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茶树扦插繁育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02:05: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茶树种植技术领域,特别的,是一种茶树扦插繁育用装置。


背景技术:

2.扦插是茶树无性繁殖的方法之一,扦插繁殖培育出的茶苗表现与母株相似的遗传性,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能保持母株的性状和特性,现有的茶树扦插繁育用装置在使用时容易出现以下弊端:一般利用麻花状钢圈衔接住栽培槽内茶苗发育的枝叶,便于茶树的枝叶延伸合拢成一簇至托舌上,当枝叶从栽培槽中攀升至钢圈时,由于钢圈的麻花状结构朝同一方向倾斜翻转,其麻花纹路将会梳拢绞带着枝叶,使得枝叶顺着钢圈上的纹路逐渐呈半圆拧结分散在钢圈上,难以被直线排成一列指向托舌,造成枝叶散乱攀附在钢圈上,甚至折损,影响枝叶的生长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茶树扦插繁育用装置,其结构包括栽培槽、托舌、喷水口、升降盘、钢圈,所述栽培槽上通过钢圈连接有托舌,且内设有喷水口,所述喷水口与升降盘间接配合,所述升降盘包括助力体、叠层、穿管、收缩带、斜板,所述助力体和斜板安装在穿管上,且通过收缩带设有叠层,所述叠层上过渡配合在钢圈上,所述穿管连接在栽培槽上。
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助力体包括方套、搭沿装置、弧条、对接结构、顶角,所述方套连接在穿管上,且设有搭沿装置和对接结构,所述搭沿装置和对接结构活动卡合在顶角和叠层之间,所述顶角之间连接有弧条。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条过渡配合在方套和斜板之间,便于推进下一步工作进程。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搭沿装置包括合翅、衔接件、利片、偏叶、包框,所述合翅连接在偏叶上,且内连接有包框,所述包框通过利片与衔接件间接配合。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合翅滑动配合在穿管和顶角之间,且间接配合在钢圈上,保证结构之间的相互借力。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衔接件包括推把、扣押片、关卡、护肘、阶梯、胶条,所述推把连接在阶梯上,且通过胶条滑动配合在包框内,所述阶梯连接有护肘,所述护肘通过扣押片连接在偏叶内,所述扣押片滑动配合在关卡和阶梯之间。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结构包括扶把、压刀、拉链、隔板、锁扣,所述扶把连接在压刀上,且通过拉链活动卡合在利片之间,所述拉链连接在压刀和隔板之间,且滑动配合在偏叶和关卡上,所述隔板通过锁扣间接配合在穿管上。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包括壳体、鼎足、集中孔、收夹、弹垫,所述壳体连接在弹垫上,且通过鼎足滑动配合在收夹上,所述收夹活动卡合在集中孔和隔板下,所
述集中孔与拉链连接,所述弹垫连接在穿管上。
11.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在助力体上设有搭沿装置和对接结构,利用搭沿装置和对接结构在顶角上相配合,当枝叶牵拉穿管向上时,将会以弧条为支点,同向拉紧顶角,使得顶角与搭沿装置相抵触,配合对接结构呈展翅状扩大,不仅对分散的枝叶进行分区归拢,还与钢圈相互搭建在一起,加强对枝叶的合簇能力。
12.2、本发明通过护肘受力于偏叶的内部,可自动弯曲和复原,之间曲线弧度会达到一致,呈向外张开的喇叭口状,能够带给关卡纵向的牵引力和滑动空间,实现对阶梯坡度的调整。
13.3、本发明由于拉链在偏叶合拢时,将会把尖端指向关卡上,带动扣押片和压刀在锁扣支撑下,对准穿管运动,便于对枝叶的衔接引导,加强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一种茶树扦插繁育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升降盘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助力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搭沿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衔接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对接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发明锁扣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栽培槽-1、托舌-2、喷水口-3、升降盘-4、钢圈-5、助力体-41、叠层-42、穿管-43、收缩带-44、斜板-45、方套-411、搭沿装置-412、弧条-413、对接结构-414、顶角-415、合翅-12a1、衔接件-12a2、利片-12a3、偏叶-12a4、包框-12a5、推把-a21、扣押片-a22、关卡-a23、护肘-a24、阶梯-a25、胶条-a26、扶把-14b1、压刀-14b2、拉链-14b3、隔板-14b4、锁扣-14b5、壳体-b51、鼎足-b52、集中孔-b53、收夹-b54、弹垫-b55。
具体实施方式
22.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茶树扦插繁育用装置,其结构包括栽培槽1、托舌2、喷水口3、升降盘4、钢圈5,所述栽培槽1上通过钢圈5铰接连接有托舌2,且内部设有喷水口3,所述喷水口3与升降盘4间接配合,所述升降盘4包括助力体41、叠层42、穿管43、收缩带44、斜板45,所述助力体41和斜板45安装在穿管43上,且顶部通过收缩带44设有叠层42,所述叠层42上过渡配合在钢圈5上,所述穿管43固定连接在栽培槽1上,所述助力体41包括方套411、搭沿装置412、弧条413、对接结构414、顶角415,所述方套411焊接连接在穿管43上,且设有搭沿装置412和对接结构414,所述搭沿装置412和对接结构414活动卡合在顶角415和叠层42之间,所述顶角415之间铰接连接有弧条413,所述弧条413为二分之一的管状结
构,过渡配合在方套411和斜板45之间,便于推进下一步工作进程,在助力体41上设有搭沿装置412和对接结构414,利用搭沿装置412和对接结构414在顶角415上相配合,当枝叶牵拉穿管43向上时,将会以弧条413为支点,同向拉紧顶角415,使得顶角415与搭沿装置412相抵触,配合对接结构414呈展翅状扩大,不仅对分散的枝叶进行分区归拢,还与钢圈5相互搭建在一起,加强对枝叶的合簇能力。
24.实施例2如图4-图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发明结合以下结构部件的相互配合,所述搭沿装置412包括合翅12a1、衔接件12a2、利片12a3、偏叶12a4、包框12a5,所述合翅12a1焊接连接在偏叶12a4上,且内侧固定连接有包框12a5,所述包框12a5通过利片12a3与衔接件12a2间接配合,所述合翅12a1滑动配合在穿管43和顶角415之间,且间接配合在钢圈5上,保证结构之间的相互借力,所述衔接件12a2包括推把a21、扣押片a22、关卡a23、护肘a24、阶梯a25、胶条a26,所述推把a21铰接连接在阶梯a25上,且通过胶条a26滑动配合在包框12a5内,所述阶梯a25焊接连接有护肘a24,所述护肘a24通过扣押片a22套接连接在偏叶12a4内,所述扣押片a22滑动配合在关卡a23和阶梯a25之间,所述对接结构414包括扶把14b1、压刀14b2、拉链14b3、隔板14b4、锁扣14b5,所述扶把14b1垂直焊接连接在压刀14b2上,且通过拉链14b3活动卡合在利片12a3之间,所述拉链14b3固定连接在压刀14b2和隔板14b4之间,且滑动配合在偏叶12a4和关卡a23上,所述隔板14b4通过锁扣14b5间接配合在穿管43上,所述锁扣14b5包括壳体b51、鼎足b52、集中孔b53、收夹b54、弹垫b55,所述壳体b51设有两个,均焊接连接在弹垫b55上,且通过鼎足b52滑动配合在收夹b54上,所述收夹b54活动卡合在集中孔b53和隔板14b4下,所述集中孔b53与拉链14b3固定连接,所述弹垫b55嵌接连接在穿管43上,通过护肘a24受力于偏叶12a4的内部,可自动弯曲和复原,之间曲线弧度会达到一致,呈向外张开的喇叭口状,能够带给关卡a23纵向的牵引力和滑动空间,实现对阶梯a25坡度的调整,由于拉链14b3在偏叶12a4合拢时,将会把尖端指向关卡a23上,带动扣押片a22和压刀14b2在锁扣14b5支撑下,对准穿管43运动,便于对枝叶的衔接引导,加强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
25.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茶树扦插繁育用装置的工作原理作如下说明: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当枝叶从栽培槽中1攀升至钢圈5时,为以防出现钢圈5的麻花纹路胶带着枝叶,使得枝叶逐渐呈半圆拧结分散在钢圈上,因此,在穿管43上设有助力体41,当枝叶从穿管43生长出来时,将会连带斜板45抬升起来,在顶角415底部对之间的弧条413的半管结构进行挤压,使得弧条413向下缩小,反向抬举起两侧的顶角415,使得顶角415拼接成同一平面,托举合翅12a1,有效推动合翅12a1通过偏叶12a4扣接在钢圈5的麻花状纹路上,并在穿管43上呈延展性滑动,从而合翅12a1推挤偏叶12a4滑动的同时,会带动护肘a24一起向阶梯a25上运动,而护肘a24基于推把a21和胶条a26支撑着包框12a5一起外扩,将会收合在关卡a23两侧,使得关卡a23打开,能释放出扣押片a22,能带动顶部的拉链14b3顺着阶梯a25递进方向同向推挤这,保证拉链14b3两侧的压刀14b2会被拉紧,初步在顶角415和钢圈5之间形成倾斜沟谷形状,将延伸的枝叶在钢圈5上分区,和提供运动轨迹并归拢至一起,且拉链14b3尖端透过隔板14b4穿插进集中孔b53内,使得集中孔b53按压弹垫b55,让弹垫b55沿着穿管43外圆周张合,对壳体b51产生反弹力,这不仅控制壳体b51配合鼎足b52一起钳制在集中孔b53两侧,形成一个循环性的支撑反弹点,保证拉链14b3配合扣押片a22
往复运动在压刀14b2之间,还顺势带动扶把14b1对着推把a21内侧挤压,使得推把a21配合胶条a26定点停靠在包框12a5内,进一步增加该沟谷形状的深度,为枝叶集中成簇提供充足空间,确保枝叶以集中状态被引导至托舌2上,有利于枝叶的生长速度和对茶树的培育效果。
2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侧向”、“长度”、“宽度”、“高 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