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乘坐物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12:21: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乘坐物用座椅
1.本技术是申请号为201780087493.9(pct/jp2017/035153)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乘坐物用座椅,特别涉及在表皮形成多个孔的乘坐物用座椅,安装于座椅主体的送风装置产生的风能够通过这些孔。


背景技术:

3.在乘坐物用座椅中,存在在座椅主体安装送风装置,并且能够对就座于座椅的乘客送风的座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座椅中,送风装置产生的风通过座椅内并到达乘客的身体。因此,在安装有送风装置的乘坐物用座椅中,通常相对于作为座椅构成配件的表皮,穿孔设置通风孔。
4.可以举出专利文献2记载的表皮作为形成了通风孔的表皮的一个例子。专利文献2记载的表皮具有基布,该基布包括具有合成树脂涂层的纤维而构成。并且,构成基布的纤维所具有的合成树脂涂层由熔点为120度-180度的合成树脂构成。根据此种构成,专利文献2记载的表皮能够确保其作为表皮的足够的强度,同时呈现良好的通风孔的外观。具体而言,能够抑制通风孔周围纤维(线)开裂。
5.专利文献1:特开2016-132350号公报
6.专利文献2:特开2016-12999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在专利文献2中,为了抑制线开裂,在作为芯的纤维周围形成合成树脂涂层,使该纤维部分融合。这样,专利文献2记载的表皮使各纤维融合的部分在制造上需要花费些许工夫。因此,需要以与专利文献2不同的构成来实现能够抑制基布中的线开裂的表皮。
8.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得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坐物用座椅,该座椅能够适当地确保为了使送风装置产生的风通过而设置了孔的表皮中孔周围的强度。
9.所述课题通过如下方式解决。根据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具有乘客可就座的座椅主体、构成该座椅主体中与乘客相对的部分的表皮以及安装于所述座椅主体的送风装置,所述表皮具备在所述表皮的厚度方向上设置于与乘客相对一侧的顶层、设置于该顶层的相反侧位置的基布层,在所述顶层及所述基布层均具备多个所述送风装置产生的风能够通过的孔,位于所述基布层中所述孔的边缘的部分由通过将浸渍有聚氨酯树脂的纤维编织而构成的织物组成。
10.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乘坐物用座椅中,在表皮的顶层及基布层均形成有多个通风用的孔。另外,位于基布层中孔的边缘的部分由通过将浸渍有聚氨酯树脂的纤维编织而构成的织物组成。这样,通过使用将浸渍有聚氨酯树脂的纤维编织而构成的织物,能够抑制孔周围的纤维开裂。
11.另外,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基布层由通过将多种纤维编织构成的经编的织物组成,在构成所述基布层的所述多种纤维分别浸渍有聚氨酯树脂。
12.若为上述构成,由于在构成基布层的多种纤维分别浸渍有聚氨酯树脂,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基布层的强度。
13.另外,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顶层由聚氯乙烯制成的合成皮革组成。
14.若为上述构成,能够确保基布层的强度,同时使表皮的外观良好。
15.另外,在上述构成中,优选的是所述基布层具有在所述厚度方向上设置于距离所述顶层最远的位置的基布层底部,构成该基布层底部的纤维处于起毛状态。
16.若为上述构成,构成基布层底部的纤维处于起毛状态,各种纤维容易缠绕。据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孔周围的纤维开裂。
17.根据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能够确保表皮中基布层的孔周围的强度,并且抑制在孔周围的纤维开裂。
18.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由于在构成基布层的多种纤维分别浸渍有聚氨酯树脂,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基布层的强度。
19.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由于顶层由聚氯乙烯制成的合成皮革组成,因此能够确保基布层的强度,同时使表皮的外观良好。
20.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由于构成基布层底部的纤维处于起毛状态,各种纤维容易缠绕,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孔周围的纤维开裂。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乘坐物用座椅的整体图。
22.图2为表示乘坐物用座椅的座椅主体及送风装置的图。
23.图3为表示表皮的层压构造的示意性放大图。
24.图4为分别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表皮及比较例涉及的表皮的规格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乘坐物用座椅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以搭载于车辆的座椅(以下为车用座椅s)为乘坐物用座椅的一个例子,并对其构成进行说明。同时,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并不限定于车用座椅,也可以作为搭载于车辆以外的乘坐物(例如,双轮车、或者船舶及飞机)的座椅使用。
26.另外,补充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是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的一个例子,并非限定本发明。即,本发明不脱离其主旨,能够进行变更、改良。另外,本发明包含其等价物是毋庸置疑的。
27.如图1及图2所示,车用座椅s具有乘客可就座的座椅主体sh以及安装于座椅主体sh的送风装置10。座椅主体sh具备座椅衬垫s1、座椅靠背s2以及头枕s3。座椅衬垫s1及座椅靠背s2通过在框架f载置缓冲垫p并由表皮1覆盖缓冲垫p的表面而构成。表皮1为分别构成座椅衬垫s1及座椅靠背s2的配件,形成座椅主体sh中与乘客相对的部分,具体而言形成就座面。
28.更加详细说明的话,在座椅衬垫s1中,表皮1的一部分构成从下方支撑就座于车用座椅s的乘客的臀部的面(即,座椅衬垫s1的上面)。另外,在座椅靠背s2中,表皮1的一部分构成从后方支撑就座于车用座椅s的乘客的背部的面(即,座椅靠背s2的前面)。
29.送风装置10是为了调节空气或者换气而设置的机器,例如,由公知的鼓风机构成。如图2所示,此送风装置10配置于座椅衬垫s1的下方位置。
30.另外,构成座椅衬垫s1的框架f及缓冲垫p中,在位于送风装置10的上方的位置形成有贯穿孔,此贯穿孔构成风道11。此外,也可以在此风道11内配置由筒状的板金材料构成的导管(未图示)。
31.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构成就座面的表皮1穿孔设置有多个贯穿表皮1的孔2。此孔2为送风装置10产生的风能够通过的孔,是通过对表皮1进行公知的穿孔处理(穿孔设置处理)而形成的孔。
32.并且,构成送风装置10的鼓风机正向旋转的话,来自送风装置10的风(气流)通过风道11及孔2送至座椅衬垫s1的就座面的上方,到达就座于座椅衬垫s1上的乘客(严格来讲为乘客的臀部)。另外,上述鼓风机反向旋转的话,就座面附近的空气形成风并且通过孔2及风道11被送风装置10吸气。
3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座椅衬垫s1安装有送风装置1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座椅靠背s2(更加具体说明的话,座椅靠背s2的后方部)安装送风装置10。
34.接下来,参照图3就表皮1的构造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表皮1为层压构造,具体而言为三层构造。构成表皮1的分层分为顶层3、发泡层4及基布层5。
35.顶层3是以在表皮1的厚度方向上位于表面侧(露出并与乘客相对的一侧)的方式设置的分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顶层3由聚氯乙烯(pvc)制的合成皮革构成。发泡层4为在表皮1的厚度方向上与顶层3邻接的分层,由公知的软填料构成。此外,在顶层3及发泡层4的边界面形成有粘合剂的涂层膜,在发泡层4的表面粘贴有顶层3。
36.基布层5为以在表皮1的厚度方向上位于里侧(顶层3的相反侧)的方式设置的分层。此基布层5由通过将纤维编织构成的织物组成,更加详细地说明的话,由经编的织物构成。
37.另外,如前所述,在表皮1穿孔设置有通过穿孔处理形成的孔2。也就是说,在构成表皮1的各分层(顶层3、发泡层4及基布层5)设置有贯穿各分层的多个孔3a、4a、5a。各分层的孔相互连通,如图3所示呈直线状排列。并且,送风装置10产生的风能够通过各个孔3a、4a、5a。
38.另一方面,一般情况下,在将纤维编织而形成的织物上穿孔的话,位于该孔周边的纤维容易开裂。对此,在构成表皮1中的基布层5的织物中,能够有效地抑制孔5a周边的纤维开裂。以下,就基布层5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39.基布层5由前述的经编织物构成。严格来讲,基布层5由通过将多种纤维编织而构成的织物组成。此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基布层5由将三种纤维编织而构成的织物组成。如图4所示,各种纤维的粗细为50d/72f、75d/36f、75d/36f。
40.图4为分别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表皮1及比较例涉及的表皮的规格的图,在图中,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表皮1标记为“本例”。另外,举出三个例子作为比较例,在图中分别标记为“例1”、“例2”及“例3”。
41.另外,构成基布层5的三种纤维为分别浸渍有聚氨酯树脂的纤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纤维中的聚氨酯树脂的浸渍量为纤维的每单位长度1-10g。
42.并且,将上述纤维编织并构成织物,将该织物作为基布层5使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就构成基布层5的织物的规格进行说明的话,每单位面积的重量为280g/

,密度为73c/36w。
43.进一步地,在将上述纤维编织而构成的织物中,在相当于基布层底部5b的部分进行了起毛处理。因此,构成基布层底部5b的纤维处于起毛的状态,各种纤维容易相互缠绕。在此,“基布层底部5b”为基布层5中设置于表皮1的厚度方向上最里侧的位置(距离顶层3最远的位置)的部分。
44.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表皮1的基布层5,包括位于孔5a的边缘部分在内的基布层5整体由将浸渍有聚氨酯树脂的纤维编织而构成的织物(严格来讲为经编的织物)组成。结果,确保孔5a周边的强度,有效地抑制孔5a周边纤维的开裂。
45.为了说明上述效果,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表皮1的基布层5、与该基布层5的制造条件不同的其他基布层(比较例的基布层)进行对比说明。此外,比较例举出了三种(例1、例2及例3)基布层,各基布层的规格(纤维的编织方式、纤维的种类及粗细、织物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及密度、另外织物中是否浸渍有聚氨酯树脂)如图4所示。
46.构成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表皮1的基布层5(以下为本例的基布层5)的织物的纤维,如图4所示,比构成例1及例2的基布层的织物的纤维更粗。另外,如图4所示,构成本例的基布层5的织物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比构成例1的基布层的织物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更大。另外,如图4所示,构成本例的基布层5的织物的密度比构成例1及例2的基布层的织物的密度更大。另外,如图4所示,构成本例的基布层5的织物的纤维浸渍有聚氨酯树脂,与之相对的,构成例1-例3的基布层的织物的纤维均没有浸渍聚氨酯树脂。进一步地,所有的基布层均穿孔设置有多个孔。
47.并且,如图4所示,在例1-例3的基布层中,在孔周边的纤维产生开裂,与之相对的,在本例的基布层5中,抑制在孔周边的纤维开裂。另外,在本例的基布层5中,如前所述,构成基布层底部5b的纤维处于起毛状态,容易缠绕。结合此种状态,在本例的基布层5中,有效地抑制在孔周边的纤维开裂。
48.符号说明
49.1 表皮
50.2 孔
51.3 顶层
52.3a 孔
53.4 发泡层
54.4a 孔
55.5 基布层
56.5a 孔
57.5b 基布层底部
58.10 送风装置
59.11 风道
60.f 框架
61.p 缓冲垫
62.s 车用座椅(乘坐物用座椅)
63.s1 座椅衬垫
64.s2 座椅靠背
65.s3 头枕
66.sh 座椅主体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