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油桶自动清洗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14:29: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油桶清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油桶自动清洗设备。


背景技术:

2.在旧油桶的回收再利用中,需要经过整形、清洗和油漆等一系列工序,若旧油桶中长时间放置或存放废油,容易导致旧油桶无法再次使用,故旧油桶处理过程中清洗尤为重要。
3.目前旧油桶的清洗包括外部清洗、内部清洗和干燥处理,而由于油桶上有卸油孔和通气孔,且卸油孔的直径大通气孔的直径,在对旧油桶进行内部清洗时,需要对旧油桶进行定位,以便于内清洗组件进入到旧油桶的内部;然而,现有对旧油桶的定位一般采用以下方法:1、人工定位,这种方法存在劳动强度大,且清洗效率低的问题;2、摄像头探测,采用摄像头拍摄旧油桶,控制系统经图像处理后获取卸油孔和通气孔的位置,再通过比对判断,获取卸油孔和通气孔的偏移位置,再对油桶进行调整,即先探测后调整,内部程度较为复杂,有一定的延时。
4.此外,旧油桶在清洗过程中,对自身的位置不再进行调整,然而经过输送装置、外清洗或内清洗过程中,容易使旧油桶发生偏差,容易影响到旧油桶的后续清洗操作,更甚者使清洗装置或干燥装置碰撞到油桶侧壁而导致装置和/或油桶损坏;基于此,有人在内清洗时再次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定位调整,这样的做法极大降低了清洗效率,并且使得清洗设备结构更为复杂。
5.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桶自动清洗设备,其能够在两次定位后实现油桶的精准定位,定位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且清洗效率高。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油桶自动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输送装置以及沿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依次架设于所述输送装置上的一次定位机构、翻转工位、外清洗工位和进液工位;以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为从前至后的方向,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两相对布置的输送带,所述机架的下部对应于两所述输送带间安装有可转动和升降的转动盘,且转动盘和所述一次定位机构相对应;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滑动平台,所述滑动平台的前端衔接所述输送装置的后端,所述滑动平台上安装有用于夹紧油桶并移动的第一夹持机构,且所述滑动平台的后方转动安装有主转盘,所述主转盘和所述滑动平台之间安装有内清洗工位,且所述主转盘上安装有二次定位机构;所述一次定位机构包括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光电探测器及上下移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微动开关,所述光电探测器的探头和所述微动开关的触发端均朝下布置,在所述油桶位于所述转动盘上时所述光电探测器的探头和所述微动开关的触发端均位于所述油桶的卸油孔的移动路径上,且在所述光电探测器的探
头和所述微动开关的触发端同步朝向所述油桶的卸油孔;所述二次定位机构包括前后布置的定位板及安装于所述定位板上的定位头,所述定位板呈t字型布置,且所述定位板间接安装于所述主转盘上,所述定位头呈圆台状,且所述定位头的外侧面从上至下沿背离所述定位头的轴线的方向弯曲,所述定位头的下部与所述油桶的通气孔相适配,其中在所述二次定位机构与所述滑动平台相对布置,且所述油桶的通气孔位于所述定位柱上时,所述内清洗工位上的喷头正对所述油桶的卸油孔。
8.所述机架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依次沿前后方向布置,且所述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的前侧;所述光电探测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杆上,所述第二横杆上安装有上下布置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位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上侧,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安装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呈7字型,所述微动开关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端部。
9.所述输送装置分成前输送部和后输送部,所述翻转工位衔接于所述前输送部和所述后输送部之间,所述机架上对应于所述翻转工位的位置设有限位平台和用于将所述油桶翻转180
°
以使所述油桶从正立变成倒立的翻转装置。
10.所述限位平台的前侧和所述前输送部的后端间衔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从前至后向下弯曲布置,且所述限位平台上安装有与所述油桶的外周面相吻合的限位台阶。
11.所述外清洗工位的位置设有外清洗房,所述外清洗房的前侧门和后侧门分别上下移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的下部上下移动安装有外清洗承架,且所述外清洗承架的最大长度小于两所述输送带之间的宽度。
12.所述滑动平台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气动直线滑轨,两所述气动直线滑轨均沿前后布置,且两所述气动直线滑轨相背布置,两所述气动直线滑轨的后端分别伸出于所述滑动平台的后端端部;并且,两所述气动直线滑轨分别滑动配合有滑动块;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两夹持气缸,两所述夹持气缸的缸体分别固定安装于对应的所述滑动块上,且两所述夹持气缸的活塞杆相对布置,且两所述夹持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分别传动连接有夹持板,两所述夹持板均与所述油桶的周面的相应部位相匹配。
13.所述定位板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定位段和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段的中间位置的第二定位段,所述第一定位段沿左右布置,且所述第一定位段安装在所述主转盘上,所述第二定位段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段的后侧,所述定位头安装于所述第二定位段的上侧面的端部。
14.所述主转盘上倾斜设置有转盘支架,所述转盘支架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上下布置,所述定位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第二架体以能够从下至上沿背离所述主转盘的方向倾斜的方式安装在主转盘上。
15.所述主转盘的上侧面安装有倾斜气缸,所述倾斜气缸从上至下沿背离所述主转盘的方向倾斜布置,且所述倾斜气缸的活塞杆位于所述倾斜气缸的缸体的上侧,所述倾斜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架体。
16.所述二次定位机构有多个,各所述二次定位机构分别通过所述转盘支架安装于所述主转盘上,且各所述二次定位机构以所述主转盘为中心环绕布置;所述机架上沿所述主转盘的转动方向依次布置有所述内清洗工位、高压气吹工位和干燥工位,且各所述二次定位机构在所述主转盘的转动过程中依次进入到相应工位中。
17.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油桶的转动过程中,一次定位机构
通过光电探测器的探测和微动开关的触发与否,定位油桶的摆放位置,即两个信号确定油桶的两个孔中卸油孔的位置,此时就直接实现了油桶的定位,一次定位操作和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并且,在油桶翻转成倒立状态,并依次经过外清洗工位和进液工位后,对油桶进行二次定位,以防止油桶发生偏移而使后续工位上的部件碰撞油桶,同时为后续工位操作提供定位,省去后续工位定位的步骤;而且,在二次定位之后即可直接开始内清洗,省去移动至内清洗工位的时间,缩短了移动时间,提高了清洗效率。
18.2、在油桶输送到定位板上时,定位头的设置,可以使油桶上的通气孔在定位头的外侧面的导向下进行调整,以校准油桶的位置,使得通气孔套设在定位头上,从而实现对油桶的定位,同时在后续工位上无需再花费时间对油桶进行对位。
19.3、定位板呈t字型的设置,油桶位于定位板上时不会遮挡到两个孔,且油桶的重心也可以位于定位板上,同时卸油孔位于定位板的前侧,与油桶不会发生接触,这样油桶移动到定位板上时,油桶的下端面与定位板间的摩擦较少,很大程度上避免油桶或二次定位机构的磨损。
20.4、主转盘的设置,结合内清洗工位、高压气吹工位和干燥工位环绕在主转盘的外侧,这样在主转盘的转动过程中,各个二次定位机构依次经过各个工位,相比于输送带依次输送到各个工位上,该结构更加紧凑,缩小了整体体积,且空间利用率,同时油桶进入到高压气位时,另一油桶即可进行内清洗,清洗效率高。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清洗设备中前输送部上各工位的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清洗设备中后输送部上各工位的布置示意图(省略主转盘部分);图3为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定位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二次定位机构和内清洗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00-机架;101-第一横杆;102-第二横杆;11-输送带;2-一次定位机构;21-光电探测器;22-微动开关;221-第二气缸;222-第一支架;3-翻转工位; 32-翻转电机;33-翻转支架;34-第二夹持块;4-外清洗工位;5-进液工位;6-滑动平台;61-夹持气缸;611-夹持板;62-气动直线滑轨;63-滑动块;7-主转盘;71-转盘支架;72-倾斜气缸;8-内清洗工位; 9-二次定位机构;91-定位板;92-定位头。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24.一种油桶自动清洗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机架100和安装于机架100的输送装置,以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为从前至后的方向,且水平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为左右方向,输送装置上从前至后依次设有一次定位机构2、翻转工位3,外清洗工位4和进液工位5, 机架100的下部对应于一次定位机构2的位置安装有用于使油桶转动和升降的一次调整装置,
并且,机架100上安装有滑动平台6,滑动平台6的前端衔接输送装置的后端,滑动平台6上安装有用于夹住油桶的第一夹持机构,且滑动平台6的后方安装有可转动的主转盘7,主转盘7和滑动平台6之间安装有内清洗工位8,且主转盘7上安装有二次定位机构9。
25.上述的输送装置为常规的链条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两相对布置的输送带11及驱动两输送带11同步移动的驱动传动机构,该驱动传动机构为现有常规的机构,例如采用电机通过链轮结构驱动辊筒转动的结构。此外。输送装置还可以为同步带输送装置等常规输送装置,本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输送装置的结构,不局限于上述结构。
26.如图1-2所示,上述的一次调整装置位于两输送带11之间, 该一次调整装置包括可转动和上下升降的转动盘,转动盘为圆形转盘,且转动盘的直径与输送装置中的两输送带11间的宽度相适配,以便在不调整油桶时转动盘隐藏在两输送带11之间的下侧,即输送装置的下方,在需要调整时转动盘抬升至高于两输送带11,从而将位于其上的油桶抬高。
27.上述转动盘的转动和升降结构为:一次调整装置还包括第一气缸、第一传动板和第一电机,第一气缸的缸体固定安装在机架100的下侧,且第一气缸上下布置,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位于第一气缸的缸体的上方,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板的中心位置,两者采用键联接或轴承等常规结构进行连接;第一传动板为方形板或圆形板,且第一传动板位于输送装置的下侧,以便不阻碍输送装置输送油桶;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传动板上非中心位置,并位于第一传动板的下侧面,且第一电机上下布置,其输出轴的自由端穿过第一传动板,并伸出到第一传动板的上侧,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自由端第一转轴的上端传动连接主同步轮一;第一传动板与转动盘之间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下布置,即第一转轴的上端传动连接转动盘的中心位置,两者采用键联接等连接结构连接;第一转轴的下端转动连接于第一传动板的上侧面的中心位置,两者采用轴承等常规方式连接;并且,第一转轴上传动连接有从同步轮一,主同步轮一和从同步轮一之间绕设有同步带一。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为现有常规的正反转电机,且第一电机还可以步进电机。
28.在第一气缸伸长时,第一气缸带动第一传动板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电机和转动盘同步向上移动,直至转动盘相对于机架100的底部高于两输送带11;然后第一电机工作,以使其输出轴转动,带动主同步轮一转动,主同步轮一通过同步带一带动从同步轮一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使转动盘转动。
29.在第一气缸回缩时,第一气缸带动第一传动板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电机和转动盘同步向上移动,直至转动盘位于两输送带11的下方。
30.如图1所示和如图3所示,上述的一次定位机构2包括架设在机架100的上侧的光电探测器21及上下移动安装在机架100的上部的微动开关22;光电探测器21的探头和微动开关22的触发头相互靠近布置,且两者错位布置;光电探测器21的探头朝下布置,微动开关22的触发端朝下布置,在油桶位于转动盘上时该光电探测器21的探头和微动开关22的触发端均位于油桶的卸油孔的移动路径上,且在光电探测器21的探头正对油桶的卸油孔时微动开关也正对油桶的卸油孔。
31.其中,光电探测器21安装结构为:机架100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横杆101,光电探测器21的壳体固定安装在第一横杆101上,第一横杆101沿左右布置,且光电探测器2的探头位于第一横杆101的后侧,该光电探测器21可以为现有常规的光电检测器件,例如超声波检测器或红外探测器等,本实施例中以光电探测器21为红外探测器为例进行说明。
32.微动开关22的升降结构为:机架100上安装有第二横杆102,第二横杆102沿左右布置,且第二横杆102位于第一横杆101的后侧;第二横杆102上安装有第二气缸221,第二气缸221上下布置,且第二气缸221的缸体固定安装于第二横杆102上,第二气缸221的缸体位于第二气缸221的活塞杆的上侧,第二气缸221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传动连接有第一支架222,第一支架222呈7字型,第一支架222位于第二横杆102的前侧,微动开关22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架222的下端端部。这样,第二气缸221伸长时,微动开关22在第二气缸221的活塞杆的带动下向下移动相应行程;在第二气缸221回缩时,微动开关22在第二气缸221的活塞杆的带动下向上移动,以不妨碍油桶通行为宜。
33.本实施例中,以油桶的卸料孔位于通气孔的后侧为例进行说明,油桶在两孔处于朝上状态下,通过输送装置向后移动,在油桶进入到转动盘时输送装置停止输送,然后转动盘向上移动,直至转动盘上的油桶抬高并离开两输送带11,然后转动盘转动,以带动油桶转动,在光电探测器21探测到卸料孔或通气孔时,光电探测器21输出信号,以使转动盘停止转动,此时光电探测器21正对卸料孔或通气孔;然后微动开关22在第二气缸221的带动下向下移动,若微动开关22的触发端在第二气缸221的活塞杆的伸长过程中并未有触发信号,则说明微动开关22伸入到油桶的卸料孔中,即确定油桶定位完成,然后微动开关22在第二气缸221的活塞杆的带动下回缩;若微动开关22的触发端在第二气缸221的活塞杆的伸长过程中有触发信号,则说明微动开关22碰触到了油桶的上端面,那么确定油桶定位错误,随后微动开关22向上移动,然后转动盘继续转动,以到下一次有反应时,即可说明油桶定位完成;然后转动盘向下移动,直至转动盘位于两输送带11的下方,此时定位完成的油桶回到两输送带11上,随后在两输送带11的作用下向后移动,进入到翻转工位3。
34.上述的输送装置中1,即输送装置分成前输送部和后输送部,翻转工位3衔接于前输送部和后输送部之间,一次定位机构2位于前输送部中,其中机架100上对应于翻转工位的位置设置有限位平台和用于将油桶翻转180
°
以使油桶从正立变成倒立的翻转装置。
35.具体地,限位平台的前侧与前输送部的后端之间衔接有弧形板,该弧形板从前至后向下弯曲布置,以使油桶在前输送部的输送下进入到倾斜板上,在倾斜板的作用下平滑的过渡到限位平台上,其中,限位平台的后侧设置有限位台阶,该限位台阶的形状与油桶的外周面相匹配,以便油桶在限位台阶的限位下落入到限位平台上。
36.翻转装置包括翻转电机32、翻转转轴、翻转支架33及安装在翻转支架33上的第二夹持机构34,翻转电机32固定安装在机架100上,翻转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100上,且翻转转轴左右布置,翻转电机32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翻转转轴的临近端;翻转支架33包括一体连接的连接段及将油桶半环绕于内的u形段,连接段固定连接于翻转转轴上;第二夹持机构34包括两第三气缸及两相向或相背移动的第二夹持块34,u形段的两相对侧壁分别与两第二夹持块34一对一配设,两第二夹持块34均分别与油桶处于完成定位状态时的相应部位相匹配,以使两第二夹持块34均与油桶的接触面积最大化,确保翻转效果;其中,两第二夹持块34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三气缸实现相向或相背移动,即两第三气缸的缸体分别对应固定安装在u形段的两相对侧壁上,两第三气缸的活塞杆面对面布置,且两第二夹持块34分别传动连接于对应的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上。
37.当油桶输送到限位平台时,通过两第三气缸的同步伸长,以使两第二夹持块34均朝靠近油桶的方向移动,直至两第二夹持块34共同夹紧油桶,然后翻转电机32工作,翻转电
机32的输出轴转动以带动翻转支架33转动,从而使油桶翻转,并翻转到翻转转轴的后侧,随后油桶翻转180
°
,使得油桶的上端面变成下端面,此时油桶的两孔均朝下布置,在油桶翻转完成时,油桶的下端面接触到后输送部,然后两第二夹持块34分别在对应第三气缸的回缩下,将油桶接触到后输送部的两输送带,然后油桶被输送到外清洗工位上,同时翻转支架33在翻转电机32的反转下回到翻转转轴的前侧。
38.如图1所示,上述的外清洗工位4的位置安装有可密封的外清洗房,该外清洗房4的前侧门和后侧门分别可升降安装在机架100上,外清洗房4的前侧门和后侧门分别采用现有常规的升降结构,例如气缸、液压缸或丝杆螺旋装置等,本实施例中外清洗房4的前侧门和后侧门分别采用气缸的方式进行升降,即实现外清洗房4的前侧和后侧打开或关闭。并且,外清洗房4的底部安装有可升降的外清洗承架,外清洗房4中安装有可旋转的高压外清洗组件,该高压外清洗组件用于对油桶的外部进行清洗。
39.具体地,外清洗房4的下侧固定安装有外清洗气缸,外清洗气缸的活塞杆位于外清洗气缸的缸体的上方,且外清洗气缸的活塞杆传动连接外清洗承架;这样,通过外清洗气缸的活塞杆的伸缩,带动外清洗承架伸入到外清洗房4中,或回到外清洗房4的下方。高压外清洗组件包括n字型的外清洗支架和分别安装于外清洗支架上的若干个外清洗喷嘴,各外清洗喷嘴均为现有常规的高压喷嘴,外清洗房4的上侧面固定安装有外清洗电机,外清洗电机通过常规的同步带组件传动连接外清洗转轴,外清洗转轴的轴线与上述的外清洗承架的中心位置处于同一直线上,且外清洗转轴转动伸入到外清洗房4中,外清洗转轴与外清洗房4的上侧面采用轴承或键联接等常规连接方式连接;外清洗转轴的下端传动连接外清洗支架的中心位置。
40.在翻转完成的油桶输送到外清洗房4中,并位于外清洗承架上时,此时油桶上的两孔均露出于外,并不会被外清洗承架遮挡,外清洗房4的前侧门和后侧门向下移动,且后输送部停止输送,此时外清洗房4仅留底部敞开,然后外清洗支架在外清洗气缸的作用下向上抬起,以使油桶脱离后输送部的两输送带11,然后高压外清洗组件旋转,各外清洗喷嘴都朝油桶的周面及上端面和下端面喷水,以对油桶的外部完全清洗,同时也清洗了本来与输送带11相接触部分,确保清洗效果;然后在清洗完成后外清洗承架向下移动,并带动油桶向下移动,一方面令外清洗承架隐藏起来,另一方面使油桶重新与后输送部接触,然后外清洗房4的两侧门打开,同时后输送部重新开始输送完成外清洗的油桶,然后油桶在后输送部的输送下输送到进液工位,此时外清洗支架的两相对侧壁依次沿左侧和右侧布置,以不妨碍油桶出入即可。
41.如图1所示,上述的机架100对应于进液工位5的位置安装有可密封的进液清洗房,该进液清洗房的分别布置结构和开闭结构与上述的外清洗房的布置结构和开闭结构相同,故不再展开叙述;机架100的下部安装有可伸入或离开进液清洗房的旋转喷头一,于油桶进入到进液清洗房时旋转喷头一正对油桶的卸料孔。
42.本实施例中,旋转喷头一通过进液清洗机构实现上下升降和旋转,该进液清洗机构采用现有常规的机构,例如进液清洗机构包括进液气缸和进液升降架体,进液升降架体固定安装在机架100的下部,且进液升降架体上下布置,进液气缸的缸体上下滑动安装在进液升降架体上,该进液气缸为现有常规的无杆气缸,进液气缸背离进液升降架的配合面传动连接有l形板,l形板的下侧面固定安装有进液电机,且l形板的中心位置转动安装有进液
转管,进液转管的上端位于l形板的上侧,进液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与上述相同的同步带组件实现进液转管转动,其中,旋转喷头一安装于进液转管的上端端部,两者相互连通,该旋转喷头一为现有常规的高压喷头,并且,进液转管的下端通过管道连接至存放清洗液的清洗液箱中,该清洗液为现有常规用于除油的液体。
43.完成外清洗的油桶被输送到进液清洗房的相应位置后,后输送部停止输送,此时旋转喷头一和油桶的卸料孔相对应,然后旋转喷头一在进液气缸的带动下向上移动,以使旋转喷头一通过油桶的卸料孔伸入到油桶的内部,然后进液电机工作,以使旋转喷头一转动,从而对油桶的内部喷射清洗液,以使清洗液浸润油桶的内部的每个位置,同时由于油桶的两孔均朝下布置,故也对两孔进行浸润,以便后续清洗干净油桶的内侧壁;在旋转喷头一工作一段时间后,旋转喷头一停止转动,然后旋转喷头一向下移动,以使旋转喷头一离开油桶的内部,在旋转喷头一离开的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油桶内部的清洗液向下滑落,由于油桶的两孔均位于后输送部的两输送带11之间,故使油桶内部的大部分清洗液可以从两孔流出,仅在油桶的内壁上挂有残余液体,然后进液清洗房的前侧门和后侧门被打开,随后浸润完成的油桶输送到滑动平台6中。
44.如图5所示,上述的滑动平台6架设在机架100上,且滑动平台6的前端衔接后输送部的后端,滑动平台6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安装有气动直线滑轨63,即有两个气动直线滑轨,两气动直线滑轨63均采用现有常规的气动滑轨;两气动直线滑轨63均沿前后方向布置,且两者相背布置,两气动直线滑轨63的后端分别伸出于滑动平台6的后端端部,且两气动直线滑轨63的前端分别伸出于滑动平台6的前端,即伸入到后输送部的后端位置;第一夹持机构包括两相对布置的夹持气缸61,两夹持气缸61均为现有常规的无杆气缸,两气动直线滑轨63分别滑动配设有滑动块63,两夹持气缸61分别与两滑动块63一对一配设,两夹持气缸61的缸体分别固定安装于对应的滑动块63的上侧面,以使两夹持气缸61均位于滑动平台6的上方,且两夹持气缸61的活塞杆面对面布置,两夹持气缸61的活塞杆的自由端分别传动连接有夹持板611,两夹持板611分别与油桶相互对应的部位相适配,以使两夹持板611最大程度的与油桶相互接触,将油桶夹紧,方便后续移动到二次定位机构9上;在本实施例中,滑动平台6的长度适合一个油桶置于上面。
45.在油桶完成进液后,油桶被输送到后输送部的后端,然后进入到滑动平台6上,随后两夹持气缸61动作,以使两夹持气缸61的活塞杆都伸长,以使两夹持板611相向移动,将油桶夹紧,随后两夹持板611连带油桶在两气动直线滑轨的作用下向后移动,由于两气动直线滑轨62的后端均伸出于滑动平台6的后端端部,这样方便两夹持气缸61分别移动到对应的气动直线滑轨62的后端,以使油桶在两夹持气缸61的带动下进入到二次定位机构9上。
46.如图4-5所示,上述的二次定位机构9安装于上述的主转盘7的沿边处,主转盘7上安装有转盘支架71,二次定位机构9固定安装于转盘支架71上。
47.具体地,二次定位机构9包括定位板91和定位头92,定位板91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定位段和位于第一定位段的中间位置的第二定位段,第一定位段和第二定位段共同呈t字型布置,第一定位段沿左右方向布置,且第一定位段固定安装在转盘支架71上,第二定位段位于第一定位段的后侧,并且,定位头92固定安装于第二定位段的上侧面的端部;较佳地,定位头92呈圆台状,且定位头9的上台面的面积小于下台面的面积,定位头9的外侧面从上至下沿背离定位头的轴线的方向弯曲,且定位头9的下部与油桶的通气孔相适配,以在两夹
持气缸61将油桶移动到定位板92上时,通过定位头92的外侧面的过渡,即可对有略微偏差的油桶进行调整,使得定位柱92塞入到油桶的通气孔中,且油桶的重心位于定位板91上,完成对油桶的第二次定位,同时方便后续内清洗、干燥和检测操作。
48.本实施例中,由于定位板91的t形设置,不仅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承受油桶施加的重量,而且还可以在油桶移动过程中减少与油桶的摩擦,避免油桶或二次定位机构9的磨损或损坏。其中,在油桶位于定位板91上时第一定位段临近于油桶的通气孔,以使定位板91可以更好地支撑油桶。
49.上述的滑动平台6的后侧壁安装有可升降和旋转的旋转喷头二,即,滑动平台6和二次定位机构9之间即为内清洗工位8;其中,旋转喷头二的布置位置和安装结构均与上述的旋转喷头一相同,故不再展开叙述,但与旋转喷头二连接的转管连接至清水箱中,以通过清水对油桶的内部进行清洗。
50.在滑动平台6上的油桶,通过两气动直线滑轨分别与对应的夹持气缸的配合,将油桶夹紧,并输送到二次定位机构9的定位板91上,通过定位柱92的配合,以使油桶的通气孔套设在定位柱92外,对油桶进行二次定位,此时内清洗工位8上的旋转喷头二正对油桶的卸料孔,二次定位之后旋转喷头二转动并向上移动,旋转喷头二进入到油桶的内部,然后开始清洗油桶的内部,清洗完成后旋转喷头二向下移动退出油桶的内部,此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油桶内部的水会向下流动,从卸油孔流出。
51.作为优选方式,上述主转盘7上的转盘支架71呈l字型,即转盘支架71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上下布置,二次定位机构固定安装在第二架体上,即定位板91通过连接杆固定在第二架体上,该连接杆上下布置;其中,转盘支架71的第一架体以能够从下至上向背离主转盘7的方向倾斜的方式安装在主转盘7上。
52.转盘支架71的具体倾斜结构为:主转盘7的上侧面固定安装有倾斜气缸72,倾斜气缸从下至上沿背离主转盘7的中心位置的方向倾斜布置,且倾斜气缸72的缸体设置在主转盘7上,倾斜气缸72的活塞杆位于倾斜气缸72的缸体的上侧,倾斜气缸72的活塞杆的自由端通过插销或短轴铰接于转盘支架71的第一架体。
53.这样,油桶在内清洗的时候或内清洗之后,倾斜气缸72动作,以使倾斜气缸72的活塞杆伸长,带动转盘支架71的第一架体从下至上沿背离主转盘7的方向倾斜,即,使得第二架体从上至下沿靠近于主转盘7的方向倾斜布置,继而使得油桶倾斜,令油桶内部的水都流向卸油孔,以尽可能减少残余水。
54.本实施例中,上述的主转盘3转动安装在机架100上,且主转盘3采用常规的旋转电机实现转动,两者采用直连、键联接或轴承连接等常规的连接方式连接,在此不再展开叙述。
55.本发明中,上述的二次定位机构9有多个,各二次定位机构9均采用上述的结构实现安装和倾斜,且各个二次定位机构9均以主转盘7的圆心为中心环绕布置,主转盘7的转动,可使各个二次定位机构9按顺序依次与滑动平台9相对布置。
56.进一步地,机架100的外侧设置有高压气吹工位和干燥工位,内清洗工位8、高压气吹工位和干燥工位以主转盘7的圆心为中心沿主转盘7的转动方向依次布置。
57.高压气吹工位采用常规的气吹喷头,该气吹喷头上下移动安装在机架100上,且气吹喷头为现有常规的可喷出高压气流的喷头,本实施例中气吹喷头采用气缸实现上下升
降,该气缸的安装结构采用现有常规结构,故在不再展开叙述。其中,在油桶转动至高压气吹工位上时,油桶上的卸油孔正对气吹喷头,这样气吹喷头向上移动,以伸入到油桶内部,将油桶内壁上的水珠吹下来。
58.干燥工位采用常规的真空抽吸头,该真空抽吸头上下移动安装在机架100上,本实施例中真空抽吸头采用气缸实现上下升降,该气缸的安装结构采用现有常规结构,故在不再展开叙述。其中,在油桶转动至干燥工位上时,油桶上的卸油孔正对真空抽吸头,这样真空抽吸头向上移动,以伸入到油桶内部,以采用真空抽吸的方式对油桶内部进行干燥处理,以保证油桶内壁无水滴残留。
59.进一步地,主转盘7沿转动方向在干燥工位之后设置为下桶工位,该下桶工位衔接有下料输送带,该下料输送带安装在机架100上,下料输送带采用现有常规的输送带;机架100对应于下料输送带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移动夹持机构,该移动夹持机构与前述滑动平台6上的气动直线滑轨、滑动块和夹持气缸配合形成的移动结构相同,故不再展开叙述。这样,移动夹持机构上的夹持气缸可以夹持油桶,由于定位柱92的外侧面设置,使得油桶可以顺势离开二次定位机构9,并进入到下料输送带上,在离开过程中由于定位柱92位于靠近主转盘7的一侧,故油桶在离开二次定位机构9的过程中定位柱92仅需脱离通气孔,且不会经过通气孔。其中,油桶位于下料输送带时,油桶的下端面与下料输送带的带面相互接触。
60.本实施例中,下料输送带还可以架设有与前述相同的翻转装置,以使油桶从倒立翻转回正常状态。
61.本发明中,采用常规的控制系统实现对各电机、各检测装置和执行装置的控制,且控制系统的控制和处理为现有常规系统,故不再展开叙述。
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