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泥浆下现浇支护结构的井筒式地下停车库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2-06-11 13:55: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地下停车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泥浆下现浇支护结构的井筒式地下停车库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停车难”已成为很多城市的突出问题。井筒式地下停车库具有占地面积小、布置灵活、组合方便和存取效率高等优点,是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的一种重要技术方案。
3.目前,井筒式地下停车库的主要施工方法是地下连续墙法和沉井法。地下连续墙法中相邻段墙体存在接头,一则减弱了墙体的整体性,二则接头部位可能成为墙体抗渗防水的薄弱环节。并且,地下连续墙法一般造价较高,尤其是当地下连续墙仅用作临时挡土结构时。对于一些特殊的地质条件,如漂石的土层、硬岩地层等,地下连续墙法等施工难度很大。沉井法一般下沉深度有限且受地质条件限制较大,如当基坑底部无稳定地层时刃脚封闭难度较大,当地层有较大砾(卵)石时,井壁可能缓沉或停沉,也可能产生较大偏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泥浆下现浇支护结构的井筒式地下停车库施工方法,来提升墙体结构的整体性、施工的安全性、降低成本并增强地层适应性。
5.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泥浆下现浇支护结构的井筒式地下停车库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s1:锁口施工;
8.s2:所述锁口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在泥浆下开挖停车库基坑;
9.s3:开挖至设计深度后,下放钢筋骨架、模板、墙体混凝土浇筑管和底板混凝土浇筑管;
10.s4:所述钢筋骨架、模板、墙体混凝土浇筑管和底板混凝土浇筑管下放完成后,利用所述墙体混凝土浇筑管和底板混凝土浇筑管向墙体和底板空间连续浇筑混凝土;随混凝土面上升逐步上提所述墙体混凝土浇筑管和底板混凝土浇筑管;
11.底板浇筑完成后,停止使用所述底板混凝土浇筑管,继续通过所述墙体混凝土浇筑管进行墙体混凝土浇筑,直至设计的浇筑面标高;
12.s5:支护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排出泥浆。
13.优选的,步骤s1中锁口施工的方法为:
14.s1.1开挖所述锁口沟槽,并修整清底,必要时施作槽壁临时支撑;
15.s1.2浇筑锁口混凝土并养护,水平方向上所述锁口可整体或分段施工。
16.优选的,步骤s2中泥浆下开挖基坑的方法为:
17.s2.1所述锁口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开挖停车库基坑至一定深度;
18.s2.2向s2.1所开挖的空间内灌注预先调配好的泥浆至设计标高;
19.s2.3利用机械在所述泥浆下继续开挖基坑;
20.s2.4随着开挖深度加深,向坑内不断补充泥浆,直至开挖至设计深度。
21.优选的,步骤s3中下放钢筋骨架、模板、墙体混凝土浇筑管和底板混凝土浇筑管的方法为:
22.s3.1清底、补充泥浆并调节坑内泥浆性能;
23.s3.2在泥浆中下放预制的钢筋骨架、模板、墙体混凝土浇筑管和底板混凝土浇筑管。
24.优选的,所述底端的模板上开设有浇筑口。
25.优选的,所述模板与钢筋骨架采用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模板采用钢、塑料或混凝土材料分块预制。
26.优选的,所述模板内部空间根据需要设置模板稳定支撑架。
27.优选的,所述钢筋骨架整体或分段预制,所述钢筋骨架内预埋壁后注浆管。
28.优选的,所述墙体混凝土浇筑管和底板混凝土浇筑管下放完成后,对各导管进行密封性试验。
29.优选的,排出泥浆过程中或完成后,通过壁后注浆管检查墙体与底板的浇筑质量,必要时通过壁后注浆管进行注浆。
30.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泥浆下现浇支护结构的井筒式地下停车库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31.1.采用泥浆维持基坑坑壁和坑底的稳定性,在泥浆下利用机械取土进行基坑开挖,在泥浆中吊放钢筋骨架、模板和混凝土浇筑管并浇筑混凝土。由于钢筋骨架连接为整体,混凝土整体浇筑,因此支护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32.2.基坑开挖和支护作业均在地面完成,相对于坑内作业方式,其施工安全性更高。
33.3.总体工序简单,无需临时支护结构,造价较低。
34.4.泥浆护壁广泛适用于各类地层,根据地层条件,泥浆下开挖可方便灵活地采用抓斗、钻机等不同机械,总体而言,本发明提供的施工方法具有较强的地层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6.图1为本发明泥浆下现浇支护结构的井筒式地下停车库施工示意图。
37.图中:1-锁口,2-钢筋骨架,3-模板,4-墙体混凝土浇筑管,5-底板混凝土浇筑管。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39.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泥浆下现浇支护结构的井筒式地下停车库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0.正式施工前先进行施工准备工作,如场地内地下管线调查和改迁,场地通水通电、
临时设施搭建、准备施工机具和原材料、测量放线等。
41.s1:锁口1施工;
42.s2:所述锁口1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人工或机械对泥浆下取土开挖;
43.s3:开挖至设计深度后,吊放钢筋骨架2、模板3、墙体混凝土浇筑管4和底板混凝土浇筑管5;所述墙体混凝土浇筑管4和底板混凝土浇筑管5的数量和布置根据基坑形状和尺寸设计确定;
44.s4:所述钢筋骨架2、模板3、墙体混凝土浇筑管4和底板混凝土浇筑管5下放完成后,利用所述墙体混凝土浇筑管4和底板混凝土浇筑管5向墙体和底板空间连续浇筑混凝土;随混凝土面上升逐步上提所述墙体混凝土浇筑管4和底板混凝土浇筑管5;但应确保浇筑管底部埋入混凝土的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45.底板浇筑完成后,停止使用所述底板混凝土浇筑管5,继续通过所述墙体混凝土浇筑管4进行墙体混凝土浇筑,直至设计的浇筑面标高;
46.s5:支护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排出泥浆、检查质量。
47.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步骤s1中锁口1施工的具体方法为:
48.s1.1人工或机械开挖所述锁口1沟槽,并修整清底,必要时施作槽壁临时支撑;
49.s1.2绑扎钢筋,浇筑锁口混凝土并养护,水平方向上所述锁口1可分段施工,但相邻段之间的接缝需凿毛清洗干净,并联接好钢筋。锁口具有维护近地表段土体稳定,为施工机械设备提供支撑平台、存储并稳定泥浆液位等作用。
50.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步骤s2中泥浆下取土开挖的具体方法为:
51.s2.1所述锁口1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人工或机械开挖停车库基坑内一定深度的土体;
52.s2.2向s2.1所开挖的空间内灌注预先调配好的泥浆至设计标高;
53.s2.3利用取土机械(如抓斗、钻机等)在所述泥浆下取土,分层开挖基坑;
54.s2.4随着开挖深度加深,向坑内不断补充泥浆以维持泥浆面稳定,直至开挖至设计深度。
55.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步骤s3中吊放所述钢筋骨架2、模板3、墙体混凝土浇筑管4和底板混凝土浇筑管5的具体方法为:
56.s3.1清底、补充泥浆并调节坑内泥浆性能;
57.s3.2利用起吊机具在泥浆中吊放预制的钢筋骨架2、模板3、墙体混凝土浇筑管4和底板混凝土浇筑管5。
58.所述钢筋骨架2可整体预制,也可水平分片、竖向分段预制后现场采用焊接或机械方式(如钢筋接驳器)等强度连接。所述钢筋骨架2上可根据设计需要预埋注浆管,以方便后期注浆。
59.所述模板3可采用钢材、塑料或混凝土制成的结构,根据需求,所述模板3可设计作为支护结构的一部分,也可设计为可拆卸式以便重复利用。所述模板3可整体预制,也可分块预制后现场机械连接成整体。模板3可单独悬吊下放,也可与所述钢筋骨架2连接固定后随钢筋骨架2整体吊放。
60.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底端的模板3上开设有浇筑口。以便吊放时泥浆穿过底端模板3减小浮力和底板浇筑时插入底板混凝土浇筑管5。
61.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模板3与钢筋骨架2采用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模板3采用钢、塑料或混凝土材料分块预制。
62.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在基坑径口较大时,所述模板3内部空间根据需要设置模板稳定支撑架。防止模板不稳定、倾倒。
63.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钢筋骨架2整体或分段预制,所述钢筋骨架2内预埋壁后注浆管。所述壁后注浆管的长度为所述模板到基坑壁间的距离,用于检查墙体与底板的浇筑质量。
64.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墙体混凝土浇筑管4和底板混凝土浇筑管5下放完成后,对各导管进行密封性试验。
65.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排出泥浆过程中或完成后,通过壁后注浆管检查墙体与底板的浇筑质量,必要时通过壁后注浆管进行注浆。
66.工作原理:首先浇筑锁口,为施工机械设备提供支撑平台;然后边灌注预先调配好的泥浆边利用取土机械(如抓斗、钻机等)在所述泥浆下取土,泥浆护壁可广泛适用于各类地层,根据地层条件,泥浆下开挖可防止坑体塌陷;然后利用起吊机具在泥浆中吊放预制的钢筋骨架、模板和混凝土浇注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底端模板上开设有浇筑口,以便吊放时泥浆穿过底端模板减小浮力和底板浇筑时插入底板混凝土浇筑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先利用底板混凝土浇筑管浇筑底部混凝土,底部浇筑完成后,再利用墙体混凝土浇筑管对坑壁进行浇筑,浇筑时浇注管应随混凝土面上升逐步上提混凝土浇筑管;最后将坑内泥浆抽排即可,泥浆抽排结束后,通过所述壁后注浆管对墙体与底板的浇筑质量进行检查。
67.本说明书中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