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余泥过滤用的压滤板及压滤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10 20:22: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余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余泥过滤用的压滤板。


背景技术:

2.压滤分离器是一种常用的浑浊液体固液分离设备,在建筑余泥处理领域,经预处理后得到的建筑余泥浑浊液具有排放量大、杂质含量高的特点,传统的压滤分离器过滤速率较慢,常常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压滤分离器过滤速率慢的问题,提供一种建筑余泥过滤用的压滤板及压滤分离器,实现建筑余泥快速过滤,建筑余泥回收利用处理的效果。
4.其技术方案如下:
5.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余泥过滤用的压滤板,包括:
6.若干个相互连接的板体,所述板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凹面以使相邻两个连接的所述板体之间形成密闭的空腔,所述凹面上设有若干导流块,所述板体的中部设有贯穿两侧所述凹面的余泥通孔,所述板体上还设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凹面的边缘,所述出水通道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板体的外侧面上;
7.滤膜,所述滤膜分别设置在所述板体的两侧,每侧所述滤膜中部设有与所述余泥通孔相匹配的开口,所述开口的边缘与所述余泥通孔的边缘密封连接。
8.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体的一侧凹面边缘上设有凹槽,所述板体的另一侧凹面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台,相邻两个所述板体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台密封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所述导流块环绕所述余泥通孔均匀分布。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板体的外侧面上行,所述板体通过所述手柄挂设在压滤分离器的支撑架上。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紧固件,所述开口边缘与所述余泥通孔边缘通过所述紧固件密封连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膜包括第一膜面、第二膜面和顶面,所述第一膜面和所述第二膜面分别设置在所述板体的两侧,所述顶面设置在所述板体的侧面上。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板体的侧面上,所述顶面架设在所述支架上。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体的侧面上设有卡槽,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卡凸。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架关于所述板体的中心
线对称设置。
17.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压滤分离器,包括上述的一种建筑余泥过滤用的压滤板。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余泥过滤用的压滤板,通过多个并行的板体可实现大排量的泥液压滤分离,并且在板体的两侧分别设有滤膜,过滤精度高。具体地,余泥从余泥通孔中进入相邻两个板体之间形成的密闭的空腔中,压力升高时,水经过滤膜过滤渗出,沿板体的表面进入出水通道的进水口,并从出水口处排出,实现泥液的分离。进一步地,通过在板体的凹面上设置若干导流块,在压滤过程中能够增强滤压效果,同时还能够加快滤水的流动,增加压滤的效率,以解决传统压滤分离器过滤速率慢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建筑余泥过滤用的压滤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一种建筑余泥过滤用的压滤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1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滤膜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00、板体;110、导流块;120、余泥通孔;130、出水通道;131、进水口;132、出水口;140、凹槽;150、卡槽;200、滤膜;210、第一膜面;220、第二膜面;230、顶面;300、手柄;310、加强筋;400、螺纹紧圈;500、支架;510、卡凸。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9.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建筑余泥过滤用的压滤板,包括若干个相互连接的板体100和滤膜200,板体100的两侧均设置有凹面以使相邻两个连接的板体100之间形成密闭的空腔,凹面上设有若干导流块110,板体100的中部设有贯穿两侧凹面的余泥通孔120,板体100上还设有出水通道130,出水通道130的进水口131设置在凹面的边缘,出水通道130的出水口132设置在板体100的外侧面上。滤膜200分别设置在板体100的两侧,每侧滤膜200中部设有与余泥通孔120相匹配的开口,开口的边缘与余泥通孔120的边缘密封连接。
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并行的板体100可实现大排量的泥液压滤分离,并且在板体100的两侧分别设有滤膜200,过滤精度高。具体地,余泥从余泥通孔120中进入相邻两个板体100之间形成的密闭的空腔中,压力升高时,水经过滤膜200过滤渗出,沿板体100的表面进入出水通道130的进水口131,并从出水口132处排出,实现泥液的分离。进一步地,通过在板体100的凹面上设置若干导流块110,在压滤过程中能够增强滤压效果,同时还能够加快滤水的流动,增加压滤的效率,以解决传统压滤分离器过滤速率慢的问题。
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板体100的一侧凹面边缘上设有凹槽140,板体100的另一侧凹面上设有与凹槽140相匹配的凸台,相邻两个板体100通过凹槽140与凸台密封连接。
3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导流块110环绕余泥通孔120均匀分布,从而保证滤水在凹面上流动均匀并按照一定流向流动,有利于保证滤水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过滤分离的效率。
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手柄300,手柄300设置在板体100的外侧面上行,板体100通过手柄300挂设在压滤分离器的支撑架上。进一步地,在手柄300上还设有加强筋310,以保证手柄300的强度,保证板体100稳固地挂设在支撑架上,从而保证压滤分离过程设备的稳定性。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紧固件,开口边缘与余泥通孔120边缘通过紧固件密封连接,以保证余泥通过余泥通过顺利进入密闭的空腔中,避免余泥从板体100和滤膜200之间漏出而达不到分离过滤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为螺纹紧圈400,通过螺纹紧圈400实现开口边缘与余泥通孔120密封连接,螺纹紧圈400结构简单,取材方便,便于本方案的实施。当然,在本实施例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紧固件结构,如弹性密封圈、卡扣等,只要能够实现将开口边缘与余泥通孔120边缘密封连接即可,这样的替代设计依然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滤膜200包括第一膜面210、第二膜面220和顶面230,第一膜面210和第二膜面220分别设置在板体100的两侧,顶面230设置在板体100的侧面上。即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将一张滤膜200对折后,放置在板体100的侧面上,以使得滤膜200两侧的第一膜面210和第二膜面220对应设置在板体100的两侧,实现过滤效果。
36.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架500,支架500设置在板体100的侧面上,顶面230架设在支架500上。通过支架500,保证滤膜200放置的稳定,避免出现滤膜200放歪而使得密闭的空腔未被滤膜200包围,导致余泥直接从出水通道130排出,达不到过滤分离的效果。
3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板体100的侧面上设有卡槽150,支架500上设有与卡槽150相匹配的卡凸510。通过卡凸510与卡槽150的连接,结构简单,方便支架500的拆装。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架500为三角支架500,三角支架500的一边为与板体100侧面匹配的圆弧,另外两边为直边,且其中一直边与板体100的侧面相切。支架500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架500关于板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两个支架500上与板体100侧面相切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滤膜200的顶面230挂设在两个支架500的这一条直边上。
38.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压滤分离器,包括上述的一种建筑余泥过滤用的压滤板。通过上述的一种建筑余泥过滤用的压滤板,以极大程度上提升压滤分离器的过滤分离效率,使其能够满足建筑余泥处理的要求。
39.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