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022-06-01 06:12: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铜合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cu-ni-si系合金是一种典型的析出强化型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可以用于制备高端接插件、电子器件弹性元件、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材料等,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轨道、电子信息等领域。目前,传统cu-ni-si系合金强度为600~800mpa,导电率为30~40%iacs。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和接插件向微型化、多功能化、高集成化方向发展,对铜合金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除了要求更高的强度(屈服强度≥850mpa)和更高的导电率(≥45%iacs)外,cu-ni-si系合金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耐高温软化和抗应力松弛性能。
3.相关技术中,铜合金材料要么强度高但导电率偏低,要么导电率高而强度偏低,难以同时达到强度≥850mpa和导电率≥45%iacs的要求,特别是耐高温软化性能较低,难以满足极大规模集成电路、5g通讯、高端电子元件等现代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对高性能铜合金的重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合金,该铜合金在cu-ni-si系合金的基础上,通过添加co、cr、mg、ca等元素,在铜基体中引入多种耐热强化相,使合金元素以多种纳米(ni,co)2si、ni3si、cr相颗粒的形式充分弥散析出,以及形成晶界断续分布的亚微米级耐热cr3si相颗粒,强化析出相颗粒和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实现了多相协同弥散强化、应变强化、亚晶强化和固溶强化等综合强化作用,且cr3si相颗粒能有效钉扎高温条件下的位错和晶界的运动,同时提高铜合金的强度、导电率、耐高温软化和抗应力松弛性能。
5.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铜合金的制备方法。
6.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铜合金的应用。
7.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铜合金,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8.ni:1.0wt%~3.5wt%,
9.co:0.5wt%~1.5wt%,
10.si:0.4wt%~1.5wt%,
11.cr:0.1wt%~0.6wt%,
12.mg:0.05wt%~0.15wt%,
13.ca:0.01wt%~0.05wt%,
14.稀土元素:0.01wt%~0.05wt%,
15.余量为铜。
16.本发明关于铜合金的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发明的铜合金,在cu-ni-si系合金的基础上,通过添加co、cr、mg、ca等元素,在铜基体中引入多种耐热强化相,使合金元素以多种纳米(ni,co)2si、ni3si、cr相颗粒的形式充分弥散析出,以及形成晶界断续分布的亚微米级耐热cr3si相颗粒,强化析出相颗粒和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实现了多相协同弥散强化、应变强化、亚晶强化和固溶强化等综合强化作用,且cr3si相颗粒能有效钉扎高温条件下的位错和晶界的运动,同时提高铜合金的强度、导电率、耐高温软化和抗应力松弛性能。
18.本发明的铜合金中,关键之一是合理控制ni、si、co、cr元素的含量和配比,使添加的ni、si、co、cr元素在铜基体中形成(ni,co)2si、ni3si、cr、cr3si的多相协同强化作用。
19.co是一种类ni元素,能够抑制相变过程中的调幅分解和do
22
有序化,促进ni和si元素的析出,形成热稳定性好的(ni,co)2si相。若ni和co含量太小,则形成的ni3si和(ni,co)2si相数量较少,对合金的强化作用较小,同时使残留在铜基体中的si元素含量较多,降低了导电率;若ni和co含量太大,残留在铜基体中较多的ni和co元素明显降低了导电率。
20.根据材料热力学计算可知,若si含量太小,一方面不能使ni和co元素以ni3si和(ni,co)2si相充分析出,强化作用较小,且残留在铜基体中较多的ni和co元素明显降低了导电率,另一方面也不能和cr元素形成cr3si相,不能有效钉扎高温条件下位错和晶界的运动,耐高温软化性能和抗应力松弛性能较低;若si含量太大,虽然可使ni、co和cr元素以ni3si、(ni,co)2si和cr3si相充分析出,但是残留在铜基体中较多的si元素明显降低了导电率,也会使cr3si相粗化,降低了耐高温软化性能和抗应力松弛性能。
21.cr可在铜基体中形成cr相,同时添加mg元素使其偏聚在cr相和铜基体之间的界面处,抑制cr相粗化。另外,合理控制cr和si元素的含量和配比,在晶界处形成cr3si相。若cr含量太小,在铜基体中形成的cr相和cr3si相很少,达不到cr相强化和cr3si相耐热的作用;若cr含量太大,则在铜基体中形成的cr相和cr3si相容易粗大,其强化和耐热的作用不足。
22.添加微量ca和稀土元素,可以与熔体中的微量杂质发生反应,有效地脱氧、脱硫、除气、除杂,净化熔体,提高导电率。若ca含量太小,对合金熔体脱氧、脱硫、除气、除杂等熔体净化作用太小;若ca含量太大,易与cu生成低熔点共晶cu5ca相,后续热加工容易开裂。
2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铜合金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24.ni:1.2wt%~1.8wt%,
25.co:0.8wt%~1.3wt%,
26.si:0.5wt%~0.8wt%,
27.cr:0.2wt%~0.5wt%,
28.mg:0.05wt%~0.15wt%,
29.ca:0.01wt%~0.05wt%,
30.稀土元素:0.01wt%~0.05wt%,
31.余量为铜。
3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稀土元素包括ce。
33.稀土元素ce起到精炼剂的作用。具体而言,ce的作用是与熔体中的磷、硫、请、氧等元素反应,形成高熔点低密度的化合物,在扒渣和浇铸过程中除去,达到净化熔体,提高合金导电率的效果。
34.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制备上述铜合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5.s1:按配比,将铜源熔化后,依次加入铜硅中间合金、镍源、钴源、铜镁中间合金和铬源,再加入覆盖剂和精炼剂进行熔炼,浇铸成型,得到铸锭;
36.s2:将所述铸锭进行均匀化处理,得到坯锭;
37.s3:将所述坯锭进行热加工开坯处理后,进行第一次水冷处理,得到热加工坯料;
38.s4:将所述热加工坯料在保护气氛下进行固溶处理和第二次水冷处理后,依次进行一次冷加工、一次时效、二次冷加工、二次时效和三次冷加工;
39.s5:对步骤s4得到的材料去应力退火。
40.本发明关于铜合金的制备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1.本发明铜合金的制备方法中,关键是控制加工和热处理工艺制度,使ni、si、co、cr、mg元素以多种纳米(ni,co)2si、ni3si、cr相颗粒充分弥散析出以及形成晶界断续分布的亚微米级耐热cr3si相颗粒,净化铜基体,强化析出相颗粒和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实现多相协同弥散强化、应变强化、亚晶强化和固溶强化等综合强化作用,且cr3si相颗粒能有效钉扎高温条件下位错和晶界的运动,同时提高铜合金的强度、导电率、耐高温软化和抗应力松弛性能。
42.本发明铜合金的制备方法中,由于铜合金的合金材料元素多、含量高,对固溶处理控制要求高,若固溶温度太高或固溶时间太长,容易引起铜基体晶粒异常长大,且易发生过烧,对合金后续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若固溶温度太低或固溶时间太短,则ni、si、co、cr、mg元素在铜基体中的固溶度较低,不利于后续时效过程(ni,co)2si、ni3si、cr、cr3si相析出的调控,对合金的强度和导电率带来不利影响。
43.本发明铜合金的制备方法中,由于合金材料的合金元素和析出相种类多,冷加工和时效处理制度与组织和性能的耦合作用强,若冷加工和时效处理制度控制不当,严重影响合金中多种析出相和铜基体组织的调控,对合金的使用性能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若冷加工变形量太小,对铜基体中产生的空位、位错等晶体缺陷数量少,一方面不利于在后续时效处理过程中ni、si、co、cr、mg元素在铜基体中的扩散,析出相变动力学弱,形成的(ni,co)2si、ni3si、cr、cr3si相数量较少,强化效果不明显,且铜基体中固溶的合金元素多,导电性能差,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形成析出相与位错的强交互作用以及亚结构,导致应变强化和亚晶强化效果差。
44.本发明铜合金的制备方法中,若冷加工变形量太大,一方面导致合金加工硬化严重,易产生裂纹等缺陷,降低成材率,另一方面,形成较大的变形储能,易诱发后续时效过程的铜基体再结晶,使合金的强度显著下降。若时效温度太低或时效时间太短,ni、si、co、cr、mg元素在铜基体中的扩散速率低,(ni,co)2si、ni3si、cr、cr3si相难以充分析出,强化效果小,且铜基体中固溶的合金元素多,导电性能差。
45.本发明铜合金的制备方法中,由于若时效温度太高或时效时间太长,一方面使(ni,co)2si、ni3si、cr、cr3si相粗化,降低析出强化效果,特别是使cr3si相沿晶界连续分布,降低耐高温软化性能,另一方面容易诱发铜基体再结晶,使位错密度和亚晶界数量减少,降低应变强化和亚晶强化效果。
46.本发明铜合金的制备方法中,由于综合考虑了加工和热处理制度耦合作用对铜合金中ni、si、co、cr、mg、ca元素的存在形式、多种析出相特征(种类、数量和分布)以及析出相与位错、亚晶、晶界等缺陷的交互作用的影响,通过合理调控加工和热处理制度,制备出了
高强度、高导电、耐高温软化和高抗应力松弛的cu-ni-co-si-cr-mg合金。
4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精炼剂包括cu-ca合金和稀土元素ce。
48.本发明铜合金的制备方法中,由于铜合金的组织遗传效应,初始状态的铸锭质量对后续加工制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避免过多杂质进入熔体,在后续形变热处理中影响材料性能,必须在熔炼铸造过程中充分去除氧、氢、磷、硫以及金属氧化物等杂质。在本发明中,除了稀土元素起到精炼剂的作用以外,还可以额外添加cu-ca作为精炼剂。
49.稀土元素具有除气除渣、净化熔体的作用。cu-ca能够净化熔体,去除p、s等杂质元素。
5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熔炼的温度为1200℃~1350℃。
51.步骤s1中,原料经过打磨,去除表面氧化物后,破碎成体积较小的块状物,将铜源分别与其他原料缠绕,并用纯铜箔包裹使其沉入熔体底部。同时用烧至红亮(900℃以上)的石墨棒将上浮的cr碎块压入熔体中部至底部位置,直到纯cr碎块完全熔化于铜熔体中。可以避免密度较小的组分原料在熔炼过程中上浮,能够有效减轻宏观偏析。
52.熔炼过程中采用与熔炼坩埚内径相匹配的高纯石墨圆弧形顶盖,置于坩埚上方,减少熔体内低熔点元素的挥发与喷溅。
53.步骤s1中,可以添加覆盖剂。覆盖剂包括木炭、冰晶石、nacl和萤石中的至少一种。
5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浇铸成型的温度为1100℃~1200℃。
55.浇铸成型可以采用与熔炼坩埚内径相匹配的椭圆形石墨模具(烧至红热)置于坩埚口,浇铸时能够有效挡渣,去除熔体中的氧化物及熔渣。
5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均匀化处理的温度为900℃~980℃。
5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均匀化处理的时间为1h~6h。
5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热加工开坯处理的温度为850℃~920℃,变形量为60%~90%。
59.热加工开坯中,热加工可以为热挤压、热轧、热锻造等,所述的冷加工可以为拉拔、轧制、旋压、旋锻等。
6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固溶处理的温度为900℃~950℃,时间为1h~4h。
6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一次冷加工的变形量为50%~80%。
6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一次时效的温度为450℃~550℃。
6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一次时效的时间为0.25h~6h。
6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二次冷加工的变形量为60%~80%。
6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二次时效的温度为350℃~500℃。
6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二次时效的时间为0.25h~6h。
6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三次冷加工的变形量为20%~50%。
6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去应力退火的温度为250℃~350℃。
6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去应力退火的时间为0.25h~6h。
7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保护气氛为2%h2 余量n2。
71.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上述的铜合金在制备电子元器件中的应用。
7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电子元器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电位器、电
子管、散热器、机电元件、连接器、半导体分立器件、电声器件、激光器件、电子显示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电源、开关、微特电机、电子变压器、继电器、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各类电路、压电、晶体、石英、陶瓷磁性材料、印刷电路用基材基板、电子功能工艺专用材料、电子胶(带)制品、电子化学材料及部品等。
73.本发明采用微合金化技术,在铜合金中引入多种耐热强化相,结合加工—热处理工艺的调控,使铜基体中的合金元素以多种纳米强化相的形式弥散分布,以及形成晶界断续分布的亚微米级耐热强化相,既可大幅度提高合金的强度、耐高温软化和抗应力松弛性能,又可净化铜基体以提高合金的导电率,开发高强高导耐热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性能合金的重要发展方向。
附图说明
74.图1是本发明的铜合金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75.图2是本发明的铜合金熔炼过程设备示意图。
76.图3是实施例4制备的铜合金铸锭的金相组织。
77.图4是实施例4制备的铜合金热加工状态的金相组织。
78.图5是实施例4制备的铜合金热固溶处理后的金相组织。
79.图6是实施例4制备的铜合金经冷变形60%和450℃时效处理1小时的透射电镜图。
80.图7是实施例4制备的铜合金经冷变形70%和350℃时效处理1小时的透射电镜图。
81.图8是铜合金经冷变形70%

350℃时效处理1小时的tem组织。
82.图9是多相协同作用的原子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83.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84.在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其中,稀土元素铈以铜-铈中间合金加入,金属原料铜、镍、钴、硅、铬、镁和钙分别以纯铜、纯镍、纯钴、铜-硅中间合金、纯铬、铜-镁中间合金和铜-钙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
85.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精炼剂为cu-ca合金和稀土元素ce,根据实施例中的配比可知,ca占合金总质量的0.03wt%,ce占合金总质量的0.02wt%。
86.实施例1
87.本实施例制备了一种铜合金,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为:
88.按照成分为ni:1.3wt%,co:1.2wt%,si:0.5wt%,cr:0.3wt%,mg:0.1wt%,ca:0.03wt%,ce:0.02wt%,余量为cu进行配料。
89.先将铜源加入熔炼炉中熔化,依次加入铜硅中间合金、镍源、钴源、铜镁中间合金,最后加入铬源,并在原料开始熔化时加入覆盖剂和精炼剂,覆盖剂木炭在500℃下烘至红热;在大气氛围和1250℃下进行熔炼,浇铸温度1150℃,浇铸方式为铁模浇铸。
90.熔炼前,原料经过打磨,去除表面氧化物后,破碎成体积较小的块状物,将铜源分别与其他原料缠绕,并用纯铜箔包裹使其沉入熔体底部。同时用烧至红亮(900℃以上)的石墨棒将上浮的cr碎块压入熔体中部至底部位置,直到纯cr碎块完全熔化于铜熔体中。可以
避免密度较小的组分原料在熔炼过程中上浮,能够有效减轻宏观偏析。
91.熔炼过程中,采用与石墨坩埚内径相匹配的圆弧形石墨顶盖,置于石墨坩埚上方,减少熔体内低熔点元素的挥发与喷溅,如图2所示。
92.图2中:
93.1为圆弧形石墨顶盖;
94.2为覆盖剂;
95.3为精炼剂;
96.4为石墨压棒;
97.5为金属碎块;
98.6为铜源;
99.7为石墨坩埚;
100.8为挡渣石墨棒;
101.9为铸造铁模。
102.冷却后经由车床铣削以去除表面缺陷。
103.铸锭在保护性气氛2%h2 余量n2和950℃下均匀化退火4小时。
104.随后进行热轧开坯,压下量为80%。
105.热轧板材水冷后在保护性气氛和940℃条件下进行固溶,固溶时间为1.5小时,然后水冷得到固溶板材,水温为20~25℃。
106.固溶后的板材首先在室温下进行一次冷轧,变形量为60%,在箱式电阻炉和450℃的条件下进行1.5小时的一次时效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
107.接着在室温下进行二次冷轧,变形量为70%,在箱式电阻炉和350℃的条件下进行0.5小时的二次时效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
108.最后在室温下进行三次冷轧,变形量为30%,在箱式电阻炉和350℃的条件下进行6h的长时间低温退火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得到高强高导耐热铜合金试样。
109.实施例2
110.本实施例制备了一种铜合金,具体为:
111.按照成分组成为ni:1.7wt%,co:1.2wt%,si:0.7wt%,cr:0.3wt%,mg:0.1wt%,ca:0.03wt%,ce:0.02wt%,余量为cu进行配料。
112.先将铜源加入熔炼炉中熔化,依次加入铜硅中间合金、镍源、钴源、铜镁中间合金,最后加入铬源,并在原料开始熔化时加入覆盖剂和精炼剂,覆盖剂木炭在500℃下烘至红热;在大气氛围和1250℃下进行熔炼,浇铸温度1150℃,浇铸方式为铁模浇铸。
113.熔炼前,原料经过打磨,去除表面氧化物后,破碎成体积较小的块状物,将铜源分别与其他原料缠绕,并用纯铜箔包裹使其沉入熔体底部。同时用烧至红亮(900℃以上)的石墨棒将上浮的cr碎块压入熔体中部至底部位置,直到纯cr碎块完全熔化于铜熔体中。可以避免密度较小的组分原料在熔炼过程中上浮,能够有效减轻宏观偏析。
114.冷却后经由车床铣削以去除表面缺陷。
115.铸锭在保护性气氛2%h2 余量n2和950℃下均匀化退火4小时。
116.随后进行热轧开坯,压下量为80%。
117.热轧板材水冷后在保护性气氛和940℃条件下进行固溶,固溶时间为1.5小时,然
后水冷得到固溶板材,水温为20~25℃。
118.固溶后的板材首先在室温下进行一次冷轧,变形量为60%,在箱式电阻炉和450℃的条件下进行1.5小时的一次时效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
119.接着在室温下进行二次冷轧,变形量为70%,在箱式电阻炉和350℃的条件下进行0.5小时的二次时效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
120.最后在室温下进行三次冷轧,变形量为30%,在箱式电阻炉和350℃的条件下进行6h的长时间低温退火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得到高强高导耐热铜合金试样。
121.实施例3
122.本实施例制备了一种铜合金,具体为:
123.按照成分组成为ni:1.7wt%、co:0.8wt%,si:0.7wt%,cr:0.3wt%,mg:0.1wt%,ca:0.03wt%,ce:0.02wt%,余量为cu进行配料。
124.先将铜源加入熔炼炉中熔化,依次加入铜硅中间合金、镍源、钴源、铜镁中间合金,最后加入铬源,并在原料开始熔化时加入覆盖剂和精炼剂,覆盖剂木炭在500℃下烘至红热;在大气氛围和1250℃下进行熔炼,浇铸温度1150℃,浇铸方式为铁模浇铸。
125.熔炼前,原料经过打磨,去除表面氧化物后,破碎成体积较小的块状物,将铜源分别与其他原料缠绕,并用纯铜箔包裹使其沉入熔体底部。同时用烧至红亮(900℃以上)的石墨棒将上浮的cr碎块压入熔体中部至底部位置,直到纯cr碎块完全熔化于铜熔体中。可以避免密度较小的组分原料在熔炼过程中上浮,能够有效减轻宏观偏析。
126.冷却后经由车床铣削以去除表面缺陷。
127.铸锭在保护性气氛2%h2 余量n2和950℃下均匀化退火4小时。
128.随后进行热轧开坯,压下量为80%。
129.热轧板材水冷后在保护性气氛和940℃条件下进行固溶,固溶时间为1.5小时,然后水冷得到固溶板材,水温为20~25℃。
130.固溶后的板材首先在室温下进行一次冷轧,变形量为60%,在箱式电阻炉和450℃的条件下进行1.5小时的一次时效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
131.接着在室温下进行二次冷轧,变形量为70%,在箱式电阻炉和350℃的条件下进行0.5小时的二次时效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
132.最后在室温下进行三次冷轧,变形量为30%,在箱式电阻炉和300℃的条件下进行6h的长时间低温退火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得到高强高导耐热铜合金试样。
133.实施例4
134.本实施例制备了一种铜合金,具体为:
135.按照成分组成为ni:1.3wt%、co:1.2wt%,si:0.7wt%,cr:0.3wt%,mg:0.1wt%,ca:0.03wt%,ce:0.02wt%,余量为cu进行配料。
136.先将铜源加入熔炼炉中熔化,依次加入铜硅中间合金、镍源、钴源、铜镁中间合金,最后加入铬源,并在原料开始熔化时加入覆盖剂和精炼剂,覆盖剂木炭在500℃下烘至红热;在大气氛围和1250℃下进行熔炼,浇铸温度1150℃,浇铸方式为铁模浇铸。
137.熔炼前,原料经过打磨,去除表面氧化物后,破碎成体积较小的块状物,将铜源分别与其他原料缠绕,并用纯铜箔包裹使其沉入熔体底部。同时用烧至红亮(900℃以上)的石墨棒将上浮的cr碎块压入熔体中部至底部位置,直到纯cr碎块完全熔化于铜熔体中。可以
避免密度较小的组分原料在熔炼过程中上浮,能够有效减轻宏观偏析。
138.冷却后经由车床铣削以去除表面缺陷。
139.铸锭在保护性气氛2%h2 余量n2和950℃下均匀化退火4小时。
140.随后进行热轧开坯,压下量为80%。
141.热轧板材水冷后在保护性气氛和940℃条件下进行固溶,固溶时间为1.5小时,然后水冷得到固溶板材,水温为20~25℃。
142.固溶后的板材首先在室温下进行一次冷轧,变形量为60%,在箱式电阻炉和450℃的条件下进行1.5小时的一次时效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
143.接着在室温下进行二次冷轧,变形量为70%,在箱式电阻炉和350℃的条件下进行0.5小时的二次时效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
144.最后在室温下进行三次冷轧,变形量为30%,在箱式电阻炉和350℃的条件下进行6h的长时间低温退火和淬火,淬火方式为水冷,得到高强高导耐热铜合金试样。
145.对比例1
146.本对比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中未添加cr。其他组分与含量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相同。
147.对比例2
148.本对比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在制备过程中,只进行了变形量为60%的一次冷轧和450℃/1.5小时的一次时效,而不进行后续二次冷轧、二次时效、三次冷轧和低温退火,原料组分和含量与实施例4相同。
149.测试例1
150.检测了实施例1至4制备的铜合金的硬度、导电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耐热温度。其中:
151.硬度测试依据的标准为gb/t 4340.1-2009。
152.导电率测试依据的标准为gb/t 32791-2016。
153.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测试依据的标准为gb/t 34505-2017。
154.耐热温度测试依据的标准为gb/t 33370-2016。
155.应力松弛测试依据的标准为gb/t 10120-2013。
156.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157.表1
[0158][0159]
测试例2
[0160]
检测了对比例1和对比例2制备的铜合金的硬度、导电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耐热温度,并与实施例4进行了比较。其中:
[0161]
硬度测试依据的标准为gb/t 4340.1-2009。
[0162]
导电率测试依据的标准为gb/t 32791-2016。
[0163]
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测试依据的标准为gb/t 34505-2017。
[0164]
耐热温度测试依据的标准为gb/t 33370-2016。
[0165]
应力松弛测试依据的标准为gb/t 10120-2013。
[0166]
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0167]
表2
[0168]
[0169][0170]
测试例3
[0171]
观察了实施例4制备的铜合金的微观组织形貌。
[0172]
其中,图3所示为铜合金铸锭的金相组织。从图3可以看出合金铸态组织晶粒内部存在发达的树枝晶,其中可见白亮的枝晶臂、灰色过渡区和枝晶间的非平衡凝固相颗粒。这是由于合金元素较多,熔体凝固时过冷度较大导致元素扩散不均匀,产生了枝晶偏析。图4所示为铜合金热加工状态的金相组织。从图4可以看出合金热加工后产生了明显的动态再结晶,组织沿加工方向产生了不均匀的变形组织,部分晶粒呈等轴状,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50-300μm。
[0173]
图5所示为铜合金热固溶处理后的金相组织。从图5可以看出合金固溶后的微观组织为明显的等轴晶,非平衡凝固相颗粒基本溶入基体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固溶时合金发生再结晶,再结晶晶粒较为细小,平均晶粒尺寸为30-70μm,有效改善了热加工后晶粒粗大和尺寸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0174]
图6所示为铜合金经冷变形60%

450℃时效处理1小时的tem组织。从图6可以看出合金基体中产生了大量的位错和位错胞,在高密度位错区域附近,尺寸为5nm-10nm豆状析出相δ-(ni,co)2si颗粒弥散析出。通过纳米级析出相颗粒与高密度位错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合金的强度与导电率。
[0175]
图7是铜合金经冷变形60%

450℃时效处理1小时的tem组织。
[0176]
图8是铜合金经冷变形70%

350℃时效处理1小时的tem组织。
[0177]
从图7和图8可以看出通过进一步冷加工和时效,组织中还形成了大量弥散分布,尺寸约10-30nm的β-ni3si纳米级颗粒及亚微米级cr3si颗粒,在cr3si颗粒周围存在大量位错缠结。
[0178]
上述组织一方面促进基体中ni、co、si、cr等元素的析出,改善合金导电率;另一方面形成了多种强化相,协同调控合金强度、耐热性能和抗应力松弛性能。
[0179]
本发明的铜合金,在cu-ni-si系合金的基础上,添加co、cr、mg、ca等元素,结合加工—热处理工艺的调控,在铜基体中引入多种强化相,使合金元素以纳米级(ni,co)2si、ni3si、cr相颗粒充分弥散析出,强化析出相颗粒和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实现了多相协同弥散强化、应变强化、亚晶强化和固溶强化等综合强化作用,同时提高了铜合金的强度和导
电率。
[0180]
多相协同作用的原子分布示意如图9所示。
[0181]
本发明的铜合金,通过合理控制cr和si的含量和配比,在铜基中形成耐热稳定性好的cr3si相,同时结合加工—热处理工艺的调控,使亚微米级cr3si相在晶界断续分布,能有效钉扎高温条件下位错和晶界的运动,在确保铜合金高强度和高导电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铜合金的耐高温软化和抗应力松弛性能。
[0182]
本发明的铜合金,通过多元合金化和加工、热处理工艺的综合调控,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高导电、良好的耐高温软化和抗应力松弛性能的cu-ni-co-si-cr-mg合金。
[0183]
本发明的铜合金,硬度可以达到270hv~320hv,导电率46%iacs~55%iacs,屈服强度850mpa~900mpa,抗拉强度870mpa~950mpa,弹性模量125gpa~135gpa、伸长率为3%~7%、耐热温度≥580℃、150℃下100小时应力松弛≤5%,解决了现有cu-ni-si合金的强度、导电率、耐高温软化和抗应力松弛性能难以兼顾和匹配的问题,可满足极大规模集成电路、5g通讯、高端电子元件等现代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对高性能铜合金的重大需求。
[0184]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