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检测电路和护具的制作方法

2022-07-30 13:29: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电路和护具。


背景技术:

2.头盔、护肘、护目镜和护膝等用于保护用户对应部位的护具能够保障用户的安全,例如头盔可以保护用户在骑行这类运动过程中的安全等等。对上述护具是否佩戴标准进行检测,能够提升护具保护功能的可靠性,以头盔为例进行说明,在用户佩戴头盔时,检测头盔是否佩戴标准,可以督促用户正确使用头盔,使头盔能够充分发挥其保护功能,更加可靠的保护用户头部。
3.传统的护具佩戴检测方案往往需要开孔,基于所开通孔对应的光学原理判定用户是否正确佩戴护具,这类检测方案对护具的生产工艺要求严格,容易导致护具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检测电路和护具,以解决现有的检测方案对护具的生产工艺要求严格,容易导致护具的生产成本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护具是否佩戴标准,所述检测电路包括控制单元,以及设于护具内侧的第一感应单元;
6.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用于感应用户侧引起对应的第一电容变化,产生第一感应信号,将所述第一感应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7.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感应信号判断所述护具是否佩戴标准。
8.可选地,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设于所述护具内的第二感应单元;
9.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用于感应所述用户侧引起对应的第二电容变化,产生第二感应信号,将所述第二感应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10.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感应信号和所述第二感应信号中的一个信号作为目标信号,另一个信号作为校准信号,采用所述校准信号校准所述目标信号,根据校准后的所述目标信号判断所述护具是否佩戴标准。
11.可选地,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包括第一柔性导体结构,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包括第二柔性导体结构;所述第一柔性导体结构和所述第二柔性导体结构沿所述用户侧依次向护具侧排列。
12.可选地,所述第一柔性导体结构包括第一金属网,所述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包括所述第二金属网。
13.可选地,所述第一金属网的第一网孔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金属网的第二网孔尺寸;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感应信号和所述第二感应信号之间的信号差,若所述信号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检测阈值,判定所述护具佩戴标准,若所述信号差小于所述第一检测阈值,判定所述护具未佩戴标准。
14.可选地,所述第一网孔尺寸与所述第二网孔尺寸的比例范围包括1:10至1:15。
15.可选地,所述第一柔性导体结构包括第一柔性导体层,所述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包括所述第二柔性导体层;
16.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感应信号和所述第二感应信号之间的信号差,若所述信号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检测阈值,判定所述护具佩戴标准,若所述信号差小于所述第二检测阈值,判定所述护具未佩戴标准。
17.可选地,所述第一柔性导体结构与所述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分别采用的材料相同。
18.可选地,所述第一柔性导体结构与所述第二柔性导体结构之间相互绝缘。
19.可选地,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和所述护具侧之间,用于屏蔽所述护具侧对检测过程造成的干扰。
20.可选地,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接地层;所述接地层设置在所述屏蔽层和所述护具侧之间,用于提供各个感应信号对应的参考电位。
21.可选地,所述第一柔性导体结构对齐所述第二柔性导体结构,且位于所述屏蔽层的边缘以内。
22.可选地,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接地层的边缘以内。
23.可选地,所述屏蔽层包括第三柔性导体层;和/或,所述接地层包括第四柔性导体层。
24.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检测引脚、第二检测引脚、屏蔽引脚和接地引脚;所述第一检测引脚连接所述第一柔性导体结构,所述第二检测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柔性导体结构,所述屏蔽引脚连接所述屏蔽层,所述接地引脚连接所述接地层。
2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护具,包括上述任一种检测电路和护具壳体。
26.可选地,所述护具壳体包括头盔壳体。
27.可选地,所述头盔壳体内侧包括至少一个检测区域,所述检测区域上依次排列接地层、屏蔽层、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和第一柔性导体结构
28.本技术上述检测电路和护具,将第一感应单元设于护具内侧,使第一感应单元感应用户侧引起对应的第一电容变化,产生第一感应信号,这样控制单元便能依据第一感应信号简单高效地判断护具是否佩戴标准;对应的检测电路具有简单的结构和相对低的制作成本,能够减小对应护具的生成成本;在实现高效检测的基础上,不影响护具外观和佩戴过程中的舒适性,能够保证对应的用户体验。
29.其中检测电路还包括设于护具内的第二感应单元,第二感应单元可以感应用户侧引起对应的第二电容变化,产生第二感应信号,控制单元将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中的一个信号作为目标信号,另一个信号作为校准信号,采用校准信号校准目标信号,根据校准后的目标信号判断护具是否佩戴标准,能够对环境因素的干扰进行校准,有效弱化或者消除对应环境因素造成的干扰,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0.其中第一柔性导体结构和第二柔性导体结构沿用户侧依次向护具侧排列时,采用第二感应信号校准第一感应信号,能够进一步弱化或者消除用户长时间佩戴护具造成的温度波动等环境因素对检测过程造成干扰,保证对应检测过程中的准确性。
31.此外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等结构设于护具内侧,能够避免护具外部因素造成的误触等干扰问题,进一步提升对应检测过程中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检测电路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检测电路结构示意图;
35.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柔性导体结构和第二柔性导体结构的位置示意图;
36.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网和第二金属网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柔性导体结构、第二柔性导体结构、第三柔性导体层和第四柔性导体层对应的位置示意图;
38.图6a和图6b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柔性导体结构、第二柔性导体结构、第三柔性导体层和第四柔性导体层对应的排列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各个实施例及其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0.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护具是否佩戴标准,参考图1所示,该检测电路包括控制单元130,以及设于护具内侧的第一感应单元110;所述第一感应单元110用于感应用户侧引起对应的第一电容变化,产生第一感应信号,将所述第一感应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130;所述控制单元13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感应信号判断所述护具是否佩戴标准。
41.上述第一感应单元110可以包括电容、导体层和/或金属网等在用户接近时,与对应地端之间电容参数会发生变化的结构。其中第一电容包括第一感应单元110与对应地端之间的电容。控制单元130可以包括mcu(微控制单元)等体积小、功耗低的智能控制单元。实际检测过程中,控制单元130可以预存对应的检测阈值,比对第一感应信号与检测阈值之间的关系,根据比对结果识别用户是否正确佩戴护具;例如若第一感应信号大于或者等于检测阈值,判定护具佩戴标准,若第一感应信号小于检测阈值,判定护具未佩戴标准等等。
42.上述检测电路将第一感应单元110设于护具内侧,使第一感应单元110感应用户侧引起对应的第一电容变化,产生第一感应信号,这样控制单元130便能依据第一感应信号简单高效地判断护具是否佩戴标准;该检测电路具有简单的结构和相对低的制作成本,能够减小对应护具的生成成本;在实现高效检测的基础上,不影响护具外观和佩戴过程中的舒适性,能够保证对应的用户体验。
43.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设于所述护具内的第二感应单元120;所述第二感应单元120用于感应所述用户侧引起对应的第二电容变化,产生第二感应信号,将所述第二感应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130;所述控制单元130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感应信号和所述第二感应信号中的一个信号作为目标信号,另一个信号作为校准信
号,采用所述校准信号校准所述目标信号,根据校准后的所述目标信号判断所述护具是否佩戴标准,以使校准后的目标信号可以消除或者弱化环境因素造成的干扰,保证依据校准后的目标信号进行护具佩戴检测过程的准确性。
44.上述第二感应单元120可以包括电容、导体层和/或金属网等在用户接近时,与对应地端之间电容参数会发生变化的结构。其中第二电容包括第二感应单元120与对应地端之间的电容。在一些检测电路中,第一感应信号包括第一电压,第二感应信号包括电压,控制单元130包括第一检测引脚和第二检测引脚,第一检测引脚连接第一感应单元110,在用户佩戴对应护具时,第一感应单元110相对于地端之间的电容发生变化,第一检测引脚对应的第一电压随之变化,第二感应单元120相对于地端之间的电容发生变化,第二检测引脚对应的第二电压随之变化,此时控制单元130获取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可以将第一电压作为目标信号,将第二电压作为校准信号,采用校准信号校准目标信号,根据校准后的目标信号判断用户是否正确佩戴护具。可选地,控制单元130可以预存对应的检测阈值,比对校准后的目标信号与检测阈值之间的关系,根据比对结果识别用户是否正确佩戴护具。
45.可选地,第一感应单元110和第二感应单元120可以采用同类型结构,如均采用金属网这类结构,以使第一感应单元110产生的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单元120产生的第二感应信号之间仅存在大小差异,能够简化后续控制单元130根据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进行护具佩戴检测时中的数据处理过程。控制单元在接收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之后,以其中一个信号为目标信号,以另一个信号为参考信号,采用参考信号校准目标信号,再依据校准后的目标信号与对应检测阈值的大小关系判定护具是否佩戴标准,以简单高效地检测用户是否标准地佩戴护具。可选地,上述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包括同类型电信号,如分别包括电压信号等等,这样控制单元130对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便可以采用其中一个信号校准另一个信号,能够进一步简化对应的检测过程。可选地,控制单元130接收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之后,可以分别将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转换为对应的数字信号,以依据各个数字信号进行检测,在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
4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包括第一柔性导体结构,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包括第二柔性导体结构;所述第一柔性导体结构和所述第二柔性导体结构沿所述用户侧依次向护具侧排列,这样第一柔性导体结构能够在用户佩戴护具时更为精准地针对用户佩戴状态产生第一感应信号,第二柔性导体结构能够准确地感应护具与第一柔性导体结构之间的环境因素,产生对应的第二感应信号,用于校准第一柔性导体结构产生的第一感应信号;此外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均采用柔性结构,能够保证用户佩戴护具时的舒适性,提升对应的用户体验。
47.可选地,如图3所示,若图3上端表示用户所在侧,下端表示护具所在侧,则第一柔性导体结构111位于上方,更接近用户的位置,第二柔性导体结构121位于下方,更接近护具的位置;此时第一柔性导体结构111感应产生的第一感应信号为目标信号,第二柔性导体结构121感应产生的第二感应信号为目标信号为参考信息,采用第二感应信号校准第一感应信号可以弱化或者消除温度波动等环境因素对第一感应信号造成的感应,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8.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柔性导体结构包括第一金属网,所述第二柔性导体结构
包括所述第二金属网。本示例中,第一柔性导体结构和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均采用网状结构,可以使第一柔性导体结构和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在用户佩戴护具时,均能准确地感应用户状态,产生对应的感应信号,可以提升第一柔性导体结构和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在检测过程中的灵敏性。可选地,形成第一金属网的第一网线和形成第二金属网的第一网线的第二网线的特征一致,如第一网线和第二网线的材料相同,直径等尺寸相同等等,以保证第一金属网和第二金属网分别对应的电容变化特征的匹配性。第一金属网的第一网孔和第二金属网的第二网孔的形状相同,尺寸之间可以存在差异,以使第一金属网对应的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金属网对应的第二感应信号之间存在一定差别,使其中第二感应信号能够精准地校准第一感应信号。
49.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网的第一网孔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金属网的第二网孔尺寸;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感应信号和所述第二感应信号之间的信号差,若所述信号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检测阈值,判定所述护具佩戴标准,若所述信号差小于所述第一检测阈值,判定所述护具未佩戴标准。其中第一检测阈值可以依据第一金属网和第二金属网分别采用的材料和/或网孔尺寸等特征确定。本示例依据各个网孔尺寸对应的金属网的电容变化特征,确定控制单元的判定规则,在简化检测电路结构的基础上,使控制单元的判定规则更为简单,在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基础上可以提升对应的检测效率。
50.具体地,参考图4所示,第一金属网113和第二金属网123分别包括多个尺寸一致的网孔。第一金属网113的第一网孔尺寸小于第二金属网123的第二网孔尺寸;即第一金属网113中各个网孔的尺寸相等小,第二金属网123中各个网孔的尺寸相等大。其中第一检测阈值可以依据第二网孔尺寸与第一网孔尺寸的尺寸差设置;可选地,第一检测阈值与上述尺寸差呈正相关关系,以依据第一检测阈值能够更为准确地判定用户是否标准地佩戴对应的护具。
51.具体地,所述第一网孔尺寸与所述第二网孔尺寸的比例范围包括1:10至1:15,即第二网孔尺寸最小为第二网孔尺寸的10倍,最大为第二网孔尺寸的15倍,以使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之间的信号差能够更为准确地表征护具是否佩戴标准。可选地,第一网孔尺寸和第二网孔尺寸的选取规则一致,即两者均为对应网孔的相同参数,如两者均为对应网孔的宽度,两者均为对应网孔的最短对角线长度,或者两者均为对应网孔的最长对角线长度等等。
52.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柔性导体结构包括第一柔性导体层,所述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包括所述第二柔性导体层;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感应信号和所述第二感应信号之间的信号差,若所述信号差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检测阈值,判定所述护具佩戴标准,若所述信号差小于所述第二检测阈值,判定所述护具未佩戴标准。其中第二检测阈值可以依第一柔性导体层和第二柔性导体层分别采用的材料和/或相关尺寸等特征确定。本示例采用第一柔性导体层形成检测电容,以产生第一感应信号作为目标信号,采用第二柔性导体层作为参考电容,以产生第二感应信号作为校准信号,能够准确高效地检测用户是否准确地佩戴对应护具。
53.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柔性导体结构与所述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分别采用的材料相同,例如第一柔性导体结构与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均为铜网,或者第一柔性导体结构与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均为铝片层等等,这样第一柔性导体结构与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具有相同或
者相似的电容变化特征,能够提升依据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之间的信号差进行对应检测时的准确性。
54.可选地,所述第一柔性导体结构与所述第二柔性导体结构之间相互绝缘,以使第一柔性导体结构与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在工作过程互不干扰,相互独立,保证对应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选地,第一柔性导体结构与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可以通过绝缘薄膜隔离,比如第一柔性导体结构与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可以均为fpc(柔性电路板),各层fpc之间采用绝缘薄膜隔离等等。可选地,第一柔性导体结构与第二柔性导体结构上分别覆有隔离层,以使两者之间相互绝缘。
5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和所述护具侧之间,用于屏蔽所述护具侧对检测过程造成的干扰,提升检测过程的有效性。可选地,护具可以包括导体材料等能够实现接地功能的材料,在不设置接地层的基础上,能够为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提供对应的参考电位。
56.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接地层;所述接地层设置在所述屏蔽层和所述护具侧之间,用于提供各个感应信号(如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对应的参考电位,保证后续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有序性。
57.可选地,检测电路还可以包括电池等供电单元,以使第一感应单元、第二感应单元和控制单元等结构之间形成对应的检测回路,保证检测电路在工作过程中的可靠性。
58.可选地,所述第一柔性导体结构对齐所述第二柔性导体结构,以进一步保证第一柔性导体结构与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分别对应的电容变化特征的一致性。可选地,即第一柔性导体结构与第二柔性导体结构重叠,两者之间相互绝缘,使两者可以在相近的位置产生对应的感应信号,这样依据第二感应信号能够更为准确地校准第一感应信号。可选地,第一柔性导体结构与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分别位于屏蔽层的边缘以内,比如两者重叠之后的边缘在屏蔽层的边缘以内,使屏蔽层能够更为充分地发挥屏蔽功能,减小第一柔性导体结构与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分别与其他结构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从而分别提升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的准确性。
59.可选地,屏蔽层位于接地层的边缘以内,即屏蔽层的边缘在屏蔽层的边缘以内,以使接地层能够为屏蔽层提供屏蔽功能,进一步提升相应检测电路在检测过程中的准确性。
60.可选地,接地层的面积可以为100mm2(平方毫米)等相对小的面积,以在护具内侧对用户是否正确佩戴护具进行单点检测,保证用户佩戴护具时的舒适性;还能够避免护具外部因素造成的误触等干扰问题,提升对应检测过程中的准确性。
61.在一个示例中,屏蔽层和接地层分别为柔性导体层,例如屏蔽层包括第三柔性导体层,接地层包括第四柔性导体层等等,以使屏蔽层能够为第一柔性导体结构和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屏蔽其他信号干扰,接地层能够有效提供接地功能。
62.可选地,第一柔性导体结构、第二柔性导体结构、第三柔性导体层和第四柔性导体层分别采用的材料相同,例如均采用金属铜等等,能够简化对应的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这里第一柔性导体结构、第二柔性导体结构、第三柔性导体层和第四柔性导体层可以形成fpc,使检测电路具有配线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优势,能够提高对应检测过程的可靠性,避免增加对应护具的重量,避免占用护具的内部空间,保证用户佩戴护具时的舒适性。
63.在一个示例中,检测电路中相关结构的排列关系可以参考图5所示,从用户侧向护具侧依次包括第一柔性导体结构115、第二柔性导体结构125、第三柔性导体层151和第四柔性导体层152;其中第一柔性导体结构115对应至图3所示实施例的第一柔性导体结构111,第二柔性导体结构125对应至图3所示实施例的第一柔性导体结构121。上述第一柔性导体结构115对齐第二柔性导体结构125,两者均在第三柔性导体层151的边缘以内,与第三柔性导体层151的边缘之间的间距可以依据第一柔性导体结构115和第二柔性导体结构125的结构或者尺寸等因素设定,比如两者的边缘距第三柔性导体层151的边缘1mm(毫米)等等。第三柔性导体层151在第四柔性导体层152的边缘以内,其与第四柔性导体层152的边缘之间的间距可以依据第三柔性导体层151的尺寸等因素设定,比如第三柔性导体层151的边缘距第四柔性导体层152的边缘1mm等等。
64.可选地,上述护具包括头盔,检测电路中,第一柔性导体结构115、第二柔性导体结构125、第三柔性导体层151和第四柔性导体层152之间的排列关系可以依据其设置位置确定。比如若各层结构设置在头盔对应的头顶位置,其排列关系可以参考图6a所示,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柔性导体结构115、第二柔性导体结构125、第三柔性导体层151和第四柔性导体层152;若各层结构设置在头盔一侧,其排列关系可以参考图6b所示,从用户头部至头盔侧面依次包括第一柔性导体结构115、第二柔性导体结构125、第三柔性导体层151和第四柔性导体层152。
65.在一个示例中,以头盔内设置的检测电路为例进行说明,检测电路中各个结构的材料和相关尺寸等特征可以参考表1所示。第一柔性导体结构和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均为铜网,形成对应铜网的铜线宽度(直径)为0.1mm,第一柔性导体结构的第一网孔尺寸为0.1mm,第一柔性导体结构的网孔尺寸为1.4mm,第一网孔尺寸和第二网孔尺寸之比为1:14。第三柔性导体层和第四柔性导体层均为实铜,即为柔性铜层。第一柔性导体结构对齐第二柔性导体结构,第三柔性导体层相对于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外扩1mm,第四柔性导体层相对第三柔性导体层外扩1mm。
66.表1
[0067][0068][0069]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检测引脚、第二检测引脚、屏蔽引脚和接地引脚;所述第一检测引脚连接所述第一柔性导体结构,所述第二检测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柔性导体结构,所述屏蔽引脚连接所述屏蔽层,所述接地引脚连接所述接地层。这样控制单元可以准确地获取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依据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准确地检测用户是否正确佩戴对应的护具。
[0070]
可选地,护具的某位置,如顶部、某一侧或者底部等位置可以设置控制台,控制单元可以设置在该控制台,以在控制台获取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检测用户是否正确佩戴护具。可选地,在用户佩戴护具时,第一柔性导体结构、第二柔性导体结构、第三柔性导体层和第四柔性导体层位于用户和护具之间,从用户至护具依次排列有第一柔性导体结构、第二柔性导体结构、第三柔性导体层和第四柔性导体层,以使第一柔性导体结构能够准确地产生第一感应信号,第二柔性导体结构能够准确地产生第二感应信号。
[0071]
以上检测电路,将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设于护具内侧,使第一感应单元感应用户侧引起对应的第一电容变化,产生第一感应信号,这样控制单元便能依据第一感应信号简单高效地判断护具是否佩戴标准;对应的检测电路具有简单的结构和相对低的制作成本,能够减小对应护具的生成成本;在实现高效检测的基础上,不影响护具外观和佩戴过程中的舒适性,能够保证对应的用户体验。上述检测电路还包括设于护具内的第二感应单元,第二感应单元感应用户侧引起对应的第二电容变化,产生第二感应信号,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感应信号和所述第二感应信号中的一个信号作为目标信号,另一个信号作为校准信号,采用校准信号校准目标信号,根据校准后的目标信号判断护具是否佩戴标准能够对环境因素的干扰进行校准,有效弱化或者消除对应环境因素造成的干扰,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其中第一柔性导体结构和第二柔性导体结构沿用户侧依次向护具侧排列时,采用第二感应信号校准第一感应信号,能够进一步弱化或者消除用户长时间佩戴护具造成的温度波动等环境因素对检测过程造成干扰,保证对应检测过程中的准确性。此外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等结构设于护具内侧,能够避免护具外部因素造成的误触等干扰问题,进一步提升对应检测过程中的准确性。
[0072]
本技术在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护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和护具壳体;上述检测电路中的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等结构可以位于护具壳体内侧,以准确高效地检测用户是否正确佩戴护具。上述护具可以包括用于保护用户对应部位的工具,通常在用户佩戴之后可以保护对应部分,例如头盔可以在用户佩戴后保护用户头部,护肘可以在用户佩戴后保护用户肘部,护目镜可以在用户佩戴后保护用户眼部,护膝可以在用户佩戴后保护用户膝盖等等。
[0073]
可选地,上述护具还可以包括报警电路,检测在判定护具未佩戴标准时,可以向报警电路输出报警信号,报警电路接收报警信号之后进行报警,以使用户获知当前未正确佩戴对应的护具。
[0074]
在一个实施例中,护具壳体包括头盔壳体,此时护具为头盔,内部的检测电路能够准确检测用户是否正确佩戴头盔。
[0075]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头盔壳体内侧包括至少一个检测区域,所述检测区域上依次排列接地层、屏蔽层、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和第一柔性导体结构,即从用户侧至头盔壳体之间依次为第一柔性导体结构、第二柔性导体结构屏蔽层和接地层,以使第一柔性导体结构能够产生更为精准的第一感应信号,第二柔性导体结构能够产生用于校准第一感应信号的第二感应信号。
[0076]
可选地,上述检测区域可以设于头盔壳体对应的头顶位置、前额位置和/或后脑勺位置等便于对用户佩戴状态进行检测的位置。可选地头盔壳体还可以包括控制台或者控制腔等设置控制单元的结构,以设置控制单元。
[0077]
上述护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具有相对简单的结构和相对低的制作成本,能够高效准确地检测用户是否正确佩戴对应的护具,能够提高护具保护功能的可靠性。
[0078]
尽管已经相对于一个或多个实现方式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对本说明书和附图的阅读和理解将会想到等价变型和修改。本技术包括所有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并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特别地关于由上述组件执行的各种功能,用于描述这样的组件的术语旨在对应于执行所述组件的指定功能(例如其在功能上是等价的)的任意组件(除非另外指示),即使在结构上与执行本文所示的本说明书的示范性实现方式中的功能的公开结构不等同。
[0079]
即,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例如各实施例之间技术特征的相互结合,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0080]
另外,对于特性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元件,本技术可采用相同或者不相同的标号进行标识。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81]
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技术,本技术给出了以上描述。在以上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各个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实施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技术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技术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