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卷管跳动度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13:43: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跳动度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卷管跳动度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汽车遮阳帘或者汽车遮物帘具有卷管,卷管是遮阳帘或者遮物帘上重要的部件,卷管的跳动度实际上就是指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时,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3.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对卷管的跳动度进行检测,目前存在一些跳动度检测设备,例如一种申请号为201120545596.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跳动度或圆度测量治具,用于检测零件的圆度或跳动度,该零件两端具有中心孔轴,其特征在于该测量治具具有一个支撑座,该支撑座两端设有针尖相对的两个顶柱,且对应每个顶柱分别设有加固机构,其中该顶柱相对的一端为圆锥体形的针尖结构。
4.上述的这种跳动度检测设备无法用于车用卷管的跳动度检测,且检测效果也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卷管跳动度检测设备。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卷管跳动度检测设备,包括:
7.机架,其设置有第一支撑组件以及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用于抵住工件两端并可带动工件转动;
8.检测组件,其包括电子位移传感器以及检测杆,所述电子位移传感器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检测杆可移动的与所述电子位移传感器连接,所述检测杆用于与工件外壁面抵触连接,并且所述电子位移传感器可通过所述检测杆的位移量从而检测工件的跳动度。
9.较佳的,所述检测组件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且各个所述检测组件呈直线排布。
10.较佳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座以及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可转动的与所述第一支撑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座以及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二支撑座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轴可转动的与所述第二支撑座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与所述第二支撑轴用于分别与工件两端连接。
11.较佳的,所述第二支撑轴包括外轴体以及内轴体,所述外轴体可转动的与所述第二支撑座连接,所述内轴体可移动的穿设于所述外轴体内并且所述内轴体与所述外轴体联动连接。
12.较佳的,所述机架还设置有驱动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以及传动带,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外轴体连接,并且所述第二传动轮通过所述传动带与所述第一传动轮联动连
接。
13.较佳的,还包括移料装置,所述移料装置包括底座、滑动座、位移气缸以及升降气缸,所述底座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座可移动的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位移气缸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位移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滑动座连接,所述升降气缸与所述滑动座固定连接。
14.较佳的,所述移料装置还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15.较佳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安装座以及手指气缸,所述机架还设置有平面槽,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平面槽内并与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手指气缸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16.较佳的,所述机架还设置有两个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设置在所述平面槽的两侧。
17.较佳的,所述机架还设置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电子位移传感器电连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9.1、该跳动度检测设备能够适用于车用卷管的跳动度检测,可以极快的检测出卷管的跳动度是否符合标准,并且检测的结果十分可靠准确。
20.2、内轴体与外轴体可以通过键连接,使得内轴体能够相对于外轴体轴向移动,而外轴体又能够带动内轴体转动,在内轴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顶住工件的端部的顶块。
21.3、在检测时,只需要按下驱动电机的开关,就能够驱动工件转动一圈,从而自动检测跳动度,这样检测起来非常的方便快捷,极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
22.4、该检测设备还具有自动上料与自动下料的效果,升降气缸能够升起从而抓取工件,位移气缸能够带动工件朝着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之间移动,然后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能够自动夹住工件,夹着升降气缸下降,位移气缸带动升降气缸复位,这样就实现了自动送料以及自动检测的效果。
23.5、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在升起时可以穿过平面槽与安装座连接,而安装座则可以在平面槽或者平面槽上方移动,从而给安装座提供了行程空间,手指气缸能够夹持工件。
24.6、对于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产品,可以通过移料装置将其抓取到不合格品放置盒内,对于检测结果合格的产品,可以通过移料装置将其抓取到合格品放置盒内,从而实现自动化下料以及去除不合格件的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卷管跳动度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卷管跳动度检测设备的俯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移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00、机架;111、第一支撑座;112、第一支撑轴;121、第二支撑座;122、第二支撑轴;123、外轴体;124、内轴体;210、电子位移传感器;220、检测杆;300、驱动电机;400、第一传动轮;500、第二传动轮;600、移料装置;610、底座;620、滑动座;630、位移气缸;640、升降气缸;651、安装座;652、手指气缸;700、平面槽;800、支撑块;900、显示器;1000、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1.如图1-4所示,一种卷管跳动度检测设备,包括:机架100,其设置有第一支撑组件以及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用于抵住工件1000两端并可带动工件1000转动;检测组件,其包括电子位移传感器210以及检测杆220,所述电子位移传感器210与所述机架100固定连接,所述检测杆220可移动的与所述电子位移传感器210连接,所述检测杆220用于与工件1000外壁面抵触连接,并且所述电子位移传感器210可通过所述检测杆220的位移量从而检测工件1000的跳动度。
32.优选的,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能够支撑住卷管(工件1000)的两端从而支撑工件1000旋转,而检测组件利用电子位移传感器210的波动数值来数据化测量卷管的径向跳动度及具体变形数值,以显示器900显示出来,不合格亮红色且有报警系统。
33.在检测时,工件1000固定在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之间,检测杆220的端部抵触在工件1000的外壁面上,当工件1000的径向跳动度变化时检测杆220会在电子位移传感器210移动,当工件1000转动一圈后,电子位移传感器210能够检测到检测杆220的位移量,从而测量卷管的径向跳动度及具体变形数值。
34.该跳动度检测设备能够适用于车用卷管的跳动度检测,可以极快的检测出卷管的跳动度是否符合标准,并且检测的结果十分可靠准确。
35.如图1、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检测组件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且各个所述检测组件呈直线排布。
36.优选的,在实际的结构中,检测组件的数量设置为三组,三个检测组件的检测杆220与工件1000的表面接触,实时显示变形量(数字和波形图),产品卷管旋转测量结束工控机显示测量最大变形量。
37.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座111以及第一支撑轴112,所述第一支撑座111与所述机架100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112可转动的与所述第一支撑座111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座121以及第二支撑轴122,所述第二支撑座121与所述机架100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轴122可转动的与所述第二支撑座121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轴112与所述第二支撑轴122用于分别与工件1000两端连接。
38.优选的,第一支撑座111与第二支撑座121与机架100固定连接,而第一支撑轴112与第二支撑轴122能够抵住工件1000两端并且使工件1000转动。
39.此外,第一支撑轴112与第二支撑轴122还可以设置为可移动结构,通过两个气缸带动第一支撑轴112与第二支撑轴122沿轴向移动,从而夹紧或者松开卷管,这样便于自动上料以及下料。
40.具体来说,在上料时,两个气缸拉动第一支撑轴112与第二支撑轴122向外移动,使得工件1000可以先夹取到第一支撑轴112与第二支撑轴122之间,然后两个气缸带动第一支撑轴112与第二支撑轴122移动从而自动夹持住工件1000。
41.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支撑轴122包括外轴体123以及内轴体124,所述外轴体123可转动的与所述第二支撑座121连接,所述内轴体124可移动的穿设于所述外轴体123内并且所述内轴体124与所述外轴体123联动连接。
42.优选的,内轴体124与外轴体123可以通过键连接,使得内轴体124能够相对于外轴体123轴向移动,而外轴体123又能够带动内轴体124转动,在内轴体124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顶住工件1000的端部的顶块;在实际结构中,也可以将第一支撑座111设置成与第二支撑座121相同的结构。
43.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机架100还设置有驱动电机300、第一传动轮400、第二传动轮500以及传动带,所述驱动电机300与所述机架10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400与所述驱动电机300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500与所述外轴体123连接,并且所述第二传动轮500通过所述传动带与所述第一传动轮400联动连接。
44.优选的,驱动电机300能够带动第一传动轮400转动,第一传动轮400通过传动带能够带动第二传动轮500转动,第二传动轮500能够带动外轴体123转动,而外轴体123能够带动工件1000转动,在检测时,只需要按下驱动电机300的开关,就能够驱动工件1000转动一圈,从而自动检测跳动度,这样检测起来非常的方便快捷,极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
45.如图1、图2、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包括移料装置600,所述移料装置600包括底座610、滑动座620、位移气缸630以及升降气缸640,所述底座610与所述机架100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座620可移动的与所述底座610连接,所述位移气缸630与所述底座610固定连接,所述位移气缸630的活塞杆与所述滑动座620连接,所述升降气缸640与所述滑动座620固定连接。
46.优选的,该检测设备还具有自动上料以及自动下料的效果,升降气缸640能够升起从而抓取工件1000,位移气缸630能够带动工件1000朝着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之间移动,然后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能够自动夹住工件1000,夹着升降气缸640下降,位移气缸630带动升降气缸640复位,这样就实现了自动送料以及自动检测的效果。
47.如图1、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移料装置600还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升降气缸640的活塞杆连接。
48.优选的,升降气缸640通过夹持组件夹取待检测工件1000,在夹取时,升降气缸640带动夹持组件上升,在上料后,工件1000被第一支撑轴112与第二支撑轴122夹住,夹持组件松开工件1000,并且升降气缸640带动夹持组件下降。
49.如图1、图2、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安装座651以及手指气缸652,所述机架100还设置有平面槽700,所述安装座651设置在所述平面槽700内并与所述升降气缸640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手指气缸652与所述安装座651连接。
50.优选的,检测组件实际上位于机架100的台面上,而底座610位于台面的下方,升降气缸640的活塞杆在升起时可以穿过平面槽700与安装座651连接,而安装座651则可以在平面槽700或者平面槽700上方移动,从而给安装座651提供了行程空间,手指气缸652能够夹持工件1000。
51.在自动上料时,升降气缸640带动安装座651升起,手指气缸652夹住待检测的卷管,然后位移气缸630通过滑动座620带动安装座651朝着第一支撑组件与第二支撑组件之间移动,当工件1000被夹住后,手指气缸652松开工件1000,然后复位。
52.如图1、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机架100还设置有两个支撑块800,两个所述支撑块800设置在所述平面槽700的两侧。
53.优选的,待检测的卷管可以先放在两个支撑块800上,从而使待检测卷管位于支撑
工位,且该支撑工位位于平面槽700的上方,并且这样便于手指气缸652夹取工件1000。
54.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机架100还设置有显示器900,所述显示器900与所述电子位移传感器210电连接。
55.显示器900能够显示数字和/或波形图,电子位移传感器210能够将检测到的跳动度数据或者最大变形量通过显示器900显示出来,使得检测结果与检测数据更加的直观。
56.需要补充的是,可设定跳动度检测范围,超限后红色数值显示,并声音报警提示;然后继续检测下一个产品卷管的跳动度。
57.对于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工件1000,可以通过移料装置600将其抓取到不合格品放置盒内,对于检测结果合格的工件1000,可以通过移料装置600将其抓取到合格品放置盒内,从而实现自动化下料以及去除不合格件的效果。
58.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59.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1.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