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分区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07:17: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区换热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发展,现有的工业电器的类别越来越多,而换热器就是当今企业应用比较多的电器之一。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企业主要应用有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
3.相关技术中,一种换热器,包括箱体,箱体内穿设有多个换热管,换热管通常采用导热性较好的纯铜或纯铝制作,换热管呈s形排列设置,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进口与出口,进口高度高于出口高度,由于是注入水蒸气所以将进口设置于箱体上部,箱体内设置有用于加快换热管换热效率的换热翅片,箱体于换热管的进口与出口均设置有汇总管,工作时将水蒸气注入与进口连通的汇总管内,经过换热管的换热从而于出口排出液化的水。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相关技术中将蒸汽直接由进口注入换热管内,由于蒸汽具有一定的压力,在使用时会存在较多的蒸汽未充分与换热管道接触从而由出口直接排出,从而导致蒸汽没有进行充分冷凝液化,导致换热器不能够充分的进行换热,严重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蒸汽直接由换热器中排出的情况发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分区换热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分区换热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分区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框架,所述换热器框架分为液化区域与过冷区域,所述液化区域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两端分别形成进气口与排液口,所述换热器框架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进气口连通的进气总管,所述换热器框架上还设置有第一汇总管,所述第一汇总管分为排液汇总管和与多个所述排液口连通的进液汇总管,所述排液汇总管与所述进液汇总管之间设置有节流孔板,所述过冷区域上设置有与所述排液汇总管连通的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翅片与第二翅片。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工作人员将蒸汽注入进气总管内,再流入第一换热管内,通过第一翅片降低第一换热管温度,从而使蒸汽冷凝液化并流入第一汇流管内,再通过节流孔板注入排液汇总管内,在流入第二换热管内,通过第二翅片降低第二换热管温度,从而使冷凝液化的液体产生过冷效应,最后将换热完成的液体排出;采用这样的设计通过节流孔板可以使冷凝的液体能够缓慢由进液汇总管内流向排液汇总管内,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闪蒸的现象,使冷凝的液体稳定进行换热,确保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控制液体的流动,使进液汇总管内能够保持含有冷凝的液体,从而保证蒸汽
不会直接注入第二换热管内,从而可以使蒸汽能够充分的于第一换热管内进行冷凝液化,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9.优选的,所述第二换热管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进液孔与排液孔,所述过冷区域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进液孔连通的第二汇总管,所述第二汇总管与所述排液汇总管连通,所述过冷区域上还设置有与多个所述排液孔连通的第三汇总管。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通过采用多个第二换热管同时进行换热,调高换热器换热的效率。
11.优选的,所述第二汇总管与所述排液汇总管之间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设置于所述第二汇总管上部,所述第二换热管靠近所述进液孔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汇总管下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冷凝的液体能够更加均匀地注入多个第二换热管内,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13.优选的,所述第二换热管呈向上倾斜设置且所述进液孔高度低于所述排液孔高度。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这样设计不仅可以使冷凝后的液体能够充分的与第二换热管接触,提高第二换热管的换热效率,还可以提供一定的压力避免蒸汽进入第二换热管内,从而可以减少蒸汽直接进入第二换热管内的情况发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15.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管呈向下倾斜设置且所述进气口高度高于所述排液口高度。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使蒸汽在冷凝液化后直接进入第一汇总管内,可以使蒸汽能够更好地与第一换热管进行接触,提高第一换热管的换热效率。
17.优选的,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第二翅片均呈螺旋状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第一翅片与第二翅片能够更好地与空气接触,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19.优选的,所述换热器框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固定板。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固定板可以使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能够更加稳定地进行固定,提高装置使用的稳定性与强度。
21.优选的,所述换热器框架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进气总管连通的进气管和与第三汇总管连通的排液管,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固定法兰。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连接法兰与固定法兰可以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加便捷性地进行连接管道,提高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通过采用节流孔板一方面可以避免冷凝的液体进入排液汇总管内出现闪蒸的现象,使冷凝的液体能够稳定的于第二换热管内进行换热,提高第二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进液汇总管内始终保持含有冷凝的液体,从而可以避免蒸汽直接进入第二换热管内,使蒸汽能够于第一换热管内进行充分的冷凝液化,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25.采用第二汇总管,将第二换热管靠近进液孔的端部固定于第二汇总管下部,将连
通管设置于第二汇总管上部并连同第一汇总管,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冷凝的液体能够更加均匀地注入多个第二换热管内,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26.采用向上倾斜设置的第二换热管,可以使冷凝的液体充分的与第二换热管进行接触,提高第二换热管的换热效率,还可以提供一定的压力,从而避免蒸汽由节流孔板直接进入第二换热管内,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分区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分区换热器的爆炸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分区换热器的剖视图。
30.附图标记:1、第一翅片;2、换热器框架;3、进气管;4、连接法兰;5、进气总管;6、第一换热管;7、固定板;8、第三汇总管;9、排液管;10、固定法兰;11、第二汇总管;12、第二翅片;13、第二换热管;14、插接孔;15、进气口;16、排液口;17、排液孔;18、连通管;19、进液孔;20、第一汇总管;21、进液汇总管;22、排液汇总管;23、节流孔板;24、过冷区域;25、液化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分区换热器。
33.参照图2和图3,一种分区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框架2,换热器框架2为矩形框架且由方管构成,换热器框架2上竖直固定有两个固定板7,固定板7上开设有多个插接孔14,换热器框架2分为上部的液化区域25与下部的过冷区域24,固定板7于液化区域25上插接固定有多个第一换热管6,第一换热管6两端分别形成进气口15与排液口16,换热器框架2一侧固定有与多个进气口15连通的进气总管5,进气总管5呈圆环状,进气总管5上固定有进气管3,进气管3远离进气总管5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法兰4,换热器框架2远离进气总管5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汇总管20,第一汇总管20呈圆环状,第一汇总管20分为位于下部的排液汇总管22与位于上部的与多个排液口16连通的进液汇总管21,进液汇总管21与排液汇总管22之间固定有节流孔板23,节流孔板23呈圆盘状,固定板7于过冷区域24上插接固定有与排液汇总管22连通的两个第二换热管13,第一换热管6与第二换热管13外壁上分别套设有第一翅片1与第二翅片12。
34.工作时将蒸汽注入进气总管5内并流入第一换热管6,经过第一翅片1进行换热从而使蒸汽冷凝液化并从排液口16注入第一汇总管20内,在通过节流孔板23后进入第二换热管13内,通过第二翅片12的换热,从而降低冷凝液体的温度,使液体达到过冷的效果,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闪蒸现象的发生,从而可以使冷凝的液体能够充分的与第二换热管13道接触,这样设计还可以使节流孔板23靠近第一换热管6的一侧能够使液体缓慢进入排液汇总管22内,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蒸汽进入排液汇总管22内,从而可以减少蒸汽直接进入第二换热管13内的情况发生,提高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效率。
35.参照图1和图2,第二换热管13呈弯折设置且于弯折处呈u型,第二换热管13两端分别形成有进液孔19与排液孔17,第二换热管13向上倾斜设置且进液孔19高度低于排液孔17
高度,过冷区域24上固定有与两个进液孔19连通的第二汇总管11,第二汇总管11呈圆环状,第二换热管13于进液孔19固定于第二汇总管11下部,第二汇总管11上部固定有与排液汇总管22连通的连通管18,连通管18为圆管,过冷区域24上还固定有与两个排液孔17连通的第三汇总管8,第三汇总管8呈圆环状,第三汇总管8上固定有排液管9,排液管9为圆管,排液管9远离第三汇总管8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法兰10。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液化后的液体能够均匀的进入两个第二换热管13内,从而使第二换热管13能够更好地进行换热,提高装置的换热效率。
36.参照图1和图2,第一换热管6呈弯折设置且于弯折处呈u型,第一换热管6向下倾斜设置且进气口15高度高于排液口16高度。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冷凝液化的气体快速地进入第一汇总管20内,使蒸汽能够充分的与第一换热管6内壁接触,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第一翅片1与第二翅片12均呈螺旋状设置并分别套设于第一换热管6与第二换热管13外壁上。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第一翅片1与第二翅片12能够充分的与空气接触,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分区换热器的实施原理为:工作时,将蒸汽注入进气总管5内,使蒸汽注入多个第一换热管6内,通过第一翅片1降低第一换热管6温度,从而使蒸汽遇冷液化,从而由排液口16注入第一汇总管20的进液汇总管21内,在通过节流孔板23后进入排液汇总管22内,在通过连通管18将液体注入第二汇总管11内,使冷凝的液体进入第二换热管13内,通过第二翅片12降低第二换热管13温度,从而使液体达到过冷的效果,最后进入第三汇总管8内通过排液管9将换热完成的液体排出。采用这样的设计通过节流孔板23使进液汇总管21内的液体缓慢的进入排液汇总管22内,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闪蒸的现象,使冷凝后的液体能够稳定地进行换热,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节流孔板23避使进液汇总管21内始终保持含有冷凝液体的状态,从而避免蒸汽直接进入第二换热管13内,提高换热器的化热效率。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