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18 11:33: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2.寄生天线元件具有改进无线电波被馈送(供给)至的馈电天线元件的性能的作用。性能的改进包括天线的效率和带宽的改进、多极化和指向性。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412059号
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第2005-072645号
7.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第2004-318571号


技术实现要素:

8.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9.在诸如金属片、印刷电路板或铝片等的金属用作不与馈电点接触的寄生天线元件的材料的情况下,天线的设计质量存在问题,因为该材料是金属。
10.此外,在透明导通膜用作馈电天线元件的情况下,可以设计天线使得其外观变得简单。然而,由于透明导通膜必须处理,因此存在天线变得昂贵的缺点。透明导通膜柔软且脆。因此,在将无线电电路连接到透明导通天线的馈电点处,需要用于向电极接触部添加加强板以及例如金或银的浆料和类似物的处理,因此天线变得非常昂贵。
11.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以低成本改进天线的设计质量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
12.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3.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包括使用透明导通膜形成的寄生天线元件,其中,所述寄生天线元件不与馈电点接触并且布置在被构造为用作无线电通信器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馈电天线元件附近,以及通过所述馈电天线元件的驱动电流在所述寄生天线元件中产生感应电流。
14.根据另一示例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电通信设备,其包括馈电天线元件,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被构造为用作无线电通信器;以及天线,其包括使用透明导通膜形成的寄生天线元件,其中,所述寄生天线元件不与馈电点接触并且布置在所述馈电天线元件附近,以及通过所述馈电天线元件的驱动电流在所述寄生天线元件中产生感应电流。
15.发明的效果
16.根据示例实施例,可以提供能够以低成本改进天线的设计质量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
附图说明
17.图1是示出根据比较示例1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透视图;
18.图2是示出根据比较示例1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19.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透视图;
20.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21.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天线性能的图,其上部示出无线电通信设备是单个单元的情况,并且其下部示出向无线电通信设备添加了天线的情况;
22.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天线性能的图,其上部示出无线电通信设备是单个单元的情况,并且其下部示出向无线电通信设备添加了天线的情况;
23.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天线性能的图,其上部示出无线电通信设备是单个单元的情况,并且其下部示出向无线电通信设备添加了天线的情况;
24.图8是示出根据比较示例2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图;
25.图9是示出根据比较示例2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26.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27.图11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28.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图;
29.图13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图;
30.图14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实施例的天线的另一形状的图;
31.图15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实施例的天线的另一形状的图;
32.图16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向车辆外发射的无线电波的数量的图;
33.图17是示出根据第四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图;以及
34.图18是示出根据第四示例实施例的天线附接至车辆的车顶以及从车辆的车顶拆卸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将参考附图说明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注意,为了方便起见,作为示例添加在各附图中针对各个组件添加的附图标记以辅助理解,并且不必说,这些附图标记不是为了将本发明限制于附图中所示的示例实施例而添加的。
36.(第一示例实施例)
37.首先,将说明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天线的概要。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包括使用透明导通膜的寄生天线元件。寄生天线元件不与馈电点接触并且布置在用作无线电通信器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馈电天线元件附近,并且通过馈电天线元件的驱动电流在寄生天线元件中产生感应电流。通过以上结构,可以降低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天线的威压效果,并且可以改进天线的简单外观设计的质量。此外,由于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具有非接触结构,因此不需要用于将难以处理的透明导通膜连接到馈电点的附加处理。因此,可以以低
成本提供具有改进的设计质量的天线。
38.接着,将详细说明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将说明其与根据比较示例1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之间的比较。图1是示出根据比较示例1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比较示例1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图。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39.如图1和2所示,根据比较示例1的无线电通信系统101包括无线电通信设备10和天线120。
40.无线电通信设备10用作无线电通信器。例如,无线电通信设备10是移动wi-fi路由器。注意,如果无线电通信设备10用作无线电通信器,则其不限于移动wi-fi路由器。无线电通信设备10在长方体壳体19内部包括馈电天线元件11、基板12和馈电点13。基板12例如是安装了无线电通信设备10的组件的印刷电路板。馈电点13布置在基板12中。例如,馈电天线元件11经由馈电点13连接到基板12。基板12例如包括矩形基板表面12a。
41.这里,为了说明无线电通信系统101,引入xyz正交坐标系。将与基板12的基板表面12a垂直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将与基板表面12a平行的两个正交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和z轴方向。例如,基板12的各边沿x轴和z轴方向延伸。
42.馈电天线元件11例如具有倒l形状,其中具有一端14和另一端15的薄金属片在弯曲部16中以直角弯曲。馈电天线元件11的从一端14到弯曲部16的一部分在-z轴方向上延伸。馈电天线元件11的从弯曲部16到另一端15的一部分在 x轴方向上延伸。例如,馈电天线元件11的从一端14到弯曲部16的长度比其从另一端15到弯曲部16的长度长。注意,馈电天线元件11的形状不限于倒l形状,而是可以例如是l形或f形。此外,馈电天线元件11可以是单个元件,并且其可以形成在芯片或类似物上,或者其可以形成在基板12上。
43.馈电天线元件11的另一端15连接到基板12的馈电点13。从馈电点13向馈电天线元件11供给驱动电流。驱动电流例如是高频电流,并且馈电天线元件11通过该电流发射无线电波。馈电天线元件11例如布置在壳体19的端部中。注意,根据比较示例1的无线电通信设备10的结构与根据后述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设备10的结构相同。
44.天线120附接至安装部29。安装部29例如是作为移动wi-fi路由器的附件的充电底座。注意,安装部29不限于充电底座。安装部29包括设置有无线电通信设备10从上方装配至的凹部28的长方体基座29a、以及从凹部28延伸的方向上的两侧支撑基座29a的支撑部29b。天线120布置在安装部29的支撑部29b中。例如,天线120布置在包括透明构件的支撑部29b内。天线120布置在无线电通信设备10的馈电天线元件11附近。
45.天线120包括寄生天线元件121。因此,寄生天线元件121布置在无线电通信设备10的充电器中。寄生天线元件121使用金属膜形成。例如,寄生天线元件121使用铝膜形成。寄生天线元件121具有导通性。注意,寄生天线元件121可以使用除铝之外的具有导通性的其它导电构件形成。寄生天线元件121增强了无线电通信设备10中的馈电天线元件11的天线性能。
46.寄生天线元件121具有弯曲形状。例如,寄生天线元件121具有u形,其中具有一端124和另一端125的薄金属片在弯曲部126中以直角弯曲,并且在弯曲部127处以直角弯曲。
寄生天线元件121的从一端124到弯曲部126的一部分在 z轴方向上延伸。寄生天线元件121的从弯曲部126到弯曲部127的一部分在-y轴方向上延伸。寄生天线元件121的从弯曲部127到另一端125的一部分在-z轴方向上延伸。例如,寄生天线元件121的从弯曲部126到弯曲部127的长度比其从一端124到弯曲部126的长度及其从弯曲部127到另一端125的长度长。注意,寄生天线元件121的形状不限于u形,而是可以例如是杆形。
47.寄生天线元件121不与基板12的馈电点13接触,并且也不与其它馈电点接触。寄生天线元件121空间耦合到馈电天线元件11。例如,寄生天线元件121的从一端124到另一端125的长度约是馈电天线元件11所发射的无线电波的波长的1/2。此外,寄生天线元件121位于无线电通信设备10的馈电天线元件11附近。例如,馈电天线元件11的一端14和寄生天线元件121的一端124在空间耦合部sc处彼此空间耦合。通过以上方式,通过馈电天线元件11的驱动电流在寄生天线元件121中产生感应电流。在寄生天线元件121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可以具有方向不同于驱动电流的方向的电流分量。在寄生天线元件121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是谐振电流。
48.根据比较示例1的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101可以改进无线电通信设备10的天线性能。然而,天线120的寄生天线元件121使用铝膜形成。因此,由于天线的外观不简单,因此天线的设计质量存在问题。
49.接着,将说明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如图3和4所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1包括无线电通信设备10和天线20。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设备10的结构与根据比较示例的无线电通信设备10的结构相同。在图3和4中,使用与图1和2中所使用的xyz正交坐标系相同的xyz正交坐标系。
50.此外,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天线20附接到安装部29的结构与根据比较示例1的天线120附接到安装部29的结构相同。也就是说,天线20布置在安装部29的支撑部29b中,并且布置在无线电通信设备10的馈电天线元件11附近。
51.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天线20包括寄生天线元件21。寄生天线元件21使用透明导通膜形成。透明导通膜具有导通性。此外,透明导通膜是透明的,因此透明导通膜的一侧可以通过透明导通膜从另一侧看到。如上所述,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天线20使用透明导通膜作为非接触寄生天线元件21。
52.与根据比较示例1的寄生天线元件121一样,寄生天线元件21具有弯曲形状。例如,寄生天线元件21具有u形,其中具有一端24和另一端25的薄金属片在弯曲部26中以直角弯曲,并且在弯曲部27处以直角弯曲。寄生天线元件21的从一端24到弯曲部26的一部分在 z轴方向上延伸。寄生天线元件21的从弯曲部26到弯曲部27的一部分在-y轴方向上延伸。寄生天线元件21的从弯曲部27到另一端25的一部分在-z轴方向上延伸。例如,寄生天线元件21的从弯曲部26到弯曲部27的长度比其从一端24到弯曲部26的长度和其从弯曲部27到另一端25的长度长。寄生天线元件21的从一端24到另一端25的长度约是馈电天线元件11所辐射的无线电波的波长的1/2。寄生天线元件21不与基板12的馈电点13接触,并且也不与其它馈电点接触。
53.寄生天线元件21空间耦合到馈电天线元件11。例如,寄生天线元件21位于无线电通信设备10的馈电天线元件11附近。此外,馈电天线元件11的一端14和寄生天线元件21的一端24在空间耦合部sc处彼此空间耦合。通过以上方式,通过馈电天线元件11的驱动电流
在寄生天线元件21中产生感应电流。在寄生天线元件21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可以具有方向不同于驱动电流的方向的电流分量。在寄生天线元件21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是谐振电流。
54.接着,将说明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1的操作。如图4所示,具有倒l形状的馈电天线元件11的另一端15连接到馈电点13。馈电天线元件11的一端14位于空间耦合部sc处,在该空间耦合部sc处,馈电天线元件11的一端14耦合到寄生天线元件21。在空间耦合部sc处,使馈电天线元件11的一端14和寄生天线元件21的一端24以高频电压彼此耦合。通过这样做,在未馈电的非接触寄生天线元件21中感应出高频电压。因此,作为无线电波源的高频电流流过寄生天线元件21。此外,寄生天线元件21发射天线,即无线电波。
55.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天线性能的图,其上部示出无线电通信设备是单个单元的情况,并且其下部示出向无线电通信设备添加了天线的情况。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天线性能的图,其上部示出无线电通信设备是单个单元的情况,并且其下部示出向无线电通信设备添加了天线的情况。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天线性能的图,其上部示出无线电通信设备是单个单元的情况,并且其下部示出向无线电通信设备添加了天线的情况。无线电通信设备10是例如单个移动wifi路由器,并且天线20安装在诸如充电底座等的安装部29上。
56.如图5的上部所示,在无线电通信设备10是单个单元的情况下,水平极化波和垂直极化波这两者在以正面方向(y轴方向)为中心的xz平面内的所有方向上传播。然而,垂直极化波的强度小于水平极化波的强度。如图5的下部所示,即使在添加了天线20的情况下,水平极化波和垂直极化波这两者也在以正面方向(y轴方向)为中心的xz平面内的所有方向上传播。然而,与无线电通信设备10是单个单元的情况相比,垂直极化波的强度在所有方向上增加,并且等于水平极化波的强度。
57.如图6的上部所示,在无线电通信设备10是单个单元的情况下,垂直极化波在以上表面方向(z轴方向)为中心的xy平面内的所有方向上传播。然而,关于水平极化波,当从上表面方向观察时,其在侧表面方向(x轴方向)上的强度减小并凹陷。如图6的下部所示,在添加了天线20的情况下,水平极化波和垂直极化波这两者在以上表面方向(z轴方向)为中心的xy平面内的所有方向上传播。如上所述,安装有天线20的充电底座被设计成使得可以在所有方向上辐射无线电波,以消除在弱方向上辐射的无线电波。
58.如图7的上部所示,在无线电通信设备10是单个单元的情况下,垂直极化波在以侧表面方向(x轴方向)为中心的yz平面内的所有方向上传播。然而,关于水平极化波,当从侧表面方向观察时,其在上表面方向和下表面方向(z轴方向)上的强度减小并凹陷。如图7的下部所示,在添加了天线20的情况下,水平极化波和垂直极化波这两者在以侧表面方向(x轴方向)为中心的yz平面内的所有方向上传播。
59.接着,将说明本示例实施例的效果。
60.在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天线20中,寄生天线元件21使用透明导通膜形成。因此,由于天线的外观简单,因此可以改进天线的设计质量。
61.此外,由于寄生天线元件21是非接触天线元件,因此不需要将其连接到馈电点13。因此,可以消除为了将寄生天线元件21连接到馈电点13而向柔软且脆的透明导通膜添加加强板和导电粘合剂的处理,因此可以以低成本制造天线。
62.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1在单独用作无线电通信器的无线电通信设备10中包括包含寄生天线元件21的天线20。该结构可以改进无线电通信设备10的天线性能。也就是说,可以改进天线的效率和带宽、多极化和所有方向上的指向性。
63.(第二实施例)
64.接着,将说明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天线的寄生天线元件从天花板悬挂。在天花板上安装无线电通信设备。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将说明其与根据比较示例2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之间的比较。图8是示出根据比较示例2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图。图9是示出根据比较示例2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图。图10和11各自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65.如图8和9所示,根据比较示例2的无线电通信系统102包括无线电通信设备130。无线电通信设备130用作无线电通信器。无线电通信设备130例如是安装于天花板的无线电路由器。注意,无线电通信设备130不限于安装于天花板的无线电路由器。无线电通信设备130包括馈电天线元件131、基板132和馈电点133。基板132的馈电点133包括附接到馈电点133的连接器138,用于将馈电点133连接到馈电天线元件131。基板132和馈电点133布置在盘形壳体39内。壳体39附接到建筑物的天花板。馈电天线元件131从附接到天花板的壳体39的端部悬挂。
66.基板132例如是安装有无线电通信设备130的组件的印刷电路板。基板132例如包括矩形基板表面132a。
67.这里,为了说明无线电通信系统102,引入xyz正交坐标系。与基板132的基板表面132a垂直的方向被定义为z轴方向。例如,从天花板向下的方向被定义为-z轴方向。与基板表面12a平行的两个正交方向被定义为x轴方向和y轴方向。例如,基板132的各边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延伸。
68.馈电天线元件131具有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薄带状形状。馈电天线元件131例如具有一端134和另一端135。例如,馈电天线元件131的从一端134到另一端135的一部分在-z轴方向上延伸。也就是说,馈电天线元件131从天花板向下悬挂。
69.馈电天线元件131使用透明导通膜形成。透明导通膜具有导通性。此外,透明导通膜是透明的,因此透明导通膜的一侧可以通过透明导通膜从另一侧看到。由于透明导通膜是薄的,因此馈电天线元件131可以固定到例如亚克力天线元件支架136。
70.馈电天线元件131的一端134侧固定到加强板137。连接器138通过使用诸如银浆料等的导电粘合剂139连接到馈电天线元件131的与加强板137固定至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以这种方式,馈电天线元件131经由连接器138连接到基板132的馈电点133。
71.在根据比较示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102中,为了使无线电通信设备130用作无线电通信器,通过馈电天线元件131发送驱动电流,使得其辐射无线电波。此外,馈电天线元件131使用透明导通膜形成。
72.在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102中,使用铝膜形成的馈电天线元件131可以具有威压效果。这是因为馈电天线元件131从天花板悬挂,因此在经过馈电天线元件131下方的人的视线内。另一方面,当将透明导通膜用于馈电天线元件131时,天线的威压效果降低,并且天线的外观可以是简单的,因此可以改进天线的设计质量。
73.然而,馈电天线元件131是接触型的,并且经由连接器138与基板132接触。因此,无线电通信系统102经由连接器138将来自用于产生无线电波的基板132的电流物理地供给至馈电天线元件131。因此,需要使用加强板137、导电粘合剂139和类似物对馈电天线元件131进行处理。加强板137用于增强连接强度,并且导电粘合剂139用于确保馈电天线元件131与连接器138的连接。因此,制造成本增加。
74.接着,将说明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如图10和11所示,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2包括无线电通信设备30和天线40。在图10和11中,使用与图8和9中所使用的xyz正交坐标系相同的xyz正交坐标系。无线电通信设备30用作无线电通信器。无线电通信设备30例如是安装于天花板的无线电路由器。注意,无线电通信设备30不限于安装于天花板的无线电路由器。无线电通信设备30在图8所示的盘形壳体39内包括馈电天线元件31、基板32和馈电点33。基板32例如是安装了无线电通信设备30的组件的印刷电路板。馈电点33布置在基板32中。例如,馈电天线元件31经由馈电点33连接到基板32。基板32例如包括矩形基板表面32a。
75.馈电天线元件31例如具有倒l形状,其中具有一端34和另一端35的薄金属片在弯曲部36处以直角弯曲。馈电天线元件31的从一端34到弯曲部36的一部分在-x轴方向上延伸。馈电天线元件31的从弯曲部36到另一端35的一部分在 y轴方向上延伸。例如,馈电天线元件31的从一端34到弯曲部36的长度比其从另一端35到弯曲部36的长度长。注意,馈电天线元件31的形状不限于l形,而是可以例如是倒l形或f形。此外,馈电天线元件31可以形成在基板32上,或者其可以形成在芯片或类似物上,并且其可以是单个元件。
76.馈电天线元件31的另一端35连接到基板32的馈电点33。从馈电点33向馈电天线元件31供给驱动电流。通过以上方式,馈电天线元件31辐射无线电波。馈电天线元件31例如布置在壳体39的端部中。
77.天线40包括寄生天线元件41。寄生天线元件41使用透明导通膜形成。透明导通膜具有导通性。此外,透明导通膜是透明的,因此透明导通膜的一侧可以通过透明导通膜从另一侧看到。寄生天线元件41增强了无线电通信设备30中的馈电天线元件31的天线性能。
78.寄生天线元件41具有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薄带状形状。寄生天线元件41例如具有一端44和另一端45。例如,寄生天线元件41的从一端44到另一端45的一部分在-z轴方向上延伸。也就是说,寄生天线元件41从天花板向下悬挂。因此,除了图8所示的馈电天线元件131由寄生天线元件41替代外,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外观与根据比较示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外观相同。然而,寄生天线元件41不与基板32的馈电点33接触,并且也不与其它馈电点接触。由于透明导通膜是薄的,因此寄生天线元件可以固定到例如亚克力天线元件支架136。
79.寄生天线元件41空间耦合到馈电天线元件31。例如,寄生天线元件41位于无线电通信设备30的馈电天线元件31附近。此外,寄生天线元件41的从一端44到另一端45的长度约是馈电天线元件31所辐射的无线电波的波长的1/2。因此,馈电天线元件31的一端34和寄生天线元件41的一端44在空间耦合部sc处彼此空间耦合。通过以上方式,通过馈电天线元件31的驱动电流在寄生天线元件41中产生感应电流。在寄生天线元件41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可以具有方向不同于驱动电流的方向的电流分量。在寄生天线元件41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是谐振电流。
80.由于寄生天线元件41和馈电天线元件31彼此空间耦合,因此可以消除寄生天线元件41使用加强板137、导电粘合剂139和类似物处理并包括连接器138的需要。因此,可以以低成本改进天线的设计质量。然而,与根据比较示例2的无线电通信系统102相比,需要在无线电通信设备30的基板32中设置馈电天线元件31。除上述以外的结构和效果与参考第一示例实施例描述的结构和效果相同。
81.(第三实施例)
82.接着,将说明根据第三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在根据第三示例实施例的天线中,寄生天线元件例如布置在输送工具的窗内,并且无线电通信设备布置在输送工具内。图12和13各自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图。在图12中,例示为输送工具的车辆70被示出为处于其面向前的状态,并且在图13中,例示为输送工具的车辆70被示出为处于其面向水平方向的状态。图14和15各自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实施例的天线的其它形状的图。如图12和13所示,无线电通信系统3包括无线电通信设备50和天线60。
83.无线电通信设备50例如是称为数据通信模块(dcm)的车载无线电通信器。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dcm可以进行紧急呼叫并将与车辆有关的信息发送到移动电话网络。注意,无线电通信设备50不限于dcm。无线电通信设备50例如安装在仪表板上。无线电通信设备50在其中包括馈电天线元件51。无线电通信设备50的馈电天线元件51的功能与上述的馈电天线元件11和31的功能相同。
84.天线60包括使用透明导通膜形成的寄生天线元件61。天线60安装到车辆70的窗71(例如挡风玻璃)上。天线60的寄生天线元件61空间耦合到无线电通信设备50的馈电天线元件51。通过以上方式,天线60增加了无线电通信设备50向车辆外发射的无线电波的数量。
85.当透明导通膜的透过率等于或高于指定透过率时,其没有违反国土交通省所制定的安全标准。因此,可以将天线附接到窗上,而不会对驾驶员造成危险。注意,当存在驾驶员的视野被阻碍的风险时,天线元件可以改变为如图14所示的t形非接触寄生天线元件61a,或者可以改变为如图15所示的l形非接触寄生天线元件61b。
86.在如同根据比较示例2的无线电通信系统102的情况那样使用透明导通膜作为馈电天线元件131的情况下,当窗玻璃由于车辆70遭遇事故或类似情况而破损时,无线电通信设备停止无线电通信器的功能。
87.另一方面,在根据第三示例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3中,即使当窗玻璃由于车辆70遭遇事故或类似情况而破损、并且因此天线60破损时,由于无线电通信设备50在其中包括馈电天线元件51,因此即使天线性能稍微降低,无线电通信设备50也不会停止用作无线电通信器。
88.图16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向车辆外发射的无线电波的数量的图。如图16所示,在天线60的位置以使得其在天线位置a1处、然后在天线位置a2处、然后在天线位置a3处的方式逐渐移动到车辆70的下方的情况下,向车辆外发射的无线电波的数量变为a1》a2》a3。这是因为车辆70的车身由金属制成并且阻挡无线电波。无线电波主要通过窗71。因此,安装在车辆70下方的天线60的无线电波难以向车辆外辐射。
89.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天线60附接到窗71上,因此可以增加向车辆外发射的无线电波的数量。此外,天线60使用透明导通膜形成,因此可以减少对驾驶员的视野的阻碍。
90.安装在车辆70的车顶上的称为鲨鱼鳍天线或杆状天线的天线在侧翻的情况下很可能脱落。因此,无线电通信设备50优选地安装在车辆70内。然而,这导致从安装在车辆70内的无线电通信设备50发射的无线电波几乎不会向车辆外发射的缺点。
91.在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3中,天线60附接到窗71上,因此可以增加向车辆外发射的无线电波的数量。因此,可以减少在侧翻的情况下天线脱落和破损的风险,同时可以增加发射的无线电波的数量。除上述以外的结构和效果与参考第一示例实施例和第二示例实施例描述的结构和效果相同。
92.(第四实施例)
93.接着,将说明根据第四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在根据第四示例实施例的天线中,寄生天线元件例如布置在输送工具的车顶上,并且无线电通信设备布置在输送工具内,使得其位于车顶的内侧。图17是示出根据第四示例实施例的天线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图。在图17中,例示为输送工具的车辆70被示出为处于其面向水平方向的状态。图18是示出根据第四示例实施例的天线附接到车辆的车顶以及从车辆的车顶拆卸的状态的图。如图17和18所示,无线电通信系统4包括无线电通信设备50和天线80。
94.与第三示例实施例中一样,无线电通信设备50例如是dcm。在本示例实施例中,代替无线电通信设备50布置在仪表板上,其布置在车辆70内,使得其位于车辆70的车顶72的内侧。无线电通信设备50在其中包括馈电天线元件51。无线电通信设备50的馈电天线元件51的功能与上述的馈电天线元件11和31的功能相同。
95.天线80包括使用透明导通膜形成的寄生天线元件81。可以通过将寄生天线元件81结合到透明亚克力板140来加强寄生天线元件81。天线80从车辆70的车顶72向上突出。例如,寄生天线元件81布置在车顶72上。具体地,寄生天线元件81除一端外都布置在车顶72上,并且寄生天线元件81的该一端经由形成在车顶72中的通孔布置在馈电天线元件51附近。天线80的寄生天线元件81空间耦合到无线电通信设备50的馈电天线元件51。通过以上方式,天线80增加了无线电通信设备50向车辆外发射的无线电波的数量。
96.安装在车顶72的车顶顶部的天线被称为鲨鱼鳍、海豚或类似物。从车辆设计者的角度来看,安装在车顶顶部的前述天线会损坏车辆的车身线条。
97.在本示例实施例中,诸如dcm等的无线电通信设备50安装在车顶72的内侧,并且非接触寄生天线元件81安装在车顶顶部。通过这样做,可以通过赋予天线简单的外观来改进天线的设计质量。此外,由于天线元件是透明的,因此可以消除调色。此外,由于通过将天线插入到车顶72的通孔中可以容易地用另一天线替代该天线,因此可以降低成本。
98.在根据第四示例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4中,即使当天线80破损时,由于无线电通信设备50在其中包括馈电天线元件51,因此即使天线性能稍微降低,无线电通信设备50也不会停止用作无线电通信器。
99.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适当地改变。例如,第一示例实施例至第四示例实施例的结构的组合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以上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可以被描述为但不限于以下补充说明。
100.(补充说明1)
101.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
102.无线电通信设备,其包括馈电天线元件,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被构造为用作无线
电通信器;以及
103.天线,其包括使用透明导通膜形成的寄生天线元件,其中,
104.所述寄生天线元件不与馈电点接触,并且布置在所述馈电天线元件附近,以及
105.通过所述馈电天线元件的驱动电流在所述寄生天线元件中产生感应电流。
106.(补充说明2)
107.根据补充说明1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感应电流是谐振电流。
108.(补充说明3)
109.根据补充说明1或2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寄生天线元件布置在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充电器中。
110.(补充说明4)
111.根据补充说明1或2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
112.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安装在天花板上,以及
113.所述寄生天线元件从所述天花板悬挂。
114.(补充说明5)
115.根据补充说明1或2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
116.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布置在输送工具内,以及
117.所述寄生天线元件布置在所述输送工具的窗内。
118.(补充说明6)
119.根据补充说明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寄生天线元件具有弯曲形状。
120.(补充说明7)
121.根据补充说明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所述馈电天线元件具有倒l形状。
122.(补充说明8)
123.根据补充说明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所述寄生天线元件具有一端和另一端,并且从所述一端到所述另一端的长度约是所述馈电天线元件所发射的无线电波的波长的1/2。
124.(补充说明9)
125.根据补充说明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
126.所述馈电天线元件具有一端以及连接到馈电点的另一端,
127.所述寄生天线元件具有一端和另一端,以及
128.所述馈电天线元件的所述一端空间耦合到所述寄生天线元件的所述一端。
129.尽管已经参考示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结构和细节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各种改变。
130.本技术基于并要求2019年10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195862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包含其全部内容。
131.附图标记列表
132.1,2,3,4,101,102无线电通信系统
133.10,30,50,130无线电通信设备
134.11,31,51,131馈电天线元件
135.12,32,132基板
136.12a基板表面
137.13,33,133馈电点
138.14,34,134一端
139.15,35,135另一端
140.16,36弯曲部
141.19,39壳体
142.20,40,60,80,120天线
143.21,41,61,61a,61b,81,121寄生天线元件
144.24,44,124一端
145.25,45,125另一端
146.26,27,126,127弯曲部
147.28凹部
148.29安装部
149.29a基座
150.29b支撑部
151.70车辆
152.71窗
153.72车顶
154.136天线元件支架
155.137加强板
156.138连接器
157.139导电粘合剂
158.140亚克力板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