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2-08-27 20:46: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涉及车用的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一种电连接器,通常包括一绝缘本体,插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多根端子。端子呈l形,其包括一水平部以及自水平部弯折延伸的一竖直部,竖直部的末端用以插设至电路板的焊孔中。由于端子数量较多,通常达到几十甚至上百个,且水平部的长度也相对较长,而受注塑工艺的限制,成型出的绝缘本体的端子槽的长度又比较短,使得水平部固定至端子槽的部分较短,从而使得水平部大部分都暴露在端子槽外,进而造成端子上下左右摆动,影响多个焊接部的共面性以及焊接部插入焊孔的精确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会在绝缘本体的后端增设一后塞,后塞的侧壁凸设有凸块,绝缘本体的侧壁上对应设有卡块,在将后塞组装至绝缘本体时,凸块需要越过卡块,卡块对凸块进行挡止以使得后塞不会退出绝缘本体。
3.而在组装的过程中,凸块会与卡块相互干涉、挤压摩擦,进而产生磨损,不仅使得后塞和绝缘本体不能稳固配合,同时,当需要更换端子时,也无法顺利将后塞从绝缘本体上拆卸下来,即使强行拆下,也会使得后塞受到不可逆的损毁,在拆卸的过程中也会对其他端子造成损坏,降低了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绝缘本体上设置卡孔与后塞的弹臂上的卡扣部配合,使得后塞与绝缘本体能够稳定锁扣并方便拆卸的电连接器。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向后凹设至少一对接空间用于与一对接件进行对接,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向前凹设至少一收容空间,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间隔壁位于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对接空间之间,所述间隔壁上沿前后方向贯穿设有多个第一端子孔,所述绝缘本体靠近后端的外壁面对应所述收容空间贯穿设有至少一卡孔;多个第一端子,每一所述第一端子包括插设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孔的一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向前延伸位于所述对接空间的一接触部,自所述固定部向后延伸位于所述收容空间的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后方的一焊接部;一后塞,所述后塞自后向前组装至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后塞包括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沿前后方向贯穿设有容纳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多个第一插接孔,自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凸设自前向后延伸的至少一弹臂,自所述弹臂后段朝向所述绝缘本体凸设至少一卡扣部,当所述后塞全部组装至所述收容空间时,所述卡扣部卡持于所述卡孔。
7.进一步,所述卡孔设有一挡止面,所述卡扣部包括位于前端并向后倾斜延伸的一导引面以及位于后端的一挡止配合面,所述挡止面挡止于所述挡止配合面的后方。
8.进一步,所述弹臂的前端与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一体相连,所述弹臂的后端为自由端且与所述主体部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弹臂的后端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卡扣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与所述卡孔相卡持。
9.进一步,所述弹臂自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凸设,自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凸设一保护肋位于所述弹臂的一侧,沿上下方向,所述保护肋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弹臂的上表面。
10.进一步,自所述绝缘本体的上壁面朝向所述收容空间凸设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挡块,自所述间隔壁的后端面朝向所述收容空间凸设两个第二挡块,两个所述第二挡块分别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第一端子孔的外侧,自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凸设一第一凸块,自每一所述第一凸块的外侧面凸设一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呈l型,所述第一挡块挡止于所述第一凸块的上方,所述第二挡块挡止于所述第二凸块的前方。
11.进一步,自所述间隔壁的后端面朝向所述收容空间凸设间隔设置两个第三挡块,自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凸设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包括一前挡止面和一下挡止面,所述第三挡块的后端面挡止于所述前挡止面的前方,所述下挡止面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壁面贴合。
12.进一步,自所述绝缘本体的顶壁朝向所述收容空间内凸设一导引肋,所述导引肋自所述间隔壁向后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面,自所述主体部的上表面凸设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凸条,两个所述凸条之间设有与所述导引肋配合的一导引槽,所述导引槽自所述主体部的前端面向后延伸至所述主体部的后端面。
13.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包括自所述第一定位部向下弯折延伸的一第二定位部,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部沿前后方向排列成多排,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下方设有所述焊接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垂直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焊接部,一定位件,自下向上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外且位于所述后塞的下方,所述定位件沿上下方向贯穿设有收容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多个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插接孔沿前后方向排列成多排,自所述定位件的前壁向后凹设多个缺口,多个所述缺口对应与最靠前的一排所述第二插接孔相连通。
14.进一步,所述对接空间和所述收容空间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对接空间用以与两个对接件对接,两个所述对接空间均设有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其中一个所述对接空间还设有多个第二端子,另一所述对接空间还设有多个第三端子,所述定位件上设有用于定位所述第二端子的多个第三插接孔以及用于定位所述第三端子的多个第四插接孔。
15.进一步,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三端子的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宽度,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三端子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一端子的数量,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和多个所述第三端子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的左右两侧。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绝缘本体靠近后端的外壁面对应所述收容空间贯穿设有所述卡孔,所述后塞包括所述主体部,自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凸设自前向后延伸的所述弹臂,自所述弹臂后段朝向所述绝缘本体凸设所述卡扣部,使得所述后塞在组装至所述收容空间的过程中,所述弹臂能够弹性变形,从而不会与所述绝缘本体发生硬干涉,故不易产生磨损,当所述后塞全部组装至所述收容空间时,所述弹臂恢复弹性形变,卡扣部卡持于所述卡孔内,使得所述后塞与所述绝缘本体稳固配合,所述卡孔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外壁面,当需要更换所述第一端子时,操作者可以通过工具进入所述卡孔并向下按压所述弹臂,从而能
够顺利且完整地将所述后塞从所述绝缘本体上拆卸下来,并且能够保证所述第一端子的完整度,从而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第一端子和后塞未组装的示意图;
19.图3为图2组装后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未组装定位件的示意图;
21.图5为图4组装后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23.图7为图6的剖视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部分示意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后塞的立体图;
26.图10为图9的前视图。
27.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0028][0029]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1]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为汽车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对接件(未图示)和一电路板(未图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多个第一端子2、多个第二端子3、以及多个第三端子4,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的一后塞5以及一定位件6。为了更加清楚的进行描述,界定x方向为前后方向,y方向为左右方向,z方向为上下方向。
[0032]
请参阅图1和图7,自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端向后凹设两个对接空间11,两个所述对接空间11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每一所述对接空间11用以与不同型号的所述对接件进行对接,自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端向前凹设两个收容空间12,两个所述收容空间12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两个所述收容空间12用以分别收容一个所述后塞5。沿前后方向,每一所述收容空间12对应与一个所述对接空间11对齐,所述对接空间11和所述收容空间12之间设有一间隔壁13,所述间隔壁13沿前后方向贯穿设有多个第一端子孔131、多个第二端子孔132以及多个第三端子孔133,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孔132和一部分所述第一端子孔131设于一个所述对接空间11和一个所述收容空间12之间的所述间隔壁13,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孔132和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孔131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多个所述第三端子孔133和其他所述第一端子孔131设于另一个所述对接空间11和另一个所述收容空间12之间的所述间隔壁13,多个所述第三端子孔133和多个所述第一端子孔131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沿左右方向来看,所述第二端子孔132和所述第三端子孔13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孔131的两侧。除上述区别之外,其中一个所述收容空间12和另一个所述收容空间12所在的所述绝缘本体1的结构基本一致,其中一个所述对接空间11和另一个所述对接空间11所在的所述绝缘本体1的结构基本一致,故在下文中,仅对一个所述对接空间11以及与其对应的所述收容空间12所在的所述绝缘本体1的结构进行描述。
[0033]
请参阅图1和图2,自所述绝缘本体1靠近后端的上外壁面对应所述收容空间12贯穿设有两个卡孔14用以与所述后塞5进行卡扣,两个所述卡孔14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卡孔14呈矩形,所述卡孔14的后端设有一挡止面1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孔14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外壁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卡孔14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1后端的其他壁面,只要能与所述后塞5顺利进行卡扣即可。
[0034]
请参阅图3、图7和图8,自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壁面朝向所述收容空间12凸设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挡块15a挡止于所述后塞5的上方,所述第一挡块15a自所述间隔壁13的后端面向后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自所述间隔壁13的后端面朝向所述收容空间12凸设两个第二挡块15b用以挡止于所述后塞5的前方,所述第二挡块15b呈矩形且所述第二挡块15b的后端面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2内,两个所述第二挡块15b分别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第一端子孔131的外侧,且所述第二挡块15b位于所述第一端子孔131的上方,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挡块15b也可位于其他位置,只要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第一端子孔131的外侧就行。两个所述第一挡块15a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挡块15b的内侧,且一个所述第二挡块15b和一个所述第一挡块15a相邻接。
[0035]
请参阅图3、图7和图8,自所述间隔壁13的后端面朝向所述收容空间12凸设间隔设置两个第三挡块15c挡止于所述后塞5的前方,所述第三挡块15c呈矩形且所述第三挡块15c的后端面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2内,两个所述第三挡块15c分别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第一端子孔131的下方,以使得所述第三挡块15c可以在下方的两个位置挡止所述后塞5。自所述
绝缘本体1的下壁面朝向所述收容空间12凸设一支撑台17用以支撑所述后塞5,所述支撑台17自所述间隔壁13的后端面向后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所述支撑台17位于两个所述第三挡块15c之间。
[0036]
请参阅图8,自所述绝缘本体1的顶壁朝向所述收容空间12内凸设一导引肋16,所述导引肋16自所述间隔壁13的后端面向后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所述导引肋16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挡块15a之间。
[0037]
请参阅图1,自所述绝缘本体1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2一侧的两个侧壁的内侧分别凹设一卡槽18用以与所述定位件6卡扣,所述卡槽18与所述收容空间12连通。自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个侧壁的外侧分别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挡钩19,所述挡钩19用以将所述电连接器100固定至所述电路板。
[0038]
请参阅图2、图4和图5,所述第一端子2呈l形且为信号端子。每一所述第一端子2包括插设固定于第一端子孔131的一固定部21,自所述固定部21向前延伸位于所述对接空间11的一接触部22,自所述固定部21向后延伸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2的一第一定位部23,自所述第一定位部23向下弯折延伸的一第二定位部24,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定位部24下方插入所述电路板的焊孔(未图示)的一焊接部25,所述第二定位部24和所述焊接部25均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3的下方,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部24沿前后方向排列成多排,所述第一定位部23和所述第二定位部24以及所述焊接部25相垂直。
[0039]
请参阅图1和图6,所述第二端子3和第三端子4呈l形且为电源端子。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一一插设固定于多个所述第二端子孔132,所述第二端子3向前延伸至所述对接空间11内且向后延伸出所述收容空间12以与所述电路板焊接。多个所述第三端子4一一插设固定于多个所述第三端子孔133,所述第三端子4向前延伸至所述对接空间11内且向后延伸出所述收容空间12以与所述电路板焊接。所述第二端子3和所述第三端子4的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一端子2的宽度,所述第二端子3和所述第三端子4的数量少于所述第一端子2的数量。
[0040]
请参阅图2、图3、图9,所述后塞5共有两个,用以对所述第一端子2进行定位,每一所述后塞5自后向前组装至对应的所述收容空间12,由于两个所述后塞5的结构相同,故下面对其中之一进行具体描述。所述后塞5包括一主体部51,所述主体部51沿前后方向贯穿设有容纳所述第一定位部23的多个第一插接孔511,沿左右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插接孔511之间设有多个掏料槽512,所述掏料槽512延伸的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自所述主体部51的外表面间隔凸设有两个弹臂52,每一所述弹臂52的前端与所述主体部51的上表面一体相连,每一所述弹臂52的后端为自由端且与所述主体部51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自所述弹臂52后段向上凸设一卡扣部53,所述卡扣部53包括位于前端并向后倾斜延伸的一导引面531以及位于后端的一挡止配合面532,当所述后塞5向前组装至所述收容空间12时,所述弹臂52不会与所述绝缘本体1碰撞,仅有当所述后塞5前进至所述卡扣部53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2时,所述导引面531先接触所述绝缘本体1的内壁面,进而使得所述卡扣部53被向下挤压,当所述后塞5完全组装至所述收容空间12时,所述卡扣部53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2内与所述卡孔14相卡持,所述弹臂52的后端恢复弹性形变,所述挡止面141挡止于所述挡止配合面532的后方,使得所述后塞5无法向后退出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弹臂52的后端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2内,故使得所述弹臂52不会向后露出所述绝缘本体1,有效避免误压所述弹臂52而造成所述卡扣部53和所述卡孔14脱扣,使得所述后塞5和所述绝缘本体1组装更加稳固,保证了
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安全性能。
[0041]
请参阅图10,自所述主体部51的上表面凸设两条保护肋54,每一条所述保护肋54对应位于一条所述弹臂52的一侧,沿上下方向,所述保护肋54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弹臂52的上表面,当所述后塞5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时,所述绝缘本体1会先碰撞到位于所述弹臂52上方的所述保护肋54,进而能够保护所述弹臂52不受到所述绝缘本体1碰撞,使得所述弹臂52保持良好的弹性形变,进而使得所述卡扣部53和所述卡孔14能够有效锁扣。
[0042]
请参阅图3、图7、图8和图9,自所述主体部51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凸设一第一凸块55,自每一所述第一凸块55的外侧面凸设一第二凸块56,所述第一凸块55和所述第二凸块56一体连接呈l型,所述第一凸块55和所述第二凸块56的上表面齐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块56自所述第一凸块55的外侧面凸设,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块56也可根据所述第二挡块15b的位置自所述主体部51的侧壁凸设。自所述主体部51的下表面凸设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三凸块57,每一所述第三凸块57包括一前挡面571和一下挡面572。自所述主体部51的上表面凸设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凸条58,两个所述凸条58之间设有与所述导引肋16配合的一导引槽59,所述导引槽59自所述主体部51的前端面向后延伸至所述主体部51的后端面。当所述后塞5自后向前组装至所述收容空间12,所述导引槽59与所述导引肋16配合导引所述后塞5向前运动至所述收容空间12内,所述第二挡块15b挡止于所述第二凸块56的前方,所述第一挡块15a挡止于所述第一凸块55的上方,所述第三挡块15c的后端面挡止于所述前挡面571的前方,所述下挡面572与所述收容空间12的内壁面贴合,所述导引槽59与所述导引肋16配合在左右方向上对所述后塞5进行定位,使得所述后塞5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均被限位,且对所述后塞5的四个角的位置均进行挡止,所述后塞5能够更加稳固的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1内。
[0043]
请参阅图1、图4和图6。所述定位件6自下向上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定位件6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2外且位于所述后塞5的下方。所述定位件6沿上下方向贯穿设有收容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部24的多个第二插接孔61、收容多个所述第二端子3的多个第三插接孔62和收容多个所述第三端子4的多个第四插接孔63。所述第二插接孔61沿前后方向排列成多排,自所述定位件6的前壁向后凹设多个缺口64,多个所述缺口64对应与位于最靠前的一排所述第二插接孔61相连通。所述定位件6的两侧分别设有向上延伸的与所述卡槽18卡止的一卡勾65,所述定位件6的两侧还分别设有向下延伸定位至所述电路板的一定位柱66。
[0044]
请参阅图1至图5,对所述第一端子2与所述后塞5及所述定位件6的组装顺序作进一步的阐述,先将通过一上夹块(未图示)和一下夹块(未图示)将未折弯的一排的所述第一端子2依次自后向前插入至所述第一端子孔131,所述固定部21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孔131中,再将所述上夹块向上移动、所述下夹块向下移动松开一排所述第一端子2,将所述上夹块、所述下夹块向后抽离出,依次将多排所述第一端子2插设至所述绝缘本体1后,将所述后塞5自后向前组装至所述收容空间12,所述第一端子2自前向后插设至所述后塞5内,当所述后塞5组装完毕后,所述卡扣部53进入所述卡孔14并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顶壁,所述挡止面141挡止于所述被挡止面141的后方,使得所述后塞5无法向后退出所述收容空间12。进一步,向下90度折弯所述第一端子2,再将所述定位件6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卡勾65与所述卡槽18配合防止所述定位件6向下脱离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焊接部25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延伸至所述定位件6的下方,所述第二定位部24收容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内,所述第二
端子3向下穿过所述定位件6且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孔内,所述第三端子4向下穿过所述定位件6且部分收容于所述第四收容孔内,至此,所述电连接器100组装完成。
[0045]
请参阅图4,对如何将所述后塞5从所述绝缘本体1上拆卸下来进行讲解。将一操作工具(未图示)自所述绝缘本体1的外壁面插入至所述卡孔14,所述操作工具向下抵压所述卡扣部53,从而使得所述弹臂52的后端向下移动,当所述卡扣部53和所述卡孔14在前后方向完全脱扣时,向后拉出所述后塞5,所述后塞5从所述绝缘本体1脱出。
[004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宽度”、“垂直”、“相对”、“竖直”、“倾斜”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为具有制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7]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8]
1、所述绝缘本体1靠近后端的外壁面对应所述收容空间12贯穿设有所述卡孔14,所述后塞5包括所述主体部51,自所述主体部51的外表面凸设自前向后延伸的所述弹臂52,自所述弹臂52后段朝向所述绝缘本体1凸设所述卡扣部53,使得所述后塞5在组装至所述收容空间12的过程中,所述弹臂52能够弹性变形,从而不会与所述绝缘本体1发生硬干涉,故不易产生磨损,当所述后塞5全部组装至所述收容空间12时,所述弹臂52恢复弹性形变,卡扣部53卡持于所述卡孔14内,使得所述后塞5与所述绝缘本体1稳固配合,所述卡孔14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的外壁面,当需要更换所述第一端子2时,操作者可以通过工具进入所述卡孔14并向下按压所述弹臂52,从而能够顺利且完整地将所述后塞5从所述绝缘本体1上拆卸下来,并且能够保证所述第一端子2的完整度,从而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
[0049]
2.所述卡孔14设有所述挡止面141,所述卡扣部53包括位于后端的所述挡止配合面532,所述挡止面141挡止于所述挡止配合面532的后方使得所述后塞5和所述绝缘本体1能够稳定锁扣,所述卡扣部53包括位于前端并向后倾斜延伸的所述导引面531,所述导引面531先接触所述绝缘本体1的内壁面,进而使得所述卡扣部53被向下挤压,因此所述弹臂52受到的下压力是逐渐变大的,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保护所述弹臂52,还能使所述组装过程更加的流畅。
[0050]
3、所述弹臂52的前端与所述主体部51的上表面一体相连,所述弹臂52的后端为自由端且与所述主体部51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使得所述弹臂52具有较大的弹性,所述弹臂52的后端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2内,有效避免误操作按压所述弹臂52而造成所述卡扣部53和所述卡孔14脱扣,使得所述后塞5和所述绝缘本体1组装更加稳固,保证了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安全性能。
[0051]
4、自所述主体部51的上表面凸设所述保护肋54位于所述弹臂52的一侧,沿上下方向,所述保护肋54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弹臂52的上表面,当所述后塞5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时,所述绝缘本体1会先碰撞到位于所述弹臂52上方的所述保护肋54,进而能够保护所述弹臂52不受到所述绝缘本体1碰撞,使得所述弹臂52保持良好的弹性形变,进而使得所述卡扣部53和所述卡孔14能够有效锁扣。
[0052]
5、自所述间隔壁13的后端面朝向所述收容空间12凸设两个所述第二挡块15b,两个所述第二挡块15b分别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第一端子孔131的外侧,自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壁面朝向所述收容空间12凸设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挡块15a,自所述主体部51的
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凸设所述第一凸块55,自每一所述第一凸块55的外侧面凸设所述第二凸块56,所述第一凸块55和所述第二凸块56连接为一体并呈l型,所述第二挡块15b挡止于所述第二凸块56的前方,所述第一挡块15a挡止于所述第一凸块55的上方,所述第二挡块15b和所述第一挡块15a在上方及前方两个方位共同限位所述后塞5。
[0053]
6、自所述间隔壁13的后端面朝向所述收容空间12凸设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三挡块15c,自所述主体部51的下表面凸设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三凸块57,所述第三凸块57包括所述前挡面571和所述下挡面572,所述第三挡块15c的后端面挡止于所述前挡面571的前方,限制所述后塞5向前移动,所述下挡面572与所述收容空间12的内壁面贴合,限制所述后塞5向下移动,进一步使得所述后塞5能平稳的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12内。
[0054]
7、自所述绝缘本体1的顶壁朝向所述收容空间12内凸设所述导引肋16,所述导引肋16自所述间隔壁13向后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自所述主体部51的上表面凸设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凸条58,两个所述凸条58之间设有与所述导引肋16配合的所述导引槽59,所述导引槽59自所述主体部51的前端面向后延伸至所述主体部51的后端面,以在所述后塞5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2时,能够对所述后塞5进行导引,防止所述后塞5发生误插。
[0055]
8、所述第一端子2包括自所述第一定位部23向下弯折延伸的所述第二定位部24,所述定位件6自下向上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定位件6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2外且位于所述后塞5的下方,所述定位件6沿上下方向贯穿设有定位所述第二定位部24的多个第二插接孔61,进一步保证了所述焊接部25的共面性以及焊接部25插入所述焊孔的精确度,自所述定位件6的前壁向后凹设多个缺口64,多个所述缺口64对应与位于第一排的所述第二插接孔61相连通,可以为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最下排且长度最短的所述第一端子2的折弯处提供让位,让所述第一端子2和所述定位件6组装时更加方便、顺畅。
[0056]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