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中间夹层基材的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06:35: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热硅胶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间夹层基材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导热硅胶片”是以硅胶为基材,添加金属氧化物等各种辅材,通过特殊工艺合成的一种导热介质材料,在行业内,又称为导热硅胶垫,导热矽胶片,软性导热垫,导热硅胶垫片等等,是专门为利用缝隙传递热量的设计方案生产,能够填充缝隙,打通发热部位与散热部位间的热通道,有效提升热传递效率,同时还起到绝缘、减震、密封等作用,能够满足设备小型化及超薄化的设计要求,是极具工艺性和实用性,且厚度适用范围广,一种极佳的导热填充材料。
[0003]
目前在对导热硅胶片制作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四辊机器对其进行制作,但是四辊机器的格高较高,实用性降低,而且也有一些使用普通二辊机器进行制作,但是需要二次成型,并且工艺繁琐,胶料要求高,因此提出一种中间夹层基材的制造装置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中间夹层基材的制造装置。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间夹层基材的制造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后内侧面固定连接有载物台,所述壳体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限位辊,所述壳体的后内侧面且位于载物台的上方活动连接有成型辊,所述载物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
[0006]
所述壳体的后内侧面且位于载物台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第一收卷轴,所述壳体的后内侧面且位于成型辊的上方活动连接有第二收卷轴,所述壳体的后内侧面且位于第二收卷轴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三收卷轴,所述壳体的后内侧面且位于第三收卷轴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第六收卷轴,所述载物台的上表面且位于挡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第四收卷轴,所述壳体后内侧面且位于第二收卷轴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料箱,所述料箱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通管、第二通管,所述第一通管与第二通管远离料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流管。
[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
所述壳体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成型辊通过电机转动。
[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
所述载物台的上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限位辊与成型辊位于同一竖直方向。
[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
所述载物台的左侧面活动连接有第五收卷轴。
[001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
所述料箱的内部设置有泵体,所述泵体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三通管,所述第一通
管与第二通管与通过三通管相连接。
[001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
所述第三收卷轴的位置与第六收卷轴的位置不在同一竖直方向。
[001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
所述第二收卷轴与第四收卷轴的位置不在同一竖直方向。
[001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0]
所述壳体的前表面设置有观察窗,所述壳体的前表面且位于观察窗的右侧设置有控制面板。
[0021]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
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中间夹层基材的制造装置,通过设置此结构,能够节约人力,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生产成本和生产难度,提高产品质量。
[0023]
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中间夹层基材的制造装置,通过在第四收卷轴上设置第一液压缸,能够调整第四收卷轴的高度,方便对轴上的材料的张紧度进行调整,避免材料较为松弛。
[0024]
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中间夹层基材的制造装置,通过在限位辊上设置第一液压缸,能够调整限位辊与成型辊之间的距离,可以制作不同厚度的基材,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间夹层基材的制造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间夹层基材的制造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间夹层基材的制造装置的正视图;
[0028]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9]
图例说明:
[0030]
1、壳体;2、载物台;3、第一液压缸;4、限位辊;5、成型辊;6、第一收卷轴;7、第二收卷轴;8、第三收卷轴;9、第四收卷轴;10、第五收卷轴;11、第六收卷轴;12、挡板;13、第二液压缸;14、料箱;15、第一通管;16、第二通管;17、分流管;18、观察窗;19、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
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3]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间夹层基材的制造装置:包括壳体 1,壳体1的前表面设置有观察窗18,壳体1的前表面且位于观察窗18的右侧设置有控制面板19,壳体1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机,便于带动成型辊5 进行转动,成型辊5通过电机转动,壳体1的后内侧面固定连接有载物台2,载物台2的左侧面活动连接有第五收卷轴10,载物台2的上表面开设有通槽,限位辊4与成型辊5位于同一竖直方向,壳体1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3,作为限位辊4升降的动力源,第一液压缸3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限位辊4,壳体1的后内侧面且位于载物台2的上方活动连接有成型辊5,载物台 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12,挡板12的位置位于载物台2的前后两侧,防止溢料。
[0034]
通过设置此结构,在限位辊4上设置第一液压缸3,能够调整限位辊4与成型辊5之间的距离,可以制作不同厚度的基材,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0035]
壳体1的后内侧面且位于载物台2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第一收卷轴6,便于安装离型pet膜,对壳体1的后内侧面且位于成型辊5的上方活动连接有第二收卷轴7,第二收卷轴7与第四收卷轴9的位置不在同一竖直方向,壳体1 的后内侧面且位于第二收卷轴7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三收卷轴8,便于安装离型pet膜,第三收卷轴8的位置与第六收卷轴11的位置不在同一竖直方向,壳体1的后内侧面且位于第三收卷轴8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第六收卷轴11,载物台2的上表面且位于挡板1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缸13,作为第四收卷轴9升降的动力源,第二液压缸13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第四收卷轴9。
[0036]
通过设置此结构,在第四收卷轴9上设置第一液压缸3,能够调整第四收卷轴9的高度,方便对轴上的材料的张紧度进行调整,避免材料较为松弛。
[0037]
壳体1后内侧面且位于第二收卷轴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料箱14,料箱14 的内部设置有泵体,泵体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三通管,第一通管15与第二通管16与通过三通管相连接,料箱1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通管15、第二通管16,第一通管15,便于对中间夹层与第三收卷轴8上添料,第二通管16 便于对中间夹层与第一收卷轴6上添料,第一通管15与第二通管16远离料箱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流管17,分流管17的下表面设置有出料管,便于将料均匀地洒向离型pet膜。
[0038]
通过设置此结构,可以通过第一通管15与第二通管16对基材内不同夹层进行填料,同时通过如上述的结构,能够节约人力,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生产成本和生产难度,提高产品质量。
[0039]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分别对第一收卷轴6和第三收卷轴8分别装上单面离型pet膜,通过将第一收卷轴6离型面向上,第三收卷轴8离型膜面向下设置,再将第二收卷轴7装上中间夹层所需材料(以玻纤为例),成型辊5 前后两侧放置挡板12可以防止溢料,夹层材料绕过可通过第一液压缸3来任意调节位置的第四收卷轴9(仅限上下调节),调节第四收卷轴9位置使得玻纤与载物台2夹角为45
°
,料箱14装入预先调好的硅胶胶料,再通过第二液压缸13来调节限位辊4与成型辊5的参数,再将玻纤和离型膜放进两辊之间,启动机器,机器会把玻纤和单面离型pet膜慢慢拉进成型辊5,控制玻纤上方料管进料,待玻纤和胶料开始进入成型辊5后再控制玻纤下方的料管进料。此时从成型辊5出来玻纤位于胶料的中间。
[004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