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池包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00:15: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车辆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2.车用启动型电池极柱一般采用铅制材质,通过车削加工而成的实心柱型结构,嵌在电池壳体上盖中。相关技术中,电气内部连接结构通过铜排转接实现极柱与电芯极耳的连接,通常需要设置至少三处铜排,铜排之间经常需要设置转接座来彼此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使得电池包的质量增加,且提高了电池包的装配难度和生产成本,且极柱和极耳通过转接件连接,使得极柱和极耳之间的连接不稳定,可靠性低,常期使用会影响极柱性能和寿命衰减等问题,甚至影响电池包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能够至少部分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4.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本公开提供的电池包。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底壳、设置在所述底壳中的电芯、上盖以及集成在所述上盖中的极柱,所述极柱和所述电芯通过第一铜排连接,其中,所述极柱构造为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通孔的柱体,所述电池包还包括具有头部和杆部的螺纹紧固件,所述杆部从顶部向下穿过所述通孔并螺纹连接到所述第一铜排上,所述头部将所述极柱压紧到所述第一铜排上。
6.可选地,所述电芯包括具有极耳的本体和盖设在所述本体的顶部的保护板,所述电池包还包括电连接在所述极耳和所述保护板之间的第二铜排,并且所述第一铜排电连接在所述保护板上。
7.可选地,所述第一铜排与所述极耳的连接位置以及所述第二铜排与所述极耳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所述保护板的外侧。
8.可选地,所述上盖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极柱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顶部开放,且在开口位置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
9.可选地,所述通孔的靠近底部的位置形成有向内凸出的止挡台,所述头部压紧在所述止挡台上,所述止挡台的内壁形成有与所述杆部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10.可选地,所述通孔与所述极柱同轴设置。
11.可选地,所述极柱由铜制成。
12.可选地,所述电池包包括多个电芯,所述极柱与所述电芯数量相匹配。
13.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电池包。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极柱上设置通孔,减轻了极柱的质量和生产成本,并经螺纹紧固件由上至下地穿过通孔,以将极柱和第一铜排稳定地连接,避免了相关技术中极柱与第一铜排连接时所需的转接件,进而可减少电池包内的接触电阻,降低发热量和电量
损耗,并且提高了极柱和第一铜排的连接强度,降低了电池包的重量。此外,本公开提供的电池包在装配时,可以自下而上逐层安装,即依次放置底壳、电芯、第一铜排、第二铜排以及极柱和上盖,再通螺纹紧固件件实现极柱与第一铜排的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电池包的装配工艺,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电池包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15.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极柱的主视图;
18.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池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示范提供的电池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相关技术中的电池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0、10
’ꢀꢀ
极柱
ꢀꢀꢀꢀꢀꢀꢀꢀꢀꢀꢀꢀꢀ
11
ꢀꢀꢀꢀꢀꢀꢀ
通孔
23.20
ꢀꢀꢀꢀꢀꢀꢀꢀ
电芯
ꢀꢀꢀꢀꢀꢀꢀꢀꢀꢀꢀꢀꢀ
21
ꢀꢀꢀꢀꢀꢀꢀ
极耳
24.22
ꢀꢀꢀꢀꢀꢀꢀꢀ
保护板
ꢀꢀꢀꢀꢀꢀꢀꢀꢀꢀꢀ
31
ꢀꢀꢀꢀꢀꢀꢀ
第一铜排
25.32
ꢀꢀꢀꢀꢀꢀꢀꢀ
第二铜排
ꢀꢀꢀꢀꢀꢀꢀꢀꢀ
40、40
’ꢀ
螺纹紧固件
26.50
ꢀꢀꢀꢀꢀꢀꢀꢀ
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28.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是根据极柱的使用习惯定义地,具体可参照图1所示的图面方向。“内、外”是指相对于相应零部件自身轮廓的内、外。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下面的描述在涉及附图时,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29.如图4所示,在现有的电池包中,极柱10’通常为实心的柱状结构,因此,通过螺纹紧固件40’由下至上穿过第一铜排10’并通过第三铜排和转接固定座(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极柱10’和第一铜排31连接,使得电池包的装配过程变得复杂,操作难度大,具有较大的接触电阻,进而造成电池系统的电量损耗,产生了不必要的浪费。
30.针对上述问题,参照图1-图3,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底壳、极柱10、电芯20以及上盖50。电芯20可以设置在底壳中,极柱10可以集成在上盖50中,极柱10和电芯20可以通过第一铜排31连接。其中,极柱10可以构造为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通孔11的柱体,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池包的重量,并可以减少生产极柱10所需的生产原料,从而降低电池包的生产成本。电池包还可以包括具有头部和杆部的螺纹紧固件40,杆部从顶部向下穿过能够通孔11并螺纹连接到第一铜排31上,保证了极柱10和第一铜排31连接的可靠性,并实现了可
拆卸地连接,能够便于零部件的检修与维护,同时,螺纹紧固件40的头部可以将极柱10压紧到第一铜排31上,使得极柱10和第一铜排31相对的端面能够相互贴合设置,以进一步提高极柱10和第一铜排31之间的连接强度和整体效果。
3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极柱10上设置通孔11,减轻了极柱10的质量和生产成本,并经螺纹紧固件40由上至下地穿过通孔11,以将极柱10和第一铜排31稳定地连接,避免了相关技术中极柱10与第一铜排31连接时所需的转接件,进而可减少电池包内的接触电阻,降低发热量和电量损耗,并且提高了极柱10和第一铜排31的连接强度,降低了电池包的重量。此外,本公开提供的电池包在装配时,可以自下而上逐层安装,即依次放置底壳、电芯20、第一铜排31、第二铜排32以及极柱10和上盖50,再通螺纹紧固件40件实现极柱10与第一铜排31的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电池包的装配工艺,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电池包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32.参照图2和图3,电芯20可以包括具有极耳21的本体和盖设在本体的顶部的保护板22,电池包还可以包括电连接在极耳21和保护板22之间的第二铜排32,并且第一铜排31电连接在保护板22上。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保护板22可以为电路板,在该电路板上设置有电子元件和电路布线,不仅能够实现对电芯20的保护,还可以实现第一铜排31和第二铜排32之间的电连接,减少了其他零部件的使用和接触连接点,降低了接触电阻及线路发热量,保证了第一铜排31和第二铜排3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且能够提高电池包的整体效果。
33.进一步地,参照图2,第一铜排31与极耳21的连接位置以及第二铜排32与极耳21的连接位置可以分别位于保护板22的外侧。在实现极耳21和第一铜排31和第二铜排32之间的连接的同时,可以有效的避免第一铜排31和第二铜排32与设置在保护板22内侧的其他部件发生电连接,避免发生短路,威胁整个电池包或使用该电池包的装置的安全,进而确保了电池包使用过程的稳定性。
34.进一步地,上盖50可以开设有用于容纳极柱10的安装孔,安装孔顶部开放,以便于极柱10的安装在上盖50上,并可以确保极柱10安装的精确度。在安装孔开口位置设置有可拆卸的盖板,通过设置盖板可以避免螺纹紧固件40的头部完全暴露在外侧,导致头部受到环境影响,进而提高了螺纹紧固件40的使用寿命。同时,盖板与安装孔可拆卸地连接,可以便于对螺纹紧固件40的更换。
35.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通孔11的靠近底部的位置可以形成有向内凸出的止挡台12,头部可以压紧在止挡台12上,以通过螺纹紧固件40使得极柱10与第一铜排31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凑,可以提高电池包的整体效果。止挡台12的内壁可以形成有与杆部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提高了极柱10和螺纹紧固件40之间的紧固效果,确保极柱10和第一铜排3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36.参照1-图3,通孔11与极柱10可以同轴设置,保证螺纹紧固件40穿过通孔11固定极柱10时,极柱10可以均匀受力,确保了极柱10安装过程和与第一铜排31连接的稳定性。
37.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些实施例,极柱10可以由铜制成。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由金属铅制成的极柱10’,由铜制成的具有通孔11的极柱10的硬度得到了加强,还增加了极柱10反复拆卸次数,并使得具有该极柱10的电池包内的电气连接结构可满足振动、冲击、跌落等机械性能,提高了极柱10和电池包的使用寿命。
38.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些实施例,电池包可以包括多个电芯20,极柱10可以与电芯20数量相适应,以满足电池包的使用需求,降低电池包的生产成本和质量。
39.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电池包。该车辆具有本公开提供的电池包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40.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41.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2.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