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行车记录仪上盖压合冶具的制作方法

2022-05-30 23:39: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记录仪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行车记录仪上盖压合冶具。


背景技术:

2.行车记录仪是汽车上一种配件,可以在行驶的过程中,对汽车的前方进行记录,可以责任事故发生后提供帮助,同时也防止了社会那些不可避免的碰瓷行为,在汽车记录仪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将记录仪是上盖和下盖进行压合,形成完整的装置。
3.但是现有的记录仪在压合的过程中,通常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将上盖和下盖进行定位对齐,随后在通过机器的按压完成压合工作,但是人工定位的方式为了避免其压合过程发生误差的情况,因此在上盖和下盖之间定位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较长,进而使得行车记录仪的压合工作效率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行车记录仪上盖压合冶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涉及的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行车记录仪上盖压合冶具。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行车记录仪上盖压合冶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电动液压杆,所述电动液压杆的输出端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位于底座的正上方,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支撑座,所述压板的内部设置有卡合机构,所述支撑座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机构。
7.优选的,所述卡合机构包括挤压杆,所述压板的两侧插设有插杆,所述挤压杆与插杆延伸至压板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插杆的外部套接有第一压力弹簧,且第一压力弹簧位于压板的内部,所述挤压杆的两侧皆插设有滑动块,所述挤压杆的两侧内部皆设置有第二压力弹簧,所述第二压力弹簧的一端与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压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挤压杆的内部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挤压杆的外部开设有开槽,所述滑动块的外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端贯穿开槽延伸至外界。
9.优选的,所述挤压杆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部贯穿滑动块延伸至滑动块的内部,所述第二压力弹簧套接在限位杆的外部。
10.优选的,所述插杆的外部开设有嵌孔,所述压板的一端插设有嵌杆,所述嵌杆与嵌孔相互适配,所述嵌杆与压板之间螺纹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部插设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外部设置有弹力球。
12.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两端皆设置有拉块,所述
拉块远离托板的一端贯穿支撑座的内壁延伸至外界,所述托板位于安装杆的下方。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通过设置有卡合机构和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将行车记录仪的下盖进行定位,随后通过卡合机构将行车记录仪的上盖进行固定,随后在压合的过程中,可以将行车记录仪的上盖和下盖正好进行压合,无需人工进行手动定位,从而提高了压合的工作效率。
15.2、通过嵌孔和嵌杆的配合使用,可以使上盖在卡合后,将嵌杆嵌入到嵌孔的完成对插杆的限位,从而使插杆的稳定性更好,避免外界发生碰撞造成挤压杆卡合的上盖发生偏移或者脱离的情况,进而使上盖和下盖的压合准确度更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行车记录仪上盖压合冶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2中压板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3中插杆和挤压杆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1中支撑座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座;2、支撑柱;3、连接座;4、电动液压杆;5、压板;6、插杆;7、挤压杆;8、第一压力弹簧;9、滑动块;10、开槽;11、限位块;12、限位杆;13、第二压力弹簧;14、嵌孔;15、嵌杆;16、固定板;17、安装杆;18、弹力球;19、托板;20、拉块;21、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参照图1-5,一种用于行车记录仪上盖压合冶具,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顶端设置有连接座3,连接座3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电动液压杆4,电动液压杆4的输出端设置有压板5,压板5位于底座1的正上方,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支撑座21,压板5的内部设置有卡合机构,支撑座21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机构,通过定位机构将下盖板进行定位,随后通过卡合机构将上盖板进行固定,随后通过电动液压杆4带动压板5进行下降,可以使压板5带动上盖板与下盖板进行定位压合,从而提高了行车记录仪的压合效率。
24.具体的,参照图3和图4可以得知,卡合机构包括挤压杆7,压板5的两侧插设有插杆6,挤压杆7与插杆6延伸至压板5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插杆6的外部套接有第一压力弹簧8,且第一压力弹簧8位于压板5的内部,挤压杆7的两侧皆插设有滑动块9,挤压杆7的两侧内部皆设置有第二压力弹簧13,第二压力弹簧13的一端与滑动块9固定连接,第二压力弹簧13的另一端与挤压杆7的内部固定连接,将行车记录仪上盖放入到压板5的内部,随后两侧的第一压力弹簧8带动挤压杆7进行移动,从而使挤压杆7对上盖板的两侧进行固定,随后第二压力弹簧13带动滑动块9进行移动,使滑动块9的两侧移动至与压板5的内壁相互贴合,从而使挤压杆7和滑动块9的长度可以调节,从而使挤压杆7和滑动块9与行车记录仪上盖板的两侧接触面积更广,从而使上盖板的固定效果更好。
25.进一步的,参照图4可以得知,挤压杆7的外部开设有开槽10,滑动块9的外部设置
有限位块11,限位块11的一端贯穿开槽10延伸至外界,可以增加滑动块9的稳定性,避免滑动块9发生脱离的情况。
26.更进一步的,参照图4可以得知,挤压杆7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12,限位杆12的一端部贯穿滑动块9延伸至滑动块9的内部,第二压力弹簧13套接在限位杆12的外部,可以增加滑动块9的稳定性,避免滑动块9发生倾斜和晃动的情况,同时可以对第二压力弹簧13进行限位,使第二压力弹簧13的稳定性更好。
27.值得说明的是,参照图3和图4可以得知,插杆6的外部开设有嵌孔14,压板5的一端插设有嵌杆15,嵌杆15与嵌孔14相互适配,嵌杆15与压板5之间螺纹连接,当插杆6带动挤压杆7对上盖板进行固定后,可以直接转动嵌杆15,使嵌杆15通过螺纹结构发生移动,随后嵌杆15嵌入到嵌孔14的内部进行限位,从而使插杆6的稳定性更好,避免外界的碰撞造成插杆6发生晃动从而使上盖板发生脱离的情况,使压板5带动上盖板的压合效果更好。
28.值得注意的是,参照图5可以得知,定位机构包括固定板16,固定板16的一端部插设有安装杆17,安装杆17的外部设置有弹力球18,将下盖板放入到固定板16的上方进行按压,随时下盖板与安装杆17之间发生挤压,从而使弹力球18移动至固定板16的下方,进而使一部分安装杆17发生收缩,使安装杆17收缩后的形状与行车记录仪的下盖板相相适配,使其他没有收缩的安装杆17对下盖板进行定位,方便上盖板之间进行压合,同时可以对同类型其他的下盖板进行放置,使下盖板的定位放置更加方便,在使用前,可以预先将一组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进行对其,随后将完整的行车记录仪放入到压板5的内部进行卡合,随后压板5下降带动完成的行车记录仪对安装杆17进行按压,使安装杆17形成一个与行车记录仪下盖板相适配的凹槽,随时将其他几组通形状的行车记录仪下盖板放置在凹槽的内部,完成对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的定位,使后续的压合更加方便。
29.除此之外,参照图5可以得知,支撑座21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托板19,托板19的两端皆设置有拉块20,拉块20远离托板19的一端贯穿支撑座21的内壁延伸至外界,托板19位于安装杆17的下方,拉动两侧的拉块20,使拉块20带动托板19进行上升,随后托板19带动收缩的安装杆17进行复原,从而使安装杆17进行复原,可以对不同形状的行车记录仪进行重新定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30.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行车记录仪的下盖板放入到支撑座21的内部进行按压,随后行车记录仪的下盖板对安装杆17进行挤压,从而使弹力球18移动至固定板16的下方,进而使一部分安装杆17发生收缩,使安装杆17收缩后的形状与行车记录仪的下盖板相相适配,使其他没有收缩的安装杆17对下盖板进行定位,随后将上盖板放入到压板5的内部,随后第一压力弹簧8带动挤压杆7进行移动,使挤压杆7带动滑动块9进行移动,第二压力弹簧13带动滑动块9进行移动,使滑动块9的两侧与压板5的内壁相互贴合,同时可以使挤压杆7和滑动块9与行车记录仪上盖板两侧贴合的范围更加广泛,使上盖板的固定效果更好,随后转动嵌杆15,使嵌杆15通过螺纹结构发生移动,随后嵌杆15嵌入到嵌孔14的内部进行限位,从而使插杆6的稳定性更好,避免外界的碰撞造成插杆6发生晃动从而使上盖板发生脱离的情况。
31.随后通过外界的电源使电动液压杆4开始工作,电动液压杆4带动压板5进行移动,进而使压板5带动上盖板进行移动后与下盖板之间对齐,随后完成压合工作,无需人员手动进行定位,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当需要更换不同形状的行车记录仪时,可以拉动两侧的拉
块20,使拉块20带动托板19进行上升,随后托板19带动收缩的安装杆17进行复原,从而使安装杆17进行复原,可以对不同形状的行车记录仪进行重新定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32.本实用新型中,以上所述所有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并且其所有部件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系数指标均为其自带技术,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故不在多加赘述。
33.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4.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以及垂直水平”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与此同时,“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数列名词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