建筑屋面第一层结构200之间,也可以位于古建筑屋面第一层结构200与古建筑屋面第二层结构300之间,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39.为避免在雷击发生后,雷电流通过接闪带500传递至古建筑屋面而引发火灾,或者,雷电流在流经接闪带500时产生较多的热量而导致古建筑屋面发生火灾。接闪带500还需要与古建筑屋面第一层结构200和古建筑屋面第二层结构300绝缘、隔热设置,避免雷电流通过接闪带500传递至古建筑屋面而引发火灾。通常情况下,由于古建筑瓦片100绝缘或者导电性能差,因此古建筑瓦片100与接闪带500之间可以无需绝缘设置,且古建筑瓦片100不燃烧、导热性能较差,因此古建筑瓦片100与接闪带500之间也可以无需隔热设置。
4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适用于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中,铜瓦400扣设于古建筑瓦片100背离古建筑屋面第一层结构200的一侧,且屋角区域、屋脊区域和屋檐区域均分布有铜瓦400;接闪带500与至少四个铜瓦400电连接,且接闪带500形成网格,接闪带500暗敷设于古建筑屋面,接闪带500位于古建筑瓦片100与古建筑屋面第二层结构300之间,且接闪带500与古建筑屋面第一层结构200和古建筑屋面第二层结构300绝缘、隔热设置。
41.此种古建筑屋面的接闪器安装结构,即明敷设的铜瓦400与暗敷设在古建筑瓦片100之下的接闪带500所组成的一种接闪器安装结构,明敷设的铜瓦400与暗敷设的接闪带500能够形成一套完成的古建筑屋面防雷系统,实现对古建筑的雷电安全保护。在采用此种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古建筑外部看不到接闪带500,减少接闪带500对古建筑的本体形态,较大程度上降低接闪带500对古建筑文物的原本风貌的影响,避免古建筑原有的样貌发生改变。
42.为了较好地实现对古建筑的雷电安全防护,需要将接闪器的间距设置较小,也就是说,铜瓦400之间的间距要小,接闪器密集设置。基于此,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铜瓦400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等于2.5m,以使铜瓦400密集设置,降低两个铜瓦400之间遭受雷击的风险,更好地实现对古建筑的雷电安全防护。
43.当然,也可以通过调整接闪带500的密集程度实现对古建筑更好的雷电安全防护,即接闪带500形成的网格规格可以小于等于20m
×
20m或24m
×
16m,此种设置方式能够降低接闪带500之间遭受雷击的风险,实现与前述技术方案相似的技术效果。
44.在古建筑体量较大时,古建筑屋面上的本体区域面积较大,相对于古建筑整体,在该本体区域内未设置接闪器的情况下,该本体区域遭受雷击的风险较大。基于此,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本体区域也可以分布有铜瓦400,在本体区域设置铜瓦400后,本体区域也就相应地设置了接闪带500,即此种方式能够降低本体区域遭受雷击的风险。
45.同时,根据上文所述,屋角、屋脊和屋檐通常是古建筑屋面较为突出的位置,该突出的位置较容易受到雷击,相较于屋角区域、屋脊区域和屋檐区域,本体区域遭受雷击的风险较小。也就是说,本体区域内设置接闪器的密集程度没必要与屋角区域、屋脊区域和屋檐区域内设置接闪器的密集程度相同,可以较少设置,故本体区域内相邻的两个铜瓦400之间的距离可以小于等于3m。这样既可以达到对本体区域的雷电安全防护,也可以有效减少古建筑雷电安全防护的成本、施工工作量等等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提到的本体区域遭受雷击的风险是相对不同对比对象而言的,并不是一概而论。
46.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接闪带500通常采用镀锌圆钢,此种材质的接闪带500在雷电
流流经时温升较大,又由于古建筑多为木质,接闪带500在温升较大时释放较多的热量,会较大超出木材的燃点,因此在遭受雷电袭击时,此种材质的接闪带500非常容易引发火灾。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增加接闪带500的截面积达到降低温升的效果,但是,增加接闪带500的截面积导致接闪带500粗大笨重,大大增加接闪带500的安装难度,且会导致工程造价提高。
47.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接闪带500可以为截面积50mm2的铜芯线。首先接闪带500的材质为铜,众所周知,铜的电阻较小,在雷电流流经接闪带500时温升较小,释放的热量少,降低引发火灾的风险。其次接闪带500的截面积为50mm2,此规格下,接闪带500既不会粗大笨重,也能在降低温升上起到一定的效果,从而降低接闪带500的安装难度,降低工程造价,且较大程度上降低因接闪带500温升较大而引发火灾的风险。
48.本着相似的的技术思路,考虑到铜制接闪带500的技术效果,可选地,铜瓦400的材料也可以为铜。为了降低明敷设在古建筑瓦片100上的铜瓦400对古建筑原本风貌的影响,进一步地,铜瓦400的材料也可以为紫铜,此种材质的铜瓦400的颜色能够更加贴合适应古建筑瓦片100的颜色,降低减少因铜瓦400对古建筑的本体形态,较大程度上降低铜瓦400对古建筑文物的原本风貌的影响,避免古建筑原有的样貌发生改变。
49.当然,为了防止雷击发生后,铜瓦400的温升较大,将热量通过古建筑瓦片100传递至古建筑木质结构上而引发火灾。可选地,铜瓦400的厚度可以大于0.5mm,也就是换一种方式增加铜瓦400的截面积,在雷击发生时,铜瓦400温升较小,释放的热量少,降低引发火灾的风险。
50.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手段均是通过减少热量产生而降低引发火灾的风险。当然还可以通过降低或隔绝热量传递的方式而降低引发火灾的风险,同时,如上文所述,接闪带500与古建筑屋面第一层结构200和古建筑屋面第二层结构300绝缘、隔热设置。具体地,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接闪带500可以套设有绝缘套管,接闪带500可以缠绕有隔热布,且隔热布可以位于接闪带500与绝缘套管之间。此为一种具体的绝缘、隔热设置方式,同时能够降低接闪带500上的热量传递至古建筑木质结构中。其中绝缘设置是为了防止雷电流直接传递至木质结构中而导致木质结构直接起火或被劈坏。
51.在上文中,接闪带500与铜瓦400电连接,电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搭接、扣接、金属螺栓连接等等,为了文本简洁,在此不再赘述。可选地,接闪带500与铜瓦400可以焊接相连。此种连接方式连接可靠牢固,使得此种古建筑的防雷系统可靠,使用周期长。
52.进一步地,接闪带500与铜瓦400焊接连接处可以设置有防腐涂层,防止锈蚀等因素而导致接闪带500与铜瓦400连接不可靠,甚至损坏。
53.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