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行车大车脱轨处理方法与流程

2022-08-17 21:00: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行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车大车脱轨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2.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行车在运行工作时,对行车固定不方便,且容易产生滑动现象,造成吊装货物时产生晃动,而且由于行车吊装货物比较重,容易造成起重设备倾斜,造成行车侧翻,造成安全事故,当行车在吊装货物行走的时候有与受力不平行容易使行车横向偏斜,造成脱轨现象,人工处理行车大车脱轨时,首先现场查看脱轨的严重程度,一般情况下,一边两轮同时脱轨现象较多,四个轮同时脱轨的现象较少。两轮脱轨时,首先用钢板、槽钢之类物品在脱轨大车轮的位置铺垫一个临时轨道。两边临时轨道铺垫完成后,两人一组用管钎夹住大车转动轴,松开大车制动器,两往复替进行人工盘车,注意不要来回闪动,使大车缓慢移动。必要时,可用导链拉住车身,不让车身向左移动,人工盘车与导链可同时用力,直至使大车轮复位。
3.因此,现有的处理方法采用钢板、槽钢之类物品在脱轨大车轮的位置铺垫一个临时轨道,临时轨道牢靠性不可控,易错位;而且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处理效率和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行车大车脱轨处理方法,目的是提高脱轨处理效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行车大车脱轨处理方法,包括步骤:
6.s1、复位前的准备工作;
7.s2、对行车大车进行复位;
8.其中,所述步骤s1包括:
9.s101、固定行车大车第一部位处的车轮,行车大车的第一部位处的车轮处于在轨状态;
10.s102、行车大车的第二部位处的车轮处于脱轨状态,在行车大车第二部位处车轮的下方设置支撑板,支撑板放置在第一导轨和第一临时轨道上;
11.s103、在行车大车的第三部位处设置第一靠山,行车大车的第三部位处的车轮部分处于在轨状态;
12.s104、在行车大车的第四部位处设置第二靠山,并使行车大车的第四部位的车轮置于第二临时轨道上。
13.所述步骤s2包括:
14.s201、松开行车大车的车轮制动器;
15.s202、行车大车的第三部位和第四部位处分别设置千斤顶,第三部位和第四部位的千斤顶同时工作;
16.s203、以行车大车的第一部位作为行车大车整体旋转支点,调整行车大车的姿态,使行车大车的第四部位靠近第二导轨,同时行车大车的第二部位处的车轮沿着支撑板滚动,直至使行车大车的第一部位与第三部位对齐,行车大车的第四部位处的车轮落在所述第二导轨上;
17.s204、顶升行车大车的第二部位,取出支撑板,使行车大车的第二部位处的车轮落在所述第一导轨上;
18.s205、将行车大车的车轮制动器复位。
19.s206、试车运行。
20.所述第一临时轨道、所述第二临时轨道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相平行。
21.所述第一临时轨道的长度为1000mm。
22.所述第二临时轨道的长度为1500mm。
23.所述步骤s102中,首先顶升行车大车的第二部位,然后在行车大车第二部位的下方铺设所述第一临时轨道,使第一临时轨道与所述第一导轨平行且等高,然后在第一导轨和第一临时轨道上放置支撑板,最后将支撑板固定。
24.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一临时轨道为焊接连接。
25.所述第二临时轨道与所述第二导轨之间的距离为450~550mm。
26.本发明的行车大车脱轨处理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27.1.安全实用;
28.无此发明前,通过千斤顶将脱轨的行车顶起后,直接用同跨的行车顶撞此行车,达到归位,此法存在太多的不可控因素,如碰撞的力过小,脱轨行车不能复位;碰撞力过大,易出现再次脱轨的可能;同时碰撞本身会给设备带来再次损伤,引起次生事故。而采取本发明进行作业,只需找来相应的材料和工具,一切工作都可控,既安全又实用;
29.2.经济高效;
30.无此发明前,准备采用吊机进行作业,此行车本体自重达300000kg,根据厂房高度及起吊角度,至少请两台250t的汽车吊。配备吊索具也相当困难,根据图纸显示,行车大梁高2900mm,小车高度2700mm,所以吊索具必须选择15000mm左右,且直径必须≥∮60mm,而当时都找不到,必须外购,时间长,且当时地面无合适的场地停放吊机进行作业。而通过此法明,无需花太多的成本即可完成,优点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31.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32.图1是行车大车的状态示意图;
33.图中标记为:1、行车大车;2、第一导轨;3、第二导轨;4、第一部位;5、第二部位;6、第三部位;7、第四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36.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行车大车脱轨处理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37.s1、复位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为了行车大车具备横移条件(脱轨后行车大车的车轮比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高度要低),使脱轨的车轮高度升高;
38.s2、对行车大车进行复位。
39.如图1所示,上述步骤s1包括:
40.s101、固定行车大车第一部位处的车轮,行车大车的第一部位处的车轮处于在轨状态;
41.s102、行车大车的第二部位处的车轮处于脱轨状态,在行车大车第二部位处车轮的下方设置支撑板,支撑板放置在第一导轨和第一临时轨道上;
42.s103、在行车大车的第三部位处设置第一靠山,行车大车的第三部位处的车轮部分处于在轨状态;
43.s104、在行车大车的第四部位处设置第二靠山,并使行车大车的第四部位的车轮置于第二临时轨道上。
44.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行车大车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第三部位和第四部位呈矩形分布,行车大车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第三部位和第四部位分别位于矩形的四个直角处。行车大车的第一部位有一个车轮和两个水平导向轮,车轮和两个水平轮位于第一导轨上,车轮处于在轨状态,第一导轨的两侧各一个水平导向轮,在复位时以此第一部位作为旋转基点。行车大车的第二部位处的车轮脱离第一导轨,处于脱轨状态。行车大车的第三部位处设置两个车轮,其中一个车轮处于脱轨状态,另一个车轮还有二分之一在第二导轨上。行车大车的第四部位处设置三个车轮,三个车轮全部处于脱轨状态,行车大车的第四部位的车轮位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
45.在上述步骤s101中,通过在行车大车的第一部位处上设置一固定板,由固定板对行车大车的第一部位处的车轮进行限位,防止行车大车的第一部位处的车轮在第一导轨上发生移动,将此位置固定。固定板焊接在轨道梁上,第一导轨也设置在轨道梁上。
46.在上述步骤s102中,行车大车的第二部位处的车轮位于第一导轨的外侧,车轮脱离第一导轨最远处500mm。首先使用工作能力为100吨的千斤顶顶升行车大车的第二部位,将行车大车的第二部位顶高距第一导轨的轨面35mm,然后在行车大车第二部位的下方铺设第一临时轨道,使第一临时轨道与第一导轨平行且等高,然后在第一导轨和第一临时轨道上放置支撑板,最后将支撑板固定,支撑板对行车大车的第二部位提供支撑。第一临时轨道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相平行。
47.在上述步骤s102中,采用的支撑板为钢板,在行车大车第二部位处车轮的下方设置支撑板,支撑板焊接在第一导轨和第一临时轨道上,支撑板的厚度为30mm,支撑板的长度为1000mm,支撑板的宽度为600mm,强度高,可靠性好。
48.在上述步骤s103中,在行车大车的第三部位处设置第一靠山,第一靠山不得焊在轨面上,因材质不同防止崩裂。第一靠山用于放置千斤顶,行车大车的第三部位处的车轮部分处于在轨状态。
49.在上述步骤s104中,在行车大车的第四部位处设置第二靠山,第二靠山用于放置千斤顶。第二临时轨道上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相平行,第二临时轨道与第二导轨之间的距离为450~550mm,第二临时轨道的长度大于第一临时轨道的长度。
50.作为优选的,第一临时轨道的长度为1000mm,第二临时轨道的长度为1500mm,第二临时轨道与第二导轨之间的距离为500mm。
51.上述步骤s2包括:
52.s201、松开行车大车的车轮制动器;
53.s202、行车大车的第三部位和第四部位处分别设置千斤顶,第三部位和第四部位的千斤顶同时工作;
54.s203、以行车大车的第一部位作为行车大车整体旋转支点,调整行车大车的姿态,使行车大车的第四部位靠近第二导轨,同时行车大车的第二部位处的车轮沿着支撑板滚动,直至使行车大车的第一部位与第三部位对齐,行车大车的第四部位处的车轮落在所述第二导轨上;
55.s204、顶升行车大车的第二部位,取出支撑板,使行车大车的第二部位处的车轮落在第一导轨上;
56.s205、将行车大车的车轮制动器复位。
57.s206、试车运行。
58.在上述步骤s202中,在第一靠山上设置千斤顶,该千斤顶的工作能力为50吨。在第二靠山上设置另一千斤顶,该千斤顶的工作能力为50吨。第三部位和第四部位处的千斤顶同时工作,分别将行车大车的第三部位和第四部位同时向上顶升,使行车大车的第三部位和第四部位处的车轮的高度高于第二导轨的轨面高度。
59.在上述步骤s202中,两台千斤顶同时工作,随顶随垫,如需要更换垫块,必须有一台千斤顶保持工作,谨慎移动,动作范围要小,否则造成二次事故,后果可能更加严重。
60.在上述步骤s203中,首先在行车大车的第三部位和第四部位处的下方均设置垫高块,然后可以取走位于行车大车的第三部位和第四部位处的千斤顶,由垫高块对行车大车的第三部位和第四部位提供支撑,然后以行车大车的第一部位作为行车大车整体旋转支点,调整行车大车的姿态,使行车大车绕第一部位进行旋转(旋转中心线为竖直线),行车大车的第二部位沿着支撑板进行移动,行车大车的第三部位和第四部位分别沿着垫高块进行移动,最终使行车大车的第一部位与第三部位对齐,第一部位与第三部位处于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同一水平直线上,行车大车的第三部位和第四部位处的车轮移动至第二导轨上方。
61.在上述步骤s204中,首先使用千斤顶同时顶升行车大车的第三部位和第四部位,然后取出行车大车的第三部位和第四部位下方的垫高块,然后控制行车大车的第三部位和第四部位下降,使行车大车的第三部位和第四部位出的车轮落在第二导轨上;然后使用千斤顶顶升行车大车的第二部位,使行车大车的第二部位处的车轮与支撑板分离,然后可以取下支撑板,然后控制行车大车的第二部位下降,使行车大车的第二部位处的车轮落在第一导轨上。
62.在上述步骤s205中,行车大车的制动器复位,认真确定各车轮复位情况,情况良好后拆除各部位焊件、临时轨道及千斤顶。
63.在上述步骤s206中,安全确定后,试车运行。
64.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